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热”现状下的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

2023-06-21马芳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意境古诗词诗词

马芳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华文学当中一种独特且属于瑰宝级的文学载体,其独特的行文形式和强大的艺术魅力是其他文学载体所不具备的。我国语文学科教育对于古诗词向来极为重视。根据教育部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改编统计,古诗词的比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从原有的55篇增加到124篇,增幅达到80%,由此可见,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古诗词朗读教学的研究,积极提升教学的水平。

一、结合情境的设定激发学生古诗词朗读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运用逐渐成熟,也成了现在教师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课堂讲授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环节,其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计划。教师必须要能够转变传统朗诵、灌输、接受的教学方式,要能够根据诗词内容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能够极大地激發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朗读的兴趣。教师根据诗词内容所创设的课堂情境,利用简单的描述和精练的语言为学生展现诗词中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情境当中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朗读古诗词,并寻找问题的答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朗读的主观能动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意识仍处在萌芽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其思维的发散。

教师要能够依据古诗词的特点,运用联想和比较的方式去为学生营造出使其更加快速融入情境的氛围。联想式教学方式是利用学生在头脑中的想象,以学生为中心,由点到面地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画卷,实现学生由个性到共性的过渡,以实现快速记忆、深刻理解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讲述诗词本身的字义,同时也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有关诗词内容或创作背景的逸闻趣事或历史典故,如此就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引导学生快速融入古诗词的意境当中,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教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介绍古诗创作背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设计的问题。例如“这首诗提到了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中人们会用特别的方式去纪念这个节日,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节日?”通过这样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学习我国重阳节文化内涵。

二、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古诗词朗读的感官

教育教学的发展不仅仅是理念上的改革创新,还体现在现代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造与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延伸,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知识结构。学生的心理发育正处在初期阶段,对事物的认知仍处在直观性和感官性刺激层面,通过视觉、听觉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尤其有趣的图片、影像、优美的音乐和声音都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学生常常会对古诗词朗读的音频进行模仿,这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促进教师古诗词朗读教学的质量。

另外,利用网络资源也能够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内容与意境的感悟,拓展其思维,通常情况下,朗读是属于古诗词教学中承载诗词意境营造和开启学生对诗词诗意深度理解的承接环节。教师要在古诗词朗诵中为学生开启更多的感官刺激,要能够让学生在体会、感悟方面有所获、有所得,并通过诵读来实现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联想力的激发,使其能够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学会如何去进行古诗词的欣赏。

例如,在《凉州词》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去增强对诗词描绘场景的展示,利用“黄河”的壮阔、“孤城”“万仞山”的磅礴、“羌笛”的悠扬、“拂堤杨柳”的柔美等多个视频进行课件的展示,将学生带入到古诗词的意境当中,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学生朗读诗词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朗读和对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利用情感阅读促使学生与古诗词产生情感共鸣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一方面,朗诵阅读古诗词量的增长会让学生自然地学会如何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与意境,另一方面,古诗词的朗诵和多次朗读能够逐渐让学生进入到古诗词作者的角色,使其与古诗词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教师所必须要重视的教学部分。

教师为学生介绍古诗词的背景和意境之后能够让学生逐渐融入诗词的情境,并加深其对古诗词的情感融合,此时,教师让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就能够使学生与古诗词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入体会出古诗词的意境和思想。

另外,要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要想增强学生古诗词朗读和对古诗词的深度理解,就必须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当中,议一议古诗词所描述的场景或事件,谈一谈古诗词作者当时的心境,评一评古诗词所抒发的情感,通过课堂的交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运用诵读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和朗读以及情境的构建能够掌握古诗词的含义,并实现其对古诗词认知能力的提升,理性思维也能够得到拓展,此时,教师在进行进一步的古诗词教学时就需要注意让学生从意境上对比学过的古诗词在描述方法或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一方面,这一方式能够引领学生在原有古诗词学习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比辨析的方式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明确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古诗词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人民生活的感叹或对自身际遇的慨叹。

例如,在教学《峨眉山月歌》这一古诗词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之前所学的《望洞庭》进行对比,作者在表达手法方面有着哪些不同?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望洞庭》不仅仅有湖光和秋月的相互交融所体现出的和谐美感,同时也有银盘与青螺之间形态的和谐,更加具有青色与白色相映衬下的和谐,使得整首诗的画面逐渐交融,为人们呈现出了一片和谐之美。而对比之下,《峨眉山月歌》则是凭借半轮秋、映入、江水流等动静结合的画面为人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画卷,同时也更加凸显出了诗人那种对浓浓秋色美景的情感与恋恋不舍之意,整体上更加衬托了画卷的动态美。

除此之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进行古诗词对比过程中对古诗词的诵读总结,针对一些已经通过课外阅读掌握大量古诗词的学生进行进阶教学指导,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反复诵读和对比过程中进行总结归纳,归纳出古诗词的共性,让学生逐渐从这一篇古诗词的学习中过渡到另一类的学习中,不断丰富学生对古诗词的解读方法,要能够从不同古诗词中去体会创作的共性或创作路径,体会古诗词的隐含思想。要想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内在含义,从而理解古诗词的意境美,教师必须要紧扣教材文本,并寻找更多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古诗,让学生通过诵读进行理解,从理解到整合,从整合再到归纳,逐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词含义、意境的快速理解。

结束语

古诗词独特的韵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只有通过不断的朗读才能够体会出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文化,教师应结合学生个性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同时也要积极通过古诗词朗读教学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思维。此外,教师还应通过情境引入、现代网络教育资源去不断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使其能够在朗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小学古诗词朗读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实现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意境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