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法“明星”翟学荣

2023-07-04撰文李瑜

陕西画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普法陕西省明星

撰文/李瑜

翟学荣长期从事职务犯及未成年犯的管理教育和矫治工作,创新开展的“案例式普法”广受好评,帮助多名“问题少年”转变为优秀学生。20 多年来,他做的法治报告累计2000 多场次,听众200 多万人,普法足迹遍布全国各地。2022 年翟学荣被全国关工委、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2023 年翟学荣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被陕西省委依法治省办评为陕西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人物”。

▽翟学荣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了紧贴其学习生活实际的法治教育课

翟学荣,1957 年出生,1976 年入伍,1985 年赴滇轮战,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六十一师高炮团三七营一连指导员、司令部协理员、三七营教导员,荣立二、三等战功各一次。1994 年起先后担任兰州军区陕北矿业管理局韩家湾煤矿副矿长、矿长,上校军衔,荣立三等功一次。1999 年转业至陕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先后任党委委员、副所长、纪委书记,荣立三等功一次。2017 年翟学荣年满60 岁,但他退而不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基层普法志愿者的“老黄牛”精神。

在军营中淬炼,在工作中提升

24 年的军营淬炼成就翟学荣,期间他自学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参加高等教育法律专业的自学考试。当教导员的翟学荣常用发生在战士们身边的真实案例来教育他们,“以案说法”让他们明白不遵纪不守法会付出怎样的代价,收到很好的效果。

1999 年底,翟学荣转业到省未成年犯管教所。2003 年全省处级以上职务犯开始集中关押在这里,随后省上几个部门的廉政教育基地也都设在了这里,机缘巧合下,翟学荣就承担起全省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及各类学校的警示教育和普法工作。通过对职务犯、未成年犯案例的剖析及经常的谈话了解,翟学荣发现,他们犯罪的动机、手段、性质、结果尽管各异,但绝大多数人都有相同点:那就是他们的原生态家庭、成长经历、性格习惯,这些东西,对他们日后人生轨迹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陕西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人物”翟学荣

正所谓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预防违法犯罪必须要从娃娃抓起,一定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难忘的一幕

2000 年初时,交通还不是很方便,有些偏远地方的家长到未管所探视一次,有时需要两三天。那是某年6、7 月份,正是暑热难耐的时候,一天下午上班,翟学荣发现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背着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后边跟着一个女孩,三个人正朝接见室走。询问后得知女孩的父亲是哑巴,父亲背上背着的是行动不便的爷爷,他们一同来探望女孩的弟弟,女孩的母亲因身体残疾无法同行。他们三人早上从大荔县出发一路倒了好几趟车才在下午时候赶来,这一幕深深触动了翟学荣。他立即让管区负责人召集全管区未成年犯对他们讲话。老人、父亲、女孩,他把这家人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他问这些被管教的孩子们,想想家人,想想牵挂他们的人,怎么能不好好改造?怎么能不好好学习?怎么能不好好做人?!

讲课是门艺术

从事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20 多年来,翟学荣心得颇丰,他说,法治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巧妙的设计构思,需要精彩的演讲效果,要把爱心、善心、热情、激情倾注在每一次讲课中,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让他们尊崇法律,对法律有敬畏之心。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翟学荣把青少年犯罪类型概括为“拳钱性网毒” 5 个字,用收集整理的九百多个典型案例做支撑,每个典型案例用一个成语来命名,譬如“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冤冤相报、睚眦必报”等。根据学生年龄层次分布,学校、讲课场所不同,分别制作了五百幅挂图和上千个PPT 讲稿,有文字、有图片、还有音视频,使孩子们一看就明白了这个案例说的是什么。他常说,不要以为孩子们小,只要方法得当,孩子们一定可以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

给青少年讲好法治课,一定要研究青少年学生们关注的热点是什么,喜欢玩的是什么,困扰他们的又是什么。一次给初中孩子讲课,他提到一个七年级学生给同学介绍女朋友的案例,说“瞧瞧你们才初中就学会当媒婆了”台下的孩子们哄堂大笑。他语言风趣幽默,案例接近学生实际,孩子们记住了一个个案例,当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他们就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普法教育是为了让青少年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翟学荣的微信好友大约上千人,有许多是青少年。一次上完课,有个初中女生用小饭桌阿姨的手机添加他的微信向他咨询如何变更抚养关系。了解到孩子所处环境对其成长确实不利,又经过对孩子想要跟随的抚养人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后,翟学荣为他们提供了援助。孩子依靠法律手段完成了扶养人变更,这也是她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尝试。

◁下课了,学生们围上来要留下翟学荣的联系方式

△翟学荣被多所学校聘为法治副校长

普法只是手段,以案释理、以案励志,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立志成才才是目的。《高墙里的自考状元》讲的是一名未成年犯边改造、边学习,两年考取了大专文凭,五年考取了本科证书,多门成绩全省第一,为自己重新找到希望的故事。还有一名未成年犯把“刑期”当“学期”,刑满释放后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先后考取了大专、本科文凭,2000 年还考取了某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的故事。在翟学荣和其他帮教人员的关心教育下,他们最终懂得了为谁而学,为谁而活。每次讲到这里,翟学荣就会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又该怎样度过青春年华?”

△翟学荣被陕西省委依法治省办评为陕西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人物”

青少年普法教育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共同努力,翟学荣认为,法治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学生,还要有家长。每一个问题少年,都能从其家庭和其父母身上发现问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学校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家庭的养育才是根的培护。疫情期间,翟学荣把这些年收集的案例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了20 种容易产生“问题孩子”的“问题家庭”,录制成视频通过社交媒体账号进行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 年1 月1 日起正式实施,父母必须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这条路要一直走下去

“现在我的上课装备一应俱全,电脑、投影仪、幕布、各类数据线,要到哪里去讲课拉上行李箱说走就走。无论多长时间,哪怕只有两分钟我也要抓住机会为孩子们好好讲。课后许多孩子围着我要签名、要合影,我成了他们的明星了。”翟学荣笑着说。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3 年前翟学荣提议由他牵头成立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协会这个全省性、专业性、公益性的组织,把有志于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士、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吸纳到这个组织中来,搭建一个对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困境帮扶、心理咨询的平台。2022年11 月,陕西省社会组织事务管理局已经核准了该协会的名称,前不久已经上报了有关材料,只等最后批准,这将是全国首个未成年人保护的民间公益组织。翟学荣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沿着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及保护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图片由翟学荣本人提供)

▽“案例都在脑子里”翟学荣的法治教育课更像是一场“即兴演讲”

猜你喜欢

普法陕西省明星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普法
普法
普法
谁是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