APP下载

搭建现代海洋产业链

2023-07-19海洋与渔业罗茵

海洋与渔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澎湖珠海市网箱

■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罗茵

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澎湖号”

珠海打造可游玩“海上堡垒”

登 上“澎湖号”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坐上快艇出发,一路阳光带浪花,20分钟左右,就能看到一座由波浪能“供养”的白色“海上堡垒”矗立在蔚蓝的海面上。

从空中俯视,“澎湖号”的甲板恰好呈“日”字型,两个方形的养殖水体1.5万立方米,养殖的鱼儿在其中穿梭畅游。

“澎湖号”是我国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也是广东珠海三大深海智能养殖平台之一。领先的渔业装备和智能化养殖平台先后投入使用,使珠海在“耕海牧渔”中占据相当的技术优势。据悉,珠海将在2年内新增9座智能养殖平台,建造2艘大型养殖工船,增加300口90米周长的高分子材料深水重力式网箱,做大做强深海养殖区。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深远海养殖,向海洋要资源、要粮食,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落实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珠海依海而兴,全力打造“蓝色粮仓”,大力建设海洋牧场,推动县域振兴,搭建向海图强的现代化海洋产业链,打造未来耕海新样板。

已建3座深远海养殖平台

珠海是珠三角海域面积最大、海岛众多、海岸线绵长的海滨城市,有262个大小岛屿,海域面积9348平方公里。2019年7月,“澎湖号”被投放到珠海市万山群岛东北部大蜘洲岛屿,至今已完成了八季共四个品种的试养。它的养殖区位于珠江入海口,凭借得天独厚的开阔海域,养出的金鲳鱼品质优良,主营企业广东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麟洋”)把这条带着大自然馈赠的鱼命名为“万山鲳”。

“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大水体。”大麟洋运营总监徐珂说,“澎湖号”1.5万立方米养殖水体,相当于15个周长60米的圆形网箱大小,大水体能为养殖鱼类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鱼吃料多、发病少,上市周期都缩短了,每年能生产400吨“万山鲳”,“一般有两个集中上市的时间段,过冬鱼在次年的4月份,春季投放的苗则在当年7月底。”

深远海养殖是现代化海洋牧场主要的融合发展方式,其发展受到多种驱动因素的影响,安全的智能化装备就是关键。大型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对于拓宽养殖空间、发展深远海养殖有积极作用。近年来,珠海已经建成3座深海智能养殖平台,包括“澎湖号”,全国第一艘浮体与桁架混合结构智能化养殖平台“德海一号”以及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湾区横洲号”,在“装备”方面珠海市有足够的先行优势。

海洋生产总值达957亿元

2022年,珠海海洋生产总值达957.3亿元,主要海洋产业有海洋渔业、海工装备、海洋能源、海岛旅游等方面。万山海域、外伶仃海域海洋牧场先后于2015年、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我理解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海上农场,是现代化的渔业经济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秦传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广东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需要与种业、装备技术、深远海养殖、精深加工及休闲渔业等多产业配套,形成多种生产要素组合。“基于优势,广东可探索海洋牧场与深远海网箱养殖、游弋式养殖工船及渔旅等融合发展模式。”

记者从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处获悉,2022年,珠海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3.96万吨,同比增长1.9%;渔业产值91.76亿元,同比增长约8.4%。在万山区大蜘洲岛、枕箱、隘洲岛、横岗、竹洲、白沥岛等海域建成了一批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共拥有大麟洋、强森、新平茂等13家深水网箱养殖企业,2022年全市海域养殖产量1.45万吨,产值约3.6亿元。

《珠海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方案》提出,到2025年,珠海抗风浪深水网箱总规模达400口、大型深海养殖装备总规模达10座、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不少于1艘,养殖水体总规模不少于130万立方米,一产产值规模达到20亿元,深海养殖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

除了深远海养殖平台,目前,珠海全市海域养殖面积约7.34万亩,主要为网箱养殖、筏式养殖、底播养殖等,其中全市共有木质大网箱245个、各类周长重力式网箱240个,养殖品种为金鲳、军曹、章红、石斑等,充足的原料为现代海洋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保障。

出台深海养殖扶持措施

此外,珠海编制现代海洋渔业专项规划,安排深海养殖财政专项资金,计划在2年内新增9座智能养殖平台,建造2艘大型养殖工船,增加300口90米周长的高分子材料深水重力式网箱,做大做强深海养殖区。

澎湖号

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澎湖号”工作状态

目前,《珠海市深海养殖和远洋捕捞扶持措施(暂行)》(以下简称《措施》)印发,明确支持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工船建设,对获得补贴的重力式深水网箱按国家补贴金额的30%、桁架类网箱按国家补贴金额的20%给予配套补贴;未获得国家级补贴但符合要求的经评审通过后参照当年度国家深远海养殖设施设备补贴标准给予补贴。

今年3月,珠海鹤洲新区筹备组与九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九洲大型智慧深远海养殖工船项目”,一期计划投资8.3亿元研发建造国内首创的水体自然交换式大型养殖工船(8万立方水体)以及开式可控循环式大型养殖工船(12万立方水体)各1艘,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蓝海粮仓”。

对于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措施》明确,获得国家级补贴的,按国家补贴金额的 30%给予配套(≤1000万元)的补贴;对未获得国家级补贴的项目,给予每艘船不超过实际建造费用15%(≤5000万元)的补贴。

支持深远海养殖与海洋旅游业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建设集生态养殖、科普教育、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海上综合渔业平台。对符合要求对未获得国家级补贴的项目,经评审通过后,给予不超过实际建造费用10%(≤500万元)的补贴。

近年来,在产业融合上,珠海推动渔旅融合、渔光互补发展和渔港经济区、深海养殖产业园建设,完善现代海洋产业链。

2022年,“澎湖号”开发了海钓体验项目,并成为广东省11条精品休闲渔业线路之一,游客从珠海港口出发,搭乘客轮到桂山岛再换乘坐快艇,约20分钟航程就能到达“澎湖号”。目前休闲旅游板块已占整体经营的10%,是大麟洋开发渔旅融合产品的重要尝试。

今年6月,珠海市首个海上综合旅游项目——九洲浮岛海上旅游项目获得用海批复,成为今年珠海首个完成用海批复的海洋牧场项目。据悉,项目布设于珠海市鹤洲新区(筹)桂山镇三角岛西侧,离三角岛西侧岸线约400米海上水域,规划使用海域面积50公顷;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首期投资2.5亿元,计划在今年9月底实现第一批副平台示范点投入试运营。

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在“海洋牧场”的后面,是精深加工、流通销售、渔业品牌、渔旅融合、智慧渔业等一系列全流程的产业链条,是不断拓展的产业增值增效空间。珠海将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水养殖、精深加工、休闲渔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海洋牧场产业链条。

今年1月,珠海市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上明确提出,珠海要依托沿海优势发展远洋捕捞、深海养殖、海洋旅游等产业,推进渔港经济区、海洋牧场和预制菜产业园建设。

3月16日上午,珠海市召开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会,明确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是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有力抓手。当天,金湾区、鹤洲新区(筹)分别与7家企业签订8个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近120亿元。

按计划,在今年年末,珠海要实现财政投入、国资投入、海岛旅游人次、海洋金融、涉海科研人员数量、现代海洋产业项目“6个大幅增长”;三年内实现海洋渔业总产值、海洋旅游综合收入、涉海高新技术企业、海洋装备工业产值、百亿级海洋产业集群数量、海洋经济生产总值“6个大幅增长”。

在具体行动上,珠海还推出不少于10亿元的财政“大礼包”建设“海上粮仓”,继续高质量投入建设万山海域、外伶仃海域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同时组织开展适养种苗选育技术攻关,推广绿色养殖、探索陆海接续养殖模式,推动渔港经济区建设以及洪湾国家级中心渔港评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海产品交易中心。

借助洪湾渔港及周边区域,珠海打造集渔港功能、海产品交易中心、冷链仓储加工基地、渔港风情街于一体,一二三产联动的渔港经济区。其中,冷链仓储加工基地项目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计划在年底前竣工投产。

在渔港经济区建设上,珠海拥有珠三角最大吨位的液体化工码头泊位、世界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珠江西岸唯一的深水良港,珠海正在逐步完善水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配套,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作为大湾区的城市之一,珠海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联通优势及洪湾中心渔港枢纽作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海产品交易中心。目前,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已成为珠江口西岸地区高品质渔获物的主要离境口岸,这也让珠海深远海养殖产品流通向更多地方。

除此之外,珠海将加快推动东港兴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打造集捕捞、养殖、加工、冷链、配送等为一体的远洋渔业产业集群。

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澎湖号”上浮状态

去年,珠海成立海洋渔业产业发展联合会,当地知名的海洋渔业企业参与其中,共同助推珠海市海洋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全国首个以“年鱼”为主题的博览会在珠海盛大举行,签约投资金额超百亿,促使“年鱼经济”迅速火热全国。珠海以举办年鱼博览会为契机,形成以白蕉海鲈为龙头的水产品集约产业区,加快建设集市场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服务中心,建成年鱼交易国际化、标准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平台。

向海“做文章”,珠海已经启程。“蓝色粮仓”的建造,已经逐渐露出雏形。

猜你喜欢

澎湖珠海市网箱
澎湖缘
会讲故事的澎湖
大陆航空首航台湾澎湖
黄昏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全国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
寻找快乐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