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社区健康传播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3-06-20魏晨璐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健康传播社区

魏晨璐

摘   要:“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及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暴发,提高了国家、社会及公民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在健康传播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区健康传播主要依靠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及组织传播等方式进行,且传播内容也会对社区健康传播的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对上海市社区健康传播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上海市社区健康传播在媒介选择、社区居民对传播媒介的信任度及传播内容是否满足居民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优化对策,以期助力“健康中国”的实现。

关键词:社区;健康传播;媒介渠道

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9-0090-03

当今社会,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对健康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暴发,引发了更多人对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位,发挥着国家管理单元的功能[1],社区在化解突发性事件带来风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社区作为单位进行社区健康传播,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健康传播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健康传播在美国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后,健康传播研究在美国蓬勃发展。Rogers E.M.提出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健康信息的,就是健康传播,健康传播是以传播为主,通过自我个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四个方式进行传播[2]。根据健康传播已有定义,将社区健康传播定义为以社区为单位,利用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及组织传播等多种方式传播健康信息,以此来改变居民的健康认知、态度和行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社区健康传播有了更多途径;另一方面,社区不能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健康信息传播,且健康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容易误导社区居民。此外,健康传播的内容缺少针对性,且传播内容不够全面,一些居民的健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一、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一)调查内容

本次研究基于“上海市社区健康传播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研,调查主要针对社区居民基本情况、社区健康传播信息获取情况进行,采用SPSS进行分析,了解上海市社区健康传播的现状,从中发现上海市社区健康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社区健康传播现状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主要对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第二部分是对社区健康传播信息获取情况的调查,分为两个方面,在社区健康传播信息获取媒介及渠道部分,将健康传播媒介及渠道分为大众传播媒介、人际传播及组织传播渠道,其中大众传播媒介分为传统媒介及新媒体两方面[3];社区健康传播信息获取及需求部分的设计,将健康信息获取与需求的内容分为身体保健、疾病防治与治疗、心理卫生三个方面[4]。除第一部分外,其余均采用李克特五级态度量表进行测量。

通过克隆巴赫Alpha系数来检测本次问卷的可靠性,问卷整体的克隆巴赫Alpha系数为0.94,本次调研的信度为94%,数据结果真实可靠。

二、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

(一)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线上、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发放网络问卷,线下则在上海市内环、中环、外环各选取一个社区,对社区居民进行走访调查、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29份,其中,有效问卷329份。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329位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9.8%,女性占50.2%;18—29岁占比45.9%,30—39岁占比22.8%,40—4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居民分别占24%、5.8%、1.5%;从被调查者的学历结构来看,学历为小学者最少,仅占1.2%,本科人数最多,占50.2%;从户籍来看,接受调查的本地城镇户籍者居多,约占60%;在个人月收入方面,个人月收入在5 000—10 000元间者最多,占38%;从受访者职业来看,学生居多,占比32.2%,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占15.2%。

三、社区居民获取健康信息的媒介渠道接触现状

(一)社区居民通过大众传播渠道获取健康信息基本情况

大众传播渠道可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体,传统媒介中,社区宣传栏作为最为日常的社区传播媒介,有45%的社区居民总是会通过宣传栏来获取健康信息;电视的接触率较高,有47.7%的社区居民经常通过该方式来获取健康信息;社区居民较少使用广播来获取健康信息,有31.6%的社区居民从不通过广播来获取健康信息;有52%的社区居民经常通过书籍、杂志获取健康信息,接触率较高。

从新媒体使用情况来看,社区居民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来获取健康信息。手机是社区居民获取健康信息常用的媒介,所有被调查者均使用手机获取健康信息,78.4%的社区居民经常通过手机获取健康信息,仅有6.2%的社区居民不常使用手机获取健康信息。相比之下,电脑和IPTV的使用率较低,有60.5%的人总是通过电脑获取健康信息,有52.6%的社区居民总是通过IPTV获取健康信息。

(二)社区居民通过人际传播渠道获取健康信息基本情况

通常情况下,人际传播渠道被认为是社区健康传播中接触率较高的渠道。根据调查结果來看,有26%的社区居民不常采用社区居民间聊天的方式获取健康信息,有近50%的社区居民经常通过和社区居民朋友聊天来获取健康信息。社区医生这一渠道的接触率较低,有30%的社区居民不常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健康信息,有40%的社区居民经常通过这一渠道获取健康信息,接触率相对较低。

(三)社区居民通过组织传播渠道获取健康信息基本情况

社区居民选择通过组织方式获取健康信息的比例较小。对于社区组织而言,主要包括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组织,社区居民经常通过居委会这一渠道获取健康信息,占比超过50%。此外,就其他组织而言,单位、学校宣传的接触率较高,有55.6%的社区居民经常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健康信息。

四、社区居民对各类媒介渠道的信任情况

(一)社区居民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信任度

大众传播是社区健康传播中接触最为普遍的传播媒介,大部分上海市社区居民较为信任大众传播媒介。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31.7%的社区居民非常信任社区宣传栏传播的健康信息;有36.1%的社区居民非常信任电视传播的健康信息;对于广播而言,分别有28.9%、26.5%的社区居民选择信任、非常信任;有41%和26.5%的社区居民信任、非常信任书籍;有36.1%信任报纸、杂志传播的健康信息,有26.5%的社区居民非常信任其传播的健康信息。从新媒体的信任度来看,有32.5%的社区居民认为手机传播的健康信息较为可信,28.9%的社区居民认为手机传播的健康信息非常可信;分别有28.9%、34.9%的社区居民信任、非常信任电脑传播的健康信息;大部分社区居民(36.1%、24.1%)信任、非常信任的IPTV传播的健康信息。

(二)社区居民对人际传播渠道的信任度

对于社区居民间聊天这一渠道的信任度而言,3.6%和8.4%的社区居民非常不信任、不信任,49.1%的社区居民认为居民间聊天获取的健康信息可信度一般,仅有10.8%的社区居民非常信任该方式传播的健康信息;社区居民认为,居民间聊天的内容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其可信度较低。社区电话咨询传播的健康信息信任度相对较高,有37.3%的社区居民信任其传播的健康信息,有22.9%的社区居民非常信任其传播的健康信息。

(三)社区居民对组织传播渠道的信任度

社区居民认为组织传播的健康信息是经过选择后发布的,因此信任度较高。对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传播的健康信息可信度而言,有42.2%的社区居民信任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传播的健康信息,有28.9%的社区居民非常信任其传播的健康信息。单位工会宣传的健康信息可信度而言,有41%的社区居民信任单位工会宣传的健康信息,有26.5%的社区居民非常信任单位、工会等宣传的健康信息。

五、社区居民对健康信息的获取及需求情况

为了解社区健康传播的内容是否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将社区居民对健康信息的获取及需求情况进行对比发现,社区居民对各类健康信息的获取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身体保健信息方面,对于营养与食品安全、运动知识、妇女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与获取,分别有37.3%、33.7%、27.7%的社区居民需要这些信息,但仅有19.3%、18.1%、16.9%的社区居民获取这些信息,因此,上述健康信息宣传还需进一步加强。急救知识技能普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心理健康咨询方面的健康信息虽有宣传,但与居民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心理等方面的健康信息传播较少。整体来看,社区宣传的健康信息并没有很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六、社区健康传播的优化对策

(一)丰富社区健康传播的方式及渠道

社区健康传播中媒介的选择对于社区健康传播效果来说十分重要。从调查结果来看,上海市社区居民在获取健康信息时,对大众传播中的传统媒体方式、人际传播方式及组织传播方式的接触率都较低,新媒体的接触率较高。

社区居民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偏好来选择合适的媒介获取健康信息,他们追求更高效、便捷且具权威性的传播媒介。不同媒介的性质决定了社区健康传播的特点,也会影响居民的选择,所达到的健康传播效果也会不同。传统媒体传播的健康信息更具有权威性,发布的信息更有保障。但这类媒介的传播成本高于网络媒介,且传播范围较小、速度较慢,传统媒介的传播是单向的,缺少互动性。通过新媒体进行健康传播,可以帮助健康信息更快地传播,时效性更强,社区居民可以选择自己所需的内容,使健康传播更加个性化,健康信息更具有针对性。近年来,手机的使用率大幅度提高,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7%。在健康方面,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15亿,占网民整体的21.7%[5]。因此,社区健康传播应注重新媒体的使用,也注重新旧媒体的融合。在社区健康传播的过程中,要让新旧媒介共同发挥作用,将多种媒介融合,可以提高健康传播的效率,多种媒介相互促进,也可以弥补各类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弊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传播方式,使受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加入到社区健康传播行动中来。

(二)提高社区健康信息传播媒介的信任度

社区健康传播媒介多样化,但内容却良莠不齐,权威主体发出的健康信息较为可靠,往往被受众所接受,能够正确地引导受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但不是所有信息都真实可靠,公众在网络上有较大的自主权,有些自媒体为了博取关注而故意夸大事实。此外,一部分居民因有效健康信息筛选能力不强而受到错误的引导,不利于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居民对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的信任度较高,人际传播方式的可信度较低。此外,社区居民认为手机等新媒体传递的健康信息需要仔细辨别。因此,社区要选取官方发布且可靠的信息进行传播,保证信息真实准确,对虚假信息要及时发声辟谣,为居民提供正确的健康信息。同时也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健康信息的判断和筛选能力,帮助居民学会运用正确的健康信息。

(三)增强社区健康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及全面性,满足居民需求

当下,社区居民对健康信息有更精准的需求,居民会根据自身的健康情况、偏好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健康信息。调查结果显示,社区传播的健康信息并不能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健康信息宣传力度不足,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有待提高。良好的社区健康传播可以使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有清晰的认知,居民接受和认同所获取的信息,使得居民在对待健康的态度和行为上发生转变,进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因此,社区健康传播要分析不同居民对健康信息的需要,并提供不同的健康信息,满足居民多方面的需要,提升社区健康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及全面性,改变其健康认知、态度和行为,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提升社区健康传播的效果,推动“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斌,王锦屏.信息获取、邻里交流与社区行动:一项关于社区居民媒介使用的探索性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2).

[2]   Rogers E.M.Up-to-date report[J].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1996(1):15-25.

[3]   蔡忠元,王路,陈婷,等.社区居民健康传播渠道接触缺失原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1):54-56.

[4]   蔡忠元,王路,陳婷,等.社区健康传播方法可及性与健康传播策略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0):880-883.

[5]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02-03.

[责任编辑   卫   星]

猜你喜欢

健康传播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实践视角的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探
《燕赵都市报》做好健康类新闻的认识与实践
新疆乡镇居民健康信息传播类型研究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酷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