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课”联动 促师生共成长

2023-07-06刘云凤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三课志成课题

北京市西城區志成小学于2017年5月由两所小学合并而成,作为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原志成中学)附属小学和直升校纳入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教育集团。作为一所新合并校,如何选择性地融合两校原有的积淀,如何找准学校创新发展的突破口,是我必须要思考清楚并落实到行动中的关键问题。考虑到课程、课堂、课题三者在师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融互促的关系,我以优化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以课堂改进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优化改进的“推手”,“三课”联动,促师生共成长。

1.以“质·成”课程育“五有”少年

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载体;优化课程设置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自合校以来,我们在课程建设上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形成了“五育融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质·成”课程体系。“质”凝练了学校“质优多元、融合贯通”的课程文化,“成”则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校“质·成”课程以花为形,将育“有礼貌、有爱心、有本领、有志向、有担当”的“五有”志成好少年的育人目标置于中心,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指引;三类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围花心而建,三类课程下多样化的课程形态如同蝴蝶围绕花朵,为每个学生全面、终身发展奠基;以家庭、学校、社会为茎叶,协同育人,保障课程顺利开展,为学生“五有”绽放赋能。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提高了教师研读课标、合作共创的能力,在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同时,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也同步提升。

2.以“智·效”课堂促学生素养形成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主要场域;课堂也是课程实施的落脚点,丰富的课程内容需要教师通过适切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会学;高质量的课堂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成就高质量的课堂。学校的“智·效”课堂以学生素养培育为核心,“智”凝练了“智趣浓郁、求真笃行”的课堂文化,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样态;“效”则指“效能”,学生在真实的学习、体验过程中,获取知识,增长本领。

单元整体教学的全面实施,让教师们在横、纵融合贯通的过程中,通过确定单元学习主题—设立单元学习目标—安排单元学习活动(包含单元作业设计)—开展持续性评价,帮助学生将散点式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促进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课堂实施力的不断提升。

3.以“志·研”课题助教师发展

在教育教学和课程开发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真问题,而课题研究恰恰是解决这些真问题的“金钥匙”,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志”代表了“志美行厉,博学优雅”的教师文化,展示了志成教师的良好形象;“研”表示要以科学研究的态度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以研促建,也是学校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路径。

骨干先行,以点带面,通过“骨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的专项培训,引领一批教师走进课题研究的领域,目前已建立起国家级-市级-区级-校级“四级”课题管理体系。学校特色课程的实施、热点问题的探究等都是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每学期的开题会、中期汇报会、结题会,都是一场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盛宴”。课题研究焕发了教师的教研、科研的活力,突破了教师自身成长的瓶颈,也促进了学生、学校的发展。

2022年1月,“‘双减背景下小幼衔接中开展适应教育的校本行动研究”获得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双减”专项课题立项。从政策学习到调研家长需求,从走访幼儿园到校内教师座谈会,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研究重点与突破点聚焦到小幼衔接适应性课程体系的建构上,初步构建了含集中性适应课程、适应性活动课程、学科融入适应课程、课后服务课程等在内的“稚·成”适应性课程体系。该课程的开展始终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发展特点,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方面与学前教育主动对接,有效助力了学龄前儿童到小学生的身份、角色的转变!而教师们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儿童的身心特点与成长规律,更加懂得“读懂儿童”的重要性,自身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与日俱增。

以课题研究的方式促课程体系的建构,促课堂教学的改进,是校内提质增效的一个着力点;而课堂教学的提质与课程体系的优化,也是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三课”联动,赋能教师成长的同时,也助力每一名学生在课程中得到生命的滋养,在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编辑 _ 汤灏

刘云凤,北京市西城区志成小学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等称号,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主持“‘双减背景下小幼衔接中开展适应教育的校本行动研究”“以学校文化引领学生发展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

猜你喜欢

三课志成课题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两线三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连志成:一心向战
以“三课”为引擎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李顺榕
做好“三课”工作,让我成绩进步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谈“三课”制度提升教师授课水平
周志成:我们要从跟跑迈向领跑
天天都是感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