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黄承气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2023-07-12杨亚峰王晓燕

中医药导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功能性小儿患儿

李 晶,杨亚峰,王晓燕

(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功能性便秘又称习惯性便秘、单纯性便秘,是指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便秘。临床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减少、粪质硬结、排便疼痛等,可伴腹痛或大便失禁(通常是由粪便嵌塞导致的溢出性大便失禁)[1]。临床上较为常见,功能性便秘占儿童便秘的90%以上[2]。西医认为本病往往与小儿喜食肥甘厚味、少食膳食纤维、肠道菌群紊乱、精神过度紧张、缺乏运动锻炼和不良的排便习惯有关。中医认为本病有实、有虚及虚实夹杂等,以虚实夹杂最为常见。所谓实,即心主神志,心火亢盛则影响小儿心理,排便时因疼痛、紧张等不敢排便;肝经风热则容易木火克土导致中焦干燥,肝气不畅则气机壅滞,三焦水道不能通调,津液不布亦可导致便秘。所谓虚,即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肾气不能固摄推动。虚实夹杂往往兼有以上两种情况。治疗上西医常以润滑肠道、补充肠道菌群、调节饮食及心理疏导等为主,往往容易反复。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节,且疗效显著,但中药味苦,小儿抗拒明显,家长喂服中药往往成为难题。中医外治如穴位贴敷、推拿、针刺、刮痧、灌肠等均有明显疗效,但也有相对不足,如针刺疼痛、推拿时小龄患儿恐惧拒绝触碰等。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总结前人经验,本研究采用三黄承气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罗马Ⅳ:功能性肠病》[3]拟定。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每周至少出现1次症状,持续时间大于2个月,同时不满足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排便次数每周≤2次;存在过度憋便史;存在排便困难;直肠内存有大粪块;存在大量粪便堵塞管道。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医儿科学》[6]、《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拟定;便秘辨证属虚(气虚、血虚、阴虚)实(气滞、食积)夹杂者,排便时间延长≥3 d,粪便干燥坚硬;重者大便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便时肛裂出血等症,长期依赖开塞露等药;病程≥3个月;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2)年龄6个月~7岁;(3)近1个月内查粪便常规和粪便潜血试验无异常;(4)由其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疾病影响所造成的便秘;(2)患有肛门、直肠、结肠的器质性病变;(3)患有全身疾病所致的便秘,有脐周及背部皮疹、皮损;(4)对贴敷的药物或敷贴过敏的患儿。

1.4 脱落、剔除标准 (1)患儿自觉性差,不能很好地遵循医生的嘱托,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方案;(2)由于患儿指标没有搜集完整,导致评估效果不理想;(3)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因并发症而不宜继续接受治疗的患儿。

1.5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中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功能性便秘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本研究符合相关伦理要求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在开展过程中遵守相关伦理学要求。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予乳果糖口服溶液(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65730,规格:100 mL,66.7 g)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S20060010,规格:0.5 g/片)。(1)乳果糖口服溶液:6个月~1岁,5 mL/次,1次/d;1~6岁,5 mL/次,2次/d,空腹口服。(2)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6个月~3岁,2片/次,3次/d;4~7岁,3片/次,3次/d,温开水或温牛奶冲服。连续治疗7 d。

1.6.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三黄承气膏穴位贴敷(药物组成:熟地黄10 g,黄芪15 g,大黄6 g,芒硝10 g,枳壳10 g,厚朴10 g,炒莱菔子10 g,延胡索10 g,当归10 g,桃仁10 g,苍术10 g,桔梗6 g,炙甘草6 g)。膏药制作:将药物放入高速粉碎机中粉碎10 min,再将粉碎后的药剂粉过100目筛,最后将筛好的药剂粉密封保存备用。敷贴前取约2 g的药物粉末,用白醋加温水将药末调成糊状并置于4 cm×4 cm大小的胶布中备用。

贴敷穴位及操作方法:将制作好的中药贴敷贴于患者的穴位(神阙穴、中脘穴),<3岁患儿贴敷4~6 h/次,≥3岁患儿贴敷6~8 h/次(以患儿皮肤耐受为度),连续敷贴7 d。用药过程中动作应轻柔,注意保暖,尽量少暴露患者腹部,贴敷后还要注意观察固定是否妥当,防止药物滑脱。

1.7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参照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评分标准[8])。记录每次排便时间及临床症状积分(大便形态、口气、腹胀、排便时长、精神状态、面色、排便困难、食欲、腹痛、睡眠等,依据程度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分,总分值0~33分)。

1.8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拟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临床症状积分降低≥95%;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积分降低≥70%且<95%;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临床症状积分降低≥30%且<70%;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加重,临床症状积分降低<30%。

1.9 不良事件评估 嘱家属密切观察患儿贴敷处有无皮肤发红、严重瘙痒及起水泡等皮肤过敏症状,若有上述情况,及时告知,医生根据情况进一步评估,决定是否需要中止试验。

1.10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方差齐,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均为家属不能按时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组脱落1例(脐周红疹明显)。最终纳入统计,对照组28例,治疗组29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周随访排便情况比较 从大便性状评分、排便周期、排便时长结果看,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后在大便性状评分、排便时长改善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排便周期上无显著差异(P>0.05)。2周后随访,治疗组在大便性状评分、排便周期、排便时长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排便情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患儿排便情情况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cP>0.05。

组别 n时间大便性状评分/分 排便周期/d 排便时长/min对照组 28 治疗前2.11±0.796.82±1.528.96±1.50治疗后4.46±0.58a1.89±0.79a5.00±0.67a随访3.07±0.60a3.89±0.74a6.61±0.83a治疗组 29 治疗前1.93±0.847.24±1.339.24±1.30治疗后5.38±0.36a b2.14±0.74a c3.90±0.86a b随访5.45±0.51a b1.90±0.49a b3.79±0.62a b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周随访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症状积分上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周后随访,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随访对照组2819.25±3.04.18±4.69a8.75±3.70a治疗组2920.07±3.231.31±2.11a b2.00±1.49a b

2.4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便秘”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沈金鏊的《杂病源流犀烛》,而《黄帝内经》将便秘称为“后不利”“大便难”,东汉医圣张仲景则在《伤寒杂病论》中称便秘为“燥屎”“脾约”“阳结”“阴结”“不大便”及“闭”等。小儿肺脾肾常不足,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则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气血津亏,体内气血不足或者是肠失濡养也会导致大便干结的情况[9]。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儿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也在发生改变,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膳食安排不合理。一方面,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多,方能满足其不断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小儿属稚阴稚阳,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胃的形质和功能均未完善成熟,故消化系统功能较弱,且小儿饮食不知自节,饮食过饱则易引发积滞,加之小儿活泼好动,汗出较多,津液损耗过多,均可导致大便干结。西医认为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生原因复杂,因其发生受地域、气候、年龄、季节、社会经济状况、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生率报道差异性比较大[10]。

西医治疗多以导泻药(乳果糖、开塞露等)、益生菌(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枯草杆菌等)等调理为主,辅以改善饮食习惯、心理疏导、培养排便反射等,但易反复。中医治疗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注重辨证论治,用药也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李敏等[11]总结现代医家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用药特点是四气以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归于脾、胃经,核心药对有玄参-生地黄、玄参-麦冬、麦冬-生地黄,治以运脾消食、疏肝理气、生津润脾为主,临床疗效确切。中医外治疗法如推拿、穴位贴敷、针刺、刮痧、灌肠等效果明显。马鑫文等[12]用“三穴三法”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徐靖等[13]用针刺联合六磨汤治疗气机郁滞型功能性便秘,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针刺法或六磨汤治疗,且复发率低。张永生[14]采用刮痧配合推拿治疗食积肺热型小儿便秘,总有效率为90.00%(27/30)。王玉霞[15]采用不留针针刺疗法治疗小儿肠道实热便秘,总有效率为87.50%(14/16)。以上研究均表明采用外治法治疗便秘效果满意。同时,操作中也存在因部分患儿年幼,推拿、针刺、刮痧等作用时间长,且针刺、刮痧有轻微的疼痛感,治疗过程中出现哭闹不止、家长难控制的情况,也会容易影响治疗效果。本课题考虑到患儿治疗时的依从性,尽量减轻治疗时带来的不便,选择穴位贴敷治疗本病,临床效果显著。

在选药组方上攻补兼施,其中大黄、芒硝有清热泻火、软坚泻下攻积之功;熟地黄、当归、黄芪同用,属阴血同源,养血、滋阴同步进行。当归与熟地黄搭配,通过补血达到养阴的目的,滋阴又是补血的有效方法。当归活血且补而不滞,加之黄芪补气行血,三者同用,共奏补血、养阴、益气滋养之功。枳壳在《日华子本草》中可“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厚朴、莱菔子润肠通便,利气而不伤正气;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可有效改善便秘带来的腹胀、腹痛情况;桃仁脂多质润,具有润肠通便之功;苍术辛、苦、温,可燥湿健脾;桔梗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桔梗上浮保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顺达则可助肠道通畅;山楂消食化积,善消肉食积滞,可有效治疗小儿嗜食肥甘厚味所导致的便秘。

综上,三黄承气膏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选药组方上动静结合,攻补兼施,使其攻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碍邪。对于虚(气虚、血虚、阴虚)实(气滞、食积)夹杂之便秘效果均满意。

猜你喜欢

功能性小儿患儿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