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二元导向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探究
——以“食品专业英语”为例

2023-06-21张晓辉韩传虎余红梅周昌瑜潘道东

农产品加工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专业术语专业英语专业知识

夏 强,张晓辉,韩传虎,余红梅,周昌瑜,潘道东

(宁波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在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随着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食品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食品专业英语作为国际食品科学理论知识分享交流的工具,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1]。“食品专业英语”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课程目标在于塑造学生国际化的英语语言素养,培养我国食品行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从而为深入开展食品科学领域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2-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在“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智能教育新形态,是推动传统“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该领域课程建设质量的必然要求。

1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延伸,其将专业知识与语言应用紧密结合,侧重于实践训练,在专业领域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故对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有双高要求[2]。目前,国内高校“食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具有如下特点和问题。

1.1 开课时间和课时设计不合理

从课程衔接角度来说,专业课程应是专业英语的先修课程,换言之,应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后再学习专业英语[4-5]。但实际上,许多高校工程类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集中在大三上下两学期,而这段时期往往是专业课集中开设的时段,从而出现多数专业课与专业英语平行进行的情况[6]。甚至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未结束,而专业英语课时却已修完。在对专业知识理解尚浅的情况下学习专业英语,无疑是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课程设计角度来说,专业英语的课时较短,一般为32 课时左右,而学习内容一般对应好几门专业课知识。在较短的课时内既要学习众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词汇,又要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同时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有较大挑战性。

1.2 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食品专业英语”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课程,却未能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对教师而言,大部分专业英语课程教师由专业教师兼任,其专业知识储备毋庸置疑,但部分教师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加之未曾接受过专业和系统的英语教学能力培训,其英语授课能力欠缺。此外,专业教师一般更注重于专业理论教学,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学生应该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专业英语无需花费太多时间精力[7]。就学生而言,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加之专业英语量大面广,专业术语词汇复杂晦涩,原理知识语法表达复杂,对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部分学生感觉力不从心,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专业英语的应用场景较少,且学校对专业英语的考核要求较低,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将其视为一门混学分的课程。

1.3 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食品专业英语”是在基础英语和食品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食品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开设的课程,专业内容涉及广泛、专业词汇众多且句子结构复杂。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讲解词汇、分析语法和翻译语句。这种被动接收知识的教学模式,缺乏良好的师生互动,课程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食品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无法得到较好的提升。此外,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卷面成绩为主,主要集中在专业词汇、句子和短文翻译,以及专业文献翻译,考核方式十分单一。部分学生期末考试前背一背词汇,通过翻译软件随意复制粘贴翻译专业文献,轻松完成课程学习拿到学分,但未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和市场要求的能够熟练掌握运用食品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存在较大距离。

2 基于人工智能翻译二元导向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探究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从2018 年4 月博鳌亚洲论坛首次使用人工智能翻译系统,到2020 年7 月世界智能大会云端峰会采用MedPeer 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翻译系统,人工智能翻译已从单纯文本翻译、一般性的语音与图像翻译,迅速扩展到专业性极强的特殊领域翻译,并能适应译文内容多元化、格式复杂化的各种应用场景[8]。

基于这一背景,在食品专业英语课程上引入人工智能翻译译后编辑与传统讲授二元导向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的教学模式,通过提升人机交互体验与英语翻译效率,调动学生对食品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兴趣与互动,从而一方面掌握典型的编译后修饰技巧,获得课后终身再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高效学习食品专业英语知识,有利于推动食品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走向世界。

创建基于人工智能翻译的二元导向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传统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传统的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以词汇和语法为基础,从字、词、句、段、篇5 个层面的翻译技巧逐级展开,以教师讲解分析,学生记忆专业英语词汇为主,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英文应用场景较少。基于人工智能翻译的二元导向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单一被动的灌输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前,借助人工智能翻译软件在词汇和语法储备的优势,鼓励学生安装翻译软件,并通过翻译软件预习课程内容。课中,转变逐字逐句翻译的方式,实现机器翻译与传统翻译技巧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通过构建翻译工作环境,使用译前译后编辑功能,深入理解专业术语和机器翻译结果,并能识别机器翻译的不足,从而进行人工干预。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讲解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每个人都充分参与其中,承担课程内容的讲解与分析。同时,充分结合实际专业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在英语场景的应用。课后,通过翻译相关的专业文献和不同编辑环境进行比较,进一步巩固课程内容。

课堂改革思路框架见图1。

图1 课堂改革思路框架

3 完善新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3.1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智能翻译软件

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的化学、营养、生物、工程过程、物性学等专题素材,在分析国内外译后编辑软件尤其是译后编辑工具应用的基础上,集中分析了4 款软件的译后编辑功能,内容包括机器翻译应用、译后编辑操作、译后编辑内容记录、时间记录、译后编辑工作量统计、工作效率统计、内容反馈、机器翻译质量评估与机器翻译择优推荐等方面,同时通过具体实例的机器翻译,让学生了解到机器翻译学习软件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翻译工具并熟练掌握使用技巧和方法。

3.2 重视译前编辑和译后修订相结合

译前编辑是指机器翻译前对原文进行修改,如添加连接性的词语、改变原文语序等,以使机器能更好地识别原文结构;译后修订是指对机器翻译的译文进行修改,确保译文流畅且符合逻辑[9]。机器翻译虽然能够快速便捷地对文本内容进行翻译,尤其是对于复杂冗长的专业术语,人工智能翻译软件能够准确识别,但对于逻辑性较强的专业理论原理表达,人工智能翻译仍存在欠缺。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译前编辑和译后修订2 个方面,对机器翻译结果实施干预,以便能够准确地表述食品专业的理论原理和推导过程。通过“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对译前编辑和译后修饰的不断训练,学生掌握了译前编辑和译后修饰典型技巧,便获得了课后终身再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扎实的英语语法知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准确地判断机器翻译语法和逻辑关系的正确与否,而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对机器翻译结果做出准确调整和修改,因此基于人工智能翻译的二元导向教学模式项下,学好基础英语显得十分重要。

3.3 引导学生进行食品专业术语管理

食品专业术语量多面广,如涉及化学、生物、物理、工程等学科;术语本身又复杂冗长,晦涩难懂,表现形式多样,如词语、词组或者缩略词。机器翻译虽然准确,但可能因为专业术语使用领域不同而产生误译。为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应引导学生进行食品专业术语管理,具体包括专业术语的收集、分类、检索等。

3.4 提升学生专业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较于传统的食品专业英语授课模式,学生从逐字逐句枯燥的翻译课程中解放出来,新模式下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目标应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良好的专业素养,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英语场景下的专业知识的应用,立足成为满足新形势下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4 丰富新型模式下“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和体验

4.1 转变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理念

食品专业英语教师应充分融合实践教学和学生专业性质,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入市场调研分析,积累实践教学经验和知识,主动对食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展开实践创新工作。同时,教师应加强对人工智能翻译技术的关注和研究,及时掌握该领域的发展动向,学习最新的人工智能翻译软件,进一步提升授课能力。

4.2 加强食品专业英语课外实践教学

当前食品专业英语主要的授课方式多为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形式带领学生学习专业术语,分析关键和复杂句型,理解课本内容。新型教学模式下,应突破传统的课堂框架,组织多元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举办食品专业相关主题的校园辩论赛活动,正反方学生需要自主收集整理相关辩论资料,并用专业英语进行辩论交流。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食品科技信息交流会、各国食品文化节、走访食品企业等方式,实现食品专业英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3 丰富授课内容和形式

相较于传统食品专业英语一本书从头学到尾的教学模式,机器翻译提高了“食品专业英语”学习的效率,因此新型模式下的专业英语教学更加注重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良好的上课体验和学习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翻译与写作能力。例如,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例教学,将最新食品科学与工程高水平研究论文作为小型案例课堂化、实战化,以学生探究、原理剖析、分组讨论、内容总结为主要手段,强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导与教师的辅助作用,真正做到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该种方式,教师向学生传授食品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技术的英语表达方法,让学生了解专业英语文体特征和专业文献阅读和写作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及句型结构,学习英语文献写作。同时,全程英语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的能力。

5 结语

经济全球化对食品专业领域人才的英语能力提出了高要求,目前的“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存在课程设计不合理、课时短、教学模式单一等缺陷。基于人工智能翻译的“食品专业英语”二元导向教学模式,将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应用到“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翻译技术的优势为“食品专业英语”教学赋能,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术语专业英语专业知识
基于数据库的专业术语知识图谱自动识别设计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看懂体检报告,提前发现疾病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超声及影像学常用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美国航空中英文官网隐私政策翻译对比分析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