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行走的诗歌教学

2023-07-06林域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诗意意境

林域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诗歌教学更蕴含着丰富的诗意。语文是审美,是想象,是对话,闪动着生命的灵光。语文教师要敢于以一种审美的、充满诗意的眼睛,去洞察语文世界,营造诗意的诗歌教学,演绎智慧的诗歌课堂。

关键词 诗歌教学  诗意  意境  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幅幅源远流长的画卷,里面隐藏着一种灵动和飘逸的美,她好像天边飘逸的彩云,又好像水中灵动的白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诗歌教学更是蕴含着丰富的诗意。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发掘诗歌中的诗意,在聆听、诵读、讲述、读写、研学中感悟诗歌的意境、意象、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建构起系统性的学科认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静心聆听,在轻松氛围中感受诗意

诗歌虽然大多数是比较短小的,但是所蕴含的主旨却非常深刻。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搜集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资料,运用多种手段挖掘多样化的内容,为深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要在课前给学生布置有关作者简介、诗歌背景素材、鉴赏文本等有关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信息搜集、内容整合和观点提炼中展开预习。例如,学习苏轼《水调歌头》时,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搜集到作者的有关信息,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他的诗词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在艺术表现方面独特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水调歌头》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备受折磨,被贬到黄州。这个时候,作者除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不得意之外,和在颍州工作的兄弟苏辙分别七年之久,无缘相见,因为兄弟情谊深厚,正直中秋,故作此诗怀念之。学生搜集到这些信息之后作出分析,再找到一些诵读的音频资料在班内交流共享。其次是静心聆听。教师要给学生推出诵读音频材料,组织学生示范朗读,并设计聆听的条件和要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例如苏轼在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大醉后写了这首诗,同时也是为了怀念自己的弟弟。学生不仅要分辨出这首诗的节奏,还要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在聆听环节,课堂氛围宁静,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仿读,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悟到了学习的乐趣,感受浓浓的诗意。

二、生动讲述,在多元對话中接纳诗意

很多古诗词都展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阅读难度。教师要基于“诗意语文”思想,引导学生尝试着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阅读去感受。要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怀,可以展开多种对话。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诗歌内涵时,学生会处于被动学习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诗歌讲解和演绎活动中,就能够为学生带来主动研学的机会。

首先要注重诗歌内容的归纳梳理。要读懂诗歌,就要深入理解思想内容,必须做到由表层走向深层,在语言解码中还原作者的原本意思和深层内涵。语言解码首要考虑的是字词句联各自的意思,考虑语言内部组合的特殊性,如对仗、倒序等。在对语言解码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特别是要把握诗歌中关键词的意思。要把握诗歌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例如,学习杜甫的《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远大志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首诗的深刻含义进行个性解读,让学生在课堂互动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这样,学生就会在自主探究与交流中找到自己理解阐述的角度。其次要结合实际给学生作具体生动的阐释,教师的讲述可以是对诗歌内容的介绍,也可以是学习经验的交流,还可以在课堂上推出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不管是什么体裁的诗歌,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在给学生讲解之前,要指导学生撰写讲稿,对整个教学作好设计,要在师生互动探究中建立起学生对诗意的认知。要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包含介绍、讲述、演讲等多种形式,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能给学生带来思维的锻炼。例如,在学习李清照《夏日绝句》诗时,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背景资料,鼓励学生采用朗读或者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尝试着把诗人李清照的人生际遇演绎出来。在演绎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李清照的作品以婉约为主,但是为何这首诗让我们感悟到雄心壮志呢?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想象成为作者,体会到了诗人的国恨家仇。在多元对话中,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对话中不断地自我追问,他们的阅读境界会变得越来越开阔。教师在适当的讲述中启迪学生诉说出自己感悟到的诗歌蕴含的丰富内涵,并谈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这样,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丰富和提升,进而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创意读写,在输入输出中内化诗意

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作好任务选择,组织不同形式的读写训练。比较常见的方式是仿写、改写,学生自由进行创意读写。首先要对诗歌进行鉴赏分析。诗歌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鉴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思想,适当地给学生讲授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诗歌提供技术支撑。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之后,在鉴赏角度的选择以及鉴赏程序的设计上还要给予指导,引导学生主动进入鉴赏的核心环节,让学生从更多的方向展开思考和讨论。鉴赏古诗词名句也是各类考试的考查重点。教师要在日常的诗歌教学中给予重点关注。例如,在学习龚自珍《己亥杂诗》诗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对后两句诗要展开联想,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现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自然而朴实。“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表达作者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这样,教师从情感、主旨角度对诗人的志向进行分析后,学生就会感受到诗人的报国志向。其次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读写。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读后感、仿写、改写等多种形式,以写促读,以写促悟。教师要善于对这些读写形式进行整合性设计,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找到适合学生的写作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诗歌读写不一定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但一定要让学生展开深度讨论,在讨论交流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再如学习唐初诗人王绩《野望》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作阅读梳理,给学生布置改写的内容:“根据诗句所展示的内容,写一篇小品文,在创新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加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学生对诗句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就会很自然地进入改写环节。在展示环节,学生可以运用第一人称进行表演,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纠正在改写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看似简单的改写任务,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意写作能力得到切实的。创意读写有助于内化诗意。

总之,诗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与诗意表达上有独特的优势。教师要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深入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切实感受、接纳、内化诗意。

[作者通联:甘肃定西市通渭县思源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诗意意境
诗意地栖居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被耽搁的诗意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