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失语症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3-07-12欧静禧梁淑欣许潇颖周达君杨忠华钟伟泉

中医药导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失语症中医药大学中风

欧静禧,梁淑欣,许潇颖,周达君,杨忠华,钟伟泉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2.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失语症,中医学称“瘖痱”“不语”“言语蹇涩”等[1]。现代医学认为失语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原有语言能力受损或丧失,即对理解和形成语言符号的能力受损的疾病[2]。失语症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30%~43%[3],针刺疗法治疗失语症在临床上疗效较好,促使国内很多针灸学者开展大量相关研究。CiteSpace与VOSviewer都是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软件可对某个领域的研究动向进行时序分析,检测文献中突现词,并以可视化知识图谱形式展现该领域的具体发展结构与研究热点[4],VOSviewer软件相较于Citespace软件在作者、研究机构关联性分析及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方面准确度更高,但其无法进行突现分析[5]。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5.7.R5软件结合VOsviewer 1.6.18软件对中国知识(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近30年的针灸治疗失语症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旨在总结、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促进该领域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 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自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相关文献。采用高级检索,检索式为“主题=(失语症OR失语OR不语OR言语不利)AND主题=(头针OR电针OR体针OR穴位OR针灸OR针刺OR耳针OR头穴OR浮针OR腹针OR颊针OR鼻针OR微针OR手针OR电针OR腕踝针OR针法OR针OR眼针OR梅花针OR刺法OR针法)”,在不同数据库中改变检索式格式进行检索,但检索主题词不变。对检索后得出的题录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剩余所有文献以Refworks、EndNote格式分次导出。

1.2 纳入标准 以针灸疗法作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失语症的临床文献,可联合其他干预措施;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等循证医学文献;中医针灸名家治疗失语症的临床经验总结、病案报道。

1.3 排除标准 会议通知、诊疗指南、科普等文献;未明确指出研究对象为针灸疗法与失语症的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

1.4 数据提取与规范 由2名研究者使用EndnoteX9软件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若有分歧,则经讨论或第三方协商解决。将Refworks文件导入Excel 2019中,将同一研究机构的不同名称(如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系)、机构与其附属科室名称(如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进行规范。应用Excel 2019录入文献信息,对针灸治疗失语症文献年度发文量进行统计。VOSviewer无法识别Refworks文件中机构信息的内容,通过人工转换文件条目中前置识别词的方式,使得机构信息内容可被VOSVviewer软件读取。

1.5 数据转换与数据设置 将纳入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后,命名为“download_***.txt”。文献记录包含作者、研究机构、标题、刊载期刊、发表年份、卷次、起止页码、关键词、摘要。

选择VOSviewer 1.6.18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类型选择:Co-authorship,设置最小发文量均为1,符合阈值的作者有2 113位、机构有893个,导出图谱数据至Excel 2019绘制高频发文量/高关联强度作者、机构柱形图。重新设置排除最小发文量为3且关联强度小于3的作者与机构,生成针灸治疗失语症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图谱。选择“Co-occurrence”,选择出现频数等于1,共有1 446个关键词。重新设置最小频数为20,筛选出38个关键词,通过去除“失语症”“失语”“针灸”“针灸疗法”“针刺疗法”“针刺”等无效关键词后剩余30个高频、高关联性关键词,生成共现、聚类图谱。

利用CiteSpace 5.7.R5自带的格式转换器,将Refworks文件转换成CiteSpace可识别的格式文件。设置时间分区(Time Slicing)为1992年1月至2022年12月,每3年为1个时间切片。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Keyword(关键词)。Top N per slice(阈值)设定为50,Pruning(剪切方式)选择Pathfinder法。分析内容如下:运用LLR算法构建关键词聚类图谱;选择“Timeline”绘制关键词时间线图;导出共现、聚类分析结果,使用Excel 2019进行关键词合并,频数统计,绘制高频关键词分类表;选择“Burst Terms”和“Burstness”进行突现关键词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通过上述方式检索到文献1 301篇,依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人工筛选,最终纳入1 183篇文献。

2.2 期刊发文趋势分析 文献年度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程度及该领域的发展水平,如针灸治疗失语症研究文献年发文量趋势图所示,该研究领域文献年度发文量可分为4个阶段:1992—2003年,针刺治疗失语症的研究初期,年均发文量16篇;2004—2009年,针刺治疗失语症进入缓慢发展阶段,年均发文量30篇;2010—2021年,该领域的研究热度逐渐升高,逐渐进入波动发展阶段,此阶段年均发文量65.5篇,逐渐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见图1)

图1 针灸疗法治疗失语症年发文量趋势图

2.3 作者可视化分析 通过分析研究作者及团队,了解该领域主要科研人员、团队合作关系及研究形势。图2所示为关联强度较大的常静玲、刘兢作者团队的合作关系共现图,图3为较高产且多合作的10位作者的发文量、关联强度条形图。图谱中1个节点代表1个作者,节点大小代表发文量多少,节点之间连线代表作者之间合作发文情况,连线粗细程度体现了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图中包含68个节点及183条连线,总连接强度为417次,表示出以常静玲、刘兢为代表的研究团队中68个主要合作成员间存在417次合作。图谱右下角时间色条中2010年前后进行研究者以蓝色节点表示,2020年前后进行研究者以红色节点表示,以不同颜色变化表示不同时间,从蓝到红,由远到近,下文机构共现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同理。如图所示,发文量较多的作者是常静玲(19篇)、刘兢(11篇)、高颖(11篇)、姜迎萍(10篇)、刘俊双(7篇)、宋兆瑛(7篇)、杨艳君(7篇)、郑贺英(7篇)、马志辉(7篇)、侯宝国(7篇)。根据普赖斯定律[6](M=0.749×,nmax是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计算出核心作者门槛值M≈3.26,因此发文量4篇及以上者为核心作者,从VOSviewer软件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出该领域共有60位核心作者,其中刘兢团队、常静玲团队、姜迎萍团队、侯宝国团队等对针刺治疗失语症进行相关研究。其余作者多以较小团队或独立个人形式进行相关研究。目前刘兢团队、彭拥军团队、尹昱团队在2020年前后致力于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相关研究。

表1 高频、高中介性关键词分类表

图3 主要研究团队的作者发文量和关联强度

2.4 机构合作可视化分析 对纳入文献的研究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图4为针灸治疗失语症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共现图谱,图中包含39个节点,39条连线,总连接强度为72次,展示出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39个主要研究机构间的72次合作。1 183篇文献共涉及893个研究机构。发文量≥3篇的研究机构共72个,除去关联强度小于2的机构共24个,剩余48个进行发文量及关联强度排序。图5显示,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依次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2篇)、天津中医药大学(29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篇)、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篇)、成都中医药大学(15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篇)、北京大学东直门医院(13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3篇)、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12篇)、安徽中医药大学(11篇)。机构共现可视化分析图谱展示出研究机构以大学及其附属单位形成研究机构团队。高发文量、高关联度核心研究机构有天津中医药大学团队、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团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团队、河北医科大学团队、安徽中医药大学团队、北京中医药大学团队等。另一方面仍有部分作者多以较小团队或独立个人形式进行相关研究。目前陕西中医药大学团队、河北医科大学团队、华北理工大学团队在2020年前后致力于此领域相关研究。

图4 基于VOSviewer 的主要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共现图

图5 主要机构(前10)发文量与关联强度

2.5 关键词分析

2.5.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可探知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图6为频数>20的前30个高关联性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7为聚类图谱。关键词出现频数越高,提示在研究领域内影响力更强[7]。将CiteSpace软件关键词共现分析后结果导入Excel进行统计,将关键词按频数大小排序,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中风后失语症(453)、脑卒中(255)、运动性失语(228)、头针(124)、临床观察(96)、语言康复训练(206)、康复训练(58)、舌针(38)、语言功能(36)、舌三针(28)。将频数较高的关键词进行整理分类,对于意义相近的高频关键词则以频数最高的关键词为代表,查阅Citespace共现分析结果,找出该代表关键词的中心性,以“关键词(频数,中心性)”的格式列出(见表1)。如“脑卒中”“中风病”和“中风”3个关键词的意义相近,则以“脑卒中”为代表,记为脑卒中(255,0.20)在高频关键词表中列出,以此类推。

图6 基于VOSviewer 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7 基于VOSviewer 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2.5.2 关键词聚类图谱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指对纳入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汇集,可展示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网络形成7个具有代表性的聚类。根据聚类判定标准,图谱信息模块值(Q)越大说明聚类效果越好,本研究中Q=0.477 6>0.3,说明聚类社团结构显著,图谱轮廓系数S=0.753 5>0.5,说明聚类结果合理。

通过将标签进行合并,得出针刺治疗失语症相关文献的8个主要研究方向,分别是#0中风后遗症、#1中风后失语、#2失语、#3脑卒中、#4中风失语、#5针刺、#6脑卒中后遗症、#7功能磁共振(见图8),时间线图展现不同时间段中主要研究方向不同。(见图9)

图8 基于Citespace 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9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2.6 研究前沿与趋势 CiteSpace软件中Kleinberg突发检测算法可识别研究前沿的性质、检测新兴趋势和突现[7]。通过“Burstness(突发检测)”提取研究前沿术语,对关键词进行总结及频数分析,将特定时间段内频数较高的关键词突现出来,生成针灸治疗失语症领域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图,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8]。所纳入文献的突现词有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癔病性失语、廉泉穴、失语、临床观察、针灸疗法、中风失语症、中风、语言训练、语言疗法、针刺疗法、失语症、体针、康复、脑卒中后失语症、言语康复训练、缺血性脑卒中、语言功能、卒中后失语、重复经颅磁刺激。突现强度和突现状态持续时间为突现关键词的特性。从图10可知,突现强度较高的突现关键词分别为针刺治疗(18.39,1992—2006年)、中风失语(16.84,1992—2006年)、针灸疗法(10.26,2001—2012年)、失语(9.77,1998—2006年)、语言功能(8.96,2019—2022年)。2004年之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针灸治疗失语症。突显词“语言训练(2004—2012年)”与“言语康复训练(2016—2022年)”表明2004年后语言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为治疗失语症的重要研究方向。突现词“中风失语”“中风失语症”“脑卒中后失语症”“卒中后失语”等表明针灸疗法在治疗中风后失语中疗效显著,而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失语症,针灸疗法是否也能取效仍缺乏足够研究。脑卒中后失语症、语言康复训练、语言功能、重复经颅磁刺激的突现时间持续至2022年,表明前述关键词为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内容。(见图10)

图10 关键词突现图谱

3 讨论

CiteSpace是陈超美教授使用Java语言开发的基于共被引分析理论和寻路网络算法等理论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7],VOSviewer是由Nees Jan van Eck和Ludo Waltman研发的可大规模处理数据,直观呈现大型网络,显示数据集主要信息的可视化分析软件,可在共现数据基础上构建作者、关键词图谱。两者被广泛用于检测和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的变化,可用于研究某领域前沿之间的趋势和关系[9]。目前,在医学领域,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成为从整体上进行学科文献综述和研究的重要工具。本研究通过对近30年国内针灸治疗失语症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国内针灸治疗失语症的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从整体上对该领域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通过软件分析结果结合相关文献查阅,得出以下研究结论:该研究领域文献年度发文量可分为3个阶段。1992—2003年为研究起步阶段,该阶段的相关研究文献多属个案报道或者临床经验初步总结。2004—2009年逐渐进入缓慢发展阶段,该领域研究者对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等的临床观察[10]逐渐增多,相关文献既有个案报道,也有较多的临床研究。由于前期研究较少,研究技术不够成熟、研究者数量少等问题一定程度限制该领域的研究发展。随着临床研究逐渐增多,2010—2021年进入波动发展阶段,也是发展黄金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相关临床研究大量开展[10-13],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失语症的临床疗效也得到更多关注,并逐渐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随着我国康复治疗领域的发展,针刺治疗成为脑卒中失语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14]。

由作者合作关系图谱可知,以常静玲和高颖为代表的研究团队是目前中国针刺治疗失语症研究领域的核心团队。常静玲和高颖以针刺结合电针[15]、语言康复技术[16]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形神合一”理论为指导[17],在“醒脑开窍”[18]的基础上提出“益髓醒神”[19]针刺方案治疗中风后失语症,团队成员张斌龙、李晓琳对“益髓醒神”针法治疗卒中后失语后脑功能[20]、脑微观结构[21]产生的变化进行研究,而黄幸则基于“益髓醒神”法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脑电网络[22]进行研究。由作者合作关系图谱可看出,在针刺治疗失语症领域,以常静玲团队影响较大,吸纳了较多的核心作者,且有效联系了其中多个研究团队,相互协作。另外由刘兢、刘俊双、马志辉等形成的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研究不同针刺腧穴方案[23]、不同针刺手法[24]治疗脑卒中后失语或针刺联合Schuell语言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25]的临床疗效观察。侯宝国、孙金华、张志兰和杨海彬团队主要研究针刺“四冲穴”[26]、针刺结合化痰解语丹[27]、益肾化痰汤联合针刺[28]改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的临床疗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彭拥军团队[29]以电针结合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主要研究方向,对中风后失语疗效进展进行梳理。河北省人民医院尹昱团队在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方向有所研究,另运用功能核磁共振观察针刺后大脑功能区,发现针刺可改变运动性失语患者大脑功能区的激活状态,并能改善其言语功能[30]。

研究机构合作图谱表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知,天津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研究机构多以石学敏教授“醒脑开窍针法”[31]为主要针灸方案,以醒脑开窍为主要治疗理念开展大量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则以常静玲“益髓醒神”[1]为针刺指导思想,开展相关针刺临床与基础研究。目前河北省人民医院团队、陕西中医药大学团队、华北理工大学团队在2020年前后致力于此领域相关研究。陕西中医大学团队以方氏头皮针结合语言治疗[32]、醒脑开窍针法[33]、针药并用[34]等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观察为主要研究方向。华北理工大学团队则以不同针刺方法、针刺手法或针刺不同腧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观察[24,35-36]为主要研究方向。

通过对高频、高中介中心性的关键词进行归纳和总结,可分为失语症分类、现代医学治疗方法、针灸方法、评估内容、中医药治疗、常用穴组穴位、文献类型7大类。如表1所示,针灸治疗失语症主要涉及中风后失语症及运动性失语,所用针灸方法有头针、舌针、舌三针、电针、体针、醒脑开窍针法、靳三针、颞三针等,临床常与言语康复治疗联合应用。研究类型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研究中常用的穴位及穴组为廉泉、金津、玉液、上廉泉、百会八阵穴、通里、顶颞前斜线、四神聪等。可见,以针灸治疗失语症为主题的研究以节点最大的关键词“中风后失语症”“脑卒中”“运动性失语”“头针”“临床观察”“语言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舌针”等展开,多以不同类型的针灸治疗方案或针灸疗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案(如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失语症的临床研究为主。通过将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出针刺治疗失语症的8个主要聚类标签,分别是#0中风后遗症、#1中风后失语、#2失语、#3脑卒中、#4中风失语、#5针刺、#6脑卒中后遗症、#7功能磁共振。

近30年以来,中国学者对于针刺治疗失语症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近年来针灸治疗失语症研究热点集中于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失语,多以治疗运动性失语为主。针灸疗法在康复治疗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功能磁共振是目前失语症治疗研究的热点,针灸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失语、运用功能磁共振对针灸治疗失语康复评估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现代康复治疗与针灸疗法相辅相成,是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从整体来看,多数研究者在研究团队内部的联系紧密,研究机构之间部分已形成紧密的网状合作关系,如广州中医药大学与陕西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与陕西中医药大学。不同科研团队及机构间应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与联系,促进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目前针灸治疗失语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疗效观察,相关基础实验研究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相关从业人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进行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可以增加其在针灸治疗失语症方面的影响力,更好地指导广大临床工作者开展治疗工作。

猜你喜欢

失语症中医药大学中风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失语症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医文化失语症”现象及应对策略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