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活视角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3-07-12刘永玲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道德与法治

刘永玲

摘  要:文章从生活视角出发,提出如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充实教学素材、巧设课余作业等策略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以期能够从整体上增强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应用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课程所学融入个人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视角;解决问题能力

从生活视角来审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正视教学实际,捕捉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思路,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日常生活是多姿多彩且千变万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融入生活元素,以生活为教案、以生活为经验、以生活为归宿,让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贴合。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1. 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智成长的关键期,此时的学生既未完全摆脱儿童的稚气,又期盼被赋予成人的身份。处在成长过渡期的初中生,应当专注眼下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创设生活情境。生活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打开了新视角,但是如何启发学生的生活学习意识还需教师审慎思考、细致处理。课堂上的生活情境应当真实可感,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继续参与课堂。因此,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贴近学生实际,且不能超出初中生的认知范围。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下册“法律在我们身边”这节课前,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行为?其中哪些行为触犯了法律?此时,学生会根据日常所见给出“乱扔垃圾是不文明行为”“闯红灯是违法行为”“电信诈骗是犯法的”等回答。基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进一步引出法律对于惩治不良行为的重要性,并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深入情境,让学生思考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案例的近距离感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教学内容,增强生活意识

从生活视角创设教学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推进道德与法治有序教学。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置“生命”这一主题启发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细节找到本单元涉及的知识点。教师也可以引入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板块有关16岁的案例情境。学生从中看到了不同的人在16岁时的生活状态,进而回归到个人生活上,思考自己应当如何做才能让生命更充盈。从教材内容中他人的16岁联想自己的16岁,能够有效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增进对自我的审视,并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答案,逐渐增强其生活意识。

二、充实教学素材,加强学生知识理解

1. 精心筛选素材,拓展学生认识

教师要精心筛选教学素材,拓宽学生的认识。教师应该广泛搜集不同类型的素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可以涵盖各个领域,如法律案例、道德故事、歷史事件、社会问题等,以丰富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美好集体有我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精心选择有关志愿者活动的素材,拓展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并让他们体会到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和为集体作贡献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可以展示志愿者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志愿者活动的内容、参与方式及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教师还可以让有志愿者经历的学生或社区志愿者代表来讲述为他人和社区作出贡献的体验,以及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收获和成长。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志愿者精神?为什么参与志愿者活动对个人和集体都有积极意义?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志愿者活动的认识和感受,并探讨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和责任。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班级或学校范围内制订一个志愿者计划,鼓励学生集思广益,提出不同的志愿者活动方案,让学生真正将课堂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在实践中拓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2. 联系生活取材,深化知识理解

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找寻教学素材,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生活化素材是学生具体可感的,真实性更强,可以引发课堂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生活中取材,以更好地开展教学。第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紧密联系着现实社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挖掘现象背后的价值和内涵,引导学生对相关道德与法治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问题,从中找出和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方面,如邻里关系、生命安全教育等,使学生透过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事务,发现其中的道德教育因素。第三,教师可以搜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将其制作成教学案例,为学生剖析案例中的道德、社会伦理、法律等问题。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并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第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各个角落进行参观和实践,以了解社会和生活中存在的道德、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使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通过实地探访,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现实和各类道德问题,使课堂学习更加贴近生活。

三、巧设课余作业,锻炼生活实践能力

1. 密切联系课内,巩固课程知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应当遵循“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教学原则。真正的生活在课堂之外。教师要把握好课外这个活动阵地,通过巧设课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运用课内知识,巩固所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活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上册“文明与家园”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余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作业成果可以是图片、视频、PPT等多种形式。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之一,而“文明与家园”单元正是要求学生从自身和家庭做起,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和谐文明的家庭、和谐文明的社区、和谐文明的社会积极作出贡献。一名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着重考虑如何在家庭中营造和谐的氛围。该单元中涉及很多有关家庭文明建设的知识点,如尊重长辈、礼貌待人、勤俭节约、关心他人等,该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融入自己的作业中去,讨论如何在家庭中实现文明、和谐、幸福的生活。此外,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还注意到自己的家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其中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和准则。学生通过作业的形式讨论家庭规则和准则的制订、执行及衡量标准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了解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2. 鼓励学生自主、独立解决问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避免单纯地灌输知识,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引导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事件,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思考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和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估和监控,让学生自己设定目标,及时反馈和调整,从而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勇担社会责任”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社区生活实践认识到自己应当履行的责任。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意义。与此同时,学生也面临如实践经验不足、资源有限、时间管理、沟通与协调不畅等问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直面问题,并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变的能力,并让学生定期汇报社区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改进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

综上所述,生活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广泛的素材,教师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形成课内知识与课外生活的双向联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充实教学素材、巧设课余作业等途径促进学生逐渐增强生活意识、深化知识理解、提高生活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建胜.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 考试周刊,2019(18).

[2]许珊珊.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探讨[J]. 内蒙古教育,2016(27).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道德与法治
布置“递进式”作业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