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亿城市,如何保持增长?

2023-06-27何小民

南风窗 2023年12期
关键词:泉州增加值西安

何小民

当下,城市之间的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万亿城市之间更甚,特别是处于腰部的万亿城市,压力更大,稍有不慎,名次就会不保。目前24座万亿GDP城市,大多为一线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民营经济活跃的沿海城市。它们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区域经济竞争的缩影。

每到季度、年度数据公布,围绕24座万亿GDP城市的竞赛排名也格外受关注。

今年一季度,是疫后经济复苏的第一个季度报,也是各大城市拼经济成果的直观展现。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伴随全球产业大调整,中国经济从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一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展开的竞争也在万亿城市中展开,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竞争中的新变量和亮点。

“南北差距”新角度

4.5%,是今年一季度全國平均增速。而24座万亿城市平均实际增速达到4.09%,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各自庞大的体量来看,这样的增速已相当不容易。

具体来说,除泉州增速-1.8%,是唯一负增长的万亿城市外,其余23座城市都实现了正增长,且西安、深圳、郑州、天津、成都等12座城市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统计局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中并没有GDP数据,而是宁德市统计局发布的《福建全省及各设区市主要经济指标》中显示,泉州一季度GDP为2543.02亿元,增长-1.8%。不过,目前,宁德市统计局网站也已经删除了此数据。

西安、郑州、深圳是三个增速超过6%的万亿城市,如果仔细看它们的具体指标,它们能取得这样的增速,绝非偶然。其中,作为一线城市的深圳,尽管实际增速低于西安,位列第二,但名义增速达到10%,在万亿城市中领跑。

这三座增速较快的城市都是以工业立市,近年来,通过对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布局,其产业结构优势开始释放。具体到今年一季度,西安、深圳的增速能名列前茅,新能源产业都是背后的推手。一季度,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在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8%。另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27.6%、89.2%。再看西安,一季度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1.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2.8%,增速领跑全国。

万亿城市之间的排名竞赛,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在GDP排名前20名城市中,最强省会成都反超最强地级市苏州,位居第六,武汉超过南京位列第九;宁波超越天津,位列第11,西安超越南通、济南,位居第18。

苏州的失速,让不少人惊讶,但如果了解苏州经济的特点,再看看一季度的具体指标,就不会惊讶了。苏州经济有两大典型特点:一是苏州以工业立市,第二产业占比在50%左右;二是苏州也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但在一季度中,工业和外贸同比均出现负增长,其中,外贸增速为-15.4%,对经济的整体拖累可想而知。

万亿城市中另一对热门竞赛选手是杭州和武汉。过去十年,两个城市一直在为争夺全国第八而展开拉锯战。近年来,疫情前的2019年,武汉以850亿的优势曾领先杭州;2020年,因疫情影响,武汉再次落后;去年,武汉实现在疫情三年内首次超越杭州;不过今年一季度,杭州又回到了全国第八。

南北差距一直是区域经济的热门话题。无疑,万亿城市的南北分布也是观察南北差距的一个窗口。今年一季度,在24个万亿城市中,有6个北方城市的增速高于南方城市。其中,西安和郑州的增速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相比之下,18个南方城市中,有10个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5%),如福州和泉州分别为1.7%和-1.8%。

如果仅从一季度这些万亿城市的增速来看,南北城市的差距似乎在缩小。但从绝对值来看,在一季度,GDP20强中,北方城市仅占6席,南北差距依旧明显。

所以,如果仅从一季度这些万亿城市的增速来看,南北城市的差距似乎在缩小。但从绝对值来看,在一季度,GDP20强中,北方城市仅占6席,南北差距依旧明显。要知道改革开放初期,北方城市在GDP排名前20的城市中占据11个。

当然,增速是一个动态指标,代表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今年一季度的增速表现,能否转化成对全年GDP总量的贡献,从而缩小南北差距,依旧需要时间来验证。

黑马,都是谁?

如今,为何一直以制造业优势著称的南方城市,在今年一季度,增速普遍下滑,甚至不如北方城市呢?

除了季节性因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万亿南方城市大多为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外向度较高,且产业结构偏传统,而如今,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如果不能满足新的出口需求,外贸就会有压力。一季度出口数据显示,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的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6.9%,带动总出口增长2个百分点。

此次南北城市增速分化的典型代表分别是泉州和西安,从它们的增速分化也能清晰看到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也预示着新一轮产业变迁的影响已经在慢慢凸显。

西安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6%,不仅在24个万亿城市中实现领跑,还比陕西省一季度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细看西安一季度的产业发展数据,就会发现,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远高于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为3.7%、6.6%)。

究其根本,是近年来,西安加快产业转型,押注的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潜力爆发,为西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支撑。

目前,汽车产业已经是西安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汇集了比亚迪、吉利、陕汽等多家龙头企业。去年,西安的汽车产业全年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96.7%,汽车产量达到125.63万辆。其中,新能源贡献了102万辆的产量。

具体到今年一季度数据,西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4%,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37.5%。

陕西省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陕西省汽车产量达30.74万辆,同比增长20.2%,西安作为陕西汽车产业的主阵地,一季度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1.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2.8%,增速领跑全国,同时占全国比重达到13.8%。

或许有人会好奇,西安的新能源产业为何突然能收获爆发式增长。如果说,新能源汽车是西安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功臣,那么,比亚迪、吉利等汽车巨头就是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引擎。

据媒体报道,在去年西安生产的102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有99.5万辆来自比亚迪西安生产基地。而一家大企业的入驻,对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往往是超预期的,因为它们自带产业链效应。

事实上,比亚迪自从2003年落户西安以来,不断拓展布局领域,已形成了乘用车、商用车、电子、汽车金融、轨道交通和动力电池等全产业链业务,逐步发展到现在的近2000亿元规模。

一些独特的故事

24座万亿GDP城市的地理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排名。可以看到,它们大多是一线城市、计划单列市、强二线的省会城市,只有为数不多的普通地级市,而泉州就是普通地级市的代表。不过,这些地级市也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民营经济活跃且制造业发达。

2020年,泉州GDP突破万亿,成功迈入万亿俱乐部,且连续22年稳坐福建地级市经济第一的宝座,直到2021年,泉州GDP被福州反超,且与福州的差距被拉大。

但这并没有影响泉州的工业排名。 2022年,泉州以6182.83亿元工业增加值位列全国第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1%,这样的工业数据甚至比不少GDP十强城市都要好。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工业增加值占比如此高,工业一旦失速,对经济的影响也会更大。从过往泉州的经济数据中,也能看到泉州经济与其规上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同频共振。

2020年一、二季度,泉州曾出现GDP负增长,增速分别为-10.3%、-1%,同期,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1.4%、-1.6%。今年泉州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4%,同期泉州GDP增速为-1.8%,是万亿城市中唯一负增长的城市,且经济总量被合肥、福州、东莞超越,排名跌到万亿城市的最末位。

工業增加值占比如此高,工业一旦失速,对经济的影响也会更大。

可见,泉州今年一季度的负增长,不是偶发现象,原因藏在它的产业结构中;与西安相比,当前泉州的支柱产业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较弱,导致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泉州的支柱产业大部分分布在县城,形成了每个县城一个产业的模式。如大众熟知的晋江模式,与苏南模式、珠江模式一样,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

泉州拥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涵盖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电子信息等。如果按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所明确的范围,泉州确实也只有(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两个产业能被纳入。

与此同时,泉州的新兴产业不仅数量少,且产业增加值少。2019年,泉州规上工业增加值为4501.41亿元,其中,纺织鞋服、建材家居的增加值分别达到1463.06亿元、1051.58亿元,而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加值仅126.57亿元。

不难看出,泉州的产业结构依旧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这类产业的首要特征是对成本较敏感。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不再,且部分产业外迁东南亚,泉州的经济发展失速就不难理解了。

泉州发展的另一个困境来自省内竞争。从城市层级来看,泉州只是普通地级市,比不上省会城市福州和计划单列市厦门,从省内区域战略看,福州和厦门的优先级都高于泉州。如今,随着强省会战略的推行,泉州与省内城市的竞争加剧,近年来,不少企业总部已经用脚投票搬离泉州。

万亿俱乐部中,同为地级市的还有珠三角的东莞、佛山,长三角的南通、无锡等,与它们相比,泉州在省内区位的尴尬更明显。比如,东莞、佛山可以受到深圳、广州的辐射,南通、无锡也能承接上海的外溢,反观泉州,尽管毗邻厦门,但厦门自身体量有限,泉州不仅无法受到来自厦门的辐射,还在一定程度上要和厦门竞争。

让人欣慰的是,泉州是民营经济占比最高的万亿城市,其活跃的民营经济市场是其加入万亿俱乐部的底气。未来,泉州能否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增加其在省内和万亿城市竞争中的筹码,值得关注。

猜你喜欢

泉州增加值西安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泉州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西安2021
Oh 西安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