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策略分析

2023-07-10马应俊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马应俊

摘要:对于高中生来说,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非常重要,因为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考核点之一,学好文言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高中生要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掌握语法规则,而且要在阅读中反复练习,从中体会古人的思想、文化背景及时代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掌握其深层含义。此外,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应关注文言文的运用和表达,并在不断的推测、揣摩中,深入领会文言文的内涵,灵活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提升文字表达能力。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进行探究,希望能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言文理解

在高中阶段,文言文是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化,文言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师想要改善当前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应从文言文的现实出发,积极探索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文言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思想和文化,让学生熟悉典型的古文表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内涵,更好地挖掘课文中的隐含意义,了解作者的观点,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1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因为文言文内容繁杂,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表现出对文言文的认知混乱、理解不深入等问题,甚至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高。此外,在文言文学习中,由于高中生的思想发育还不成熟,无法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对文言文进行精妙的分析,也无法从文言文中获得快乐的学习感受,而是仅仅停留在表面学习状态,无法从中获得深度的理解与收获。因此,针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教师应该担负起责任,提高对文言文课程的重视程度,鼓励学生读文言文,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喜欢传统文学。

2   提升高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现实意义

学习语文,尤其是文言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一方面,高中阶段所接触到的文本作品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高中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文言文的通用性并不是很强,只需要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应付考试即可。正是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导致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明显的抗拒心理,从而增加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难度。鉴于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文言文对于实际生活又有怎样的影响。学生只有对这些经典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深入理解和体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如其人”。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古代文学著作都具传统文化内涵。所以,学生只有在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的传承。

另一方面,文言文是一种以口语为载体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形式,这类文章一般篇幅较长、内容繁杂且有很多典故,其内涵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华夏儿女,高中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习和传承文言文,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从而提高语言素质,并且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在本文中所提出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是指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将文本内容进行串联、分析、整合和归纳,了解文本本质内涵的能力。因此,理解也是一种知识构建的过程,学生可以在感知文本词句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从字词到文本,由浅入深。

3   提升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

3.1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在高中阶段,语文文言文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发现班级中的部分学生出现文言文理解能力偏弱的现象,其原因在于没有古文应用场景,学生难以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无法全面、深入地理解当前文言文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鉴于此,如果想要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就需要在现有基础上,逐渐扩展和补充,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这类篇幅较长的文言文为例,学生要从情感上理解作者是如何考虑“生死”问题的,尤其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名流志士,经常遭受统治者的迫害,自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者仍然可以通过委婉的方式表现出个人对美好生活或者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实践性,使学生可以自己进行实践性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升学习效果。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目的是通过背景介绍的方式,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感兴趣。在高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并非传统的对文章段落或者字词的理解,而是在创作者个人背景、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综合分析作品的内容、创作者的情感等,从而更好地了解文本的内涵。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或是通过创造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设备可以更好地将文字通过动画、图片以及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赤壁赋》,教师通过网络渠道搜集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的方式,感受作者苏轼被贬后的状态以及个人的心理活动等。

3.2改进文言文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高中階段,多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这与教师采用传统、古板的教学方式有关系。现阶段,教师通常是围绕考试内容,画重点,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鉴于此,教师需要有效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营造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氛围,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促进高中生文言文理解能力提升。

首先,教师应把文言文课程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每周的教学安排中学几篇文言文,而不只是在考试的时候才去着重练习,让学生在长期的接触中养成对文言文理解的“语感”,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学习和理解的方式方法。其次,班级可以组织各类有关文言文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文言文朗诵比赛、文言文讲座、文言文文化讨论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学生会在自己已有的兴趣基础上,展开对文言文的学习或者拓展学习,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感受到文言文中的文化魅力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美感(语言美、氛围美和情感美),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文言文的书籍和有用的素材资料,让学生可以主动探究,如参加文言文爱好者群、安排文言文辅导小组,或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究、互相学习等方式,提高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最后,教师可以将文言文教学与日常习作相结合,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和直观化的工具来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关联性的理解。以《阿房宫赋》为例,文章采用了由远及近、由实到虚的描写方法,为此,教师可以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绘制对应的思维导图,学生以此来概括阿房宫全景的雄伟和壮观、近景处的巧夺天工等。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的联系,在文言文学习期间,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场景、人物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描写方式,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总之,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让高中生牢固地掌握文言文。

3.3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文言文的学习与传统语文文本学习有所差异。为此,在文言文教学期间需要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

预习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熟读、熟知教材文本内容,及时发现自己在阅读和理解中的难点和问题所在,这将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目前,多数高中学生会因为学业压力的原因,忽略了预习环节,通常只是参考工具书对文本内容进行翻译,或者查找与文本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资料等,未能自己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目前来看,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文本预习包括两个环节,即文本翻译和查阅相关资料。前者需要熟读多遍文言文内容,加深对句子的熟悉和了解;仔细查阅词句中出现的成语、谚语以及各类生僻词汇,熟悉其词义。熟悉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如古今文鉴别、虚实句鉴别、象形比喻使用,以及古文中的五言句诗格和七言句诗格的表达特点等,尝试把文言文写成现代汉语,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意思,提高阅读速度。后者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查阅创作背景资料、作者信息以及文本中的人物关系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高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帮助高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分清文章的主次,把握文章的脉络,为解答问题提供有效的线索,从而更好地领会文言文所传达的思想。此外,文言文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提升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思辨能力,加强学生的认识与记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文言文理解能力培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阅读文言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字功底。

参考文献:

[1]鄭夏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J].课外语文(下),2020(6):77,79.

[2]唐永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J].学周刊,2021(30):19-20.

[3]王旭.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理解能力的路径分析[J].新课程导学,2022(9):50-51.

[4]包旭东.追求“文化理解”的高中文言文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22(4):44-47.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