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本土民俗文化点亮园本课程

2023-06-28吴婷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莆田幼儿园

摘 要:在幼儿教育中融入生活中常见的本土民俗文化,是一种生活化的幼儿教育模式。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不会感到陌生,更容易融入教学环境,还能增强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在幼儿教育中渗透本土民俗文化,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还有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基于此,文章以福建莆田地区为例,着重探讨了利用莆田本土民俗文化创新开发幼儿园课程的问题。

关键词:本土民俗文化;莆田;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6-0005-03

引  言

本土民俗文化是一种可以加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可以打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激发幼儿的乡土情怀,利于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福建莆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以及“妈祖之乡”的美称,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是莆田历代先民为后人留下的巨大财富。这些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民俗文化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幼儿教师可以将优秀的地方民俗文化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创新开发教学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引入本土民俗文化的必要性

(一)传承本土民俗文化的需要

将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让幼儿在幼儿园集中活动、游戏中接触到家乡的文化,是一种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能够引导幼儿了解家乡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不仅能使幼儿了解家乡人民用聪明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对本土文化产生认同感,还能使他们增强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1]。

(二)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需要

幼儿在园时期,正是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将生活背景渗透在活动中,全面综合本土文化资源的教育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2]。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选择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有联系的本土民俗文化资源作为课程内容,更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丰富园本课程内容的需要

本土民俗文化是幼儿生活中的一笔财富,将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能丰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幼儿所处的社会文化相联系,切实做到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和内心情感,使教育更具生命力。

(四)促进园所文化建設的需要

将本土民俗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应用到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内容中,渗透到环境创设、材料投放中,能凸显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形成独特的园本氛围,最终为丰富园所文化内涵奠定基础。这样,幼儿园处处可见富有乡土气息的游戏环境,教师与幼儿可在此过程中充分了解莆田的历史、美食、特产、建筑等文化[3]。

二、基于本土民俗文化资源的幼儿园课程开发路径

(一)活用民俗文化资源,创新幼儿教学情境

1.利用民间游戏资源设计游戏教学活动

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寓教于乐是幼儿园设计游戏的基本原则。莆田当地广泛流传着很多民间游戏,如抬新娘、跳房子、老鹰抓小鸡、踢毽子等。同时,莆田地区一些特色民俗活动也可被改编成幼儿游戏,如摆棕轿、跑旱船、赛龙舟、舞龙、舞狮、舞鱼等。教师可以将这些民间游戏应用到幼儿园游戏教学中,以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乡土材料制作游戏材料并模拟情景,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投入游戏中,如将纸壳剪成火焰的形状,涂上红色,模拟火堆,用竹竿、尼龙绳搭接成适合幼儿身高的小轿子,

让幼儿跟着锣鼓点,两人一组,围着纸壳模拟的火堆摆棕轿。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做道具,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2.利用节日习俗资源创设教学活动环境

莆田地区的节日习俗也很有地方特色,在临近重大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时,幼儿园可以引入这些民俗活动,营造节日氛围,带领幼儿感受莆田本土节日习俗。如莆田地区春节有吃红团的习俗,教师可以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做红团,学做莆田特色食品。又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可以带着幼儿插艾草,做五色绳、画虎蛋以及包粽子等,还可以制作龙舟的头饰、道具,配合音乐举办“亲子龙舟大赛”,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使他们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增进亲子关系[4]。

3.利用历史古迹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莆田地区有较多的历史古迹,涉及唐宋元明清的各个历史时期,如湄州的妈祖庙、三清殿、万寿塔以及古谯楼等,这些建筑堪称文化瑰宝,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这些名胜古迹,并为幼儿讲述这些建筑的历史渊源和背后的故事,增长幼儿的知识,增强幼儿民族自豪感。回园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将看到的历史古迹画出来,或运用积木、纸壳、橡皮泥、黏土等来制作这些传统建筑,比赛谁做得比较像。教师还可以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照片,让幼儿参考制作,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

(二)巧用地方特产,创设教育活动课程

1.利用地方小吃组织亲子活动

莆田地区的特色小吃种类很多,外观精美,味道更是一绝。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尝试制作莆田地区的特色美食,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增强幼儿的乡土情怀。如六一时举办一次地方小吃体验会,邀请幼儿家长和幼儿一起来共同制作赤饼、卷丁、豆丸、海蛎饼、西天尾扁食等莆田特色地方小吃。在操场上设置美食一条街,将大家做好的美食摆在摊位上,幼儿可以扮演顾客到各个摊位上品尝美食,感受努力后的成功喜悦,也加深对地方小吃的认识[5]。

2.利用物产资源组织美工活动

莆田地区依山傍海,具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资源组织幼儿开展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画一些以大海为主题的画,张贴到美工区,还可以为幼儿准备贝壳、橡皮泥、胶水、卡纸等,指导幼儿利用贝壳制作蝴蝶、兔子以及小鱼等。幼儿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贝壳制作各类美工作品[6]。

又如,莆田还盛产各类水果,以琵琶、荔枝、文旦柚以及龙眼等最为有名。幼儿园可以栽种这些果蔬,让教师带领幼儿每天观察果蔬的生长情况,写观察日记,还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浇水施肥。在果实收获后,教师可带领幼儿采摘。采摘下来的果子可以由教师带领幼儿制作枇杷膏、柚子茶、龙眼干等,做好后大家一起品尝,也可以讓幼儿带回家给父母品尝。

3.利用自然资源组织语言活动

莆田地区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有著名的九鲤飞瀑、西岩晚眺、木兰春涨、湄屿潮音等。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假期时带幼儿游览本地的风景名胜,也可以为幼儿播放这些风景名胜的图片、视频等,让幼儿感受莆田当地美景。之后,教师可组织“我是小导游”的活动,让幼儿分别扮演小导游,为大家介绍各景点景物,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之间也可以相互点评,评选哪个小导游讲得最好。对于最佳小导游,教师可以给予奖励,调动幼儿主动锻炼自己语言能力的积极性[7]。

4.利用传统工艺制品开展美术欣赏活动

莆田地区素有“木雕之城”的美称,当地的木雕制品、古典家具不仅技艺精湛,在海内外也都享誉盛名。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欣赏活动,让幼儿深入感受这些巧夺天工的工艺制品,还可以请专业的木工师傅现场演示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型家具,创设小木工作坊,准备一些木材的边角料以及安全的木工工具,让幼儿尝试模拟一些木工的基本操作。教师还可以邀请木工师傅现场制作榫卯结构,之后让幼儿尝试拼装。传统的木质构筑物通过榫卯结构进行拼装,全程不需要一根螺丝钉,就会非常牢固。幼儿可以通过自己拼装,感受先民们的聪明才智。

(三)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幼儿文化教育

莆田是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交汇之地,人文荟萃,自唐代以来,涌现众多文人墨客,在碰撞和融合中形成了地方特征浓郁的莆田文化。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莆田文化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将优秀的地方民俗文化作为幼儿园课程资源,创新开发教学课程,将莆田地区的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使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8]。

1.以莆田历史名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莆田是著名的状元之乡,历代共出过2482名进士,21名文武状元,以及包括蔡京、刘克庄、郑樵、林照恩、蔡襄以及柯潜等在内的众多历史名人。这表明莆田历来重视文化教育,有求知上进的基因。这些历史名人都有各自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幼儿来说都有极大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名人的事迹对幼儿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收集关于莆田名人的影视剧、动画以及绘本等,对幼儿开展专题教育,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对幼儿讲述这些故事,带他们看相关的动画、美术作品,或到名人故居参观,现场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还可以组织幼儿朗读、背诵这些名人的诗词,欣赏他们的书法和国画作品等。

2.利用优秀的非遗资源组织非遗进园活动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当地有莆仙戏、大鼓吹、舞龙、十音八乐、车鼓舞、妈祖祭典乐舞等,其中的莆仙戏和十音八乐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它们不仅是莆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全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了传承优秀的莆田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幼儿园可邀请一些专业的非遗传承人走进幼儿园,让幼儿感受这些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莆仙戏历史悠久,被称作“宋元南戏活化石”。莆仙戏在唱腔、化妆、舞台表演等方面都非常具有特色。教师可以请当地的莆仙戏艺术团走进幼儿园,为幼儿讲解莆仙戏的唱腔、身段等并为幼儿现场表演。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画莆仙戏的脸谱。在莆仙戏中,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着不同的人物特征。例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勇猛,象征热血男儿,如关羽、姜维;黑色象征公正无私,如包拯、海瑞等,也可表示性格暴躁、鲁莽等,如张飞、项羽等;白色表示奸诈,如曹操、赵高以及秦桧等。总之,脸谱上画五彩斑斓的色彩不仅是为了舞台造型,还能够反映角色信息。教师可以找一些比较有特点的脸谱,让幼儿尝试画一画,再让他们猜猜这些脸谱的角色是什么性格。

结  语

综上所述,将本土民俗文化资源运用到幼儿教学中,能够增强幼儿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不仅丰富了教学模式,还有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手段。本文结合理论与案例,立足于幼儿教育经验,挖掘典型案例,探讨了如何利用本土民俗文化资源创新开发幼儿园活动课程,希望能为幼儿教育领域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郁添宇.融入本土文化的幼儿园水墨活动的实践探究[J].教育界,2022(11):113-115.

施天悦.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策略分析[J].华人时刊(校长),2022(4):82-83.

刘星妤.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研

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9):41-44.

潘玉聪.本土文化在民族地区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有效置入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2(1):106-108.

田丽春.挖掘本土文化,让“爱家乡”教育在幼儿园真正落地[J].山西教育(幼教),2021(12):13-15.

李重阳,李国强,施东城.乡村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以湖南省四个市的乡村幼儿园为例[J].教育观察,2020,9(16):93-95.

马雪琴,张果萍,王莉.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甘肃省张掖市为

例[J].幼儿教育,2017(15):25-28.

李永霞,张姝.衡水市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研究:基于民间传统游戏视角[J].戏剧之家,2015(24):216.

基金项目: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本土民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PTKYKT21010)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吴婷(1981.12-),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莆田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爱“上”幼儿园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
莆田东阳:两朝“进士村”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