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为市2021—2022年小麦品种对比试验

2023-07-10倪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春小麦区域试验

摘要 小麦是皖中地区主粮之一,提高春小麦产量和品质是保障地区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为筛选出适宜安徽省长江中下游区域种植的春性小麦品种,为小麦种植者选择品种提供支撑,2021年在无为市泥汊镇布置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性试验和引种适应性试验各1组,其中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D01~D05,小麦品种生产性试验品种为901~904,小麦引种适应性试验参试品种为扬麦34、宁麦资518、宁麦33、红旗麦18、明麦13和扬辐麦15,3组试验对照品种均为扬麦20(CK)。通过对各试验中春小麦生育期、抗逆性以及农艺性状、产量的对比,初步筛选出适合无为市种植的春性小麦,其中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中综合表现较好的为D02,品种生产性试验品种中综合表现较好的为902,引种适应性试验参试品种中综合表现较好的为扬麦34。

关键词 春小麦;区域试验;生产性试验;引种适应性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8-0042-05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生产在我国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安徽省小麦常年播种面积280 万hm2左右,总产1 600万t[2]。无为市位于皖中地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约1.3 万hm2,产量约8 万t。当前市场小麦品种“多、乱、杂”的问题突出,品种逐渐成为制约小麦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3],随着审定品种越来越多,对小麦种植者来说选择适宜的品种越来越困难[4]。为筛选出适宜安徽省长江中下游区域种植的春性小麦品种,摸清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下达的参试春性小麦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利用价值[5],2021年无为市农技推广中心在无为市泥汊镇仁志家庭农场布置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性试验和引种适应性试验各1组。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D01~D05;小麦品种生产性试验品种为901~904;小麦引种适应性试验参试品种为扬麦34、宁麦资518、宁麦33、红旗麦18、明麦13和扬辐麦15;3组试验对照品种均为扬麦20(CK)。

1.2 试验地概况

无为县仁志家庭农场内的试验田块海拔9.462 9 m,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茬均为水稻茬,排灌方便,旱涝保收,交通便利,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常年小麦单产水平保持在4 477.61 kg/hm2以上。

1.3 试验设计

1.3.1 小麦区域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重复的品种均需随机排列,并不按品种编号顺序排列),设3次重复,小区净面积13.34 m2(2 m×6.67 m),横沟50 cm、竖沟20 cm,每小区播8行,间距25 cm,采用全区收获的方式计产。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按正常绿色丰产增效技术措施进行栽培管理但不防治病害。

1.3.2 小麦生产性试验设计。采用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净面积333.3 m2,横沟50 cm、竖沟20 cm,每小区播8行,间距25 cm,采用全区收获的方式计产。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按正常绿色丰产增效技术措施进行栽培管理。

1.3.3 小麦引种适应性试验设计。采用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净面积333.3 m2,横沟50 cm、竖沟20 cm,每小区播8行,间距25 cm,采用全区收获的方式计产。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按正常绿色丰产增效技术措施进行栽培管理。

1.4 栽培管理

1.4.1 播种量及播种时间。试验播种量以小麦品种芽率及149.25 kg/hm2的正常播量测算各小区播种量,确保足量播种。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引种适应性试验播期为11月3日,小麦品种生产性试验播期为11月4日。

1.4.2 整地及肥料运筹。3组试验基肥采用人工撒施的方式施用茂施46%(N∶P∶K=25-15-6)控缓释型配方肥600 kg/hm2,基肥施后用旋耕机浅旋耕1次,并于播种当日再次用整地机具整地开沟,采用人工模拟机条播的方式播种后,用基质均匀覆盖于种子表层。根据苗情长势,于2月14日用植保无人机追施返青肥46%尿素186.57 kg/hm2,3月2日追施拔节肥46%尿素149.25 kg/hm2和60%氯化钾74.63 kg/hm2。

1.4.3 病虫草害防治。除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不防治病害外,其余防治方法统一采用以下防治措施。①封闭除草。用33%氟噻·吡酰·呋1 200 mL/hm2对水450 kg/hm2封闭除草。②虫害防治。除小麦区域品种试验因虫害未到防治指标不防治外,其余2组试验均于4月2日用80%烯啶·吡蚜酮149.25 g/hm2对水450 kg/hm2人工喷施防治吸浆虫和蚜虫。③病害防治。除小麦区域试验不防治病害外,其余试验用250 g/L丙环唑600 mL/hm2+200 g/L氟唑菌酰羟胺900 mL/hm2对水450 kg/hm2防治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及锈病。

1.5 小麦生育期的气象因素

2021—2022年度试验播期、墒情适宜,无干旱及渍害影响,出苗整齐。冬季无冻害现象发生,无倒春寒天气;4—5月光照充足,利于小麦生长,收获及时未遇雨水。

1.6 指标测定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性试验及引种适应性试验按统一记载标准NY/T 1301—2007对照执行,除幼苗习性、穗型、芒、壳色、粒色、饱满度、粒质外,其余性狀以其平均值计。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品种区域试验采用Duncan法对不同小区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生产性试验和引种适应性试验对不同小区产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后再进行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区域试验中小麦品种的性状和产量表现

从表1、表2和表3可知,生育期及茎蘖动态方面:在同样播期下,各品种间全生育期最多相隔2 d,无明显差异,D02有效穗最高,为502.99 万/hm2,D04有效穗最低,为382.09 万/hm2。考种结果及抗逆性表现方面:D04、D05出现倒伏,其中D04倒伏程度最严重,D05倒伏面积最大。感病性方面:D02锈病普通率较高,各品种赤霉病普通率无明显差异。产量方面:D02产量最高,为7 748.8 kg/hm2,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D05和CK(之间无显著差异)好于D01和D03(之间无显著差异),D04产量最低,为6 522.39 kg/hm2,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综合来看,D02品种综合表现最好,D05、CK表现相当且优于D01和D03,D04表现较差,倒伏较严重且产量最低。

2.2 生产性试验中小麦品种的性状和产量表现

生产性试验中小麦品种性状和产量见表4~7。生育期及茎蘖动态方面:在同样播期下,901全生育期最长,为196 d,902全生育期最短,为188 d,相隔7 d,差异较大,903、904、CK间全生育期最多相隔3 d,无明显差异;903有效穗最高,为498.51 万/hm2,904有效穗最低,为380.60万/hm2。考种结果及抗逆性表现方面:903、904出现倒伏,倒伏程度均严重、904倒伏面积更大。感病性方面:因进行了病害防治,各品种均无明显病情发生。产量方面:901产量最低,为6 419.10 kg/hm2,与整体小组存在显著差异,903产量最高,为8 031 kg/hm2,902产量次之,为7 889.25 kg/hm2,但均与整体小组间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902品种综合表现最好,903产量表现最好但抗倒性较差,901表现较差,产量最低且黑胚率较高。

2.3 引种适应性试验中小麦品种的性状和产量表现

引种适应性试验中小麦品种的性状和产量见表8~11。生育期及茎蘖动态方面:在同样播期下,扬麦34全生育期最长,为201 d、宁麦资518全生育期最短,为194 d,相隔7 d,差异较大,其余品种全生育期最多相隔5 d,有差异;明麦13有效穗最高,为561.19 万/hm2,扬辐麦15有效穗最低,为389.55 万/hm2,差异明显。考种结果及抗逆性表现方面:宁麦33、红旗麦18、明麦13出现倒伏,宁麦33倒伏面积最大,明显高于红旗麦18和明麦13。感病性方面:因进行了病害防治,各品种均无明显病情发生。产量方面:扬麦产34量最高,为9 513.43 kg/hm2,与整体小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扬辐麦15产量最低,为7 568.81 kg/hm2,与整体小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宁麦资518产量优于宁麦33、红旗麦18、明麦13和CK,但与整体小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扬麦34品种综合表现最好,扬辐麦15表现较差,宁麦33、红旗麦18、明麦13抗倒性较差。

3 结论

由本次试验可知,①D02为春性品种,全生育期适中,幼苗匍匐,株型较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整齐度好,田间锈病较重,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发生较轻。熟相好,没有倒伏,粒重一般,增产潜力好,生育期注意防治锈病。②902为春性品种,全生育期偏短,幼苗匍匐,株型较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整齐度好,熟相好,沒有倒伏,粒重重,增产潜力好。③扬麦34为春性品种,全生育期偏长,幼苗匍匐,株型较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整齐度好,熟相好,没有倒伏,后期熟相好,粒重一般,增产潜力好。

4 参考文献

[1] 刘倩.小麦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2] 张平治,徐继萍,范荣喜,等.安徽省小麦品种演变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95-199.

[3] 李鹏飞.江苏小麦生产效益分析与增效途经[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8.

[4] 杨建仓.我国小麦生产发展及其科技支撑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5] 李煦征. 江苏省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生态型演化与区域差异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责编:何 艳)

作者简介 倪伟(1988—),男,安徽无为人,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22-11-14

猜你喜欢

春小麦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早春小麦田间管理抓哪些
西藏春小麦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优质春小麦新品种“藏春11号”选育及多点试验示范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西藏高寒地区春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春小麦复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和春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