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丘陵地区乡村振兴创新路径:四川遂宁例证

2023-06-24郭晓鸣虞洪张耀文温国强卢瑛琪陆晓玲

中国西部 2023年1期
关键词:丘陵地区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郭晓鸣 虞洪 张耀文 温国强 卢瑛琪 陆晓玲

〔摘要〕 丘陵地区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重点与难点 。在面对丘陵地区土地细碎分散、产业布局零散、发展要素稀缺、农户利益分化的共性制约 下,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海龙凯歌”通过沼气文化元素深度挖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外引内聚整合多方力量等途径,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丘陵地区乡村振 兴之路,其创新性探索对于同类地区在乡村发展中破解共同性难题具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 乡村振兴;丘陵地区;能源;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3;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 4(2023)01-0011-10

〔作者〕

郭曉鸣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成都 610071

虞 洪 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三农理论与实践”科研创新团队成都 610071

张耀文 博士研究生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成都 611130

温国强 硕士研究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成都 610071

卢瑛琪 硕士研究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成都 610071

陆晓玲 硕士研究生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成都 610071

一、引言

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应对农业农村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实 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 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丘陵地区不仅面临着农业农村衰退、发 展要素缺失、政策支撑乏力等突出问题,而且与平原和山区相比,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四大 共性矛盾,即土地细碎分散与农业生产效率亟待提升之间的矛盾、产业布局零散与优势产业 集群仍需培育之间的矛盾、发展要素稀缺与乡村发展动能需要激活之间的矛盾、农户利益分 化与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矛盾。丘陵在四川覆盖广,乡村衰退十分明显。因此,丘 陵地区应该是四川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1〕,需要以更大力度的主动作为、更为有 效的改革探索寻求发展困境突破。

“海龙凯歌”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其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低碳赋能共同富裕” 的总体思路,通过沼气能源革命文化元素深度挖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外引内聚整 合多方力量等方式创新性打造农文旅产业园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仅在产业发展、集体 经济壮大、共同富裕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形成了一幅丘陵地区特色浓郁、风光斑斓的秀美 乡村画卷,而且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效应和同类型地区的示范效应已初步显现,为广大丘陵地 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海龙凯歌”探索实践

“海龙凯歌”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为核心,包括常理镇长乐村、万福村、铜 钱村、双古井 村和横山镇龙翔村、鸡叫山村共“2镇7村”,辖区面积26.2平方公里,5366户15654人。其 中,作为“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核心区的海龙村隶属于原凯歌公社,辖区面积2.5平方公 里,含5个村民小组,507户1539人。原凯歌公社是全国沼气池技术发展及推广的源头之一, 曾因引领农村地区“能源革命”的示范效应使其声名远播,并为四川赢得“沼气之乡”的美 誉。

中国西部 2023年第1期Western China No.1 20 23

2018年3月,常理镇海龙村启动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2021年6月,遂宁市安居区以打造遂宁 标杆、全省示范、全国品牌为目标,明确当代幸福公社新样板和树立全国乡村振兴新标杆发 展目标,坚持“低碳共富”理念,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低碳赋能共同富裕”的总体思 路,全力打造“海龙凯歌”农文旅园区,形成了以下创新性探索和显著成效:

1.以特色化元素挖掘为基础,促进产业形态更新

“海龙凯歌”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策略,深挖海龙村沼气建设体现的农村改 革精神凝聚而成的“沼气文化”〔2〕、公社文化等特色元素为核心,促进培育高附 加值产业体系。一是促进沼气技术与现代农业产业相嫁接。引进华西生态集团,村企共建无 废循环农业产业园,发展有机农业和“稻鱼共生”“稻藕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与大寨农 业有限责任公司、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贵旺养殖场等合作开发大型生物质能源,促 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低碳社区”建设进展明显,碳排放量大幅减少,全国首个农村 社区低碳排放技术标准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促进文化元素与多元业态培育相融合。重构“ 人民公社-巴黎公社-幸福公社”历史叙事,采用“EPC+自建”模式,创新幸福乡村、凯歌公 社、共富之源三大主题区建设,活化利用保留完整的沼气使用、人民公社等遗迹,建设公社 食堂、沼气博物馆等,打造中国首家以沼气IP为主题的文旅项目、四川省内首家非遗文化及 非遗研学基地,形成特色“沉浸式怀旧游”IP,驱动农文旅融合新型业态快速发展。

2.以规模化农业经营为支撑,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前瞻性地对分散细碎耕地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和优化配置,以规模化促进产业化、以产业化带 动规模化。一是整合分散和撂荒耕地资源。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对分散粗放利用的承包地 和撂荒地等进行整合,进行设施配套完善、宜机化改造等,通过集体自营、统一流转等方式 实现规模化利用。7村共完成2060亩撂荒地整治,主要用于粮油种植。海龙村率先完成2400 余亩土地整理和集中流转经营,发展脆桃、油菜、油葵等作物,实现年产值超过590万元。 二是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延伸农产品“加工链”,与成都华西生态、重庆金粮源等12家 涉农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一袋米、一桶油、一壶酒、一盒梨(桃)”的“凯歌好礼”系列特 色农产品。延伸农产品“营销链”,组建“直通海龙”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商直播带货、 特色产品网络推广活动。三是推动多元化农业产业融合。开发“旅行社+农产品”“自驾游+ 后备箱”等体验式农旅项目,“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研学体验”等多层次、高效益产业体系 逐步成形,产业“散、小、弱”和业态单一的局面得以有效改变。截至2022年6月,“海龙 凯歌”接待游客4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122万元。

3.以系统化产业布局为重点,促进产业集群联动

遵循区域分工专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注重分散产业的跨区域合理布局,促成跨村域、 跨镇域多维层次良性竞合发展。一是推动7村连片产业协同化布局。创新“管委会+公司”管 理模式,成立凯歌农旅公司,打造稻香凯歌、荷香凯歌、果香凯歌3大片区,开发凯歌研学 、凯歌田作、凯歌农创、凯歌拾趣4条精品凯歌旅游线路,打造凯歌故事、创艺故事、智慧 故事、乡贤故事、荷趣故事、山居故事、湖畔故事7大文化IP,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种 类业态体系。二是衔接跨区域产业布局规划。衔接全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并结合 安居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核心区发展定位,重点采取绿色种养循 环高效轮种模式,新建大豆油菜轮作基地3000亩、稻鱼共生和稻油轮作基地2000亩、高粱油 菜轮作基地2500亩、莲藕基地1000亩。

4.以协同化组织带动为载体,促进发展能力增强

坚持内部跨村联合与外向多元合作并重,促进乡村内部沉淀资源整合转化和外部人才、资金 、技术等优质要素有效聚集。一是构建内部多村联营机制。实施组织联建、发展联议、招商 联合、政策联动,成立7个村的联村党委,建立联村集体经济发展党总支,共同制定发展规 划,整合资源资产实行择优招商、精准招商,以共同行动争取以工代赈、农业、水利等支持 项目10个、资金3000余万元。二是构建多元外向合作机制。促进村集体与国有企业、社会资 本开展市场化合作,引进业主66个,实施项目72个,总投资约9.6亿元。通过发布招贤令“ 引”、发动社会关系“招”、运用市场手段“聘”,多措并举选育高素质人才参与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经营,回引海龙籍优秀大学生、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等39名返乡创业者,带动发 展餐饮民宿、农产品初加工、特色工艺等业态。

5.以先导化集体嵌入为关键,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发挥村集体在蓄积资源要素、促进价值创造等方面重要功能的同时,通过密切利益联结和重 塑文化认同,形成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带共富的发展格局。2022年,“海龙凯歌”7村集 体经营性收入达到410万元左右。一是拓展多维价值创造渠道。村集体通过自营或与企业合 作打造脆桃、油菜、油葵、大豆等种植园区,实现产业价值创造增收;组建遂宁市安居区凯 歌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实现人力资源价值开发增收;整合村内承 包地、撂荒地统一对外流转,获取流转服务费,实现服务价值创造增收;将堰塘、人民食堂 、观光车、湖畔民宿等资产出租获取租金收入,将集体建设用地76.52亩和沼气陈列馆入股 “海龙凯歌”项目,实现资产价值创造增收;发展生态文明实践培训研学经济、有机肥出售 等,拓展生态价值创造增收。二是开拓多重价值共享路径。探索“622”村集体再分配模式 ,即在整村土地流转基础上,实行“基础租金+股份分红”的分配制度,给予基础租金(水田 400元/亩·年、旱地350元/亩·年),并将村集体净利润的60%按流转土地面积用作村民分红 ,20%根据村民持有的集体资产股份进行收益再分配,20%作为公积金和公益金。三是强化文 化认知和理念认同。设立海龙理事会,组建“五老会”,促进贤人善治引领乡风文明,结合 “学思践悟必选地”打造,创作《凯歌记忆》音乐剧,组建“凯歌记忆”舞蹈队,讲好演好 沼气能源革命故事,传递共富理念。

乡村振兴的“海龙凯歌”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其创新性探索对于其他丘陵地区乡村发展中 破解共同性难题具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综合而言,“海龙凯歌”的以下经验启示值得认真 总结和吸取。一是丘陵地区乡村振兴需要重视地方特色元素的充分挖掘。重视重构产业形态 和品牌形象,从而独创性地塑造区域发展比较优势。二是丘陵地区乡村振兴需要注重优势产 业集群的整体培育。着眼于更大区域尺度系统整合资源和培育优势产业,从而形成具有区域 特征的规模性产业集群优势。三是丘陵地区乡村振兴需要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重构。充 分发挥村集体的组织统筹、资源整合等优势,大胆探索多村联合发展模式,保障农民分享发 展收益,有效解决村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四是丘陵地区乡村振兴需要强化多种外部要素 的有效导入。培育契合村域发展方向的产业项目,并规范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 结,促进外部要素与本地资源高效相融。五是丘陵地区乡村振兴需注重多元改革政策的系统 整合。通过改革深化、改革集成和多元政策整合的有机结合,为激活鄉村沉淀资源注入新动 能,促进乡村资源资产化转化和乡村产业优质化发展。

三、“海龙凯歌”未来发展定位

“海龙凯歌”乡村振兴探索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蕴含着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总体上还 处于发展初始阶段,仍然存在沼气主题特色彰显尚不充分、产业发展质量和层次不高、多元 合作机制构建亟待健全、多重领域发展短板有待补齐等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的制约性问题, 应根据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深入推进“15248”发展战略,即坚持“1个理念”——低碳共 富,加强“5化举措”——特色化元素挖掘、规模化农业经营、系统化产业布局、协同化组 织带动、先导化集体嵌入,瞄准“2个定位”——丘区低碳绿色示范高地和西部共同富裕引 领高地,构建“4项机制”——产业驱动、要素吸纳、生态发展和共建共享机制,实施“8大 策略”——创新沼气技术应用、创新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多元主体合作制度、创新集体引领 机制、创新农民参与机制、创新乡村建设模式、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涉农集成改革。在 此基础上凝心聚力建设独具特色的生态化、现代化乡村,创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的丘陵地区乡村振兴之路。

1.丘区低碳绿色示范高地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必须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3〕,突出 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双碳”目标,实现特色产业生态化发展和生态资源产业化转化,首创 性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和四川省乡村“低碳社区”,打造低碳绿色乡村建设示范高地。

(1)沼气应用引领示范。沼气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充分应用,形成具有丘区普遍适用性和 更具科技感的新的沼气应用模式,充分挖掘沼气文化并实现产业化展示转化,提升“中国沼 气能源革命第一村”的知名度、显示度和美誉度。

(2)“低碳社区”建设示范。着力在优化用能结构、绿色种养模式、“低碳社区”管理机制 等方面寻求突破、积累经验,形成适宜丘陵地区乡村特点、操作简便易行、具有广泛推广价 值的“低碳社区”建设模式,打造“地成梯、树成簇、农成景、景成艺”和以沼气文化、公 社文化为主题的特色乡村景观。

(3)生态产业发展示范。促进低碳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持续发展,推广新型绿色种养模式,高 水平建成无废循环农业产业园区,打造系列绿色、有机、高端农产品品牌。

2.西部共同富裕引领高地

立足现实基础,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优化政策,多元化拓展产业共富、集体共富、服务共富、 生态共富路径,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领先领跑,打造西部共同富裕引领高地。

(1)产业共富引领。高质量培育“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文创研学”叠加嵌套、跨界融合的产 业体系,延伸农产品加工链、营销链,提升乡村产业多元经济价值,打造全省乡村产业融合 发展模式创新典范,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促进产业效益和农户收入同步倍 增。

(2)集体共富引领。强化村庄资源有效整合和深度开发利用,拓展经营性、资源性、服务性 等集体经济多元增收渠道,通过提供公共产品、集体资产股份分红、收益分配调节等方式带 动农民共富,铸牢农民的集体共同体意识。

(3)服务共富引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探索 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党建引领下农户充分参与乡村治理的制 度体系和运行模式,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乡村幸福生 活先行地。

(4)生态共富引领。提升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生态培训等产业质效,推动生态产品有价交 易由理念到实践的开创性转化,突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碳汇入市交易等瓶颈,探索生态调 节服务入市、碳汇入市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创新村集體和农户参与分享生态价值红 利的有效方式。

四、“海龙凯歌”发展机制建构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之下,“海龙凯歌”建设面临的 外部环境正进一步发生变化,为深度破解丘陵地区土地分散细碎、产业布局零散、发展要素 稀缺与农户利益分化等难题提供了重要机遇,需立足打造丘区低碳绿色示范高地和西部共同 富裕引领高地的发展定位,前瞻性地进行战略谋划,合理选择战略突破重点、构建重点发展 机制。

1.在丘陵地区乡村衰退突出的大困局中,构建产业驱动机制,形成乡村振兴新 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构建“特色元素挖掘+区域协同发展”的双 重产业驱动机制,推进“海龙凯歌”由成长到繁荣的发展蜕变。一是深化特色挖掘,促进本 地产业升级。集约化、规模化提升脆桃、莲藕、粮油等特色主导产业,通过优化包装和品牌 推广,植入农产品生态含量和沼气文化的情感附加值;以持续深挖农村沼气能源革命的时代 内涵为重要支点,提质升级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二是串联内外资源,促进跨区产业协同 。结合7村连片和周围区域农业生产共性需求,布局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和加工设 施,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整合区域内外旅游资源,形成乡村旅游集群和串联效应, 高水平打造辐射成渝地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2.在城乡要素持续双向对流的大趋势中,构建要素吸纳机制,把握乡村振兴新 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可以说,乡村振兴的核心因素是城乡融合与要素流动〔4〕,要把握城乡要素对流机 遇,从构建要素聚合载体、增强要素吸引激励、促进要素活化利用三个方面同步发力构建城 乡要素吸纳机制。一是再造集体经济组织,形成要素聚合的组织载体。完善集体经济组织运 营管理制度,优化7村联合发展机制,发挥集体经济地熟、人熟、情况熟的本土优势,有效 衔接外来投资主体。二是提升村庄形象品牌,增强要素吸引力。提升“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 一村”影响力,塑造“海龙凯歌”乡村旅游品牌,增强投资吸引力。三是再造村庄经营制度 ,促进要素活化利用。完善“管委会+公司”模式、土地资源盘活机制以及投资撬动机制, 提升要素利用效率。

3.在绿色发展成为必然要求的大背景中,构建生态发展机制,塑造乡村振兴新 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是满足消费升级 、提供生态产品的需要〔5〕。要顺应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绿色发展理念逐 渐深入人心的发展潮流,延续一脉相承的绿色发展主线,重构绿色发展机制,形成产业生态 化与生态产业化的双向互促。一是推动产业生态化。探索“猪-沼-果”生态产业模式,提升 农产品的生态含量和品质,提高生态农产品竞争力。二是促进生态产业化。创新生态产品价 值实现机制,探索碳汇交易机制和生态调节服务有偿使用制度,协同推进生态资源开发和农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做大生态培训经济。深化“低碳社区”建设,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低 碳社区”建设标准,推进“低碳社区”建设模式输出。

4.在共同富裕成为价值指引的大格局中,构建共建共享机制,培育乡村振兴新 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并提出“ 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 性及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丘陵地区如何带动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无疑是一项更 为紧迫的严峻挑战。构建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小农户更充分地参与和分享发展成果,是“海 龙凯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拓展小农户产业参与渠道。强化小农户能力建设,完 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半托管、托管等服务机制创新和入股合作等经营模式创新引领小农户 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完善利益分配调节机制。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家庭农 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发展成果向小农户倾 斜覆盖。

五、更高水平推进“海龙凯歌”建设策略选择

基于已有基础和突出成效,围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要突破的重点,聚焦未来发展战略定位 ,更高水平推动“海龙凯歌”建设,应当重点采取如下八大策略。

1.创新沼气技术应用

瞄准“丘区低碳绿色示范高地”的目标定位,挖掘沼气能源时代新内涵,进一步强化沼气能 源多维度、广覆盖应用。一是深化沼气能源的生活性应用。探索创新低成本、便捷性、低管 护难度的沼气应用模式,提升农户对沼气的接受度,扩大沼气使用覆盖面。二是深化沼气资 源的产业化应用。深化沼气“上联养殖、下联种植”,高质量建设无废循环产业园,深化沼 气元素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构建“沼气核心IP+餐饮住宿+文创产品”融合的产业链,打造 富有沼气文化和科技感的沉浸式消费场景。

2.创新推进产业融合

加快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构建高值化、融合化的乡村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的质量 、效益和竞争力。一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农资供给、农机劳务、生产托管、加工仓 储等共性需求的社会化服务供给,推广单环节生产托管、多环节生产托管、全程托管等社会 化服务模式。二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建设仓储保鲜冷链、农产品初加工等设施,深化“伴手 礼”、特色礼盒等旅游农产品开发,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自创品牌,多层次 发展农产品电商。三是提质农文旅融合产业。更大力度培育文创体验、休闲娱乐、农业展会 等娱乐性更强、体验度更高的农文旅项目,进一步开展研学教育、生态经济培训、红色教育 培训等,提升产业发展内涵、增强游客体验感。

3.创新主体合作制度

强化“政府引导、集体统筹、农民主导、企业支撑”的多元主体协同格局,密切基于利益共 建共享的多元主体合作联动。一是明晰多元主体投资所形成资产的权属关系。明确所有权、 使用权和收益权权属划分,在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的基础上提高资产运营效 率。二是健全多村联营联建机制。由7个村集体共同出资,组建联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联合 体,健全共营发展机制,依托联合体推进7村分散资源整合、项目统筹安排以及产业运营服 务,并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实现各个村集体共享共赢。三是完善村集体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 的合作机制,促进村集体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共建产业联盟或产业化联合 体。

4.创新集体引领机制

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重要力量〔6〕。切实增强村集体的服 务功能,促进村集体规范化发展,健全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一是健全村集体组织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管理、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等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理清村集体 与村“两委”关系,落实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分设。二是健全村集体经营机制。 做实村集体对内资源整合与对外交易衔接的双重功能,鼓励以村集体为组织载体整合土地、 房屋以及农民闲散资金等资源资产资金,对外开展资源资产流转、企业招引等,发展服务型 经济。三是增强村集体市场适应能力。持续吸纳优秀人才参与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构建 常态化的经营人才“传帮带”机制,完善集体经济带头人激励机制,在经济激励基础上探索 社会声誉、社保补贴等多元激励机制。

5.创新农民参与机制

更加重视突出农户主体地位,进一步激活农民参与动力,引导农户参与项目建设、业态运营 ,高水平合力推进“海龙凯歌”建设。一是提升农户投资参与意愿。发挥优质经营项目的示 范带动作用,通过参观考察、效益示范等引导农户自主投资经营项目,分享产业收益。探索 应用“农户众筹”模式,整合农户闲散资金用于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二是提升农户产业参与 能力。按照“一户一策”方式,实施对农户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的个性化培训,有效提 高农民创业能力。三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资产入股、二次 分红等紧密合作机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将技术、农资、销售渠道等分享给小农户,让农民 更多参与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6.创新乡村建设模式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美化村庄风貌,不断提升“海龙凯歌”园区品质和颜值 ,以“美丽乡村”撬动“美丽经济”。一是推进“低碳社区”建设。扩大沼气能源和有机肥 应用,降低农村碳排放量;结合乡村旅游景观建设,提升森林质量,增强固碳能力;广泛推 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夯实“低碳社区”建设的群众基础;制定具有广泛推广意义的建设乡 村“低碳社区”标准和建设方案,实现乡村“低碳社区”建设的模式输出。二是完善公共服 务。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文体活动,服务和满足广大村民 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元化打造和谐、温馨乡村。三是优化基础设施。补齐生产性基础设施建 设短板,强化7村基础设施高水平、均衡性发展,探索道路、公交、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整体打包、一体化建设模式。

7.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乡村治理的紧迫任务是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管理有力、稳定发展 、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最终目标是要在乡村建立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7〕。全面 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加强和改进党建引领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强化村民自治为核心凝聚发展 合力,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一是促进农户治理参与。培育村民理事会、调解队、服务队等农 村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自我约束制度,应用道德评议机制、“积分制”等,强化村庄网 格化管理,建立党员干部划片就近联系服务村民沟通机制。二是健全村庄智慧管理体系。提 升“数字凯歌”平台信息公开、集体资产管理、生态环境监管等多元服务功能,形成村民意 见表达和线上意见交流通道,提供政策宣传、农技培训、市场信息、生活便民等多元化服务 。

8.创新涉农集成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和强化改革成果应用,增强农村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集成性,进一步释放 改革红利。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 市制度改革,畅通闲置宅基地和农房、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利用通道。二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制度。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作物收益权质抵押贷款融资,探索农户资金互助制度和 覆盖从种植到销售全周期的农业保险体系,构建“政银担”合作模式,设立风险分担基金, 撬动金融资金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三是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推进高素质农民和新型 职业农民培育,完善扶持政策,健全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激励机制,促进新型经营主体与 小农户共生发展。四是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制定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标准,将生态价 值折算为集体资产股权,实现村集体和农户收益;结合“低碳社区”建设,蓄积碳汇储量, 推进碳汇交易,实现绿色收益增长。五是扩大“海龙凯歌”模式外部影响。深化“海龙凯歌 ”在农村改革、绿色发展、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等多方面的经验总结提炼和推广,并探索与 其他地区的异地合作发展模式,更大范围移植“海龙凯歌”实践经验,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参考文献:

〔1〕郭晓鸣,张克俊,虞洪,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农村经济 ,2018,(01).

〔2〕林棚俊.乡村规划引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J].资源与人居环境,2021,(10).

〔3〕吴宁,杨洁,何佑雯.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共同富裕的生态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西 部,2022,(05).

〔4〕熊易寒.城乡融合、要素流动与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22,(05).

〔5〕周宏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J].环境保护,2018,(07).

〔6〕郭晓鸣,张耀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逻辑、领域拓展及动能强化[J].经济纵横 ,2022,(04).

〔7〕秦中春.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与实现途径[J].管理世界,2020,(02).

(責任编辑 肖华堂)

猜你喜欢

丘陵地区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丘陵地区的人工挖孔墩(桩)基础设计
成都周边丘陵地区产业集聚融入大成都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东北部丘陵地区发力追赶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