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2023-07-12温建炫朱珲莹范冠杰

中医药导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发文电针聚类

温建炫,朱珲莹,宋 薇,赵 玲,范冠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因非梗阻性胃排空延迟造成以恶心、呕吐、早饱、餐后饱胀感、腹胀、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往往会对患者的营养状况、精神状态及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1]。研究[2]显示,约50%糖尿病患者具有胃轻瘫的症状。DG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降低了DGP患者生活质量[3]。现代医学对于DGP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症状为目的,治疗措施包括促动力药物、胃电刺激、手术等[4]。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GP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显示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等在DGP的治疗中显现出一定优势[5]。中医药治疗DGP领域的研究方向较多,相关文献分散,难以把握其发展趋势。因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DGP的中医药治疗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绘制知识图谱进行研究热点、前沿领域的追踪,有利于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6]。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药治疗DGP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以系统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旨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数据库,检索日期从建库至2022年8月15日。检索式条件为“主题(精确)”及“题名(精确)”,以[“糖尿病”AND“胃轻瘫”AND(“中医”OR”中药”OR“针灸”OR“电针”OR“艾灸”OR“针刺”)]为检索式。资源类型为期刊论文。检索日期:2022年8月15日。

1.2 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证候研究、理论探讨、综述文献等;(2)研究对象:糖尿病性胃轻瘫;(3)干预措施: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1.3 排除标准 (1)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个案报道、成果、专利及信息不全的等文献;(2)重复发表的文献。

1.4 文献筛选 由两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纳入的文献,根据标题及摘要,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由第三位研究者参与讨论共同协商处理分歧意见,必要时可与文献作者取得联系,明确其研究的相关信息。

1.5 数据处理

1.5.1 数据提取 将文献题录导出后运用NoteExpress软件进行文献去重,阅读摘要及关键词,删除与主题不相关和关键信息缺失的文献,得到有效题录,将有效题录以Refworks格式导出,以“download_**”格式保存为.“TXT”格式[7]。

1.5.2 数据范化处理 进行数据清洗,规范专业名词术语,合并意思相近的关键词、机构名称。如:临床疗效、疗效、临床效果合并为临床疗效,临床研究、临床观察合并为临床研究,针刺、针刺疗法合并为针刺,糖尿病胃轻瘫规范为糖尿病性胃轻瘫。同一机构的具体科室合并至医院,学校的各个学院合并至该学校。

1.5.3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 2016进行年度发文量、研究机构等信息统计分析。使用CiteSpace V6.1.R2软件对处理好的数据文件进行数据转换,对经过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绘制知识图谱。参数设置:时间跨度设置为1996年1月至2022年8月,时间切片(Year Per Slice)设为1年;阈值(Top N)设置为Top 50。分别绘制共现图谱、聚类图谱和时间线图谱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共有文献3 203篇,剔除重复及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 964篇,最终纳入1 239篇文献。

2.2 年度发文量分析 首篇发表在正式期刊上与中医药治疗DGP相关的文献出现在1996年。1996—2002年发文量逐渐升高,年发文量在25篇以内;从2003年开始,年发文量快速上升;2012年发文量达到最高峰(76篇),其后每年发文量基本维持在60篇以上。可见中医药治疗DGP的研究热度逐年提高,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见图1)

图1 年度发文量趋势图

2.3 基金资助项目 前7项基金资助项目分别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31篇)、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13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12篇)、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8篇)、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8篇)、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5篇)。

2.4 作者分析 作者可视化分析显示,网络关系图谱的节点数量(N)为715,连线数量(E)为619,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2 4。(见图2)图2筛选了发文量>3篇的作者信息进行标注。该研究领域形成了以彭艳、刘丽、林亚平为代表的团队。团队内部合作紧密,发文量高,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电针治疗DGP的作用机制,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他团队发文量不高,但已逐渐形成团队研究,如梁幼雅、钟毅、万生芳、梅志刚等。各团队内部合作频繁,但各团队之间的合作较少,提示中医药治疗DGP的研究未形成广泛的合作网络。

图2 作者共现网络图

发文量前5的作者分别为:彭艳(16篇)、刘丽(15篇)、林亚平(13篇)、岳增辉(11篇)、刘薇薇(7篇)。(见表1)根据普莱斯定律,核心作者中最低产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M=0.749×为核心作者中最低产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nmax是发文量最大的作者的发文量)。发文量最高为16篇,则M≈2.996,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中医药治疗DGP领域发文量≥3篇的作者共有70位,占发表论文总作者的9.79%(70/715),共发表论文315篇,占总发文量的25.42%(315/1 239),提示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团队。

表1 发文量≥5 篇的作者

2.5 研究机构分析 机构共现图中N=508,E=142,Density=0.001 1。发文量≥6篇的机构有22家。(见表2)广州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其次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该领域研究开展较早,为1999年,其余机构为2002—2017年陆续开展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合作较为紧密。其余各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多为单独研究或两家、三家合作形式。(见图3)

表2 发文量≥6 篇的研究机构

图3 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

2.6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反映研究热点。关键词频数越高,就越受关注[8]。关键词共现图谱共包含447个关键词,1 220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0 7。(见图4)频数≥10的关键词及其中心性见表3,糖尿病性胃轻瘫频数最高(936),其次为糖尿病(290)、中医药疗法(178)、针刺(87)、针灸(80)、临床疗效(69)。其中,糖尿病性胃轻瘫(0.83)、糖尿病(0.41)、中医疗法(0.36)、针灸(0.17)等关键词的中心性较高,是贯穿不同研究的重要枢纽。

表3 关键词列表(频数≥10)

图4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2.7 关键词聚类 关键词聚类显示了不同关键词之间的相关性,同一聚类中的关键词往往联系密切。表4为经过分析生成的关键词聚类列表。图5为关键词聚类图,其模块化Q=0.516>0.3,平均轮廓值S=0.75>0.7,表明该关键词聚类有效且一致性好,具有较高可信度[9]。各聚类间交错,提示不同聚类联系密切。各聚类的轮廓值均较高(>0.5),表明其整个聚类成员同质性好,研究主题集中[10]。在9个聚类标签中,#0“糖尿病性胃轻瘫”聚类规模最大,其主要研究内容为电针、中医外治法等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经验总结。#1电针、#5针灸、#8中药疗法与针灸、经络、动物模型、机制研究等相关,表明针灸、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基础研究是主要研究热点。#2糖尿病、#3中医药疗法、#4中西医结合、#7并发症主要内容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研究及病因病机的探讨。#6名医经验主要内容为名医经验,提示名医经验总结是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热点之一。

表4 关键词聚类列表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2.8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可反映该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中医辨证治疗和针灸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糖尿病性胃轻瘫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胃气上逆,因此研究热点以健脾和胃、理气降逆的中药方剂为主,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枳术丸、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等经典方剂或相关的自拟方药。针灸包括电针、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等。近几年该领域关注的热点主要是针灸选穴、中医治疗的机制研究等方面。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热点从临床疗效观察向相关治疗机制的探讨转变。(见图6)

图6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突现词是指在某一时段内引用量出现急剧变化的关键词,其代表某一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11]。本研究检测到16个突现词(见图7),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研究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2013年):研究热点主要在中医治疗、中药疗法、辨证论治等方面,以观察相关中医、中药治疗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并初步研究对胃排空的影响。第二阶段(2014—2022年):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进一步对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并开展了中西医结合、电针、艾灸、莫沙必利、大鼠动物实验等方面的研究。其中Meta分析、电针、艾灸、莫沙必利、半夏泻心汤等研究热点仍是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图7 关键词突现图谱

3 讨论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中西医的治疗难点。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案主要以纠正营养、改善胃轻瘫症状、促进胃排空为治疗目标,但尚缺乏疗效显著、性价比高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近年来,从中医药角度探寻DGP的有效治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显示中药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在治疗DGP显现出一定优势[12-13]。美国胃肠病学会发布的ACG Clinical Guideline:Gastroparesis(《ACG临床指南:胃轻瘫》)[14]专门对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胃轻瘫进行了推荐,但由于总体证据质量偏低,推荐的级别不高。这提示中医药在糖尿病性胃轻瘫领域有一定的优势,也得到国际的认可,但仍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以便进一步地推广。因此,进一步系统总结中医药治疗DGP的研究热点及进展可以发现目前研究方向及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统计分析了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相关文献,研究了年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等方面的情况,并绘制知识图谱,系统展现了该领域的发展状况。

从1996年开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领域的发文量呈稳步增长态势,2012后每年发文量基本维持在60篇以上。这表明中医药治疗手段在糖尿病性胃轻瘫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作者可视化分析显示,以彭艳、刘丽、林亚平为代表的作者团队发文量较多。该研究团队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电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作用机制。该团队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电针能上调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mRNA及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在胃窦部的表达,下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胃窦部的表达[15-16],调节胃窦Cajal间质细胞(ICC)[17-18],进而促进胃排空,改善胃动力。朴春丽团队致力于研究针灸、针药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并形成了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规范化方案[19-21]。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团队。目前该领域单个团队内部联系紧密,但是团队间合作不多,因此需要加强多中心的合作。

研究机构分析显示,广州中医药大学发文数量最多。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形成了较为密切的研究团队。该领域的研究机构间连线较少,提示相互间合作不多,以机构内部团队研究为主。同时目前该领域缺少有影响力的机构,因此发展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关键词共现图显示,该领域的关键词网络间联系密切,中医辨证治疗和针灸疗法是该领域最为重要的两个研究方向。中医辨证治疗研究热点有证候研究、用药规律及方药疗效。DGP的常见证有: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湿热内蕴证、痰浊中阻证及气滞血瘀证[22]。白术、半夏、甘草、茯苓、陈皮、党参等是治疗DGP的常用药物。这提示中医药治疗DGP的治法以健脾为主,同时辅以疏肝、益气、活血[23]。中药治疗DGP主要以健脾和胃理气方药为主,其中香砂六君子汤为研究较多的汤剂。一项系统评价研究发现,香砂六君子汤有助于促进改善DGP患者胃功能,并可缓解诸多症状[24]。

针灸是中医外治法的一部分,是中医治疗DGP另一个研究热点。针灸治疗包括单纯针刺、电针、艾灸、穴位注射、耳穴等方法。其中电针、艾灸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其研究内容包括临床疗效、腧穴配伍、作用机制等方面。腧穴配伍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个方面。DGP腧穴配伍方式主要有按部配伍[25]、按经配伍[26]、特定穴配伍[27]。合理有效的腧穴配伍是针灸穴位处方的关键要素,也是提高针灸疗效的核心[28]。针刺在缓解DGP症状、改善胃排空方面有较好的疗效[29-30]。研究[31]显示,糖尿病性胃轻瘫选穴主要集中于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选穴规律有循经取穴、局部取穴和辨证取穴。其中足三里、三阴交、梁门、中脘是最常用的腧穴[32]。在针灸疗法中,电针的研究较为深入,既有临床研究,也有相关的基础研究。研究显示电针治疗DGP的机制与其调节胆囊收缩素(CCK)[3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34]、血小板衍生长因子(PDGF)[35]等表达及调节ICC细胞节律[17-18]有关。艾灸相关研究近年逐渐增加,研究内容主要是疗效观察,但研究尚未深入。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研究方向也较为明确,但是仍缺乏影响力较强的团队及研究结果。同时近年来研究热点分散,研究进入了瓶颈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该领域缺乏较强影响力的核心研究团队,研究团队间交流合作不足;另一方面,该领域缺少高质量临床研究来明确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基础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研究者应加强交流合作,同时研究机构需扩大合作范围,优化资源分配,确保研究的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发文电针聚类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