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先抗日游击纵队的组建与发展

2023-07-13刘聪郭杰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组建

刘聪 郭杰

[摘要]全面抗战初期,在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直接授意下,组建了以鲁西北抗日武装为主体的地方抗日游击兵团——筑先抗日游击纵队。本文在整理原有史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挖掘的档案文献资料,对筑先抗日游击纵队的组建、发展沿革历程进行深入全面的梳理,同时总结分析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在鲁西北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即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反击国民党顽军;配合地方党组织加强政权和武装建设等。

[关键词]筑先抗日游击纵队;组建;发展沿革;鲁西北抗战;重要支撑作用

[作者简介]刘聪,现任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研究三科科长,聊城市首批“羡林学者青年专家”“聊城市青年学术带头人”,山东聊城 252000;郭杰,现任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院院长,编审,山东聊城 252000。

[中图分类号] D239,E2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2-0037-04

全面抗战初期,按照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中共鲁西特委的指示,八路军第129师先遣抗日游击纵队(以下简称先遣纵队)、八路军平原纵队(以下简称平原纵队)、筑先抗日游击纵队(以下简称筑先纵队)等地方抗日游击兵团先后在鲁西北完成组建。其中,筑先纵队以鲁西北地方抗日武装为主体,并参照八路军的制度和原则进行组建和整编,后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八路军正规部队。筑先纵队组建后,积极开展反“扫荡”和反顽斗争,配合地方党组织加强政权和武装建设,成为全面抗战初期坚持鲁西北抗战的中坚力量。

一、筑先纵队的组建

(一)纵队组建的背景。全面抗战初期,中共鲁西特委等地方党组织与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团结合作,建立抗日政权,发展抗日武装,开展平原游击战,建立了全国统战的典范——鲁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广阔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一时有了“山东红了半个天”的说法。①正当鲁西北的抗日事业蓬勃发展之时,1938年11月,日军大举进攻聊城。范筑先在地方党组织的动员和鼓励下,亲率部队浴血奋战、誓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守。包括范筑先和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在内的700余名守城将士壮烈殉国。此后,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处在日、伪、顽的三重夹击之下,抗战形势急剧恶化。

鲁西北严峻的抗战形势引起了中共中央、毛泽东的高度关注。1938年11月中旬,毛泽东指示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鲁西北干部迅速返回。11月24日,毛泽东与中央军委副主席王稼祥、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联名专门向八路军总部、第129师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人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徐向前、朱瑞发出指示:“范筑先如确牺牲,我应用一切办法团结与巩固其部队,并实际帮助范区作战。”“迅速促成以十支队为基础的团结其他部队组成纵队,成为鲁西北抗战及团结范部之核心。”②这里所指的“十支队”,就是鲁西北党组织创建的第一支正规的抗日武装——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

第十支队的前身是共产党员解彭年于1937年10月在堂邑县组建的堂邑游击队,后又被范筑先授予“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第一支队”的番号。随着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1938年1月,鲁西特委与范筑先商定,以第一支队为基础,组建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张维翰任司令员,王幼平任政治部主任。此后,第十支队又先后吸收各地武装力量,建立了机枪营、1团、2团、东进梯队、西进梯队、独立营,并逐渐发展到四五千人。10月,山东省第六区军政联席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鲁西特委以第六區政治部名义起草的《整军方案》,计划把范部35个支队和3路民军统一编成4个纵队,其中以第十支队为核心,包括第五、六、七、十三、十六、二十一、二十五支队等,组成第三纵队。但此方案因聊城失守而未能全部实施。聊城失守后,为了吸收、争取其他同情抗战的部队,鲁西特委仍按照《整军方案》将第十支队扩编为第三纵队。第三纵队成立时,先后吸收了原范部第五、六、七支队等部队。③

(二)纵队在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的直接授意下组建。1938年11月下旬,八路军第129师命令该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政治委员李聚奎到达冠县地区,计划以第十支队为基础,组建先遣纵队。但在此时又接到八路军总部指示,为纪念民族英雄范筑先,决定以第十支队为基础组建筑先纵队,先遣纵队另行组建。④

遵照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同时也为了扩大第三纵队的政治影响力和号召力(此时第十支队已扩大为第三纵队),1939年1月14日,鲁西特委将第三纵队改建为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张维翰任司令员,袁仲贤任政治部主任,胡超伦任参谋长。筑先纵队下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军法处、卫生处、组织科、民运科、敌工科、宣传科、宣传队、冲锋剧团、冲锋报社。下辖七个团和一个独立团,其中第1团由原范部第七支队改编,第2团由第十支队机枪营等部改编,第3团由原范部第六支队改编,第4团由收容的原范部民军第一路残部组建,第5团由原范部第五支队组建,第7团由博平一带地方武装组建,独立团由第十支队独立团组建。原计划把馆陶县第二区民团组编为第6团,后因日军占领馆陶而未果。

1939年1月,日、伪军3万余人分11路对冀南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消灭或驱逐八路军,摧毁冀南抗日根据地。为便利各部队在困难环境下的作战指挥,1939年1月16日,八路军第129师命令把在冀南地区活动的各部队组合为五个“集团”,刚刚组建的筑先纵队与先遣纵队第2团等部组成“先纵集团”,由先遣纵队司令员李聚奎指挥,活动在鲁西北等地区。

二、筑先纵队的发展沿革

(一)按照八路军的制度原则进行设置和管理。筑先纵队组建之初,对外并没有打出八路军的旗号,主要是基于统战工作的需要,以尽可能争取和团结进步力量,扩大抗日武装,孤立国民党顽固势力。但在筑先纵队内部,仍然是参照八路军的制度原则进行设置和管理。比如,参照八路军的机构设置,设置司令部、政治部等;参照八路军的建党原则,纵队建立党委,营建立党总支,连建立党支部,从而加强党的领导,提高部队战斗力。

由于筑先纵队大部是由旧军队整编而成,曾一度“充满了旧习惯与旧作风”,因此,“向八路军各种制度的转变,是需要经过徐缓的步骤的”。⑤一方面,通过改善生活、经济公开、清算账目、反对打骂等措施,改变军官独断专行的不民主做法,同时健全经济协助委员会、救亡室等机构,提高政治工作威信,让纵队官兵了解八路军的“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原则,提高政治觉悟。另一方面,建立八路军的政治委员制度。以开会和上课的方式,说明八路军政治委员制度与政治工作的作用,党员带头执行;通过成立教导营及举办各种临时的训练班,加强对政治工作人员的培养;做好青年工作,吸收更多的青年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

在分散的游击环境中,筑先纵队内部个别干部出现了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的现象。1939年11月15日,邓小平到达南馆陶附近的秤钩湾,专门召开筑先纵队和先遣纵队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作了坚持抗日斗争和整顿军纪的报告。他严厉地指出:对贪污分子要严肃处理,贪污500元以上者枪毙。⑥会后,筑先纵队进行军纪整顿,清除了腐败分子,加强了纪律。

八路军各项制度在筑先纵队的建立完善以及军纪的整顿和反腐败斗争,为此后筑先纵队整编升格为八路军正规部队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纪律基础。

(二)由地方游击兵团向八路军正规部队转变。1939年3月,日军“扫荡”的重点转向山地。3月7日,第129师主力主动回撤太行山区。同月,鲁西区党委和先遣纵队也奉命转移到泰西之大峰山区。筑先纵队仍留在冠县、馆陶、堂邑、朝城、莘县、阳谷一带,在更加困难的形势下,继续坚持抗日斗争。4月,筑先纵队司令员张维翰到大峰山区,向鲁西区党委和第115师首长汇报筑先纵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部队应进行整编,化整为零,分散活动。鲁西区党委和第115师首长经过认真研究,同意了这个意见。4月下旬,筑先纵队在冠县进行整编,除保留第7团和独立团外,其他部队都改为以营为单位的战斗队兼工作队,分散游击。纵队共编为5个营。第1营营长杜寿山,教导员吴新之;第2营营长廖云山,教导员李肇安;第3营营长赵健民,教导员沙延孝;第4营营长陈中传;第5营营长冯警涛,教导员周法武。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卫河以西的形势,5月,筑先纵队又在卫河以西成立了卫(河)西三县军事指挥部,指挥筑先纵队独立团、馆陶县保安大队和地方上的几个游击队。7月6日,八路军总部决定,黄河以北的军事斗争归第129师领导,筑先纵队即归第129师指挥,并逐步由地方游击兵团向八路军正规部队转变。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决定,1940年4月11日,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省黎城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提出了建党、建政、建军三大方针和积极打击敌人“囚笼”政策的任务。根据黎城会议精神,6月6日,筑先纵队奉命和先遣纵队等部编成第129师新编第8旅(兼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张维翰任旅长,肖永智任政治委员,王近山任副旅长,王波任参谋长,王幼平任政治部主任。原筑先纵队第1、2、3、4、5营编成新8旅第22团,独立团被编入第23团,第7团被编入第24团。至此,以鲁西北地方抗日武装为主体组建的筑先纵队正式升格为八路军正规部队。整编后不久,新8旅即离开鲁西北,转至冀南地区活动。解放战争开始后,新8旅被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第4旅,后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步兵第28师,⑦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下,转战冀鲁豫、大别山和大西南等地,同兄弟部队一道,肩负起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使命。

三、筑先纵队在鲁西北抗战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筑先纵队组建后,与先遣纵队、平原纵队等八路军地方游击兵团密切协作,开展反“扫荡”和反顽斗争,同时配合鲁西北党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抗日武装、组织群众抗日救亡团体,迅速扭转了聊城失守后的混乱局面,在鲁西北抗战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1939年,日军采取分进合击的方式,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多次“扫荡”。筑先纵队将士英勇作战,先后进行了金郝庄战斗(1939年7月)、费集战斗(1939年8月)、陈贯庄战斗(1939年10月)、俎店战斗(1939年10月)、魏二庄战斗(1939年12月)等多次战斗。在金郝庄战斗中,筑先纵队第1、2营面对1000多名日、伪军和2000多名国民党顽军,不畏强敌、顽强抗击,杀伤日、伪军200余人,顽军数百人,成为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在魏二庄战斗中,筑先纵队第5营驰援被日、伪军包围的先遣纵队一部,给敌人以反包围,并合力将敌击溃,毙伤敌200余人,俘虏20余人,缴获战马60匹、其他军用物资大宗,这是筑先纵队和先遣纵队协同进行的一次包围反包围的成功战例,“为鲁西北歼灭战的第一次”。⑧

1940年6月,日軍分12路向濮阳一带合击,企图一举歼灭这一带的八路军主力。刚刚由筑先纵队5个营新编而成的八路军第129师新编第8旅第22团安排团政治委员、原筑先纵队政治部主任史钦琛⑨率领该团2营在朝北一带与日军周旋。6月25日,日、伪军3000多人突然包围第2营的驻地朝北耿楼。史钦琛沉着地指挥部队应战,打退敌人数次疯狂进攻,终因寡不敌众,阵地被敌人攻破,而后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院落战和肉搏战。战斗持续7个多小时,击毙日伪军100余人,包括史钦琛在内的128名指战员壮烈牺牲。耿楼战斗充分体现了原筑先纵队指战员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书写了聊城抗战史上的壮烈篇章。2015年,史钦琛入选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017年,耿楼战斗128名烈士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二)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反击国民党顽军。1939年12月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后,盘踞在朝城一带的国民党顽固分子王金祥处处和八路军作对。根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有计划地在适当的时期打击王金祥等顽固分子”⑩的指示,1940年1月,筑先纵队和先遣纵队、第115师第343旅联合作战,向王金祥部发起进攻,一举攻破朝城。王金祥率残部向西南逃窜,企图向驻扎在濮县、濮阳一带的国民党顽军高树勋部靠拢。筑先纵队等部跟踪追击到濮县一带,将王金祥的第6旅击溃。王部其他部队有的被俘,有的溃散,王仅带少数部队东逃。至此,范县、朝城、寿张、濮县、观城、莘县等均被收复,鲁西北和冀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这一时期,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部不断袭击八路军,制造流血事件。为保卫冀南抗日根据地,按照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1940年2月9日,第129师发起了反击石友三战役。筑先纵队主力被编入右翼纵队,独立团被编入中央纵队,参加了此次战役。冀南地区讨顽战役告一段落后,按照八路军总部的指示,2月22日,第129师下达《卫东战役计划》,由宋任穷、程子华统一指挥,在平汉路以东进行卫(河)东战役,消灭在清丰一带立足未稳的顽军石友三部和在观城一带的石部所属新编第6师高树勋部,建立与巩固卫东根据地。筑先纵队与先遣纵队为鲁西北支队,由李聚奎、肖永智指挥,任务是从观城东北向观城、仙庄积极进攻,钳制高树勋部向南增援。战役开始后,奉命与先遣纵队骑兵团在金滩镇截击石部的筑先纵队第1营多次向顽军冲锋,从东北面攻入金滩镇,缴获武器一批。5日,筑先纵队第3营攻打观城以东的东三里庄,歼敌一个连。此次战役胜利结束后,八路军控制了北起朝城,西至卫河,东达运河的广大地区,使鲁西、冀鲁豫两个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三)配合地方党组织加强抗日根据地政权、武装建设。聊城失守以后,国民党顽固分子就和地方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收编游杂武装,密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莘县事件”,杀害了共产党员、抗日县长吕世隆。与此同时,由鲁西北党组织协助范筑先建立的大部分抗日政权和抗日武装也遭到严重破坏,抗日群众团体大多被取缔。

筑先纵队组建后,即以营为单位,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配合地方党组织加强抗日根据地政权、武装、抗日群团组织建设。在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基础上,筑先纵队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馆陶、冠县、邱县、莘县、朝城、博平等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均由筑先纵队干部担任,并帮助改造区、乡、村等基层政权,组织民众武装、地方游击队。为了加强对地方武装的领导,1939年8月,鲁西行政委員会决定建立鲁西军区,下辖鲁西北、运西、泰运三个军分区,其中鲁西北军分区司令员由筑先纵队司令员张维翰兼任。为了统一鲁西北各县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1939年9月25日,冠县、馆陶、邱县、莘县的170名代表在馆陶县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鲁西北行政委员会,鲁西北行政委员会主任同样由张维翰兼任。这样,就实现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政权、军事的统一领导,为坚持巩固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注释]

①中共东昌府区委组织部,中共东昌府区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东昌地方史[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13.

②中共聊城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范筑先与鲁西北抗战[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30.

③鲁西区党委关于统战、武装、政权工作的报告(1939年11月2日)[M]//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山东党史资料文库(第7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153.

④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聊城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聊城重要历史事件[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524.

⑤李聚奎.先遣、筑先纵队的生长与战斗(1940年7月)[M]//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山东省党史资料文库(第7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461.

⑥中共聊城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鲁西北革命史[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139.

⑦中共聊城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聊城地区党史资料(第二期)[M].1983:240.

⑧李聚奎.先遣、筑先纵队的生长与战斗(1940年7月)[M]//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山东省党史资料文库(第7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464.

⑨1939年夏,筑先纵队政治部主任袁仲贤离职,史钦琛接任.

⑩山东省档案馆.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四辑)[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93.

[参考文献]

[1]鲁西区党委关于统战、武装、政权工作的报告(1939年11月2日)[M]//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山东党史资料文库.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2]先遣、筑先纵队的生长与战斗(1940年7月)[M]//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山东省党史资料文库.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3]山东省档案馆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四辑)[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

[4]中共聊城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鲁西北革命史[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

[5]中共聊城市委党史研究室,聊城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聊城重要历史事件[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组建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民办院校非专业合唱团的组建及常规训练
如何组建和训练中学生合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