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3-07-12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三省长三角均值

穆 澜

(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合肥 23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社会、政治、文化、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新发展格局的呈现对经济发展阶段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地区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但近几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收入差距过大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测度长三角地区代表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及其走势,探究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意义重大。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侧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内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代表性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是概念上的延伸,将质量因素引入经济增长而提出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变〔1-3〕。其中金碚基于经济学基础理论指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经济发展模式、结构和动力状态〔1〕;任保平指出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导向表现在提高供给的有效性,实现公平性发展、生态文明、人的现代化〔2〕;张军扩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五位一体的协调化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用指标体系衡量〔3〕。二是具体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4-5〕。其中刘志彪指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构建包括发展战略转型、现代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深化、分配结构调整、空间布局结构优化、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以及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等在内的支撑要素〔4〕;杨伟民从我国经济发展历程论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5〕。三是从不同层次细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6-7〕。其中汪同三和郭美晨指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不断提高全要素增长率〔6〕;王一鸣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从“数量”到“质量”,从“规模扩张”到“结构升制”的转变,高质量发展要尝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切入〔7〕。

此外,目前国内学者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师博和任保平测算了基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社会成果两个维度的高质量发展指标〔8〕;魏敏和李书昊运用熵权TOPSIS 实证测度了我国不同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类型与分布格局〔9〕;刘思明等在编制创新驱动力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考察了国家创新驱动力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10〕;宁朝山基于质量、效率、动力三维视角的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多维影响展开了研究〔11〕;张侠和高文武采用最优的极值熵权法衡量了中国各个省份的经济质量发展水平〔12〕;刘和东和刘童通过对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分析,构建了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耦合度进行准确测度和可视化实证分析〔13〕;陈景华等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其进行测算,并采用基尼系数解释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化及其来源,运用核密度估计刻画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14〕。

综述以上文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测量指标与计量工具等层面均已有相对丰富的成果,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但目前关于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不够深入,在测度指标的选择上出现相互混淆的现象,尤其是缺少省市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比分析。基于此,本文在深入把握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 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 法测算进而借助固定效应模型深度剖析影响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最后结合核密度估计分析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演进趋势,并基于相关研究结论提出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目标。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注重发展质量,强调持续发展,加强生态保护,推进改革开放,协调平衡发展,进而引领经济结构向高端化升级,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为此,在参考学者们〔15-17〕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结合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 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具体二级指标及其说明如表1 所示。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体系

(二)数据说明与处理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2005—2019 年的相关指标数据来测定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影响核心因素与演进趋势,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年鉴》《中国环境资源年鉴》及各省份统计年鉴。

由于不同省市的各类原始统计数据存在统计口径的差异,且各指标的属性不同,同时考虑到评价指标选取的可比性、可取性与科学性,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

(三)测算方法

熵权TOPSIS 法是熵权法与TOPSIS 的结合。基本思想是首先借助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构建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再利用TOPSIS 法展开研究。熵权法是根据指标变异性大小确定指标权重,其基本原理是一个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则包含的信息越多,即该指标在综合测度中作用越大,权重越大。反之,若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小则包含的信息越少,即该指标在综合测度中作用越小,权重越小。借助熵权法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后,将指标数据与权重相乘,构造新数据进行TOPSIS 法研究。具体的测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数据标准化处理。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所有指标进行极值法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值,构造指标水平矩阵,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矩阵R。

式(1)中,t 为年份,i 为省市,j 为指标;max(Xijt)、min(Xijt)分别表示Xitj的最大值与最小值,Rijt代表i地区在第t 年中第j 个指标的数值。

第二步,指标特征比重值计算。在数据极值法无量纲化处理后,对标准化矩阵中的各指标数据进行比重转换,对于第j 个指标的比重记为Yijt。

(i=1,2,…,n;j=1,2,…,r;t=1,2,…,m)

式(2)中,m 为年份个数,n 为地区个数。

第三步,计算指标的信息熵Ej与该指标的差异系数Cj。其中信息熵的熵值越大说明指标之间差异性越小,指标越不重要;差异系数越大说明指标包含的信息量越大,因而权重越高。

第四步,计算指标的权重Wj。将计算出来的指标权重与标准化矩阵相乘,得到加权规范化矩阵Z。

第五步,构建TOPSIS 评价模型。对新数据利用TOPSIS 法测算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的得分及其子系统得分。TOPSIS 法首先确定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中各指标的正理想解F+j和负理想解F-j,进而计算各评价指标与正理想解的距离H+j及与负理想解的距离H-j,最终计算各个省市与正负理想解的贴近度Di。

式(7)中Di的取值范围为0-1,Di值越接近1,说明经济高质量水平越高。

三、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一)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

表2 是2005—2019 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以及均值。根据测算结果显示,“三省一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差距显著,上海市综合指数一直位居第一。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值介于0.17~0.36,说明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但综合指数均值除2019年小幅下降,其他年份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2005 年的0.17 上升至2019 年的0.34,增长1 倍,充分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水平增幅较大。

表2 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

(二)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趋势对比分析

图1 显示了2005—2019 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浙江与江苏两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走势基本相同,呈现稳定小幅增长,增长率均值分别为3.27%和2.60%。安徽省2007、2009、2016、2019 年,呈现局部较大幅度下降,其他年份均呈现稳步上升,且考察期内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率均值为8.91%,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地区。这意味着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较大,后劲充足。从“三省一市”区域差异来看,2005—2019 年期间上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省份,介于0.33~0.75,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处于较低水平,介于0.10~0.20,与上海市有较大差距;浙江省与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适中,优于安徽省,但与上海市仍有一定距离。因此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应注重以上海市为引领,浙江、江苏与安徽协调跟进,经济高质量、高效率、一体化发展,进而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图1 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趋势图

(三)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高质量子系统发展趋势分析

图2 显示了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子系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趋势。表3 显示了考察期内长三角“三省一市”各子系统指数的均值以及指数均值的增长率。从图2 可以看出,2005—2019 年“三省一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子系统中的绿色性指数增长趋势均不明显,创新性、协调性、开放性与共享性发展指数虽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各省市各子系统增长特征既有共性又差异较大。据表3 可以看出,共性特征体现在共享性指数“三省一市”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增长率均值分别为9.15%、11.95%、9.21%、24.57%。差异性特征具体来看,①上海市2005—2019年期间子系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性指数均值分别为0.45、0.58、0.21、0.57、0.50,增长率均值分别为6.33%、2.35%、1.49%、3.81%、9.15%,说明上海市协调性指数最高,开放性指数次之,而绿色性指数最低且绿色性指数增长率最低。创新性指数较高且增长率显著。意味着上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新、协调、开放、共享格局已形成规模,但绿色性指数发展较为缓慢,且绿色性发展指数低于其他子系统指数。②浙江省在考察期共享性指数增速最高,增长率均值为11.95%,创新性指数次之,增长率为9.18%。据图2 显示可以看出2005—2015 年,绿色性指数虽一直高于其他子系统指数,但绿色性指数呈现下降趋势,绿色性指数增长率均值仅为2.48%。协调性、开放性、创新性指数呈现稳步增长。③江苏省共享性指数在2011 年之后,出现较大增长。在5 个子系统中,江苏省创新性指数一直处于最低,指数得分均值为0.12,指数增长率均值为4.46%,意味着江苏省创新性子系统亟待提升。④安徽省绿色性指数十分缓慢,2005—2019年期间增长率均值为1.90%,远低于其他子系统指数增长率均值。安徽省开放性指数均值只有0.02,处于子系统得分的最低位置。表明安徽省开放程度不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注重经济开放。从协调性指数来看,2009—2011年期间该指数下降,2012 年后反弹呈持续上升趋势。2005—2019年,安徽省创新性指数均值为0.08,创新性指数增长率为15.40%,说明安徽省创新性指数虽偏低,但创新发展趋势较好,潜力较大。见表3。

图2 长三角“三省一市”各子系统发展趋势图

表3 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子系统指数特征

纵向对比长三角“三省一市”子系统得分均值与增长率均值不难发现(见表3):①创新子系统指数得分最高的是上海市,得分最低的是安徽省,增长率最高的是安徽省,最低的是江苏省。②协调子系统指数得分最高的是上海市,得分最低的是安徽省,增长率最高的是浙江省,最低的是上海市。③绿色子系统指数得分最高的是安徽省,得分最低的是上海市,增长率最高的是浙江省,最低的是江苏省。④开放子系统指数得分最高的是上海市,得分最低的是安徽省,增长率最高的是安徽省,最低的是浙江省。⑤共享子系统指数得分最高的是上海市,得分最低的是安徽省,增长率最高的是安徽省,最低的是上海市。因此,长三角“三省一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上海市应侧重绿色发展,安徽省应持续加大创新与开放力度,江苏省需高度重视创新作为经济增长驱动力的作用,加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作用,浙江省应持续秉承绿色、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开放产业格局,提质助效。

四、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为了能够深入剖析影响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挖掘上海、浙江、江苏与安徽的发展优势与短板,选择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子系统创新指数、协调指数、绿色指数、开放指数与共享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在因素回归模型中,假设各类自变量因素与个体效应(μi)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各类自变量因素与时间效应(vt)也存在相关关系,且面板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F 检验与Chow 检验,故构建固定效应模型:

式(8)中,qy 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具体数值为上文中采用熵权TOPSIS 计算出来的指数值,取值范围为0~1;x 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子系统指数值;i 表示地区,t 表示时间,ε 表示随机扰动项。

(二)回归结果分析

对所选变量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4 所示。表4 显示了F 检验、Chow 检验以及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指数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且通过系数大小可以看出,五项指数的正向促进效应强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意味着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源泉是创新。同时应该看到绿色发展对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且深远,但根据前文分析得出长三角地区绿色指数近年来发展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持续践行绿色经济发展理念,构建长三角地区经济绿色发展格局迫在眉睫。从协调、开放、共享的影响强度和前文中得出的长三角地区在协调、开放、共享层面发展成果来看,长三角地区开放经济格局的构建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心。

表4 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五、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全面客观把握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子系统的走势,能够更好精准地提出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采用核密度估计能够更好直观地表现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子系统指数的趋势。

(一)核密度估计

核密度估计属于非参数检验的一种方法,常用在概率论中估计未知的密度函数。假设g(x)为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其子系统指数x 的密度函数:

式(9)和式(10)中,Xi表示独立分布的观测值,Xa表示观测值的均值,m 为观测值的个数,h 为核宽,K(·)为核密度函数,为本文采用的高斯核密度函数。

(二)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及其子系统指数分布分析

图3 展示了2005—2019 年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及其子系统指数分布情况。根据图3,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只有一个主峰,说明没有出现极化情况,有较长右拖尾,说明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且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可以看出,子系统中创新指数、协调指数、开放指数与共享指数均只有一个主峰,出现较长的右拖尾,说明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新、协调、开放、共享水平协调提升且具有稳定提升趋势。但子系统中的绿色指数出现了两个主峰,且右拖尾较短,说明目前绿色指数发展遇到瓶颈,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 中的首当其冲要注重经济绿色发展。

图3 各类指数核密度曲线图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 个子系统27 个具体指标的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 法测度了2005—2019 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总指数及5 个子系统指数,描述了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及子系统指数水平,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展示了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子系统发展的演进趋势,具体结论如下:一是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三省一市”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上海领先,安徽最低。但“三省一市”经济高质量综合指数呈稳定上升趋势。在高质量发展子系统中“三省一市”发展差异较大,上海创新指数最高,浙江绿色指数最高,而安徽各子系统指数均处于最低位,但安徽省子系统指数增长率较高且创新子系统增长率最高。二是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创新,在固定效应模型中,作为解释变量,影响系数最高为0.47,故持续推进创新发展是助力经济高质量、高效率、一体化发展的主旋律。绿色发展指数虽偏高但考察期增长率均值仅为1.49%,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共享性子系统考察期增长率均值最高为13.72%,说明长三角地区经济共享性格局趋势较好。协调性指数得分均值为0.33,增长率均值为2.75%,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开放性指数增长率均值为9.23%,且安徽开放性指数增长率均值为27.71%,整个区域开放性经济增长势头充足。三是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子系统中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均呈现较大发展空间与潜力。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提高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子系统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域,经济活力强、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经济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发展格局。在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应围绕新发展理念,坚持落实协调、绿色、开放、创新、共享的内涵要求,推动经济质量、经济效率、经济动力等层面的变革,打造具有全球经济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二)加强整体规划,发挥区域协同效应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发展规划的一体化,“三省一市”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加强对接,追求区域经济的协同效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分工合作相结合。落实“三省一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城市定位,形成城市群体间的分工合作与错位发展。诸如上海市要充分发展其金融业与国际贸易,浙江省要立足电子商务,江苏省侧重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业,安徽省应抓住科技资源与农业的优势,从而形成区域产业价值链。

(三)优化治理污染,打好防治攻坚战

长三角区域水域面积广阔,要始终坚持绿色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长三角“三省一市”要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尤其是浙江、安徽两省要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三省一市”要不断强化基础治污、防污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突出解决环境民生问题。结合长三角地区经验做法,落实国家政策,着力解决区域水环境、土地环境、空气质量等存在的污染难题,强化协同建设生态屏障,完善长三角地区环保监测机制,构建绿色、宜居、可持续的良好区域生态环境。

(四)发挥科技驱动经济,经济反哺科技的双向互动作用

长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层面,投入与产出成果较为显著,优势上江苏与安徽两省的科技创新具有显著优势。发挥科技驱动经济的效应,打造国际化、高端化、品质化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制造行业的区域产业链,形成高端产品的生产基地。加强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投入与运行,加大苏南、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经济带动作用,形成长三角地区经济创新共同体,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圈。

(五)协同推进经济高水平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长三角地区经济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加国际竞争与合作。诸如长三角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以上海市为中心,苏浙皖省份为协助,形成长三角地区贸易、交通、产业园区等不同层面的国际化经济新体制。按照国际高标准市场,打造更加稳定、更加公平、更加透明的市场环境,积极推进上海自贸区先行经验,推进浙江、安徽自贸区建设,坚持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作为推进经济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的前提,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猜你喜欢

三省长三角均值
赞大别山三省五市新田园诗大赛
三省发布“十四五”交通规划 明确智慧交通任务
区域联动护流域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豪华的龙舟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均值不等式失效时的解决方法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