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舞蹈教师多维教学观的建构

2023-07-10向柯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7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舞蹈

【摘 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变革的“指南针”,提供重要的方向指引,对教参编写、课堂教学实践等具有意义。除原本的音乐、美术两科外,舞蹈、戏剧、影视作为“新三科”正式融入义务制教育阶段,贯彻了一至九年级的整体框架、“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课程理念。这一调整意味着舞蹈教育师资在今后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将有着更大的需求,同时这也要求新时代舞蹈教师要构建好多维教学观来应对这一嬗变。

【关键词】课程标准;舞蹈;义务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7—153—03

随着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舞蹈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对于具备舞蹈专业教学能力的人才需求将会更加突出。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系统专业知识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舞蹈工作组织能力,能够从事舞蹈表演和舞蹈教育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对口的一个重要就业方向便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专业音乐舞蹈教师。为社会建设服务,舞蹈教育人才应当紧跟时代发展,要树立多维教学观,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此将对《课程标准》舞蹈模块进行解读,阐明舞蹈教师多维教学观的建构模型,并对培养舞蹈教师教学观的实践思路进行分析。

一、回顾与建设:强化育人理论,坚持核心素养本位的理念

纵观历史长河,舞蹈育人的形式早有雏形出现,在西周“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且划分了文武舞,通过舞蹈起到教化作用;在近现代学堂歌舞中,黎锦晖用歌舞的形式,强调了育人的重要性,开创了中国舞蹈学堂教育形式。而至当下,面对快节奏的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从国家文化教育战略的层面而言,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七五”计划报告重新明确了美育在艺术教育方针中的地位,在2022年的《新课标》更是将舞蹈也纳入其中,更加强调育人理论,并且坚持核心素养本位的理念,让舞蹈教育及其其他艺术教育为国家教育视野的拓展发挥着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更加考验对于舞蹈教师的多维考学观念的建立,从单一的舞蹈教学转化为多维,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人格的健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在2022年的《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新三科”即舞蹈、戏剧、影视。作为舞蹈学科而言,它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五大艺术之一,主要包含了“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四个模块,涵盖了14项具体的学习内容,每一项都可进一步划分,而这四个模块也不是各自独立教学的,而是在一堂课中联结交汇,形成教学的整体。不同的年级阶段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中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如1~2年级主要依托唱游·音乐及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实施,学习任务为“形象捕捉与表演”,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对于学习舞蹈的兴趣爱好,以及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各个学科的教学更具多样性,也能够通过其他学科的教学循序渐进地为之后的舞蹈学习打下基础;3~7年级则是完成舞蹈进阶的学习,以舞蹈表演和编创为主,在这一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并完成一些较为简单的舞蹈作品表演,以及通过舞蹈动作的创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对舞蹈表演逻辑的理解;在8~9年级开设有艺术选项,在一定程度上培养的是学生在舞蹈教育方向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更为注重的是学生对于舞蹈的深层次理解和对舞蹈学科经典作品和基础知识的了解。

《课程标准》为舞蹈学科融入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中作出了详细的规划,对于各个年级的舞蹈教学已经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和教学建议,形成了系统化的教学方案,但具体教学的实施仍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和教材教学内容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舞蹈教师应该有“育人”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内容设置上要秉持着“育人”的观念,不再是以往单一的动作元素的学习,要赋予其动作的内涵,融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形象捕捉与表演之时,就可以引导性的去表演一些英雄人物潜移默化之中,给学生正向的精神引导,如在作品欣赏与体验课上,可以更多关注一些富有内涵的作品如《粉墨》《记忆深处》等,在潜移默化之中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以及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优良品质传递给学生,从而起到舞以育人的作用。此外要把握好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与1.0教育重在兴趣和技能不同,当下2.0时代改变了从知识学习向全面育人的方向发展,原来只是用掌握多少技能衡量学习成果,而2.0时代关注的是人格的健全及其一個人的艺术素质,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等,因此对于舞蹈教师而言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二、优化与变革:多元学科交叉,树立多维教学观念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多维教学观指的是一种在知识智力、教育目的、学生观、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上多维度、多角度的教学观念,这一学术观点最早在2010年由学者吴甸起在他的文章《树立多维的教学观》中所提出,他认为:“新的课程及体系的构建,要转变为‘教与‘学的实践过程,而这种转变过程首先是教学观的转变。”也是因为在《课程标准》之中,多门类艺术相互交叉,舞蹈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单一存在,从舞蹈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中,都是有一定的学科交叉,因此对于教师也有了跨学科的教学意识,要树立多维的教学观念。

《课程标准》将舞蹈学科融入其中,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舞蹈将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相交叉融合教学,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合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维度的教学与相应的评价体系。在学者陈育燕的文章《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课程多维融合教学观建构》中有着类似的观点,谈到了学科核心素养与建立多维融合的教学观两者的关系,因为舞蹈学科在《课程标准》中的定位本身具有综合性,因此多维教学观更为适用。

《课程标准》下的多维理念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知识智力的综合性,音乐、美术、舞蹈、影视和戏剧五门学科具有综合性,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教学中相互关联,如在舞蹈教学之时可以运用结合音乐学科(举例子);其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课程标准》在原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对舞蹈教学提出了教学目标要求,如“表现”领域分为舞蹈动作元素、表演技能和方法、角色情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舞蹈表现”中完成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其三,在教学思想上,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坚持以美育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自信与自觉,用舞蹈与其他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其四,在教学策略方面,根据舞蹈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要树立重思训、重能力、重过程、 重方法的当代教学策略;其五,在教学模式上围绕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联系/融合(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活动展开,注意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使用;其六,在教学评价层面,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学会审美,积淀人文内涵,激发生命活力,培养综合素质,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做人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下,《课程标准》将舞蹈纳入其中,这也要求着新时代的舞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要有多维的教学观念,开拓学生的视野体验,认知中国舞蹈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扎于中国的文化沃土。

三、创新与改进:推动培养思路的转变,符合新时代的需要

文艺座谈会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舞蹈教师也应与时俱进,舞蹈教育的模式也应随着时代的需求而创新改进。当下,舞蹈育人尤为重要,作为文化战略的重要的形式之一,用舞蹈育人,播散中国精神,加强文化自信与自觉。且《课程标准》的出现,更是引发了对于舞蹈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更应该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随着《课程标准》的提出,面对新时代的舞蹈教师们,要快速提升自我的全面修养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师,不仅仅是需要有跨学科的多维教学观念,更重要的是要运用好多维教学的理念,传递给学生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中国的精神、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等等,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舞蹈教师培养之时,在高校培养方式上从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内容和实践见习等几个层面进行实践操作,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不仅仅是设立舞蹈学科的相关的课程,通过《课程标准》我们需要认识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综合性,尤其是跟舞蹈学科最为紧密相关的音乐课程,除了补习乐理、视唱练耳之外,还应该掌握歌唱和钢琴即兴伴奏,对于美术、影视和戏剧三门艺术也应该学习相关知识,如培养中小学舞蹈师资的高校不具备开设主修课程的条件可考虑开设为相关的选修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最新《课程标准》对于艺术学科综合的要求,作为舞蹈教师也应该树立艺术学科综合的意识,在平时的自主学习中进行相关艺术知识的积累,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此外,也应该开设一些人文学科,提升舞蹈教师的文化修养,这样新时代的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让舞蹈艺术在文化语境之中去传播,发挥舞蹈艺术育人的价值。

其次,在专业教学内容方面,作为新时代舞蹈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原理的学习与了解,由于在《课程标准》中舞蹈在1~7年级阶段都是与音乐、体育等相关课程结合在一起,因此舞蹈教师可以学习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和中小学体育教学法,在音乐教学法中包括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还有在《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从而建立起所需要的多维教学观,使之具备进行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工作的能力。

再次,要使舞蹈专业的师范生所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转化为教学观念,内化为学生的教学能力,就需要指导教师在实践见习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真正的课堂上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了解一线教师是如何实现多维教学的,通过观摩和指导教师的讲解,将优秀舞蹈教师的多维教学观吸收转化成为自己所掌握的内容。比如笔者曾观摩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教师吴跃芳老师所上的一堂音乐课,该课是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中第二单元的《青春舞曲》,这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新疆维吾尔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但作为舞曲如果只是演唱没有舞蹈的话便会显得尤为单调,因此吴老师搭配上奥尔夫乐器铃鼓等带上学生进行相应的舞蹈律动来为歌曲伴奏,并注意其动作要领,包括新疆舞蹈经典的头部动作“移颈”等,加入维吾尔族歌曲的经典节奏“小切分”的律动,并提醒学生通过舞蹈感受新疆人民在热舞时的欢快情绪。这样便使这首《青春舞曲》的学习更加生动和具有艺术感染力,这不仅体现了艺术各学科之间的横向练习,也体现了教学目的中的舞蹈动作元素、表演技能和方法、角色情感,实现了舞蹈,以及多维教学观的其他几项内容。

目前《课程标准》推出的时间较短,在中小学中将会在2022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对于高校而言培养出能够现代教育所需的舞蹈人才便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方案作出一定的调整,每个高校的教学情况和人培方案有所不同,本文所提出的从高校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内容和实践见习等几个层面的建议仅作为笔者所提出的思考与探讨,可根据院校自身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适应时代之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课程标准》背景下舞蹈课程教学提倡要求舞蹈教师有着多维教学观,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从知识智力、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六个维度思考教学的设计,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多维教学模型,糅合音乐、美术、戏剧、影视等其他学科的内容为舞蹈教学服务,这也能够使学生从舞蹈艺术的角度理解其他艺术形式,形成融汇贯通的多维教学体系,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中“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课程理念,实现艺术课程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课程目标。这不仅能够舞蹈专业学生更能够紧跟现代教育的发展,也能加强艺术教育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更有从一定程度上提升舞蹈的文化内涵,通过舞蹈教学与人文结合,做到真正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更好地促进艺术学科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甸起.树立多维的教学观[J].吉林教育,2010(9).

[2]陈育燕.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课程多维融合教学观建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4).

[3]靳晓燕.“新三科”来了,藝术素养如何落地[N].光明日报,2022—07—19.

[4]佚名.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基——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J].艺术教育,2022(7).

[5]刘俊丽.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2(6).

作者简介:向柯(1997—),女,苗族,湖南湘西人,四川音乐学院202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与教学。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舞蹈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我和舞蹈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