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

2023-06-28赵彩晴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文化资源广西

赵彩晴

摘 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大力弘扬广西红色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有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色文化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体现。当前广西红色资源的利用还存在地方特色挖掘不足;对红色文化及红色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红色文化资源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以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为出发点,以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宣讲、红色文化教育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广西红色文化与媒介、产业、学校教育等方面的联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实践。

关键词: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1.0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自信的内涵,包括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无数革命先烈在艰难的烽火岁月中铸就和淬炼形成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标识,它是凝结民族认同的有效载体。其中,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内涵深刻,是祖国南疆地区团结进步的有效“黏合剂”,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素材和重要载体。

1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联

广西位于祖国的南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广西红色文化是广西各族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形成的特色文化,它发端于革命时期、形成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實践中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广西红色文化以其自身的原生性和开放性使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挖掘与运用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

1.1 发扬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一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工作之“纲”,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防范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的明确要求。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追求民族团结的红色印象,从而自觉抵制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换言之,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契同,旨在捍卫意识形态安全、守护民族团结,从而在凝聚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1.2 红色文化资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广西红色文化既有物质遗存,也有精神内涵。前者是指革命先烈们留下来的旧址和曾经使用过的器物,如: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湘江战役旧址、苏维埃政府旗以及百色起义纪念馆馆藏的珍贵文献资料、历史图片等;后者是指广西人民在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信念、振奋人心的红色歌谣、标语、漫画、价值观与革命故事等。以这些资源形式为依托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文化建设,体现红色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2 星火耀八桂——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构成

广西地区是革命老区,拥有红军长征时期的湘江战役、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将帅、英雄人物和先锋模范。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南宁、桂林、百色、崇左、河池等桂西、桂北地区,具有类型齐全、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可见,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国红色文化资源图景中占有重要地位。

2.1 空间场域下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分布区域广。广西对红色革命历史均有详细记载,空间上包括桂林市和百色市,由此为核心对周边进行延伸,此外还有龙州、东兰、兴安等红色文化富集区。当前广西地区内重点红色革命的纪念设施或旧址旧居共计300 处以上,具体的旅游景点有超过 60 处。”星火燎原,浴血荣光,广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无数优秀的壮族儿女,为了祖国的复兴和人民的命运,奋勇书写了传奇的红色文化篇章。广西的红色足迹众多,例如湘江战役旧址、湘江战役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馆、红八军军部旧址、昆仑关、友谊关等等,见证了广西人民和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在艰苦卓绝环境中和敌人浴血奋战的红色记忆,也成为今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的生动历史教科书。

2.2 生命和历史淬炼写就的广西红色精神

广西是革命老区,蕴含丰富的红色精神内涵,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突出贡献,具有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等著名革命历史事件,具有红七军、红八军诞生的光辉起点。八桂大地上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壮族儿女,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譬如韦拔群同志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如邓小平的题词:“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可见,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西这片热土上孕育和铸就了崇高的红色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2.3 思想和精神凝练形成的重要文艺作品

文艺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是观照和理解时代的一面镜子。广西这片红色土地上,有太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和英雄人物,由此衍生的众多革命文艺作品,成为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红色歌谣《右江驶来一条船》《百色起义惊天地》等,依然传唱至今;又如,红色电影代表作《血战湘江》《百色起义》等;电视剧有《红七军》《绝命后卫师》《突围突围》等,以及纪录片《红色传奇》等;还有小说、诗歌和散文、革命回忆录等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融合了广西壮族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反映壮族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同胞同呼吸共命运,感情真挚、思想深邃,成为广西红色文化的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艺素材。

3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3.1 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广西实践和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走访革命纪念地,反复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号召学习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具有多重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广西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其中的内容具有十分深厚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教育功能,因此,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广西红色文化的价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色文化的广西实践和具体体现。

3.2 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体现

2015年的“三大定位”新使命;2017年“五个扎实”新要求;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欣然题词“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2019年对黄文秀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2020年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的发展尤为关注,或在两会期间的代表团审议,或多次亲临广西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莅临广西,首先前往的第一个点是湘江战役纪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湘江战役纪念馆,对全党同志寄语,可见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的发展作出了有效科学的精准指导,这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十分丰富、深邃、严密,可以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广西篇”,将长期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

3.3 广西红色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凝聚剂”

红色文化,是展现无数优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格好的精神凝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和表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大力弘扬广西红色文化,就是弘扬宝贵的革命精神,对广大民众、更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也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有力“凝聚剂”。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广西红色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

4.1 广西红色文化的地方特色挖掘不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民族特色挖掘不充分。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挖掘广西地区的红色资源,对红色文化民族特色内容的挖掘办法还要加强,主要侧重对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开发,较为忽视了广西本身民间故事与革命素材关联的挖掘,局限于较为熟知和成型的革命人物,尤其是县一级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力度不够。二是对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中具有共铸意识的国际性特色挖掘不足,对于契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和当前广西发展的关联性挖掘的转化力度不足。对具有共铸团结特色的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不仅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国家的推广,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外围视角更能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越性和作用。

4.2 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有待提升

广西的红色文化,除了相对固定、较为知名的湘江战役、龙州起义和百色起义,其他地方的革命遗址遗迹知名度较弱,尤其相对于大中小学生群体而言,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更有待于提升。广西的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广西的宣传主要倾向于风景和民俗视角,大力宣传和展现广西的自然资源优势,却较少宣传本地红色文化和丰富的革命历史故事,彰显广西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尤其是新时代下,在新媒体的应用方面,广西的红色文化宣传内容还较为单一薄弱,形成广西红色题材知名度偏弱、风景名胜凸显的“全国印象”。

4.3 红色文化资源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有待加强

一是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主要以开展活动为主,只有少数学校能够将红色文化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单列出来,比如在大学里开设党史课的课程较为缺乏,与广西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更为缺乏。

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实践活动,以组织有关主题的社团活动和班级活动,对于思政课程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还较为缺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红色实践活动的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力度和受众面较为不足。

三是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有待完善,实践活动形式有待进一步优化使其富有多样性。实践大部分活动还是流于形式且缺乏实践创新容易“走马观花”使得参与者的实践体验效果不佳。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路径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族群众砥砺奋进、开拓进取的历史见证,将红色资源利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起来,需要充分利用广西红色资源与相关媒介、产业、学校教育等方面探寻广西红色资源利用的路径,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效能。

5.1 整合广西地区旅游资源,发展广西文化产业

红色文化具有相对固定的空间性,也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性,一个地区的红色文化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而红色文化的发展却非一成不变,红色文化是否得以充分利用,关键在于与时代融合,与人民的需求和思想密切融合。

5.1.1 强化“资金+人才+技术”保障,开发广西红色旅游资源

要充分利用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成为知名文化旅游胜地,必须依靠较为雄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一是强化资金要素保障。项目开发建设,最主要的要素保障是资金,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尤其是长期依靠政府主导行为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潜力和活力。二是创新管理运营新模式。不应单单依靠政府进行拨款完善、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还可以依托大公司、大企业在资金方面的支撑,甚至包括红色旅游开发设计和运营。在“政策+企业”合作模式下,将景区自然风光结合具有文化内涵的点连贯起来。三是积极创新开发相关产品。可以利用新时代下各种条件和技术优势,设计各种红色文创产品,包括手工艺品等。

5.1.2 挖掘和培育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助力广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近年来,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呈现兴旺势头,各地区相继大力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产业发展优势,掀起数次红色文化旅游“热”,诸如打卡红色教育基地等等。广西在红色文化旅游方面,如湘江战役旅游带的建设和发展较为突出。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需要继续深挖地域特色及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将两者有效融合,紧密相连,不可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脱离红色文化内核,也以红色文化内核推动经济效益要探索建立多方合作渠道,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比如利用外部资金支持、宣传联动、客流引导等,“构建资源共享、旅游线路对接、游客互送、市场互动、资金互助、效益共赢等机制,实施区域旅游业大联动战略,创新发展跨省域、无障碍的区域红色文化旅游协作区。”真正打造形成全国知名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5.2 深挖红色文化题材,拓展“红色宣传阵地”途径和渠道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红色资源宣传,不断与时俱进,运用当前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微信、微博等结合人们易于接受、乐意接受的形式进行传播,既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又使得“受众”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教育。

5.2.1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题材,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艺术作品

优秀的红色文化作品蕴含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是红色文化之本。以“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全州起义”等红色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题材,拍摄相关的电影、动画、纪录片、舞台剧等。以“红色主题鲜明,民族共识明确,民族情感深厚”的创作理念在红色文化创作上打造具有广西民族特点的艺术作品。如: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开发制作玩偶、冰箱贴、笔、钥匙扣等红色主题文创作品。设计“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的工艺品和纪念品,形成一批富有广西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

5.2.2 利用自媒体,扩大红色文化传播途径

新时代下,自媒体发展迅速,“直播带货”等形式流行,网购平台数量不可胜数,自媒体产生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它具有快速、广泛、便捷的优势。因此,要充分利用自媒体的这一特点,积极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有效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提升广西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提升广西红色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成效。可以采取数字化加工整合途径,将广西各地的革命故事、英雄人物、将军故居等资料通过图片、歌曲和视频等形式有效传播。利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贴近大众生活的自媒体平台,有效宣传广西的红色文化资源,彰显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担当、新作为。

5.3 强化学校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3.1 推进红色文化走进课堂,打造红色精品课程

红色文化是中小学校德育的重要素材,是高校思政的教育“宝库”,是新时代下传承红色基因的“记忆库”,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武器”,是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推进红色文化走进课堂,打造红色精品课程。具体说来,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广西有关的历史、挖掘广西特色民族文化、感受民族发展等方面的社会调查等,进一步推动建立专门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红色艺术资源库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红色精品课程。课程内容可选择抗战以来与广西民族团结奋进、不断拼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贡献广西力量谱写广西新篇章的有关内容,按照小说、散文、诗歌、歌曲、秧歌剧、绘画、摄影等类别,对红色艺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使学校的红色文化资源得到共享,利用学校官方公众号进行宣傳,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网站上学习相关资源,可以把一些典型的事迹做成专门的课程进行教学。

5.3.2 营造红色文化校园氛围,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环境

教育相关部门要紧密结合“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主题和内容,通过宣传栏、LED显示屏、广播等形式,积极营造良好的红色校园氛围,将“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要多开展“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等。要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活动,多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英雄故居、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场所,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中,思想和精神得到洗礼和升华,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了解和理解,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攀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N].人民日报,2016121(1).

[2]于瑮,许晓明.广西红色文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2.

[3]肖志龙,潘立威.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策[J].大众科技,2020,(6):28.

[4]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5/15/c_1127449609.htm.

[5]史亚博,章钊铭.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8,(6):16.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文化资源广西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广西广西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广西尼的呀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