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梦之外——解读洪尚秀《在你面前》

2023-06-22席欢欢

艺术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女性视角电影主体

摘要:韩国著名导演洪尚秀在经历“低产”的一年后,于2021年再次恢复了活跃状态,推出了电影《在你面前》,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首映单元。这部影片一改洪尚秀以往的叙事风格,在清新隽永的诗意化叙述中重述了他对生死、虚实与男女关系的见解与想象,着重于对生活细枝末节的拍摄,并一如既往地充斥着细腻琐碎的台词与情绪,在突破叙事的同时延续了以往的诗意化风格。《在你面前》延续了洪尚秀前作《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中被剥夺主体的叙事,也延续了《江边旅馆》的死亡驱力叙事,在呈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依然精准与细腻,并以其擅长的首尾嵌套梦境实现时空的流转,以轻盈的方式处理真实与虚幻、男性与女性、生存与死亡,展现了后现代视角下导演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索。洪尚秀的电影中没有激烈的角逐,也没有强烈的视觉奇观,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碎片的诗意呈现。“所有人都在寻找真理,而这不可能被达成。”洪尚秀在电影中所做的,就是将寻求真理的过程中那些情感、冲突、压制与追求不断呈现出来,自然而然形成文本的意义。文章对洪尚秀《在你面前》进行分析,阐明《在你面前》中的主体在真假虚实的世界里,在后现代视角下,命运与情感的诸多可能性是如何被塑造的。

关键词:洪尚秀;电影;《在你面前》;女性视角;主体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5-0-03

如果用几个简单的字词来形容洪尚秀导演的电影,笔者认为是“男与女,虚与实,生与死”。饮食男女,真假世界,生命的零落与绽放,被他以一种纯粹作者式的创作风格编织为电影文本,达成对现实的再创作,在韩国艺术电影中自成一派,并以几乎一年一部的速度及稳健的影片质量不断入围戛纳、柏林国际电影节,角逐各项奖项。而洪尚秀也因与其艺术缪斯金敏喜的轶事,成为人们热谈的对象。

2015年以来,洪尚秀不断推陈出新,打破此前种种作者标签的束缚,无论是影像风格、场面调度,还是主题探讨、叙事结构,都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在这个特殊的转型期,他逐渐变成一个难以被准确定义的导演。2021年于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映的《在你面前》,便是其近年来的代表作。《在你面前》延续了洪尚秀前作《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中被剥夺主体的叙事及《江边旅馆》的死亡驱力叙事,展现了洪尚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索。本文对《在你面前》的电影文本进行分析,阐明《在你面前》中的主体在真假虚实的世界里,命运与情感的诸多可能性[1]。

1 回归传统叙事下的虚实世界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如果说洪尚秀的《引见》是一部大胆的实验作品,延续了洪尚秀对电影元素的抽象处理,刻意模糊时间与空间,通过对文本与影像的断裂重组,塑造了一个虚虚实实的世界,那么紧随其后的《在你面前》,从表面上看是洪尚秀对传统叙事的回归。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都发生在同一天,故事的女主角在不同场景中切换,场景简单,结构单一,叙事回归线性,但在视听者的不经意间,又重塑了一个世界,再创作出一个世界的分身,如同想象力布满影片的缝隙,庄周的蝴蝶在此酣梦。

电影讲述了一个女人一天的故事。曾经做过演员的尚玉从美国归来,却身患重病,决定在这里度过自己短暂的余生。她与妹妹在咖啡馆谈话,在草丛间散步,去侄子的饭店吃饭,去自己小时候居住的院落回顾和发呆,以及去赴一个爱慕自己已久的导演的约会。电影一开始便隐瞒了尚玉的绝症,只是通过其瘦削的外形和不断捂住腹部的动作来表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女人普通的一天的故事。

影片开头,勾勒出四种形态:女主人公尚玉独坐、睡眠、独白以及坐在熟睡的妹妹身边。多种具有虚幻意义的行为出现在不同的镜头之间,模糊了观者对其先后关系的判断。故事是从真实世界开始,还是在展现梦里的世界?影片便在这样的虚实混淆中开场了。

女主角回到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在阁楼上发呆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女孩。没有介绍,没有来历,这个小女孩生硬地闯入了女主的世界。如同《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中的黑衣人,他(她)作为一个生活中的闯入者,没有过多的言语和姿态,淡然地刺激着观者的神经,告诉人们也许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故事。

在空白中生成意义与想象也是洪尚秀电影的特色,由于他喜用演員的即兴表演,所以在影片中有时会出现短暂的空白与经典的“洪式尴尬”,以及前后不一的人物性格的断裂。例如,影片中侄媳与侄子对尚玉不同的情感反应、导演对尚玉短时间内由生疏礼貌到过度熟稔,都会使观者产生一种奇异的心理感应,观者会将其视为真实与虚拟世界的跳进跳出,再结合经典的洪式推拉镜头,虚实世界由此生成。它的意义生成于洪尚秀的助推与观者的自洽之中。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映射,是主体的欲望扭曲后的再现[2]。正如这部电影中回忆与梦境、真实与虚假交错,拼凑出一场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人生。

2 被剥夺的主体与缺失的主语

从《草叶集》起,洪尚秀开始了他对死亡的书写,随着《江边旅馆》的完成,对死亡的吟咏在《在你面前》中达到巅峰。

2.1 被剥夺的主体

女主尚玉的生命被宣告了时限,这意味着她处于被剥夺的境地,从而导致主体的窘迫——从此以后,象征界的欲望和追求对尚玉来说不再有意义。她决心放弃治疗,在有限的时间内与亲人、朋友见面,这些行为意味着尚玉的主体化生成——放弃幻想,凝视真实。

面对死亡,人们的反应是害怕、恐惧、歇斯底里,或是绝望、死寂、彻底放弃挣扎。而尚玉的反应完全不同,她平静地接受自己的死期,淡然地生活。笔者认为,《在你面前》可以被解读为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症结,影片以死亡为切入点,唤起人类对生命有限性的主体叙事。疫情及其带来的灾难不断使人们觉醒人类是有限的存在,是暴露在死亡中的存在。

《在你面前》通过展现尚玉在生命即将消失时的反应,展现出对生活和对他人的一种新的可能性。如果说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大他者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身,那么现在的大他者即是在资本主义大他者的基础上人格化的自然,或是尚玉日日祈祷的“神”。人们渴望神拯救人类,但克服危机的核心在于承认大他者的缺失,接受人类的有限性与脆弱。在《在你面前》中,尚玉的祈祷在某个瞬间变成了“搭话”(address),尚玉不再是顺应大他者欲望的同一化主体,而变成了不断试图与大他者“搭话”的去同一性主体。从这个背景来看,这部电影中被剥夺(being dispossessed)的主体是一种戏剧性的装置,被宣告时限并不意味着即将被剥夺,在被宣告时限的那一刻,剥夺已然开始。当尚玉知道自己还能活五六个月的时候,生命不再是日常的生活,而是作为死亡的延迟。

被剥夺的主体作为人物第一次在洪尚秀的電影中登场,是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这部电影中,英姬被剥夺的是她电影演员的身份。作为演员,她既是大他者的欲望对象,又是媒介者。在《江边旅馆》中,被剥夺的主体是一位中年怀才不遇的诗人英焕。英焕与妻子离婚,被恋人抛弃。《在你面前》和《江边旅馆》所讲述的都是面临死亡的中年脆弱主体的故事,但英焕一直到最后都无法超越作为诗人被认可的欲望,他想要保持诗人的象征性幻想,或者是自我的同一性。但是尚玉穿越幻想,破坏了自我的同一性,不是象征性的欲望,而是形成了实在性的赠予主体。换句话说,尚玉通过不断与大他者“搭话”,逐渐形成了主体化。

在洪尚秀的电影中,死亡总是美丽的、诗意的,在濒死之际,主人公尚玉也不失优雅。美感对脆弱的身体是积极的,而被剥夺的主体是顿悟,这种美也彻底超越了象征性的、标准化的美。

2.2 缺失的主语

影片名为《在你面前》,是什么在你面前?缺失的主语为观者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当一个被下达了死亡通知书的中年女性,理性而满足地走向生命的尽头时,在她面前的,是死亡的阴影,还是上帝的眷顾?

“没有昨天,没有明天,只有此刻,此刻即是天堂。”

“这里如此凉爽,清澈而美丽,伴随着我在这片土地上踏出的步伐,请让我像你给予它们这些美丽那般拥抱它们,请把我对未来的恐惧救出,让我置身现在,请让我留在此刻的现在。”

“我有一种奇怪的信仰,我相信天堂是隐藏在我们面前的,我17岁的时候出门去寻死,然后路过了首尔站,我突然发现,商场里的人们都变得很好看,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感觉到这个世界有多么美,但这不是死亡带来的感性,我是从心底感受到什么是真实,我能够用最理想的方式看到事物的本质了。在我面前的每一种事物都是完整的,是完完全全的完整,这是一种恩赐。”

尚玉17岁的时候决定去寻死,这是她的死亡驱动,但她在赴死的过程中突然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尚玉想要赴死的原因在电影中并未明说,但可以想象她渴望死亡的原因是主体性的缺失,无法维持她对现实世界的想象。在赴死的那一刻,她得到了刹那间宗教般的体悟。

随着剧情的推进,电影后半段的咖啡馆戏向人们揭示了缺失的主语——“恩典”在你面前。女主角拖着将死的残躯向世界投射出目光,世界却出乎意料地将最日常的景象转化为奇迹般的美丽,展现在她面前。这一向死而生的、对“恩典”的体验,被人物的感官捕捉,然后又通过影像向观者诉说:恩典,正是这充满绿色的阳光和微风的世界,在你、在我们面前。

3 聚焦单一的女性视角

洪尚秀的电影中,男女斩不断的情欲以及生活的琐碎与烟火气,是他孜孜不倦乐于书写的话题。在其前期导演的电影作品中,男性往往站在审视与批评的视角,以男性视角开展叙事。自与金敏喜合作以来,他的视野悄然发生了变化。女性视角的刻画,几乎成了他电影的核心,而男性则成了隐性的表达。从《逃走的女人》到《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再到《在你面前》,洪尚秀借由女性视角讲述男性的阴晴不定,他们时而据理力争,时而崩溃痛哭,时而装模作样,往往自大狂妄。这样的男性与女性在一次次交锋对峙之后,往往落得被隐去的下场。在幽默夸张甚至荒诞的场景中,男人的滑稽与愚蠢呼之欲出,这几乎是近年来洪尚秀电影中不断出现的内容[3]。

在《这时对,那时错》《草叶集》等影片中,洪尚秀运用一环扣一环或平行宇宙般的结构组织起整部电影,并非某人的视角,而是用属于作者与观众的上帝视角来引领全片,但在《在你面前》中,他完全放弃了结构的实验和虚实的骗局,运用简单的故事来描绘人物情感。而且与前作不同的是,尚玉作为影片中绝对的主角,引导观众进入故事,一切情景都围绕尚玉本人的心理进行建构,这是一部绝对的单一女性视角的电影。

《在你面前》中主要的男性角色,只有尚玉的侄子及约她见面的导演在元。这两个男性角色与影片中其他女性角色相比,都显得单薄、无力甚至浅薄。影片后20分钟的咖啡店戏份,一开始完美得如同一个神话:已息影多年的女演员依然得到了认可与追随,获得了独一无二的珍视与褒奖,“你坐在椅子上,像呼吸着整个冬天的荒芜。你开始注视那个鸽子的瞬间,那场景无比生动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你的脸,像是沐浴着上帝的祝福”。尚玉述说自己的疾病,导演悲恸失声,却又不想放弃与她合作,一个类似幻梦般的电影构想生成,艺术家男人与濒死的女人即将合体完成绝无仅有的艺术创作,想想便有不真实的幸福。可是在酒醒后的早晨,美梦迅速崩塌。男人匆匆道歉,表示一切都是酒醉后的胡言乱语,自己并没有合作的打算,昨日狄俄尼索斯式的浪漫荡然无存,残酷冰冷的现实却惹得尚玉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尚玉的笑消解了尴尬,也完成了自嘲——一个即将走向死亡的垂危生命,却在醉酒后真心相信了一个男人的醉后胡言,但这又是一件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

洪尚秀镜头下诸多女性相同的一点是,极少出现撕心裂肺的冲突、你追我赶的角逐,多是平淡、亲和的思想者。洪尚秀极擅长书写女性角色,他以线条勾勒笔下的人物,虽然不同影片中的女性职业、外貌、经历不尽相同,但她们都坚强、隐忍、温柔、遗世独立。她们有的是女演员,有的是诗人、小说家、画家,但无一例外个性都十分鲜明。他的影片近年来逐渐摆脱男性凝视,给观者带来了一个相对真实但又理想化的女性世界。

4 结语

洪尚秀的电影总给人一种漫步丛林的诗意之感,随之而来的是近年来逐渐被“放大”的女性视角与死亡课题。男人与女人,生存与死亡,虚假与真实,洪尚秀总能以一种东方禅学般的笔触游刃有余地将这些生活的碎片勾勒于他的电影中,这也许是他被无数观者喜欢的原因。如同《在你面前》的最后片段,尚玉回到床边手拉着熟睡的妹妹,妹妹还做着美梦,但姐姐已在美梦之外。这或许是洪尚秀对这个时代的构想:没有昨天,没有明天,享受当下,当下即天堂。

参考文献:

[1] 金香.洪尚秀电影中的空间、身份与自我认同[J].电影文学,2022(12):120-122.

[2] 郭扬.《不是任何人的女儿的海媛》的梦境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22):82-83.

[3] 黄梦玲.浅析洪尚秀电影中的女性角色[J].今古文创,2021(48):94-95.

作者简介:席欢欢(1994—),女,山西洪洞人,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文化艺术学。

猜你喜欢

女性视角电影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
《万象》杂志女性作家群体研究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