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案例

2023-07-10王基彦蹇秀义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25期
关键词:亲子变异遗传

王基彦 蹇秀义

教学目标:

能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分析、识图、推理、归纳能力;学习后能正确认识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对性状的认识,消除对特殊性状的岐视、关注和同情遗传病患者,通过亲子间性状的比较,增进亲子感情。

教学重点: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的长相像你的爸爸还是你的妈妈?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引出课题: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探究新知

1.每一种性状都有多种表现

(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同学们相对陌生。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性状。

课件展示不同性状图片,结合课本95页: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征都属于性状。从而得出性状概念。

(2)性状的表现一样吗?什么是相对性状?

结合课件上不同性状图片引导学生总结:性状的表现不一定一样。人和生物体的每一种性状,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表现类型。

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3)课件展示几组不同性状,学生判断是否是相对性状。

处理方式:学生自学课本,课件展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4)活动

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通过自我检查性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自身秘密的兴趣。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比较各自性状,性状是否都相同?

方法步骤:

①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记录。

②检查完毕后,让一位同学报告自己检查的结果,学生对比。

2.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1)什么是遺传?什么是变异?

让学生自学课本,明白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这种现象就是遗传。

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有差异的现象就是变异。

(2)区分遗传和变异现象

在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学习之后,课件展示几个谚语,学生判断属于遗传还是变异现象。

讨论下列谚语说明的生物现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一树结果,酸甜各异”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相”

合作探究

(1)《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现象可能发生?

小组讨论后总结:(师引导)《新鼻子》中的钩鼻子这种性状是先天形成的,这种性状能够传递给子代。《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

(2)如何判定相对性状?

小组讨论后总结:(师引导)属于相对性状必须满足3个条件:①同种生物;②同一性状;③不同表现类型。

三、总结收获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

通过班班通,配套相应练习让学生pk

五、课后反思: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自然界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在体验中去感悟知识、学习知识,把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成功体验结合起来,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亲子变异遗传
非遗传承
变异危机
变异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变异的蚊子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