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敢与不敢

2023-06-17蹇庐氏

杂文选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狗熊司马懿子路

蹇庐氏

敢,是英雄?不敢,是狗熊?且慢这么说。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最出色的战将之一,他深谙韬略,常常一马当先。也是他,“催生”了晋朝。他算是个狠角色了,然而却也有不敢的时候——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司马懿则严令诸将“坚守勿出”,甚至说出了“诸将如再言出战者斩”的话。诸葛亮用激将法,以“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羞辱他,以激其出战,他虽然“心中大怒”,“佯笑”一阵后,依旧“受之不战”。在诸将纷纷要求“即请出战,以决雌雄”之际,司马懿甚至搬出魏主“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

如此不敢,窝囊吗?其实一点儿也不。他是看准了诸葛亮长途奔袭希望速战速决的心思,故意以拖待变——“彼久必自变”。

恰恰是这不敢出战,气得诸葛亮吐血,自此“神思不宁”,并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

这种不敢,实在是智的表现。司马懿显然不是狗熊。

老子《道德经》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司马懿“勇于不敢”,“活”得非常成功。

“勇于不敢”,可说是传统智慧。孔子也是“勇于不敢”的智者。子路曾问孔子:“您和我,谁比较适合带兵打仗?”孔子答:“我适合。”子路反问:“您不是常说我很勇敢吗?”孔子说:“可我不仅勇敢,还勇于不敢呀!”是的,“勇于不敢”,才不会暴虎冯河,而是会充分考虑战场内外形势和战争各种因素,审时度势,以计取胜。

孔子不敢,自然也不是狗熊。

事实上,古往今来,创大事业、有大成就者,都是“有所敢”“有所不敢”。

孔子、司马懿当然有“勇于敢”的时候。孔子历尽艰辛,困厄于途,仍然周游列国,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传布他的思想。司马懿在两军对垒时,常常列阵于前,指挥若定,锋镝所向,凯歌所奏。其实,当他们“有所不敢”时,也恰恰是需要胆识和智慧、谋略和定力的时候——这也是更考验人的时候。

原本,敢与不敢,就是辩证统一的。有所敢,也应有所不敢。有所敢——敢于担责、拼搏、任事,敢于批评庸俗鄙陋、阿谀奉承,敢于拒绝藏垢纳污、利益输送;有所不敢——打仗,不敢暴虎冯河;处世,不敢两面三刀、矫饰谄伪,不敢违背良心、践踏法纪。

然而,有些人却是该不敢而敢,该敢而不敢。事业上,不敢闯、不敢试,浑浑噩噩,躺平逍遥;道德上,不知敬畏,所谓“心到贪时最狂妄,人到狂时最大胆”,什么“妄议”都敢发,什么“雷池”都敢越,什么“红灯”都敢闯,什么“底线”都敢踩。典型如李某:信奉“做官不做事”,遇到难事“嘿嘿”一笑,嘲曰“难得糊涂”;玩权敛财却驾轻就熟且肆无忌惮,做“河北第一秘”时拉大旗作虎皮,任省国税局“一把手”后更是颐指气使、飞扬跋扈,更猖狂地捞钱纳贿。

這不是敢作敢为,是胆大妄为。

时代需要的敢作敢为,是英雄们敢于开拓进取、勇猛精进、披坚执锐;有所不敢,探幽索微起来,体现的是对本心的坚守、本真的恪守。

有时候,恰恰是,不敢,是英雄,敢,才是狗熊。

敢中有不敢,不敢中有敢,乃是“有所敢”与“有所不敢”的真谛。

【原载《检察风云》】

插图 / 敢于拒绝不好的事情 / 佚 名

猜你喜欢

狗熊司马懿子路
败而不伤才能笑到最后
一只狗熊来报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狗熊打保龄球
司马懿何以能绝处逢生
老谋子司马懿
狗熊讲体面
司马懿晒书露马脚
我是一只狗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