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课外阅读,助力小学生语文学习

2023-06-21薛静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想象情感

薛静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丰富的阅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提醒学生要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积累阅读经验,将自己的阅读所得融入作文之中。但是,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敷衍、搪塞,走马观花,没有从阅读中真正获得写作的养分。这也导致了他们的作文质量不佳,存在语言苍白单调、内容空洞无味、逻辑混乱不清等问题。针对此,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应重视课外阅读,主动进行读写结合,以实现读与写的融会贯通,提高写作水平。

一、做好摘录,积累写作素材

摘录是阅读的一种方法,即在阅读中将遇到的名言警句、好词佳句或者精彩的片段摘抄下来,形成集合,作为品读、欣赏以及创作的依据。一些学生常常苦恼:自己明明在课后阅读了很多书籍,为什么在写作中却依然“倒不出来”呢?这是因为你只进行了浅层次的阅读,没有进行咀嚼、消化和记忆,因此,难以将阅读所得融入作文中。针对此,学生可以采用摘录的方法进行阅读积累,为写作打好基础。

例如,某位学生在阅读《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后,对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摘录。其中在“优美词汇”这一块,学生摘录了视而不见、漫无目的、繁衍生息、普照万物、深不可测、悄无声息等词语。在“精彩句子”这一块摘录了“他们就像蚂蚁一般居住在终日不见阳光的地洞里,无法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来区分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的春季和期盼收获的夏季。”“她给这个少女披上了闪亮的白色衣纱,蒙上面纱,戴上花冠,束上了金发带。”“尽管他大声悲叹,呼唤风、川、大海、大地和普照万物的太阳为他的苦难做证,但他的意志却仍然很坚定,没有被征服。”在此基础上,该名学生还对故事进行了概括,并简单表达了自己的感悟。故事中普罗米修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赫拉克勒斯见义勇为的品质也令人钦佩。

这样通过摘录,学生可以反复阅读文本,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在不断的阅读、摘录和积累中,学生自然也就获得了写作的素材。

二、学习批注,表达阅读感受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在文章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理解、感悟和评价,这就是批注。批注是个性化阅读的一种体现,它可以是三言两语,也可以是一段感悟,其最终表达的都是自己的阅读体验。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批注,可以达到边读边画、边想边写的效果,从而让阅读理解更加深入;同时批注也是随文练笔的方式,能够积累其写作经验,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来看,学生要想在课外阅读中做好批注,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第一,批标题,即明确标题在全文中的作用,如标明其概括内容、表达中心、线索,点明时间、地点等作用,同时提出你的疑问,并带着问题继续阅读。第二,批词语,即寻找课文中有价值、有品位的词语,进行注音、解释、造句、赏析,以充实自己的语言积累,实现语言建构。第三,批内容,即用简短的语言将文章内容概括清楚,以锻炼自己抽象概括的能力。第四,批情感,即对表达人物情感或者作者自己抒发情感的句子、段落进行批注,作为体会文章整体情感的参考。第五,批句子,即判断并挑选文中的重要句子,例如,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充满哲理的句子,表达思想情感的关键句,重点描写人物、景物的句子,学生简练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说明句子好在哪里。第六,批写法,即针对文章借物喻人、先抑后扬等写作手法进行说明评价。第七,批感悟,即说明对文章主题的整体理解,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抒发个人感悟或进行自我反思。

这样系统的批注可以让学生细读文本,由表及里地把握文本内容,同时也进行了随文练笔,为书写阅读感悟或者自主写作提供了参考。

三、进行仿写,加强阅读练笔

仿写是读写转化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根据写作需要模仿其中的章节片段,将阅读积累融入创作表达之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例如,有学生阅读诗词,诗中写道: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微风习习,爱她的阳光灿烂,爱她的姹紫嫣红。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根据这样的句式,学生进行仿写练笔:人们都爱大海,爱她的广阔无边,爱她的气势磅礴,爱她的资源丰富。人们都爱莲花,爱她的亭亭玉立,爱她的不蔓不枝,爱她的香远益清。

学生在日常阅读积累中应提高仿写意识,根据自己的写作动机和写作要求进行练笔。当然,在仿写中还应注意相关问题,例如,内容要与原内容协调一致,要真正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进行仿写,并融合自己的语言表达方法,避免因为模仿而模仿,也避免出现完全照搬的情况。这样才能积累写作经验,并逐渐从模仿走向独立创作,提升写作水平。

四、想象发散,拓展写作思路

想象发散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丰富的想象以及适当的发散能够让写作内容更加生动,同时也能够更加准确地展现作者的个性和观点。因此,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敢于想象、乐于发散,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融入阅读内容之中,并尝试写作表达,以实现读写结合。

例如,拿到《昆虫记》这本书后,学生可以对作品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发散联想,如根据书名进行发散,想一想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如果你是作者,要怎样围绕这个题目展开描写;根据作品的目录进行联想,其中“圣甲虫”“捕食吉丁的节腹泥蜂”这些名字都是什么样的,如果要你来写,会从哪些方面向读者科普……这样的想象可以活跃思维、调动兴趣,同时也为读写结合做好了铺垫。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从某一个细节进行联想发散,如作品中写道:“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端庄,严肃半立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很诚心诚意的祷告姿势。”你可以根据作者的描写进行发散,也可以将文字付诸画笔,描绘螳螂的形态,看一看作者的文字是否生动传神。这样的想象发散可以与作者实现积极互动,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欣赏品鉴能力。在阅读之后,学生也可以通过发散表达自己的感悟。

五、创新表达,实现阅读迁移

丰富的阅读积累能够激发人的表达欲望。学生在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后,必然也希望自己能够写下这样优美的文章。基于此,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应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创新表达,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抒发情感,以实现阅读迁移与情感升华。

例如,有学生在读了《列那狐传奇故事》之后,对“列那狐是好还是坏?”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并在疑问的驱动下形成了思考和表达。有些学生认为,从列那狐身上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很难用好和坏来评价,但是,我们却总是忍不住给他们贴上标签,方便理解。但是,貼上了“好”的标签的人,就永远都是好人吗?贴上了“坏”的标签的人就永远不能翻身了吗?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讲实在是太难了,也许他们还需要去读更多的书,去看更多的人,才能给出答案。

这样的阅读表达展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学生创新阅读和创新表达的体现。只有这样的阅读和思考才能在写作中推陈出新、表达真情实感。

结束语

总之,丰富的课外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巨大的助力。学生在学习写作中,应积极展开课外阅读,并通过摘录、批注、仿写、想象发散、创新表达等方式实现读写结合,将阅读积累的语言、获得的技巧等真正融入写作之中,提高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想象情感
快乐的想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