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音乐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3-07-17郑轶超,刘莹,王阔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郑轶超,刘莹,王阔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21世纪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加强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当前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工作。各大高校一直坚持把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作为人才目标的重要内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来实现。文章将聚焦音乐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机制、构建递阶式双创课程体系、完善双创实践训练体系、建立双创师资培养机制、借鉴双创典型高校改革经验等有效策略。

关键词:创新创业;音乐类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7164(2023)10-0112-04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然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面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逐渐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强国的基础与关键,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1]。国家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发布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与指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等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音乐类专业有其特殊性,高校更应该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健全课程体系、优化双创教育模式等方面入手,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策略,把深化双创教育改革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2]。

一、音乐类专业双创教育模式构建情况

在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因其专业特殊性,仍然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知识体系没有更新,某些课程与市场脱节,使得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创业的成功率降低。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增加,大学生就业受到了影响,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面较为狭窄等问题已成为难以回避的困境。音乐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音乐培训、音乐团体演出、中小学音乐教师等相关工作,也有部分学生会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职业。目前,全国专业音乐院校和含有音乐类专业的综合类院校都在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努力为音乐类专业大学生铺设广阔的就业道路,帮助学生创新创业[3]。

没有音乐类专业的高校尽管都在积极构建双创教育模式,但是由于受到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平台建设、激励机制等因素的限制,导致音乐类专业双创教育与实践出现不完善、不合理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使得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失去了兴趣与关注。音乐类专业的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在毕业后的创业过程中缺乏理论支撑而出现管理、经营不到位等情况,最终导致创业失败。此外,创新创业教育常被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往往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艺体素养等系列选修课程比重一样,无法让所有音乐类专业学生受到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创新能力难以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对创新创业的兴趣[4]。最后,大多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实践与训练没有形成课程化,在课程建设上,缺少明确的实践课程内容和考试标准,管理体制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课程重在实践环节,多数高校仍然存在学分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没有设立专门的奖励学分或是实施学分转换的制度,无法完善双创教育模式体系[5]。

二、音乐类专业双创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机制

音乐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根据专业特点而制订的,培养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的复合型音乐人才、应用型表演类人才、应用技术型音乐人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优良的教师素养和音乐教育情怀,具备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的新时代音乐专业人才。然而,多数高校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必修环节,仍然让学生自愿选择创新创业教育这门选修课,从学分的占比来看,公共选修课也只占总学分的5%左右。由此可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机制,是当前音乐类院校需要进行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的最有效措施。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其中特别提到“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允许大学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因此,音乐类专业高校应积极配合文件要求,加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四年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中[6]。

(二)构建递阶式双创课程体系

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往往关注专业课而忽略文化课的学习,对此,学校应积极构建阶梯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指导与帮助学生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学习,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有效策略之一。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分阶段循序渐进开展双创教育模式,重新调整教学目标。

大学本科四年是一个完整的发展周期,循序渐进并呈现阶梯式发展,实现开发思维—扎实专业—整合创新—创新实践全过程。学校从学生大一年级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创新创业,在课程中植入创新创业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开拓学生们的思维;进入大二年级,学校要求学生专注于音乐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演奏、创作以及舞台表演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演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扎实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创新思维;来到大三年级,学校要求学生具有整合创新的能力,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艺术创作,组织多项学科竞赛,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进入毕业年级,要求大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去中小学教授音乐欣赏课程,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可以到艺术团体或歌舞剧院参与排练与演出,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生可到合唱团锻炼指挥,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可进入音乐媒体单位实习等等。毕业前的毕业设计环节,学生根据学校下发针对不同专业的要求,完成相关音乐会、音乐创作或是音乐论文。大四年级的学生如果已经储备充足的创新创业知识,可以积极申请或参与创新项目,投入创新实践中。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毕业后能够自主创业并创业成功,从启发式教学、结合专业教学到创新实践发展,优化分阶段、阶梯式教学课程体系最终达成教学目标[7]。

学校可以引进创客教育模式,按照创客教育理念,基于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音乐表演或音乐理论方面的才能,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配合能力。在创客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类专业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规律设置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内容。同时开展线上教学,灵活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管理与考核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最后,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与实践项目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实施对学生的考核。

(三)完善双创实践训练体系

设有音乐类专业的高校要结合不同专业的优势和特点,设置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基础,培养新时代“四创融合”卓越人才为目标,积极配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创新创业、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文件要求,加速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筑“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格局(如图1)。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双创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提高其质量的主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训练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校可以选择从创新实践教育管理方面进行第一步改革,开设实践训练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的教室或演出场地,建立高校音乐学院系的创业孵化中心部分,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搭建创新创业赛事平台,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全国性、地方性或校内学科竞赛,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也是音乐类专业高校开展双创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鼓励学生申报或参与训练项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音乐类高校应积极建立创新创业联盟体系,打破传统模式,实现合作共赢。

高校可以根据音乐类专业的特点,逐渐完善“五位一体”的双创实践训练体系。首先要做到在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设置中,在要求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开设实践课程,让音乐专业的学生有舞台或是讲台展示的机会。第二,在创业孵化中心部门构建中,要充分考虑音乐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就业的问题,让双创教育贯穿整个本科学习,还要创设对外合作机制,与企业、艺术团体、中小学、电视台等与音乐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合作,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第三,在创新创业赛事平台的搭建中,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性、省级或校内组织的学科竞赛,使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展示自己的表演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气质。第四,建立创新创业联盟体系,跨专业跨学科协同合作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形成学科联盟;积极开展各大高校之间的联盟合作,与全国具有典型创新创业经验的高校进行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第五,高校应鼓励教师带队,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国创计划”。在“互联网+”背景下,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学科竞赛,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体系。在创新训练项目计划、创业训练项目计划、创业实践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求真力行配合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成长为深思考、勤实践、善创新的专业人才[8]。

(四)建立双创师资培养机制

增强双创师资力量也是在双创背景下音乐类专业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之一。高校应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把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渐把OBE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及时调整课程结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双创师资培养机制、扩充师资队伍等工作尤其重要。

首先,要打造专业师资队伍,扩充校内双创导师人数,增强校内师资力量。其次,提高双创导师的专业水平,鼓励教师持续学习并参加就业创业职业资格考试,提升师资团队的整体水平。第三,明确导师队伍规模和成员,导师队作曲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带头人、校内专任教师、校外专家组成,学校可聘请校外企业家、青年创业担任兼职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创业知识。最后,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鼓励教师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并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此外,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学术研讨会,积累经验,为学校奉献力量[9]。

(五)借鉴双创典型经验高校改革经验

2019年10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经验汇编》汇总了2019年度全国50所高校的双创经验,包括部委属院校、省属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三类院校。在这些院校中,含有艺术相关专业的只有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创新创业工作中,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除了修订方案、重新定位培养目标还要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着力推进课程建设等方面策略。双创背景下,音乐类专业高校应多与这些高校交流经验,积极调研,这些经验丰富的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改革经历和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结语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时代性工作,还是国际发展潮流和趋势。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需要通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机制等的调整与优化才能达到。本文通过分析音乐类专业双创教育模式构建情况,提出了人才培養策略,分别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机制、构建阶梯式双创课程体系、完善双创实践训练体系、建立双创师资培养机制、借鉴双创典型经验高校改革经验,以期为研究音乐类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若干问题观察报告[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2-3.

[2] 张朝辉.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探析[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09-110.

[3] 崔军,戴越. 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01):30-38.

[4] 魏姿卉. 音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 黄河之声,2018(23):99.

[5] 汪瑞霞,秦佳,刘永刚. 成果导向教育范式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选择[J]. 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3):27-30.

[6] 王洪才. 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本质及其实现[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06):1-9.

[7] 周熠. 艺术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1(27):177-180.

[8] 李思达. 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探索[J]. 艺术评鉴,2022(13):177-180.

[9] 王家伟.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2):97-100.

(荐稿人:郑权,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