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红:用心倾听,以柔韧的力量

2023-07-17许宵雪

莫愁 2023年19期
关键词:求助者心理健康儿童

文本刊记者 许宵雪

周红

2020 年年初,暖暖春意伴随着南京师范大学返校学生的脚步缓缓到来,寒假后的开学第一天,全校学生收到了这样一封信:“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可以感知的影响,但春天已经来临。勇敢地与‘不舒服’磨合、与‘不确定’对话、与‘不着急’较真、与‘不敢为’碰硬,美好的青春就在此时此地……”字里行间充满真切关怀,皆是对学生们困惑与心声的回应,抚平烦躁忧虑的心灵。这封信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周红,她说:“听见求助者的心声,让每个生命更美好,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

点亮驱散阴霾的心灯

在接触心理领域之前,周红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辅导员,在工作中,周红经常遇到带着困惑来求助的学生。2004 年,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带着希望能以更专业角度帮助学生的愿望,周红应聘到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岗位,开始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为学生服务。

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航人,周红为学生点亮了一盏驱散阴霾的灯,而学生的真情反馈亦温暖了她的人生,“您曾经带给我的温暖和阳光至今仍安放在我心底,您曾改变了我的人生,我铭记并将永远感恩……”于周红而言,领悟心理工作规律、发挥情绪安抚价值、做正能量的输出者等,都是她在这份工作中的收获,也令她不断加深对心理工作的热爱。

2020 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病患及家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些群众也出现了恐慌、焦虑等情绪。在紧要关头,周红承担起了江苏惠心心理咨询热线平台的建设任务,她带领团队成员谋划运行机制,竭力争取各类资源,招募了80 名优秀心理工作者加入热线援助团队。平台建设完成后,周红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一线工作中——热线接听、专业督导、危机干预、专题讲座,每项工作她都全情投入。

回忆起这特殊的三年,热线电话那端带着焦虑和无助的声音让周红记忆犹新,她总是用最耐心的姿态倾听,用最温和的话语抚慰。“我会帮助求助者合理化当下的危机,让他看见国家和社会不断释放的积极信号,以及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激励他们重新燃起冲破困境的信心。”心理志愿服务是一项耗费精气神的专业任务。空闲时,热线团队的小伙伴时常分享接到了某位求助者的感谢来电,周红和同事们相视一笑,心里也涌起一股暖流,她很高兴团队的心理疏导能为大家增添走出低谷走向未来的力量。

在疫情常态化的三年里,周红接待了百余名来访者,进行团体心理督导300 余人次,开设专题讲座40 多场:《压力管理与情绪调适》《遇见家的幸福》《做温暖有力的父母》《高质量陪伴,减少儿童手机依赖》……从个人情绪管理到亲子关系调适,从江苏教育家长微课到公益直播,周红踊跃担当传播积极心理的责任。“因为我相信努力的意义,坚信专业的价值,更懂得社会各类群体的心理急需。消灭‘心理疫情’,我责无旁贷。”周红十分坚定。

让青春向阳成长

青春如同一叶小舟,在浩瀚的人生海洋航行时,有时可能会遭遇恶劣的风暴,误入迷途。周红愿做那个挺身而出的人,引领迷路的孩子驶回正确的航道。

2022 年9 月,应江苏省妇联《想你们了,我要归正》帮扶帮教活动的邀请,周红来到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为监狱系统8 万多名学员作《向阳成长》主题宣讲。尽管前一天晚上还在发烧,周红依然坚持为活动做充分准备,圆满完成这一次特殊的主题演讲。

这次宣讲令周红至今记忆犹新,看着一张张带着稚气却略显迷茫焦虑的脸庞,周红希望能为他们注入向上向善的勇气。周红认为,相较于普通孩子面临的学业压力或是亲子关系问题,未成年犯的最大危机来源于自我——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到了社会中,也会面对自己身上“撕不掉的标签”,以及难以获得平等的社会机会。“尽管如此,我仍然鼓励这些孩子敢于直面不完美的自己。只要保持善良,努力归正,向阳生长,就没有人能阻碍你。”周红深情地说。

在周红看来,《向阳成长》是为师以来最具挑战性的一次宣讲,除了要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她还想尽最大努力在有限的演讲时间里为孩子们擦去心镜上的迷雾,摆正自我审视的姿态。此外,周红呼吁家庭和社会也要以积极的姿态,为渴望归正的孩子营造接纳和支持的土壤,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社会。“只有在适宜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他们才能有力冲破束缚的茧,幻化成美丽的蝴蝶。”

愿做光和雨露

随着社会化发展,不少儿童随父母在城乡间流动。2021 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达1372.41 万人。流动儿童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

在长期与外来务工子女打交道后,周红发现,他们身上的压力比城市的孩子更大,有些孩子甚至背负着改变家庭命运的重担。“有些父母常把‘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必须要为爸爸妈妈争一口气’当成口头禅,而过高的期待往往导致孩子的深度自卑。”有些孩子一面拼命努力,一面担心自己不如别人,让父母失望,小小年纪却处于对未来的担心和忧虑中。“这种情况下,我很少只要求孩子改变,而是希望家庭成员一起努力,寻找适合的努力方向和方法。”

除家庭教育问题外,流动家庭还面临心理健康、社会融合等多方面困境。周红认为,有些时候,儿童的问题需要辅导甚至治疗的不是儿童,而是家庭。每当遇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求助个案,周红总是和家庭积极对接,帮助父母在风险或逆境中实现适应、转化和成长,同时与学校和社区建立联系,营造儿童更易融入、和谐友好的成长生态。

“孩子像一棵小树,当阳光、雨水、土壤合力为他做出改变,幼小的树苗便能茁壮成长。”周红定期走进校园和社区,面向家长和教师开展公益心理科普和培训,为儿童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2022 年7月,她积极回应南京市栖霞区妇联的需求,作《有趣的心理学》公益科普讲座,为外来务工子女的假期生活增添不一样的色彩。

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仍然有盲区和误解,谈及心理问题,要么严重化等同于精神疾病,要么轻视化认为自己想得太多。周红认为,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要早发现、早干预,以科学态度积极应对,减少“病耻感”和“恐惧感”。多年来,周红一直走在心理知识科普和心理辅导的路上,让人们了解心理,帮助求助的人们有勇气、有方法走出心理困境,拥抱美好生活。

从事心理辅导二十多年,周红一直秉持初心。她说:“我希望能做走进求助者内心的知心姐姐,指引青年学生走向幸福彼岸的灯塔,成为守护儿童纯真心灵的羽翼,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贡献一份温柔但却坚韧的力量。”

猜你喜欢

求助者心理健康儿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拒绝的正确方式
让求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心理案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