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底是谁在“卷”你

2023-07-10陈永华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3年6期
关键词:内卷热词亚文化

陈永华

“現在连开学典礼也内卷了”“学生营养餐都内卷了”……常常能听到这些带着些许自嘲和抱怨的感叹。前几年,虽然学生和家长的内卷把教师带入了内卷的圈子,但教师总能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考试制度等评价指挥棒跟不上学生的发展”等客观原因为自己辩护,让自己适当地置身事外。但现在,不少教师自身也成了内卷的主角。

实际上,内卷成为热词已有多年时间。它曾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智库公布的“2021年度十大热词”中也有内卷一词。内卷是指当????????某一种社会资源有限,争夺它的人越来越多时,每个人能够得到的资源不断减少,但付出却不得不增加。内卷可以说是一种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的代称。

当人们说“卷死了”时,实际上是在以情绪化的方式表达对过度竞争的看法,其中既有一种不得不参与的无奈感,又有一种想力争上游却彷徨无助的焦虑感。内卷一词之所以在教师群体中广泛流传,是因为它所描述的社会现象引起了不少教师的共鸣。他们通过内卷这面镜子看到了投射其中的自我,以及那些同样对“被内卷”的现状感到不满和无奈的同道,由此产生一种共享现实的心理。在共同感受到的强大压力的作用下,群体中的个体会不自觉地选择同样的生活方式。研究表明,个体越是认同内卷的存在及其无法超越的特性,就越会进入“被内卷”的状态,进而在客观上强化这种现实。这实际上就是内卷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后产生的文化影响。

社会学上,按文化在一个社会内的共享范围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主文化和亚文化。教师竞争文化的主文化指的是多数教师共享的,在教师群体中占主导地位的,用来推动适度竞争、维护竞争机制、尊重竞争规则的一种共识和氛围。自然地,内卷不应占据文化主导地位,而应是教师竞争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理性地看,内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例如可以促进精益求精,带动更多人追求上进。但当其脱离价值主义而向功利主义发展时,这一亚文化就会成为社会学意义上的“反文化”,违背原本正常的社会竞争秩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其中,有人走向“超脱主义”,成为“佛系教师”和“躺平教师”;有人加剧职业焦虑,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成为“跛脚教师”;有人不断强调自己的好胜心,成为“好斗勇士”;有人偏执地埋头苦干,丧失活力和创造力,沦为片面的“实务教师”。虽然表现各有差异,但这都是偏离教育理想的表现,会降低教师身份的神圣性,导致教育低效甚至无效。

为避免教师陷入内卷的泥沼,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懈努力,不断强化自我身份认同,反思“卷什么”“为何卷”“谁在卷”等问题,用“教师是谁”“教师为谁”等问题拷问自己,不盲从、不聒噪,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文化自觉的形成。要知道,教师不仅要凸显自身的专业性,更要凸显自身的价值性。另一方面,学校需要不断匡正组织的价值立场,回归自身的教育属性,为教师创造生长与发展的空间。就当下而言,学校亟须从以数据指标为考核标准的工具治理走向由正确理念驱动的价值治理。

价值观的问题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也是教师发展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在被内卷文化裹挟的当下,重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何其重要!只是,我们自身首先要守住灵魂!

猜你喜欢

内卷热词亚文化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热词
热词
热词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热词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大热WOB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