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优化低年段课堂作业设计与落实、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2023-06-21唐力挥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年段教师应布置

唐力挥

双减政策的发布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尽可能投入在体育锻炼、艺术培养中。就作业布置而言,教师应对作业时长、内容、形式进行宏观把控,保证趣味性和知识性。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段语文作业设计情况

(一)双减政策概述

2021年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双减”概念自此诞生。具体来说,教师应将教学、作业与课内外教学活动结合,构建整体学习框架,并且作业形式多样化、量少质优,以此达成“减轻负担”的目标。

(二)小学低年段语文作业现状

1.应试制度的影响

应试教育制度重心落在学生成绩提升之上,为确保学生能取得优异成绩,教师往往会布置大量书写、记忆作业,学生课业压力极重且身心状况较差。小学高年段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教材难度明显攀升,减负很难落实到位。

2.教师个体、家长群体认知存在偏差

双减政策推行后,部分教师作业批改、错误反馈不够及时,这使得作业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家长还为学生报名其他培训班、补习班,无形中增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段语文作业设计原则

(一)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功能

作业是教师教学的延伸,是对教材知识点的复述,也是对学生理解程度的直观检验。小学低年段不允许布置书面作业,故教师需当堂进行测试,即课堂作业。但无论作业类型如何转变,作业始终是为实现自身功能而存在的。语文作业的功能性体现在:

1. 作业能检验教师授课效果

作业能直观反映学生的听讲情况,也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这些都是教师需整理记录的内容,也是调整自身教学设计的方向。此外,作业也反映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当之处,诸如知识点讲解是否全面、学生配合度是否到位、教师态度是否合适等。

2.作业能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作业形式应根据教材知识点、学生兴趣点、教师教学风格等做出调整,在书面作业布置被禁止的前提下,教师还可选择实践性、阅读性作业形式。

3.作业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新课改指出传统的知识教育已不适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教师应在知识教育之外融入美育、德育內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的原则

原则是教师布置作业的前提要素,也是学生成绩、能力提升的基础。教师布置作业的原则应参考教材知识点难度、学生理解能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等诸多现实因素,作业设计原则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与作业内容应保持一致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作业设计的一致性便是对其最佳的描述之一。以小学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为例,教学内容集中于故事情节的复述及对曹冲之法为何最佳的分析,作业设计则应落脚于对学生“思维变通”训练上,训练学生如何像曹冲那般思考问题。

2.作业设计应兼具层次性、趣味性

作业设计层次性体现在教材知识点的循序渐进上,作业应从字词认识、发音入手,学生只有通读课文才能理解文本内容,分析课文思想。若作业形式有趣生动,学生做作业将更为自觉、积极,学习效果也会随之得以提升。

3.作业设计应兼具多样性、适度性

文本阅读、手工制作、字词积累等都是可供选择的作业设计形式。教师可在对学生及教材有充足了解后,适度安排阅读及名人名言积累这类作业。

(三)双减政策下作业批改的原则

1.教师应全批全改学生作业,切忌家长代劳

部分教师会把作业交由家长批改,但家长的作业批改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需亲自批改作业,确保批改意见的一致性。

2.教师批改作业应及时、高效

教师批改作业应与作业布置同步,前一日的作业应在次日授课前批改完毕,保证教学安排的流畅性。学生在作业中难免出错,教师应及时指导其纠正错误,防止错误记忆过于深入。

3.教师批改作业方式应多样化

教师可采用粗批、细批、抽样的形式批改作业。面对知识难度较大的作业,教师可采用细批手段,以此确保学生学习情况高效化。

4.教师应对学习情况较差的学生进行额外指导

针对偏科学生,教师可安排其互帮互助、共同学习。针对全科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格外留心其作业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额外指导。

5.教师应及时记录批改情况

出于工作需要及自我提升需要,教师应对作业批改情况进行记录,将其视作学年工作总结、每日教学总结的重要参考因素。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段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理解政策内容,转变设计观念

双减政策对应至课堂教学中,便是德育、智育、美育等各项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牢记“立德树人”“单元整合”“大胆创新”的教育理念,并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作业。

(二)作业类型多样,优化作业内容

依照作业布置时间不同,其可分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假期作业三类。课堂作业类似于“当堂测验”,是最具实效性的作业类型。当堂作业可采用口头、书面、游戏等多种形式,但教师需要注意作业时长把控及作业层次划分。课后作业则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其应被视作课堂知识点的反馈、回顾。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此丰富语文作业的知识体系。课后作业也应控制作业时长及作业数量,并对学生学习习惯、方式和态度等有所指导。假期作业顾名思义,指在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时学生需完成的作业。假期作业可更多加入实践、观察类内容,对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耐心等给予必要的训练。单就课堂作业而言,教师可从以下方面优化作业内容:

1.引导型作业

引导型作业即预习作业,强调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初步认知,具体表现为字词发音及通读课文。以小学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一课为例,“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皆被纳入成语字典中,需学生提前了解。教师进行当堂讲解后可随机抽查学生课文复述情况,从中分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本意义。

2.复习型作业

复习即对所学知识的再度回顾,也是增强学生认知的必要环节。复习作业应保证连贯性,教师可在一节课或整个单元结束后布置,故复习型作业更为看重教材文本的主体把控。

3.实践型作业

这一作业形式极切合小学低年段学生年龄特征,多适用于儿歌、寓言、童话故事。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饰演不同角色再现课本文字。

(三)评价合理客观,发挥作业时效

作业评价在教师批改作业后进行,教师需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完成作业态度。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其犯错的原因,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互评,教师在此基础上予以总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尽可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其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双减政策并不意味着作业失去其原有功能,作业量减少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觉性并在学生间保证良性竞争关系。学校、教师、家长应正确理解双减政策内容,并尽到自身教育职责,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年段教师应布置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同课异构,探寻不同年段文言知识序列——“语文知识”内在序列探索之“年段知识的衔接”研讨专题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