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创新策略研究

2023-06-20周芳梅汪义洋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创新策略初中

周芳梅 汪义洋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体系下,为深入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学校及教师需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重视,借此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水平,使其能够切实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期,为进一步提升该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教师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设计教学方案,促使学生逐步提升课程参与兴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有效发展。本文分别从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意义、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实践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提高现阶段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性,使学生切实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 创新策略

一、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目的,在于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包括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使学生切实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但从现阶段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来看,并未达到较好的课程开展效果。因此,教师还需加强对这一课程教学的重视,及时改善当下存在的教学问题,以创新手段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促使课程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实践活动当中,实现综合能力及实践水平的良好发展。

二、初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从教育手段上来讲,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活动性,侧重对学生身体行为能力的培养,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与创新创造能力,亦能够补充理论课中缺失的部分,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实现有效内化与迁移,从而提高课程知识掌握效果,具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与一般课堂教学活动有着本质区别,且存在较强的趣味性,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将其开设于初中课程体系当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劳逸结合”“科学发展”的教育目的。

从教育内容上来讲,综合实践活动课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学科知识与能力、思想品质、劳动素养、体育能力等,既是对学生课程知识学习成果的检验与巩固,也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能够获得有效提升。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综合性培养,因而也符合新课程提出的跨学科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同时实现多学科能力的锻炼与提高,从而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发展。

因此,在初中阶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的重视,及时革新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如此,才能够切实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三、当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

观察目前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及参与情况,学生普遍存在兴趣不高的现象,导致课程活动开展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且不具备创新性,导致课堂整体较为枯燥,理论性较强。同时,受传统教学理念及方式的影响,灌输式教学仍然存在,学生在被动式学习模式下,难以提高学习兴趣,也无法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视角出发,创新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兴趣能够逐步提升,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在亲身参与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开展的基本要求。

(二)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综合性

现阶段,尽管新课程改革已逐渐成为当下教育发展趋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逐步了解和关注,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仍未能有效体现。教师更侧重对学生成绩的关注,导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缺乏重视,如此一来,学生在这一课程的学习参与中,就无法切实深入其中,而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学习,不仅无法提升学习兴趣,更难以满足课标要求。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也存在片面性、单一性等问题,各学科间的联系相对较弱,并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综合培养。

(三)教学手段不够新颖

教学手段对教学成果有着直接影响,对学生而言,学习方式与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尽管教师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但在创新性及多样性上仍有所欠缺,不能对学生起到情绪调动作用。另外,在新时期大环境下,教育技术亦在不断进步,但现阶段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还存在信息技术无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现象,未能将信息技术的功能价值有效发挥,导致在教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创新策略

(一)科学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原则

为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达到创新实践效果,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期间,还需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自主性原则,指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使其能够有效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实现自主实践、自主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秉持生本理念,结合学生兴趣及个性发展,设计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够充分提升,从而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

二是实践性原则,要求教师能够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有效锻炼与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有效的实践参与中,体会实践活动学习的各个环节,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获取,促进其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是综合性原则,旨在以实践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以满足新课标提出的教育新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能够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多方面能力的綜合发展,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切实得以发展。

四是开放性原则,即活动课并非局限于教室当中,知识内容也非固定的学科内容,而是以开放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参与更多形式的实践活动,体会多学科及素养能力的综合实践,使其能够从中获得更具价值的学习体验,逐步提升活动参与兴趣,实现个性化、全面化的有效发展。

(二)以生为本,科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初中生有着较为显著的个性特征,且思维意识较为活跃,因而在教学方式上,如若仍采取以往的方式,则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无法达到目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期间,则需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对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将教学重点与其实际需要相协调,进而从多角度出发,科学设计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如此,才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适应其个性化发展要求。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设计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探究类、科学类、艺术类、社会类等,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参与对应的实践活动。其间,教师还可为学生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并做好记录,包括如学生的学习要求、心理动态等,进而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从学生主体地位的视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另外,在教学主题的设计上,教师亦需要以生为本,结合目标教育内容确定教学主题。比如,可设计“生活中的标志”主题教学内容,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各类标志以拍照、图片下载等方式收集起来,并对各种标志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置标志,其意义是什么”等。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任务,使学生有效参与其中并获得真实体验,亦能够在实践活动期间实现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从而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三)挖掘资源,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实践活动的实际开展期间,还需立足现实生活,将当地资源充分挖掘并加以利用,促使学生的情感及能力得以有效激发,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比如,在开展“我的家乡”主题实践活动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以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变化——采访社区老人、利用互联网及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资料、参观历史建筑等,使其在了解具体变化之后,思考為什么会发生变化,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等。在此期间,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将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相结合,能够实现各学科的综合发展,并从中对家乡变化形成更为深刻的感触,从而增强其热爱家乡的情感。从学校层面而言,则可积极与图书馆、社区、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拓展更多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使其能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参与中,真正实现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可组织学生在假期开展研学活动,了解当地及其他地区的风土人情,参观历史纪念馆等,让学生实现精神及情感层面的有效触动,从而逐步提升爱国情怀。这样,通过对人文资源的有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更具丰富性,且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四)创新形式,优化实践活动指导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活动强调以生为本,要求能够切实提升学生课堂地位,使其在有效参与中提高学习成效。对此,教师亦需要坚持这一思想,并及时革新教学手段,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意义,进而积极创造新的教育方式,引领学生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中,使其能够逐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学习探究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1.创设趣味情境

情境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提高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投入度。同时,情境活动也能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使其能够更好地激活思维,提升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实践活动参与成效,实现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还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其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其能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明确其教育价值及教育意义。具体在情境创设上,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的情感与感官获得直接体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综合实践活动当中。比如,在开展“春联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时,教师可将与春联相关的生活现象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进而设计相应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你在春节时会与父母一起贴春联吗?贴春联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自己有没有尝试过写对联?”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视频观看,从而了解到相应的知识。之后,再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工具及材料,如笔墨纸砚等,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春联的了解进行春联的自主创作与书写。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文化常识、创新创作、实践能力等方面都能够获得相应的锻炼,从而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要求,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

2.开展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能够增添实践活动的趣味性,还能够有效达到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提高整体学习效果。比如,在“洋快餐的利与弊”主题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各个小组,让各小组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如“什么是洋快餐?洋快餐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实际案例支持你的论点吗?”让学生以合作分工的方式共同找寻这些问题及答案,再通过资源整合、分析与交流、总结并制作报告等形式,完成实践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够对主题形成充分且深刻的认识,实现知识文化的拓展与丰富,还能够提升解决问题、团结协作、整理与分析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五、结语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为促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中学阶段需及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以科学的方式引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当中,使其能够通过对活动的有效参与,逐步提升综合能力水平,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还需把握好创新性原则,结合当前存在的课程教育问题,以新的方式及策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能够从中有效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史承灼,孟永保.注重综合实践 培养创新能力——以沪科版综合与实践类活动课“求最大乘积”为例[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9(5):26-28.

[2]李同庆.探究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上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J].文渊(小学版),2020(10):798.

[3]李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制作简易的密度计”的教学为例[J].物理教师,2021,42(3):22-24.

[4]刘永祥.浅谈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6):117-118.

[5]李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创新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34):177.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创新策略初中
初中英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实施和构建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设计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