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州市科技特派员助力博兴县西红柿产业发展研究

2023-07-10高静李东起张欠欠薛鹏飞许可军王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8期

高静 李东起 张欠欠 薛鹏飞 许可军 王强

摘要 滨州市博兴县是山东省的重要无公害蔬菜产地,设施西红柿种植已具规模,成为当地主导蔬菜产业。多年设施种植产生的土壤盐渍化、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种群改变等连作障碍问题,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和经济效益不高。为此,滨州市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就制约博兴西红柿产业发展问题开展了调研。本文介绍了博兴县西红柿产业发展及土壤营养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博兴县西红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西红柿产业;土壤生态修复;科技特派员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8-0005-04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山东的北大门。博兴县地处滨州市的东南部,由9个乡镇和3个街道组成,县内有黄河、小清河和支脉河三大水系,以小麦、大豆、棉花、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林果、蔬菜等多种经济为主要农产品,是山东省的重要粮棉生产区和无公害蔬菜产地,被誉为“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博兴县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蔬菜大棚,至今已有蔬菜大棚12 000余个,年产值约7.8亿元。多年相对封闭的栽培模式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有机质含量低、肥料利用效率低等连作障碍凸显,西红柿等农产品品质下降。2022年3月,滨州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选派数名山东省科技特派员,组成科技特派员服务小组,多次到博兴县吕艺镇、店子镇、陈户镇等西红柿、网纹瓜主产区,通过座谈交流、现场培训及指导服务等形式开展微生物菌肥土壤生态修复、农业栽培模式等科技服务和产业调研。本研究通过调研,旨在总结出制约博兴县西红柿产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土壤生态修复及综合利用的对策建议。

1 博兴县西红柿产业发展及土壤营养现状

博兴县西红柿种植面积130 万m2左右,年产量9 万t,其中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约1.3万个(西红柿种植棚9 000个左右,五彩椒和网纹瓜棚4 000个左右)。优质西红柿种植以店子镇为主,1996年底,店子镇蔬菜批发市场建成并开始交易,西红柿日交易量超过20 万kg,成为当时全区乃至鲁北最大的西红柿批发市场。2000年,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店子镇为“中国优质西红柿之乡”;2001年2月,山东省农业厅将“博绿”牌西红柿认证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2002年4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博绿”牌西红柿为A级绿色食品;2004年4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确定店子镇优质冬暖式西红柿大棚标准化示范区;2005年12月,认定店子镇为山东省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2007年8月,店子镇被授予山东十大特色农业乡镇;2013年8月,店子镇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2014年“博兴西红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授权使用。店子镇现有西红柿种植家庭农场22个、农民合作社95个、农业龙头企业2个、种植大户120个,育苗厂2处,西红柿种植品种主要有大红类(齐达利)、罗蔓纳类(红瑞纳)、大粉类(粉艳734、毛粉、132、112等)、樱桃番茄类(福特斯、佳西娜等),设施西红柿种植现已发展成为店子镇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店子镇蔬菜种植时间长,群众种植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设施蔬菜连年种植同一类型蔬菜,复种次数频繁,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等连作障碍加重,严重制约着当地现代农业发展。

2 博兴县西红柿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设施土壤营养结构失衡

设施西红柿连年种植,土壤集约化程度和复种指数均较高,化学肥料使用过量,设施内土壤密封,通风不良,温度高,湿度大,自然降水无法冲刷,致使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等连作障碍问题较为突出(见表1)。盐渍化的土壤pH值降低,酸化,僵硬,板结,通气性差,营养盐分在土壤表层大量积累。这不仅影响植物根系对土壤中有机质等营养成分的吸收,还造成土壤环境中动物和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减少,群落结构失衡,土传病害加重。最后导致化肥、农药等使用量增加,影响了西红柿等农产品的品质和经济效益。

2.2 种苗供应能力无法满足需求

博兴县蔬菜种植面积大,但是缺乏大规模的西红柿育苗基地。按照种植面积计算,店子镇西红柿种苗需求大约在3 000 万株,全镇现有的2处育苗基地每年仅能提供约300 万株西红柿种苗,每年有大约2 700 万株种苗缺口,需要从外地购买。这既增加了种苗成本,又加大了人工及交通成本。

2.3 品种和种植技术更新换代慢

当地种植户获取专业种植信息的渠道较少,导致西红柿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周期过长,种植户盲目选择番茄品种和低效益种植,无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调研发现,专业的西红柿种植技术员缺乏,现有的技术指导不够及时和深入,导致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落实不到位。大多数种植户对菜园管理投入不足,种植环节缺乏专业的种植技术,用水用肥不合理,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没有科学计划。防患于未然的理念缺失,无预防措施,待病害出现再打药治病,往往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以及种植成本的增加。

2.4 生产管理和经营模式松散

在管理模式方面,店子镇西红柿种植规模虽大,但缺乏统一的种植标准,产品的品质不稳定,不能形成品牌,导致店子镇西红柿品牌知名度不高。在经营模式上,新型经营主体中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龙头农业企业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及示范推广中发挥的示范带头作用不强。

2.5 种植户综合能力较低,产业化组织水平不足

调研发现,店子镇的设施西红柿种植户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例如,大楊村300户种植户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辛朱村52户种植户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种植户文化程度较低,获取科学种植技术信息的渠道少,接受新鲜事物的积极性不高,对新品种和新技术有抵触心理,不愿增加投入改善种植条件。另外,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及专业合作社较少,产业化组织水平低,产业竞争力不高,受市场风险的冲击大。

3 博兴县西红柿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构建种植业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破解西红柿等特色产业发展难题

对农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推动种植业加快改革,通过“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来达到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目的,提高种植业供应水平,优化种植业劳动力分配格局,推进种植结构完善调整。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种植业品牌效应。从过去单一的种植业一产,向产业链的前端追溯,并向产业链的后端延伸,补齐农业良种繁育、农业绿色投入品、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链短板,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建立种植业三产融合发展的全新格局。

3.1.1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统筹涉农资金,设立农业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支持以下3个方面:一是实施农业科技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和引导滨州市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二是支持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建设,鼓励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科技研发和服务能力;三是支持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积极鼓励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的技术指导服务活动,充分将科技特派员的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来。

3.1.2 探索技术托管试点。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能够实现生产的省力化和规模化[1]。西红柿、网纹瓜等设施蔬菜的种植区别于大田作物,管理相对精细,在育苗、灌溉、授粉、疏花疏果等环节,对种植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此外,品种的不同,相应的栽培技术和设施类型也有差别。将专业种植“技术活”要交给懂专业的技术员去做,技术托管这一新型农业服务方式已在许多地区开始流行。技术托管能够把家庭生产中不容易做、不善于做和不经济的生产环节集中起来,统一委托给专业技术团队去完成。借助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东风”,把设施农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到新层次。

3.1.3 探索政策性种植保险。种植业是一种弱质产业,种植业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的每个过程和环节都有可能遭受自然灾害、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目前,滨州市的种植业存在地少人多、生产过程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在实现种植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以单一的生产结构进入市场,将会面临相对较高的市场风险,而农业保险可以有效规避多重风险,保证种植业产业化的安全、稳定[2]。种植业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就目前的保险业发展阶段来说,只能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及政策扶持发挥作用。探索符合滨州市种植业生产情况的新型政策性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行、自愿选择、先行先试”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到财政补的贴能力、种植户的缴费能力以及保险公司的承受能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降低种植户种植风险,增强种植户抵御风险的能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3.2 加强示范引导,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3.2.1 加快培育新型种植业经营主体。一是培育家庭农场。鼓励引导有长期从事种植业生产的种植户,稳定发展逐步成长为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二是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先要保证合作社中农户成员所占比例,认可他们的主体地位,其次要提升农户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再次是帮助引导合作社完善管理制度,深化合作社与企业的对接,让农户成员切实受益;三是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收购、股份合作、吸纳就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周边小农户共同就业、共同致富。

3.2.2 强化利益联结推进成果转化落地。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是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前提,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剂。引导种植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科技指导人员结为利益共同体,探索建立“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模式,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结为共同体,在供需各方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3]。种植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这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新品种试种和降低种植成本过程中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科技特派员以项目负责人或者团队技术顾问的角色参与到农业生产中,通过创办实体、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农业生产的价值链分配中,分配成果利益,能够充分有效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转化。

3.3 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提高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2019年是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的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4]。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要有新的思路和更高的站位。滨州市近年来将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服务活动,切实发挥科技服务现代农业的作用。

3.3.1 组建县级科技特派员服务队。2021年,滨州市科技局制定《滨州市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滨科字〔2021〕7号),按照县区组建7支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全市7个县(市、区)共有112名科技特派员代表参加。滨州市科技特派员博兴服务队主要服务蔬菜种植、国槐等苗木种植、水产养殖。2021年,全市科技特派员服务队开展培训会议50场,开展现场指导服务208次,服务种养专业户2 470人次,其中博兴服务队开展培训会议8场,开展现场指导服务18次,服务种养专业户300余人次。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滨州市科技特派员在新的疫情防控要求下,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农村信息服务电台等线上方式,发挥专业特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到8月底全市服务队共开展培训会议50余场,开展现场指导服务100余次,服务种养专业户2 500余人次,其中博兴服务队开展培训会议7场,开展现场指导服务12次,服务种养专业户300余人次。

3.3.2 组建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业团。2022年,以博兴县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博兴县店子镇大杨村党支部书记杨明良为团长,博兴县店子镇科技副镇长、鲁东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孙亚东、鲁东大学农学院番茄新品种选育团队成员段良美、王萌、孙乐为、张凯、刘芷彤等为成员,组建了“科技特派员优质西红柿产业服务团”,并申报了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产业服务团。服务团主要致力于建立具有店子特色的蔬菜种植技术标准,以西红柿为主,形成店子镇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通过在育苗基质配制等方面研究创新,开发新的育苗新技术,降低育苗成本和广大种植户的种植成本,引导现有的育苗基地做大做强。吸引农资厂家和國内外种子企业进驻店子镇蔬菜电商产业园,建立主要农资厂家和种植企业的店子直销体系,打破当地不良农资的营销利益链,降低蔬菜种植户的种植成本,提升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

3.3.3 实施科技创新政策引导项目。2022年设立滨州市农社领域科技创新政策引导计划项目,旨在通过科技特派员创新服务、农社领域科技创新技术引领,在助力乡村振兴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成果推广转化,进一步提升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滨州市农社领域科技创新政策引导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项目”。博兴天竹菌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设施网纹瓜—西红柿—叶菜三茬连作土壤修复技术示范与推广”获得立项。项目针对设施土壤的盐渍化问题、微生物种群数量、结构问题、设施土传病害加重问题,化肥、农药等使用量增加等突出问题,建立网纹瓜—西红柿—叶菜三茬连作种植模式[5],通过微生物菌剂对土壤进行修复,在实现更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改善因长期种植、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土壤健康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及资源浪费和生产成本增加问题,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增加收益。通过项目实施,建成6 000 m2博兴县土壤质量提升示范田,形成博兴县土壤质量提升技术规程1项,项目核心试验区博兴县店子镇土壤肥力指标提高1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以上,形成博兴县网纹瓜高品质提升技术规程1项,一年三茬栽培技术熟化,并制定了一年三茬栽培技术操作规程。通过项目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加强肥料生产转化能力,同时也拓展生物菌肥在博兴当地的市场销售。按照目前推广600 万m2的计划,可增加生物菌肥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实现农户增收750~1 500 元/hm2以上。

4 参考文献

[1] 许佳彬,王洋.专业种植大户迫切需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什么?——基于对黑龙江省的调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3):412-420.

[2] 石文香.基于三方参与主体视角的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绩效评价研究——以济南市种植业保险为例[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19.

[3] 郭晨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与农户利益共同体机制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22,41(1):54-62.

[4] 王立彬.习近平点赞“科特派”[N].中国青年报,2021-03-23.

[5] 门国强,高源泽,张世良.日光温室番茄-网纹瓜一年两茬连作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07(5):59-60.

(责编:张宏民)

基金项目 设施网纹瓜西红柿叶菜三茬连作及土壤修复技术示范与推广(2022KTPY020);2021年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黄河三角洲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及土壤质量提升项目”(2021TSGC1315)。

作者简介 高静(1988—),女,山东惠民人,助理研究员、经济师(农业),从事农业科技方面研究工作。

稿日期 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