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杂粮中铅的含量

2023-06-21孔晓龙袁晓宇

农产品加工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铅硝酸钾抗坏血酸

孔晓龙,张 芳,2,袁晓宇

(1. 郑州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64;2. 郑州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64)

杂粮通常是指除水稻、小麦以外的豆类和谷类作物[1],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富含多酚、糖醇、蒽醌等功能活性成分,具有优质的营养价值[2-3]。然而,随着人们对杂粮需求的增加,其存在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广泛受到关注。研究表明,铅具有较强的蓄积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血管等有毒害作用,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4-5]。我国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规定,豆类、谷物及其制品中铅的限量为0.2 mg/kg[6]。目前,测定铅的方法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7-8]、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9-1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1-12]、原子荧光光谱法[13-14]和阳极溶出伏安法[15-16]等,以上方法所使用的仪器较昂贵,操作繁琐且无法实施快速检测。浓度直读法所用仪器便宜、小巧便携且操作简单,适用于在现场对批量样品进行快速测定,已在食品分析领域得到应用[17-20],但该法用于测定杂粮中铅的含量尚未报道。将微波消解技术与浓度直读法相结合,测定郑州市售杂粮中铅的含量及在不同组织部位中的分布规律,为消费者选购杂粮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黄豆、红豆、红芸豆、小米、苦荞米、高粱米、黑米、糙米、小麦仁,购自郑州市马寨镇好又多超市。

冰乙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硝酸钾、抗坏血酸(分析纯),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无水乙酸钠、氢氧化钠、硝酸铅、30%双氧水,70%硝酸(分析纯),郑州派尼化学试剂厂提供。

(1) 1.000 g/L Pb2+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1.600 0 g Pb(NO3)2于烧杯中,用少量硝酸溶解后,用水定容至1 000 mL 容量瓶中。

(2) 铅标准液。吸取1.000 g/L 铅标准储备液5.0 mL 于50 mL 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此时溶液含铅100.00 mg/L。用时逐级稀释为10.000 0,1.000 0,0.100 0,0.001 0,0.000 1 mg/L 的铅标准液。

(3) 0.10 mol/L 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0.176 1 g抗坏血酸于烧杯中,用水溶解后,定容至100 mL 棕色容量瓶中,暗处放置并于4 ℃下保存。

试验用水均为怡宝纯净水(电导率为2.56 μs/cm,pH 值6.80)。

1.2 仪器与设备

雷磁PXSJ-216 型离子计、232-01 型参比电极、PPb-1-01 型铅离子电极、雷磁PHS-3C 型pH 计、JB-10 型雷磁搅拌器,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产品;JA303P 型电子天平,常州幸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产品;XT-9900A 型智能微波消解仪、XT-9816-Ⅱ型样品前处理加热仪、XT-9700 型冷却机,上海新拓分析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1.3 试验方法

1.3.1 样品的预处理

用水清洗样品并进行皮肉分离后放入干燥箱中烘干。取出后分别进行粉碎、碾磨成粉末状,过60 目筛,转移到称量瓶中继续干燥至恒重,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0.5 g 左右干燥恒重的样品置于溶样杯中,加入6 mL HNO3溶液和2 mL H2O2溶液过夜,按表1 设定的参数进行微波消解后,于样品前处理加热仪上赶酸至透明,冷却至室温,调pH 值至4.0 后用水定容至50 mL 容量瓶内。

表1 ?微波消解参数设置

微波消解参数设置见表1。

1.3.2 样品的测定

(1) 仪器的标定。打开离子分析仪并预热15 min后,依次按“pX”键→“模式/4”→选择“直读浓度”模式→选择浓度单位μg/L→“确认”→选择“两点校准模式”→输入c1=0.1→“确认”→将Pb2+离子性选择电极、参比电极和温度传感器电极均插入0.1 μg/L 的铅标液中→将溶液充分搅拌均匀,读数稳定后→按“确认”键。取出,用水清洗电极并擦干→将电极插入10 μg/L 铅的标液→输入c2=10→按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标定→仪器自动给出校准后的电极斜率→“确认”→对空白溶液进行校准→“确认”→完成仪器标定。

(2) 样品的测定。分别向烧杯中加入2.5 mL 样品消解液,0.1 mol/L 抗坏血酸溶液3 mL,1 mol/L KNO3溶液2 mL,调溶液的pH 值至4 后,加入HAc-NaAc 缓冲溶液3 mL,摇匀,转移至25 mL 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将处理好的电极对及温度传感器插入上述溶液中,待数显稳定后按“确认”键,直接读出试液中铅的浓度ρx,进而计算样品中铅的含量ω。

式中:ω——样品中铅的含量,mg/kg;

ρx——样品中铅的质量浓度,μg/L;

m——称取杂粮的质量,g。

2 结果与分析

2.1 电极转换系数

转换系数是衡量电极质量的重要参数,越接近100%,表明电极遵循能斯特响应的本领越强,质量越好[21]。所用钾电极的实际响应斜率为27.068,因其理论斜率为29.580,电极的转换系数为91.51%,大于90%,所用铅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能斯特响应性能良好。

2.2 单因素试验结果

2.2.1 pH 值的影响

依次向烧杯中加入100 μg/L 的Pb2+标准液1 mL,0.1 mol/L 抗坏血酸3 mL,1 mol/L 硝酸钾2 mL,HAc-NaAc 缓冲溶液3 mL,分别调pH 值分别为1,2,3,4,5,6,7 后移入25 mL 容量瓶中并用水定容。此时,溶液中铅离子质量浓度为4 μg/L。

pH 值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见图1。

图1 pH 值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由图1 可知,随着pH 值的增加,溶液中铅离子的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当pH 值为4~7 时,铅离子的质量浓度基本不变。当pH 值为4 时,测定结果与溶液中铅离子的真实质量浓度最接近,因此选用溶液的pH 值为4。

2.2.2 HAc-NaAc 缓冲溶液的用量

其他因素不变,分别加入HAc-NaAc 缓冲溶液的体积为0,1,2,3,4,5 mL,混匀并在相同条件下测溶液中铅离子的质量浓度。

HAc-NaAc 添加量对试验的影响见图2。

图2 HAc-NaAc 添加量对试验的影响

由图2 可知,随着HAc-NaAc 体积的增加,溶液中铅离子的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当HAc-NaAc 的体积在3~5 mL 时,铅离子质量浓度基本不变。且HAc-NaAc 缓冲溶液体积为3 mL 时,测定结果与溶液中铅离子的真实质量浓度最接近。因此,选择HAc-NaAc 缓冲溶液的体积为3 mL。

2.2.3 抗坏血酸浓度的影响

其他因素不变,分别加入0.1 mol/L 抗坏血酸溶液的体积为0,1,2,3,4,5 mL,即溶液中抗坏血酸的浓度分别为0,0.004,0.008,0.012,0.016,0.02 mol/L,在相同条件下测溶液中铅离子的质量浓度。

抗坏血酸浓度对试验的影响见图3。

图3 抗坏血酸浓度对试验的影响

由图3 可知,随着抗坏血酸浓度的增加,溶液中铅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当抗坏血酸浓度为0.012 mol/L 时,测定结果与溶液中铅离子的真实质量浓度最接近。因此,选择抗坏血酸浓度为0.012 mol/L。

2.2.4 硝酸钾浓度的影响

其他因素不变,分别加入1 mol/L KNO3的体积为0,1,2,3,4,5 mL,即溶液中KNO3的浓度分别为0,0.04,0.08,0.12,0.16,0.20 mol/L,在相同条件下测溶液中铅离子的质量浓度。

硝酸钾浓度对试验的影响见图4。

图4 硝酸钾浓度对试验的影响

由图4 可知,随着硝酸钾浓度的增加,铅离子浓度也逐渐增大。当硝酸钾浓度为0.08 mol/L 时,测定结果与溶液中铅离子的真实质量浓度最接近,硝酸钾浓度继续增加时,溶液中铅离子质量浓度基本不变。因此,硝酸钾浓度为0.08 mol/L。

2.3 测定结果及精密度

在最佳单因素试验条件下,对样品进行6 次平行测定。

样品的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样品的测定结果

由表2 可知,黄豆皮、红豆皮、红芸豆皮中铅的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黄豆肉、红豆肉、红芸豆肉中铅的含量。黑米中铅的含量最高,小麦仁中铅的含量较低。但上述测定的杂粮中铅的含量显著高于国标规定的豆类、谷物及其制品中铅的限量0.2 mg/kg[6]。6 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均小于5%。

2.4 检出限、定量限与回收率

按照1.3.2 的测定方法,对空白溶液进行11 次平行测定,按3 倍标准偏差和10 倍标准偏差分别计算出铅的检出限和定量限为0.09 μg/L 和0.3 μg/L。

以苦荞米为例,按照1.3.2 的测定方法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每个样品各进行5 次平行测定,检验无可疑值后取平均值报告。

加标回收率见表3。

表3 加标回收率

由表3 可知,苦荞米的加标回收率为90.6%~105.0%,测定结果理想。

2.5 国标法对比试验

样品经1.3.1 方法进行前处理,按照GB 5009.12—2017 食品中铅的测定第一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22]分别测定杂粮中铅的含量。

国标法测定结果见表4。

表4 国标法测定结果

由表4 可知,杂豆类的皮中铅的含量均高于相应肉中铅的含量。杂粮中铅的含量最高的为黑米,最低的是小麦仁。但上述测定的杂粮中铅的含量显著高于国标规定的豆类、谷物及其制品中铅的限量0.2 mg/kg[6]。与浓度直读法测定的结果相一致。3 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均小于5%。

2.6 显著性检验

样品经过前处理后,用该方法和国标法进行对照测定。

对照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对照试验结果

由表5 可知,2 种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经F 检验和t 检验表明[23],在置信度为95%时,浓度直读法与国标法测定的结果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均不显著,即2 种方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 结论

将微波消解技术与浓度直读法相结合,测定杂粮中铅的含量及分布情况。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测定铅含量的最佳条件为溶液pH 值4,HAc-NaAc 缓冲溶液的体积3 mL,溶液中抗坏血酸的浓度0.012 mol/L,硝酸钾浓度0.08 mol/L。6 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杂豆类皮中铅的含量高于肉中铅的含量,且试验所测的杂粮中铅的含量显著高于国标规定的豆类、谷物及其制品中铅的限量0.2 mg/kg。该方法与国标第一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简便、快速、所用仪器小巧便捷,为食品中铅含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分析方法,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中铅硝酸钾抗坏血酸
中国硝酸钾生产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食品包装纸中铅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聚焦蓄电池领域生产中铅的危害及其个体防护
抗坏血酸的电化学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果蔬菜中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及总维生素C的含量
微波辅助浸取废弃电路板中铅锡锑
K+、NH4+//Cl-、NO3-–H2O体系硝酸钾冷却结晶动力学研究
农业用硝酸钾危险类别浅析
抗坏血酸-(荧光素+CTMAB+Cu2+)化学发光检测尿液的尿酸
纳米TiO2/抗坏血酸对真丝织物防紫外整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