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中的“雨”

2023-07-06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3年27期
关键词:望湖枯荷小楼

雨,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千百年来文人最爱吟咏的对象之一。它承载着文人的情思,有时灵动,有时忧愁。在文人的心中,雨有着不同的呈现形式,它属于每一个季节,每一段时间。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唐〕刘士卿《别严士元》

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在地,却听不到声响。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明白如话,但细细体味,顿觉韵味无穷。雨细得让人无从察觉,直到衣服渐湿,方才知道,这种现象只有“水国”才有。花儿落地,皆因春风春雨所致,前后相承,互为因果。这里应是写一种极静的环境,以这种静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时心中的不平静及无限的忧虑。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本诗描绘了一派阴霾迷蒙的景象。淅沥的秋雨洒在枯荷上,发出错落有致的声响,别具情趣。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增加了环境的寂寥,加深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北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地窜上船。忽然,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则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詩人先在船中,后在楼上,迅速捕捉住湖中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诗人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富于情趣,颇见功夫。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淡荡的春光,则在小贩的卖花声里透出。

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却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还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二字不可放过,它暗示着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涌上了眉间心头。

(本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望湖枯荷小楼
枯荷
望湖楼下水如天
久别情
雷雨
丰收
留得枯荷
一池枯荷一池秋—戴云亮国画作品选
只要童年的小楼还在
难忘那幢小楼
小楼听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