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3-07-19邓伟珍张志坚

种子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邓伟珍 张志坚

摘    要: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成为农作物种植业的关键。将无公害栽培技术运用到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作物栽培人员不仅要将先进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引入到农作物种植中,还需要提高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为绿色食品的生产保驾护航。文章分析了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1-011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318;S43       文献标志码:B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注重农产品品质,关注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大多采用农药和化学肥料促进农作物生长,虽然可以保证农作物收获率,但存在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在此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有机蔬菜,因此一种全新的种植技术——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1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现存问题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是一种将农业环保工作的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最大化,之后转化成现实经济利益的全新形式和途径[1]。无公害主要是指农作物生长过程无农药残留、无土壤污染、无废料损害的“三无”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依托现代物流和冷藏运输保证新鲜度,利用市场大平台,形成一条农业带动工业、服务业的良性循环机制。

近年来,在“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指引下,我国不断优化农业内在机制,把目光放到安全生产、绿色生产之上。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技术是这一机制优化的代表性成果。无公害栽培技术以绿色、健康、无污染为主题,受到了广大农业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国家为了推动无公害栽培技术发展,投入了大量科研资金,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但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无公害技术的广泛应用。

1.1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面临的问题

1.1.1 土壤污染

随着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城市的周边农村逐渐出现了工厂和建筑物。工厂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废水、废气,对当地环境的危害极其严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工厂对废弃物品的处理不到位,废料堆积成山,废水和废气不经规范处理就任意排放,在污染环境的同时,破坏了土壤结构。一旦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极易发生变异,导致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吸附有害金属和有害物质,造成农作物金属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人们食用这些农产品后,容易引发各类疾病,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为了运输便利,很多无公害种植基地将地址选在城市近郊,当地土壤受到工业废水和空气的污染,影响了无公害种植工作顺利开展。

1.1.2 滥用肥料

化学肥料价格优廉,使用便利,许多农民选用化学肥料代替农家肥,但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会影响农作物生长。部分农民为了让农作物硕大丰满,频繁使用化学肥料,致使土壤肥沃度超过了其能承受的最大值,不仅破坏了土壤结构,还影响了农作物正常生长。

1.1.3 农药残留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会遇到不同的病虫害问题。为了保证收获率,减少损耗,部分农民会选择农药灭杀病虫害,但没有科学控制农药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剂量。在农作物出现病虫害时,农民往往为了尽快消灭病虫害而加大农药使用剂量,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农药超长的残留期会导致农作物收获时其表面仍残留大量农药,从而危及人体健康。

1.1.4 塑料覆盖地膜处理欠妥

塑料覆盖地膜是一种新型材料,其作为一次性农用物资,丢弃率较高。经科学研究表明,塑料覆盖地膜很难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只有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才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现场走访调查发现,塑料覆盖地膜成本低廉,购买便利,很多农民每次使用完后,没有按照相关规范处理,而是随意丢弃,致使很多地膜混入土壤中,导致土壤和植物根部之间形成一层阻隔层,致使植物吸收不到营养物质和水分而死亡。同时,塑料覆盖地膜埋藏于土壤深层会释放一些有害毒素,对农作物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只有妥善处理塑料地膜才能使无公害种植技术顺利推行。

1.2 无公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问题

1.2.1 防治意识不强

现阶段,在农作物规范化种植过程中,十分注重病虫害防治工作。但部分偏远地区受传统农业观念束缚,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不采用科学防治方法,而是盲目使用大量杀虫剂等农药,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长。

1.2.2 防治时机把控不准确

经过调查发现,在实际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很多农民由于缺乏病虫害防治经验,不能有效把控病虫害防治时机,药物选择不当,多在虫患大量繁殖后才发现,此时农作物已大面积遭受虫害,虽投入大量药物防治,但效果不明显。要想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湿度、光照时间等掌控病虫害防治时间。研究表明,在病虫害初期开展防治工作效果最佳,中期次之,后期防治效果较差。由此可见,掌握病虫害防治时机尤为重要,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降低经济损失。

2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要点

2.1 改善土壤环境

土壤环境污染問题一直是环保的重点难点,至今未得到妥善解决。土壤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工厂的选址过于靠近居民区和无公害种植区。从政策视角来看,关键在于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和审批不严。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综合开展监管和审批工作,重点整治城市周边的工厂,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土壤污染程度,按照新环保标准设定工厂区域,对居民区的工厂进行搬迁和无害化处理。

对于已经遭受严重污染的土壤,相关部门应定期检测土壤成分,开展土壤定向改善工作;针对含有化学成分和有害物质的土壤,应科学制订治理方案,尽早开展治理工作。治理结束后,受污染的土地不能立即投入生产,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抽样检测,当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程度达到食品种植安全标准时,方可栽培无公害农作物。

此外,还要做好规划工作,城市周围不得设立污染较为严重的重工厂,应把工厂和污染处理厂房建设在城市远郊,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无公害种植基地周围的居民了解无公害种植技术,宣传到乡,落实到户,让无公害基地成为居民最信任的“菜篮子”,从根源上提高公民的基地保护意识。

2.2 培育优良品种

优良的种苗是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必备条件。优良品质是植物抵御风险的前提,可以充分发挥无公害栽培的作用[2]。种植无公害农作物时,种植人员需要加强品种培育工作,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淘汰掉品相不好和不耐旱涝的品种,降低农作物的减产风险,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栽培之前,種植人员要进行初步筛选,做好消毒和温室催芽工作。栽培过程中,要结合土壤环境和农作物种子习性,制订专属培育计划,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根据农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提供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化学肥料,采用多种方法防治病虫害,必要时可以形成小循环的生态系统,如在稻田中放养虾苗和水鸭,利用虾苗和水鸭的习性解决病虫害问题。

2.3 重视育苗管理

幼苗时期是农作物最脆弱的时期,需小心呵护[3]。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过程中,种植人员需着重关注农作物幼苗时期。开展育苗工作之前,要做好土壤平整和温度调控工作,保证幼苗时期的农作物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必要时,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参与培训,学习农作物培育和秧苗管理技术,确保苗期工作顺利开展。

2.4 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无公害农作物种植离不开质优价廉的化学肥料,要实现无公害种植必须把控好水分和肥料的配比。合理的水肥比例是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例如,为了让白菜茁壮生长,在其生长初期水肥比例应为1∶20,生长阶段的水肥比例应为1∶10,成熟期的水肥比例应为1∶15,合理的水肥管理能够促进其正常生长。

除了做到水肥混合灌溉之外,合理的肥料供给也是维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重点,不仅能保证后期收获率,还能减少肥料浪费。文章采取了3种灌溉方式对同等质量的土地进行灌溉,最后的收获数量截然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水肥管理对农产品产量影响较大。采取喷灌和水肥混合灌溉方式对土壤的肥沃度影响较小,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农作物产量。

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物理防治

一是覆盖防虫滤网。覆盖防虫滤网可以阻拦飞虫进入培育基地,避免飞虫接触瓜果蔬菜,避免光照污染,改善采光环境,降低农药的使用频率。但在覆盖防虫滤网的过程中,种植人员需了解农作物的具体生长条件和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做好土壤消毒和杀菌工作,避免由于土壤菌群清除不到位而引发虫灾。

二是布置杀虫灯。在种植基地四周布置杀虫灯能有效灭杀害虫。很多害虫喜欢在夜间外出觅食,使用杀虫灯可以消灭农作物四周的成虫和幼虫,有效扑灭飞蛾、夜行蚊等夜行虫。杀虫灯环保、无毒,防治成本较低,可多次循环使用。

三是布置粘板。根据虫子的色觉特点,在农作物四周布置特定诱捕性粘板,粘板粘性较强,可以粘住很多群居性小虫,1 d布置1次,定期、定点喷洒对应杀虫剂消灭小虫。粘板经过清洗、涂抹粘胶后可以重复使用,绿色节能,成本低廉。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动物及其排泄物进行防治。该种防治措施的优点在于消灭害虫的同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很多学者提出可以用苏云金杆菌等真菌感染有害生物,降低有害生物的繁殖力,进而降低有害生物的发生概率。部分专家提倡采用豢养益鸟家禽的方式,利用益鸟家禽消灭害虫。例如,鸭子可以吃掉水生态环境中的大部分害虫,寄生蜂可以消灭大豆卷叶螟,捕食螨可以杀死大部分害虫等。上述生物防治措施不仅可以实现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还可以为农民带来额外收益,例如养殖鸭子等家禽带来的收益。

3.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现阶段最常见的防治方法之一,使用农药试剂是化学防治的重点。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具有见效快、成本低、效果佳等特点,但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为了避免农药残留,建议使用低毒、无害的农药试剂,比如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新型农药,主要借助微生物和菌群代谢抑制病虫害,其与传统的高毒性农药相比,见效时间较长,且安全性较高。

3.4 农业信息系统防治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农作物种植中,利用物联网技术、模式识别技术、数据挖掘和专家系统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种植效果,不仅具备设施农业病虫害实时监控功能,还具备病虫害预警系统,发现病虫害时会发出预警,并根据病虫害情况与变化进行扑杀。例如,新研究的小麦病虫害预警系统与传统的小麦防治手段相比产量较高,主要是因为该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小麦虫情信息,远程监测病虫害发展态势,根据病虫害实际情况,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开启虫情监测终端病虫害防治功能,自动完成诱捕小麦周围的害虫、远红外处理虫体等工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采取信息防治的小麦试验地出现病虫害的概率较低,没有采用预警系统的小麦试验地出现病虫害的概率较高。

4 结束语

在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技术推广和运用过程中,要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法相结合,改善土壤环境,注重水肥管理,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农药的加持下做好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工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规避城市周边用地违规审批行为,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孙飞.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2):22-24.

[2]张志荣.基于绿色植保理念的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148-149.

[3]赵鑫,陈顺梦,吴亚娟,等.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12):43-44.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