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洋淀纪事》导读

2023-07-06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3年27期
关键词:荷花淀孙犁白洋淀

作品简介

《白洋淀纪事》收录了孙犁从1939年到195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包括《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的苇》《山地回忆》《王香菊》《正月》等,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它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人情美和人性美。《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表现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此外,《山地回忆》《正月》等篇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真实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的宽阔胸襟和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全书在叙事的同时注重写景和抒情,充满诗情画意。  《白洋淀纪事》收录了孙犁从1939年到195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包括《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的苇》《山地回忆》《王香菊》《正月》等,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它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人情美和人性美。《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表现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此外,《山地回忆》《正月》等篇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真实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的宽阔胸襟和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全书在叙事的同时注重写景和抒情,充满诗情画意。

作家名片

孙犁,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

1913年5月11日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孫遥城村;1924年跟随父亲前往安国县城上高级小学,开始接触“五四”以后的文学作品。1937年冬,抗日战争爆发,孙犁加入抗战工作,编写了《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的小册子,指导敌后的抗日宣传工作;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

2002年7月11日,孙犁先生病逝,享年90岁。

创作风格

冀中平原是孙犁的家乡,白洋淀是他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孙犁用富有诗情的笔调描绘他熟悉的草木湖泊,以白描的手法刻画自己的父老乡亲,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讲述他们的故事,赋予白洋淀以英雄的气质和浪漫的色彩。“白洋淀”也因此成了孙犁的标签。

虽然《白洋淀纪事》以残酷的战争时代为背景,但孙犁没有着意刻画可怕的战争景象,而是以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抗日战争中人民的高尚品德,以朴实的、散文化的叙事手法,刻画了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水乡人民的形象。

精段阅读

荷花淀的战争

到了马庄,她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得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波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的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會浮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节选自《荷花淀》,题目为编者加)

赏读

选文讲的是白洋淀的青年妇女们寻夫未果,在归途中勇敢、机智地甩脱日本兵船;亲见丈夫们英勇杀敌后,她们不甘落后,学夫卫国,站到了民族斗争的行列里。突遇日本鬼子时,青年妇女们虽怕,但“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有节奏的“哗哗”声,以及“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的聪明抉择,都展现了她们的沉稳、勇敢、机敏、自信和乐观。最后,“配合子弟兵作战”的她们,终于成为白洋淀的“粉色荷花箭”哨兵,令人喜爱,使人佩服!

纯朴真挚的人情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我洗过脸,回到队上吃了饭,就到女孩子家去。她正在烧火,见了我就说:“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

我既然摸准了她的脾气,只是笑了笑,就走进屋里。屋里蒸气腾腾,等了一会,我才看见炕上有一个大娘和一个四十多岁的大伯,围着一盆火坐着。在大娘背后还有一位雪白头发的老大娘。一家人全笑着让我炕上坐。女孩子说:“明儿别到河里洗脸去了,到我们这里洗吧,多添一瓢水就够了!”

白发老大娘瘪着嘴笑着说:“她不会说话,同志,不要和她一样呀!”

“她很会说话!”我说,“要紧的是她心眼儿好,她看见我光着脚,就心疼我们八路军!”

大娘从炕角里扯出一块白粗布,说:“这是我们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给我做了一条棉裤,下剩的说给她爹做双袜子,现在先给你做了穿上吧。”

我连忙说:“叫大伯穿吧!要不,我就给钱!”

“你又装假了,”女孩子烧着火抬起头来,“你有钱吗?”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节选自《山地回忆》,题目为编者加)

赏读

选文中,孙犁以八路军战士的口吻,深情地回忆了“我”在冰冷的河边凿开冰块洗脸时,结识了一位洗菜的姑娘。她心直口快、伶牙俐齿,心眼儿是那样好,见“我”冻黑的脚没穿袜子,就慷慨地拿出她纺半年线攒下来的一小块白粗布,执意要为“我”裁一双新袜子。作者运用大段的对话描写,用简单朴实的文字,在妞儿“咄咄逼人”的话语中,生动地展现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体现了山地女孩纯朴真挚的人性美。

【刘培艳/供稿】

猜你喜欢

荷花淀孙犁白洋淀
爱书惜书的孙犁——读《书衣文录全编》有感
论孙犁作品中的逆向思维
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美丽河北之白洋淀
孙犁装外行
美丽的白洋淀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
游移于隐藏与揭示之间——论孙犁的“芸斋小说”
《荷花淀》结构上的两两相应
《荷花淀》情节构思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