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阅读策略推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3-06-21赵蕾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要素课文内容

赵蕾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知识体系及社会情怀的一项基础性课程,其教学容量和考查要求要比同学段的其他课程更为突出,自然也就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的学习压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精度而习惯于沿用“课时教学论”进行课堂引导,殊不知这种教学方法在部分优化了学生对个体知识理解和吸收的同时,阻碍了学生多元学习成果的整合应用,反而不利于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切实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在教学中有机引入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更大的视野去审视、整合既有学习内容,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容和特点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主要以单元为中心,围绕具体的教学主题展开,从而由一个主题扩散为多个方面。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影响单元内文章的独立性,并且将各篇文章的内容相互联系,形成教学上的连续性,以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单元教学重视的是整体性的学习,学生要做到理解课文表达的核心思想,也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另外,单元教学还有较强的连贯性,其单元训练的各个项目间有一定的联系性。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单元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从而让前后两个单元之间能产生内容上的关联,以便学生高效学习。

二、小学语文单元要素教学的意义

学生思维的一大特点就是“点”式属性明显,即习惯于孤立、片面地看待问题,无法将若干相关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这种思维特点不仅不利于快速优化学习效果,也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语文单元要素教学,学生能够从宏观上认清每个单元所体现出的情感主题、写作风格及行文脉络之间的共同点,并以之为抓手“提纲挈领”式地梳理整个单元知识内容,以此来优化分配与整合个人学习资源,并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吸收具体知识内容和深度剖析,从而达成构建基本语文学习框架的理想目标。

三、运用阅读策略推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一)以策略意识为先导,统整单元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学期的语文阅读策略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而高年级语文中的大多数课文篇幅较长,因此,这一策略应延伸到单元的整体阅读教学中。以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为例,该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生在阅读方法的指引下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的兴趣与热情。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预测、提问、速读等阅读策略和方法,具有初步的策略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顾、运用已学策略、方法,有意识地将阅读策略贯穿于整个单元阅读过程中,反复应用、巩固,将策略意识根植于学生头脑中。确定了学生要运用的阅读策略后,教师要依托阅读策略的内在联系,将四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统整为单元教学目标,在大语文观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

(二)审视教学内容,依据课标要求,做到总体与具体统一

语文教材内容非常明确,其编排结构都是以导语为切入点,以课例为具体表述,同时顺势实现口语交际习作的提升,再通过语文园地的总结和升华,实现教学目标和语文要素的落实。为此,在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之下,教师应审视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做到总体与具体的统一,细化课文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实现从字词到句段的升华、从听说到读写的提升。以“世界各地”这个单元为例,每一篇课文都是以景物特点的描写来实现感情升华的。为此,教师可通过课文内容的导入让学生发现作家写景的巧妙之处,再通过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等多个板块的整合学习,让学生的理解由感性向理性升华,使其掌握单元知识要点,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三)精准解读教材,明确语文要素的教学重点

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导语中都将整个单元的教学要点进行了提炼,同时也对教学目标提出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对其中的语文要素进行明确,引导学生去实现教材的精准解读及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对语文教学要点的明确,不是建立在泛读基础之上,而是逐字逐句的斟酌与推敲,进而实现思想观念的转换,形成知识的理解以及升华。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内外知识的对应与衔接拓展,从而为教学提供有利的方向。

(四)课前明确阅读策略内容

阅读能力是学生通过使用相关的阅读规则来完成对阅读内容的认知,借由阅读策略来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能力。和传统的单元阅读相比较,阅读策略单元中的语文要素更为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所以其并不是单纯借由文本来讲解阅读策略。同时,阅读策略单元在文本的呈现上,不仅有本单元的文本内容,也包括其他相关延伸的文本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文章出发,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完成策略的教学。通常情况下,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包括策略学习、策略练习、策略应用。在阅读策略单元中,将这三个内容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采用1+X的阅读教学模式,1为精读课文,X为自读课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精读课文教学中所掌握的阅读策略应用到自读课文里,以此来不断提升其阅读水平。这也可以看出1+X模式当中,1的精读课文教学至关重要。

(五)在读写结合中迁移和应用

语言训练是将语文知识转向语文实践的一次升华。就阅读与写作这两个核心板块而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基本方法。阅读为写作提供指导,课文就是写作的“例子”,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获得语文学习的核心要素(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与习惯、写作和口语训练)。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就是写作单元,本单元的写作主题为“形形色色的人”。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课文人物描写的精彩语句进行鉴赏,感悟人物描写的艺术方法策略。通过模仿、借鉴、创新,让学生的写人作文迈上一个新台阶。可见,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衔接,对学生语用技能的培养和实践是大有裨益的。

(六)以疑促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通过“巧设悬念”让文本更具神奇色彩,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是怎样使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梳理,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为问题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让他们全身心走进文本,心无旁骛地沉浸在神话故事中。

(七)丰富教学活动,明确语文要素的转化方式

明確语文要素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拥有知识转化的能力,将所学到的知识得以灵活地运用。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模式,丰富教学活动。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实现文学素养的提升,既包括知识点的积累,也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的提高。这些知识的转化单单通过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应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当中来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能将风格不同、教学任务不同的文章进行有效整合,利用不同文章间共同的主题内容将其有效联系,并以共同的主题为出发点设计教学任务。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个单元的主题,并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要素课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背课文
主要内容
也谈做人的要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