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稷下学宫为例探讨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3-07-13解奎静于美杰

东方收藏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

解奎静 于美杰

本文系2022年度淄博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重点课题《以稷下学宫遗址保护展示为例探讨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策略》成果,项目批准号:22ZBSKA014

摘要:山东临淄为周至汉代齐国都城,是一处规模宏大、内涵丰富、价值重大的历史文化类遗址,近期发现的稷下学宫遗址是其重要附属部分。文章以稷下学宫遗址保护展示为例,采取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保护与利用模式,阐述临淄区其他文化遗址保护现状,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蕴含珍贵历史文化信息和重大价值的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目前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稷下学宫;遗址保护利用;文旅融合;齐文化传承创新

一、稷下学宫概述

(一)稷下学宫演变历程

稷下学宫在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约150年左右,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的第一代君主田常始建,第三代国君齐桓公田午兴建,因其临近齐国都城城门——稷门而得名。稷下学宫在齐威王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到齐宣王时期,稷下学宫规模之大、人数之众、学派之多、争鸣之盛、著述之丰、影响之远,达到了稷下学宫发展史上的颠峰,其影响一直延续到齐愍王前期。齐愍王后期,乐毅伐齐导致稷下学宫停滞。齐襄王时期,稷下学宫虽得以恢复,但风光不再。齐王建时期,内忧外患致使稷下学宫走向灭亡。

(二)稷下学宫的历史地位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官办大学,与古希腊的雅典学院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稷下学宫开古代大学之先河、创百家争鸣之盛况,汇集儒、道、法、名、兵、农等百家之学,为战国时期和先秦时期的学术文化交流及诸子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依托。稷下学宫实现政治、教育、学术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完美融合,对齐国的繁荣富强、教育方式的转变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三)稷下学宫遗址概况

稷下学宫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稷下学宫”这一名词却是现代文明的产物。西汉刘向《别录》中最早提及“学堂”,东汉徐干《中论》中出现“稷下之宫”,《郡国志》中出现“稷下学”,但上述文献记载均代指齐国这一时期的稷下学堂。随着研究深入,“稷下学宫”更能全面地概括百家争鸣之盛况所带来的政治、学术及教育领域的影响。直到1981年,在王德敏先生的文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中,才出现完整的“稷下學宫”一词[1]。

正因为古籍文献中对稷下学宫的记载较少,对于稷下学宫遗址究竟在哪,一直都是众说纷纭。学术界根据考古发掘情况并结合史书文献,一致认为稷下学宫遗址位于临淄齐故城附近[2]。但对于稷门的位置则各抒己见,提出“小城南西门说”“小城西门说”“大城西北门说”“大城南西门说”四种不同主张[3]。

为探寻稷下学宫遗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多次到临淄齐故城实地发掘。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山东省考古工作者在齐故城小城西门外侧发现大规模夯土建筑基址群,自北向南4排共计14个单体建筑基址。2019年对该基址群5号基址进行发掘,出土大量的齐刀币钱范残块,但还不足以确定稷下学宫遗址位置。2020年至2021年进行第二次发掘,即现在的11号基址,该基址曾被用作铸币作坊,并发现战国中期灰坑,结合碳十四断代法(Carbon-14 dating),基本确定稷下学宫遗址位置。

2022年2月18日,在山东省2021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基本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如图)。

(四)稷下学宫遗址保护现状

目前,稷下学宫遗址11号基址已就地进行原址发掘、保护。2022年12月,笔者进行实地考察。因天气原因,遗址发掘工作暂缓,现场有展板介绍发掘情况,并搭建保护棚,考古坑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但遗址整体保护环境较为简陋,为了防止外界环境对发掘现场的影响,同时加快发掘进度,在相关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借鉴三星堆遗址发掘经验,整个发掘区域搭建钢结构大棚,内部建立考古舱,最大程度保护发掘文物及现场,并运用数字化技术对遗址进行展示。

二、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

示范区是在特定发展阶段被国家或地区赋予特定使命的特殊地区,具有政策性、综合性、长期性、地方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近年来,淄博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实施文化赋能行动,深入挖掘齐文化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时代内涵,持续擦亮齐国故都文化品牌,齐文化传承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当前现状

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是淄博市针对辖区内5区3县文化遗存及人文特点而提出的综合性发展规划,共划分为八大文化功能分区,包括齐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齐文化研究与文艺创作、齐文化与健康养生产业融合发展、齐文化与农业融合发展、齐文化与商业融合发展、齐文化聊斋旅研体验、齐文化陶琉创意体验、齐文化体育休闲体验。

临淄区目前已对齐国故城小城西墙、大城西墙排水道口、东周殉马坑,田齐王陵遗址、阚家寨冶铸遗址等遗址遗迹进行保护规划和方案设计。临淄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深厚文化积淀的滋养。要坚持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并举,深入挖掘文物资源价值,着力讲好“临淄文化”故事,积极融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文物资源成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力量。

(二)存在问题

1.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显著。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对遗址保护影响较大,特别是遗址区内蔬菜大棚和村镇建设对遗址造成较大的破坏。目前,多数文化遗址受风化、日晒、雨水等自然因素的侵蚀,加之城市化建设、文物盗掘等人为因素的破坏,部分遗址损坏严重,极大降低了观赏性和吸引力,有的遗址甚至面临损毁、灭亡的风险。

2.现有展陈手段较为单一,遗址现场展示条件及游客服务设施落后。现有的遗址保护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展示设施等未能全面揭示遗产价值,而且现场互动环节较少,游客对遗址蕴含的文化认识不深,仅仅满足于游览过。加之遗址周边村庄建筑形象不佳,与遗址的历史景观风貌不够和谐,展示环境亟需改善。

3.商业运作机制不健全,文创产品难以推陈出新,文化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临淄区于2019年成立临淄区文化和旅游有限公司,负责对辖区内文化旅游資源进行商业化开发运营。目前,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管仲纪念馆、姜太公祠等景点均由政府部门主管转为区文旅公司进行运营管理。该企业现只是满足于基本陈列展览的讲解,文创产品及文化衍生品开发进展缓慢,且之前受疫情影响,相关研学活动也是举步维艰。

4.文物保护资金来源较为单一,文物保护及文化开发仅依靠财政拨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较少。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面临的问题尤为严峻。文物保护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和省级财政拨款,但区县级争取资金难度较大,缺乏资金支持已成为影响基层文保工作的重要难题。且文物保护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力量参与少,文物保护及文物开发面临诸多难题。

5.遗址及景区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文化产业链不完整。目前临淄城区大型酒店有4—5家,乡镇酒店规模较小且设施较为简陋;遗址遗迹也多分布在乡村地区,交通条件虽较为完好,但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仅能满足简单的出游,住宿、娱乐、购物等较为欠缺,难以形成旅游发展的合力,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较为薄弱,亟待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三)对策建议

1.加强统筹设计和长远规划

临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对于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的建设要具备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视角。加强顶层设计,成立齐文化旅游投资运营管理公司,引入专业团队对齐文化旅游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宣传推介、营销策划和运营管理工作。制定文化解读与阐释、遗产保护与开发、文化传播与普及、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规划,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塑。以临淄区为典型,把淄博市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标杆城市。

2.重视遗址保护与文化重塑

整合临淄区内优质资源,将稷下学宫国家文化公园作为龙头项目,以齐国故城、田齐王陵、姜太公衣冠冢、管仲墓等众多高等级文化遗产为支撑,以传承、弘扬“百家争鸣”的稷下精神为主要目的,从智库建设、学术研讨、国学研学、文化休闲等方面加大投入,把稷下学宫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为临淄区乃至淄博市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工程。

通过建立“稷下历史文化展示区”、稷下学宫模拟展示体验中心、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打造集齐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齐文化研究与文艺、齐文化与健康养生产业、齐文化与农业、齐文化与商业、齐文化聊斋旅研体验、齐文化陶琉创意体验、齐文化体育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

3.加大博物馆群提升与改造

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不断提升齐文化博物院、东孙战国墓博物馆等“一城二十馆”的科技展示水平。常态化举办文化探讨、学术交流、专业拍卖以及各种收藏展、书画展等活动,提升博物馆人气。继续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开发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推进齐文化文物素材与临淄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讲好齐文化故事,进一步打响齐国故都文化品牌。

4.坚定文化自信与创新发展

要想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必须走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际认同、创新文化传播方式的道路。以临淄作为“世界足球起源地”为文化内核,继续筹备第五届中英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加强文化衍生品的设计与研发,为推动中国足球发展贡献“临淄力量”。在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上,由中国驻卡塔尔大使馆、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淄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探访足球起源文化之旅”对外交流推广活动在卡塔尔举行,中国临淄蹴鞠队在卡塔尔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球星、民众进行互动,为全世界呈现出精彩绝伦的蹴鞠表演,在进一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向全世界传递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5.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无论是景区、博物馆还是遗址遗迹,要想实现文化与旅游的高效融合,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缺一不可。针对临淄区大型酒店主要集中在城区的现状,乡村地区可重点规划建设特色民宿,同时配套完善周边购物、娱乐、停车场、旅游洗手间等设施,并制定特色景区景点线路,提升游客的旅游幸福满意度。

三、结语

齐文化传承创新必须以齐文化为载体和突破口,围绕姜太公、管仲、稷下学宫、蹴鞠四大核心资源,规划建设高品质文旅融合项目,探索文旅融合特色路径,擦亮打响“齐国故都、足球故乡”金字招牌,真正将齐文化的“齐”做出亮点特色,形成品牌效应,续写齐文化亮丽新篇章。

参考文献:

[1]王德敏,周立升.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J].东岳论丛,1981(01):75-80.

[2]董文斌,孙波.探寻稷下学宫|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发掘收获[EB/OL].[ 2022-02-10].https://mp.weixin.qq.com/s/I5dkvUnMuEk_ZP95i8hI5w.

[3]赵益超,侯霞.稷下学宫新证[J].管子学刊,2020(02):25-30.

作者简介:

解奎静(1988—),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大学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齐文化研究、文化遗址保护。

于美杰(1971—),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大学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齐文化研究、文化遗址保护。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婺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研究
“文旅融合”该从何处着手
全域旅游视角下荣成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浅谈摄影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助推作用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我国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建议
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