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学本课堂的文本解读策略

2023-07-06黄建平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本课堂文本解读初中语文

黄建平

摘 要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学力基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着力打造学本课堂,创设学本课堂情境,培养文本理解能力;设计学本课堂问题,培养文本探究能力;组织学本课堂活动,培养文本内化能力;延伸学本课堂训练,培养文本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本课堂  文本解读  策略

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突出学生学习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学习进步和成长。在文本解读教学中,创设适宜学习情境、组织课堂合作活动、延伸学科训练维度,学生回馈主动,在深入研学中建立文本解读认知,在合作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有助于打造文本解读下的学本课堂。

一、创设学本课堂情境,培养文本理解能力

教师设计学本课堂学习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文本解读学力基础,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触动,这样才能营造适合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自然启动阅读思维,促进文本解读能力的全面提升。文本解读需要辅助材料的支持,教师先期做素材搜集准备,为学生准备更多阅读素材,展示一些典型画面,能够激发学生文本解读主动性。

如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感情基调比较低沉。作者因为遭遇人生打击,失去了双腿,母亲细心照料,却不能被理解。当母亲意外离世后,作者追悔莫及,将无限追思寄托在这秋季。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时,关注的大多是作者设计的情节,对其情感没有更深刻的体验。为此,教师设计情感诵读展示活动,请学生现场做配乐诵读展示,课堂气氛自然严肃起来。学生诵读展示有序完成,教师及时做点评,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为激发学生解读热情,教师设计文本阅读任务:这篇散文题目是“秋天的怀念”,如何解读这个题目呢?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请找出文本最精彩的描写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教师设计一些阅读任务,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学生思维自然启动,文本解读顺利展开。这些阅读任务与文本核心内容高度对接,学生解决这些任务之后,对文本的解读认知会更为深刻起来。教师设计配乐诵读展示活动,目的极为明确,就是要对学生视听感官带来触动,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

二、设计学本课堂问题,培养文本探究能力

文本解读需要方法支持,教师先期做阅读分析,深度发掘教材内容,设计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教材之中,对文本主旨和作者情感深入探究,以便形成文本解读感知和体验,与文本达成更多共鸣。教师设计文本解读问题时,要关注学生学力和思维特点,还要对学生兴趣取向有客观判断,以提升教学设计适合性。

学生阅读文本有个性理解,教师需要做科学引导,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文本核心,对文本内容展开专业思考和分析,以便形成深刻认知。如教学《散步》,这篇散文围绕家庭小事展开设计,采用以小见大写法,彰显孝道大主题。学生初读课文时,大多没有什么兴趣,因为没有太多跌宕情节,很难形成吸引力。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情况,及时投放一些阅读问题:一家人散步,结果出现了意见分歧,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个分歧的?这篇散文采用以小见大写法展开设计的,什么是以小见大?文本中有一些自然环境描写,其表达作用有哪些?阅读文本后,你最喜欢哪些语段?不妨做语言鉴赏处理,准备参与集体展示活动。

学生围绕教师设计问题展开深入探究,逐渐进入深度研读环节,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达成文本解读目标,教师针对学生阅读分析情况做专业点评,确保文本解读活动顺利展开。

三、组织学本课堂活动,培养文本内化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进入文本解读环节后,要注意跟进观察,及时做出教学调整,推出一些文本解读活动,让学生主动进入到文本解读研学环节。话题辩论、课本剧创编、质疑性阅读、读写交流、学法共享、素材搜集等,都属于文本解讀活动范畴,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做出筛选和设计,组织学生自然进入到文本解读环节,在主动研学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学生对课堂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思考,推出适合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主动性。如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故事,学生对文本情节和相关人物有主动关注的热情,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内容,理清主要情节,与学生一起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自然形成文本解读认知。为激发学生深度阅读文本的热情,教师设计课本剧创编演绎任务:自行成立演绎团队,选择一个片段,集体创编课本剧,展开现场演绎展示活动,看哪一小组表现最为出色。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组建演绎团队,选择适合的内容展开彩排训练,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教师深入到课堂之中,对学生编排演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帮助,确保课堂演绎活动顺利推进。

教师设计课堂演绎活动,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文本解读不能只关注主要情节和人物活动,还要做深度分析。课堂演绎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感知机会,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顺利启动。以演绎活动为抓手,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展开设计和组织,创造文本解读机会,培养学生文本能力。

四、延伸学本课堂训练,培养文本应用能力

延伸学本课堂训练设计,教师要合理运用辅学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适度应用,能够创造更多文本解读契机。网络素材搜集、网络交流互动、远程教学、课堂连线等都属于文本解读训练内容,教师根据学生文本解读现实需要作出训练调整和设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文本解读训练,能够创造丰富学习动机,以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诫子书》属于文言文,学生阅读文言文时,需要先期掌握一些文言现象。教师针对学生知识储备情况作具体引导,与学生一起阅读教辅材料,对文本内容逐字逐句地解读分析,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在训练任务设计环节,教师从文本解读实际出发展开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课堂研讨情况,写出文本译文,集中梳理这篇文言文涉及到的文言现象,准备参与集体展示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解读行动,广泛阅读相关素材,包括文言知识的梳理,为文言文翻译创造良好条件。在文言知识梳理归结时,教师及时出手相助,促使学生顺利完成文言知识的归结工作。在训练成果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主动发言,介绍自己的阅读经历,推荐一些适合的学法,课堂学习进入专业学法交流环节。

在这个教学训练设计中,教师从文本解读实际需要出发展开设计,组织学生梳理文言现象,用自己的话写出译文,都属于文本解读学习范畴。学生解读文言文存在不少难题,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读,搜集不少辅助材料,指导学生储备文言知识,给学生文本解读提供技术支持。教师从学生阅读实际需要出发展开训练设计,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学组织自然会高效有序。

语文学科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时,教师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展开教学组织,不仅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文本解读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参与的可能性,鼓励学生主动进入文本解读学习环节,让学生在信息搜集、文本阅读、素材整合、阅读讨论、延伸阅读等学习环节发挥主导作用,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通联:南昌市心远中学]

猜你喜欢

学本课堂文本解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在学本课堂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