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域的高中诗歌诵读教学

2023-07-17付冬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美育高中语文

付冬梅

摘 要 诗歌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品读文本语言、理解文本深意的重要途径。在美育视域下开展诗歌诵读教学,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鉴于美育与诗歌诵读教学之间的关系,为了将美育的理念融入到诗歌诵读教学中,本文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例,依据诵读教学“乐读”“会读”“善读”三个递进式的教学环节,从创设审美情境、传授诵读技巧和组织专项活动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诗歌诵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美育 高中语文 诗歌诵读 《春江花月夜》

诗歌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真挚强烈的情感,打造出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态,这也使其成为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重要素材。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其美育价值,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诗歌中的审美要素。《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代表作,素有“孤篇盖全唐”的美称,具有深厚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可将其作为素材,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和哲理美,以此强化高中生的审美感知和文学鉴赏能力。

一、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乐读”

《春江花月夜》富含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和哲理美,是一首极具审美价值的古代诗歌。作者以卓越的语言建构和凝练功力,打造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图景。我们总结了以往诵读教学的经验,着手构建“乐读——会读——善读”的层递式诵读指导模式,以激活学生的诵读兴趣为第一阶段的目的,通过创设审美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挖掘审美意趣。

以“乐读”为目的,在创设审美情境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审美灵感和体验。经过反复琢磨后,我们将创设情境的切入点聚焦于“诗题”之上。诵读教学活动开始后,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春江花月夜》的诗题,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听到后,明显集中了注意力,他们于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中,在脑海中重现“月光温柔地洒在江面上,仿佛看不到尽头,整个世界都蒙上了一层梦幻、缥缈的银色”的画面,由此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由诗题入手,自主创设了别样的审美情境,在此基础上,我们再一次聚焦于诗歌的意象,试图加深学生的审美感受。为此,我们引导学生找寻诗歌中的意象,将“潮水”“明月”“花林”“白沙”等意象提炼出来,让他们分析这些意象所勾勒的画面和描绘的场景。但脱离文本单谈意象,显然难以准确解读每一个意象的引申义和象征义。为此,我们以“诗歌中围绕着‘月这一核心意象,描写了多种客观的物象,创作了一幅自然与人文相交织的美学画面,我们只有深入到文本中,才能真正领略到诗歌中描绘的美丽景色,接下来让我们诵读诗歌,探寻不同客观物象中所折射出的主观情感和人生哲理”引出了诵读任务。相比于以往的诵读教学,此种方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他们的诵读热情明显得到了增强。

与此同时,以审美情境为载体的诵读教学活动,也可以强化诗歌的美育功能和价值。学生在诵读之前便产生了审美鉴赏的意识,在诵读的过程中自然也能挖掘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哲思美。久而久之,高中诗歌诵读教学就可以成为美育的重要形式。

二、传授诵读技巧,让学生“会读”

《春江花月夜》共分为三十六句,每四句可划分为一个章节,共有九章。从韵律角度分析,此诗每一章节换一次韵,所以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平仄交错、抑扬顿挫的特征。同时,随着韵脚的变化,诗歌读起来一唱三叹、环环相扣,给人一种婉转、灵动之感。而要想将诗歌中蕴藏的美感读出来,徒有一腔热情是很难行得通的,学生还应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才能将诗歌中的诗情、文情读出来,如此方可实现美育目标。基于此,我们在“乐读”这一环节的基础上,开启了第二环节的诵读指导活动,意在传授给学生专业化的诵读技巧,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整首诗的韵律变化规律、把握诗歌诵读的有效方法,进而从“乐读”过渡到“会读”。

首先,于停顿划分中疏通句意。停顿是诗歌诵读中需考虑的重点要素,诵读时是否能够展现出诗歌的韵味、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其含义,重点在于停顿是否准确。因而,在《春江花月夜》的诵读指导中,我们将停顿作为教学重点。从整首诗歌的结构上来看,它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字数和格式相对稳定,这种类型的诗歌一般按照“七言四顿”或“前四后三”的规律划分停顿点。综合考虑后,在《春江花月夜》的诵读中,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前四后三”的停顿方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持这首诗的连贯性,读起来更加铿锵有力。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要比“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读起来更有力量,也符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其次,于重音辨析中体会深意。一般情况下,诗歌中的重音,表示强调之意。在诵读时,学生要准确辨析重音,方可明确诗歌中的重点、体会其深意。如在“玉戶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两句中,要想读出句子中表达的思念之情,就要将“卷”和“拂”二字作为诵读的重音,以此表示强调。

最后,于语气变化中领悟情感。除了停顿和重音之外,语气的轻重缓解,也是诵读教学中应关注的要点,这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句意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诵读《春江花月夜》时,我们也对学生的语气展开了训练,让他们跟随着诗歌的行文内容,以时而高亢、时而缓和的方式,调整诵读时的语气,从而渲染出整首诗歌壮丽、浪漫、缥缈的意境。

当学生掌握了诵读的技巧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其诵读的水平,我们展开了齐读、随机读的课堂测验活动,让学生围绕着诗歌的内容和审美元素,真正读出其中蕴含的语言、意境以及哲思美。

三、组织专项活动,让学生“善读”

基于美育视域的诗歌诵读教学,学生从“乐读”过渡到“会读”。当其掌握一定的技巧后,教师要进一步提升诵读指导的高度,通过组织专项活动的方式,充分发掘诗歌中的审美内涵,从语言、情感等多个方面,深化高中生的审美体验,让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达成鉴赏目标。

在《春江花月夜》的诵读教学中,我们选择了“月共潮生”主题诵读竞赛活动,提前一周传达了竞赛活动的要求、标准等,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练习和准备时间,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诵读练习,细致品读和鉴赏诗歌中的审美元素。活动开始后,学生根据他们对诗歌内容、主题和意象等要素的理解,自主选择诵读配乐,个别学生还在服饰和道具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增强了竞赛活动的氛围,也加强了学生的视觉体验。从整个活动的过程上来看,学生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诵读的水平和实力,他们也可以利用服饰、音乐等不同的要素,设计情境化的诵读作品,其审美经验、阅读体验更为丰富,这与美育视域下诗歌诵读教学的初衷相吻合。

在认识到《春江花月夜》的审美价值后,教师立足于美育视域下,通过创设审美情境、传授诵读技巧和组织专项活动等方式,构建以“乐读”——“会读”——“善读”为主要目标的层递式诵读指导模式,让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专业的指导和多元化的活动中,深度品析诗歌中涵盖的审美要素,从客观的物象、主观的意象出发,探寻《春江花月夜》获得“孤篇盖全唐”美称的主要原因,由此实现增强高中生审美鉴赏和文化理解能力的目标。

[作者通联:四川绵阳南山中学]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美育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