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大羊皮纸书》项目的特点评析与启示

2023-06-17黄霄羽吴彦洁

北京档案 2023年5期

黄霄羽 吴彦洁

摘要:在伦敦大都会档案馆与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的合作中,因火灾严重受损的英国《大羊皮纸书》成功实现了3D修复,该项目产生了较强的国际影响力。本文基于文献、案例和网站调研,将《大羊皮纸书》项目的主要特点概括为始终兼顾档案保护与开发、跨界融合助力档案修复、技术创新实现数字重建、共享理念引领活化呈现。结合我国实际总结启示:应用数字技术,推动保护与开发深度融合;推进跨界合作,以项目实践促进人才培养;拓展档案价值,以活态共享匹配多元需求。

关键词:《大羊皮纸书》 档案保护 档案开发 珍贵档案

Abstract: In the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London Metropolitan Archives and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and other institutions, the Great Parchment Book, which was badly damaged by fire, was successfully restored in 3D. The project has a strong international impact.Based on literature, case and website re? search,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at Parch? ment Book project are summarized as always taking archival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to account, promoting archives restoration with crossover integra? tion, realizing digital reconstruction through techno? logical innovation, and leading revitalized presenta? 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sharing. Combined with ar? chives work in our country, the following insights are summarized: applying digital technology to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 ment; promoting crossover cooperation to facilitate talent cultivation through project practice; expanding the value of archives to match diversified needs through living sharing.

Keyword: Great Parchment Book; Archives con? servation; Archives development; Precious archives

倫敦大都会档案馆(London Metropolitan Ar? chives,LMA)是全英第二大档案馆,仅次于英国国家档案馆,也是欧洲最大的地方政府档案馆,以保存大量独特手稿而著称。[1]据统计,每年约3万人前往该馆利用档案,很多用户通过馆藏档案溯源家族历史。[2]该馆十分重视档案原件的实体保护,《大羊皮纸书》作为该馆珍藏之一,是詹姆斯一世政府在殖民爱尔兰期间于1639年编制的阿尔斯特种植园调查报告,其中包含17世纪中期阿尔斯特省、伦敦德里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和人口的关键数据,是研究北爱尔兰社会、经济、文化、宗教和政治历史的重要参考。1786年,《大羊皮纸书》因火灾严重受损,二百余年内研究人员多次对其修复,皆未能成功。[3] 2013年正值伦敦德里郡城墙建成400周年,该馆基于将《大羊皮纸书》作为德里市政厅重点展品的利用需求再次对其修复;[4]经与多方机构合作,项目兼顾了档案原件的实体保护与数字修复,最终取得良好成效。

文献研究发现,国内仅1篇文章介绍多光谱成像技术与《大羊皮纸书》修复过程,[5]国外5篇文献皆为项目组成员介绍应用数字技术的成果。其中,Caroline De Ste? fani等介绍《大羊皮纸书》的历史背景、项目团队技术探索;[6]Kazim Pal等介绍《大羊皮纸书》的保存、数字采集和数字修复方法。[7]可见,现有成果既未揭示项目的成功因素,更未提取可供我国参考的启示。本文的内容创新点即借助文献、案例和网站调研,评析《大羊皮纸书》项目的特点并总结启示。

一、《大羊皮纸书》项目的特点

2010年9月,LMA与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系和数字人文中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视觉计算研究所交互式几何实验室等机构合作启动为期4年的《大羊皮纸书》保护项目。经档案原件评估、修复方案设计与调整、三维数字重建管道技术研发、档案数字修复、档案著录、专题网站开发等过程,项目成功开发了档案浏览软件,档案转录文本、专题网站、出版物等成果,实现了档案实体保护及内容的可读可利用。项目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始终兼顾档案保护与开发

《大羊皮纸书》的修复与开发需求迫切。它全面记录了阿尔斯特种植园的发展变迁,记录了伦敦金融城通过爱尔兰协会和伦敦城同业公会管理的德里地产,但因原件受损,导致二百余年来其内容无法读取。同时,它以羊皮为制成材料,保留了17世纪英国记载重要事项所用材料的传统,历史价值与地域特色均十分突出。基于《大羊皮纸书》的珍贵价值,加之作为德里市政厅重点展品的开发需求,项目从始至终兼顾实体保护与内容开发。

一方面,充分测评载体状态设计修复方案。LMA将档案样本送至英国国家档案馆测评载体状态。后者根据修复羊皮纸损伤评估协议,使用微热表法测试样本的水热稳定性和收缩活性。结果显示,样本边缘的胶原纤维损坏严重,中心的胶原纤维状态相对良好,[8]因此必须尽量减少对档案实体的干预以避免二次破坏。LMA随即展开文献研究,并与大英图书馆、国家档案馆等及时沟通,设计了兼顾实体保护与内容获取的修复方案。

另一方面,适配实体保护调整修复方案。LMA发现,只有使用化学物质才能将档案中不均匀的收缩和扭曲完全展平,因此获取《大羊皮纸书》内容信息的唯一方法为高质量获取档案纸张每一页面的数字图像。最初,伦敦大学学院希望LMA提供平整的档案以简化图像获取和软件开发。LMA利用与受损原件非常相似的人工老化的羊皮纸进行档案展平测试,发现最成功的方法是利用磁铁展平。但结合受损原件的实体状况,即使使用磁铁仍有部分区域无法完全展平,因此项目组调整修复方案,将多视图立体技术与附加算法结合,构建数字重建管道。[9]

无论是实体测评,还是调整修复方案,都是兼顾档案原件保护与内容开发的充分体现,说明项目的初衷并非单纯的保护,而是兼顾“存”“用”,这也是项目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跨界融合助力档案修复

获取《大羊皮纸书》的内容信息需要保证每一页面具备高质量的数字图像。而传统数字技术对原件平整度要求较高,不适用于严重变形的《大羊皮纸书》,因此需要扫描三维物体的机构参与修复。2010年9月,LMA在伦敦大学学院虚拟环境、成像和可视化项目中建立了为期4年的工程博士项目,与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伦敦大学学院数字人文中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视觉计算研究所交互式几何实验室等机构合作推进项目。此外,项目还吸纳了大英图书馆、国家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加盟,并得到伦敦同业公会支持。[10]项目呈现跨界融合的鲜明特点。

一方面,多学科跨界融合各展所长。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既有计算机学科及数字人文学科贡献技术力量,又有管理学科及人文学科致力于原件实体评估与内容解读。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和数字人文中心立足档案实体状况,创新数字修复技术,研发轻量级数字重建管道,帮助严重变形的档案原件实现数字成像和3D重建。[11]文物管理员与档案管理员对《大羊皮纸书》的测试与评估,以及负责抄写的古文字学者的历史和语言专业知识,在项目中发挥着人文学科的专业作用。由此实现了档案文献保护、历史学、古文字学、计算科学和数字人文等学科的深度融合,为从内容层面再现、保护、开发与宣传《大羊皮纸书》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参与档案原件整理。其一,制衣工人公司、布料商公司、鱼商公司、金匠公司等8家同属伦敦城同业公会的企业为《大羊皮纸书》的著录研究提供了资金;其二,由于《大羊皮纸书》破损严重、无法确定原本的纸张数目和最初排序,项目开始前,同业公会对档案内容的分组排序进行推测。[12]伦敦城同业公会是伦敦市历史最悠久且至今仍然活跃的社团和公会联盟,目前在伦敦有110个古代和现代的贸易协会和行会,最著名的12大同业公会与阿尔斯特种植园有关。[13]詹姆斯一世将来自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殖民者安置于阿尔斯特,并将德里郡北部科尔雷恩和德里两城之间的土地连卖带送赐予伦敦市,殖民者在此建造了城镇。伦敦12家公司通过向国王上缴免役税并进行投资,取得了此处的资源和权利,并成立了皇家爱尔兰协会经营这些地产。[14]由于上述8家企业的财产均记录在《大羊皮纸书》中,[15]笔者推测这可能是它们提供项目资金的直接原因;而且参与项目有助于获取追溯企业历史的详细记录,对企业文化塑造颇有益处。

(三)技术创新实现数字重建

对原件平整度要求较高的传统数字技术不适用于严重变形的《大羊皮纸书》,因此项目组采用了数字重建管道,这是一种技术创新。第一步进行档案图像捕获,与自上而下捕获图像的传统数字化方式不同,工作人员用手持数码单反相机拍摄档案的每一页面,产生一系列远距、细节和微距镜头的综合图像集;第二步进行3D重建,利用捕获的二维图像进行3D建模,并通过纹理贴图计算建立三角网络模型;第三步评估重建质量,DPI(每英寸点数)可用于平面图像画质描述,但不适于3D效果评估,因此采用“有效DPI”法制作DPI趋势图;第四步开发交互式文档探索系统,通过局部仿射模式和局部平坦模式完成交互系统开发,允许用户在其中动态展平扭曲遮挡之处以查阅文字;第五步进行整体平坦化,利用光学字符识别统一缩放,并根据限制范围進行交互细化,将扭曲纸张的原始3D模型变平。[16]项目组结合《大羊皮纸书》实体状况研发的数字重建技术实现了档案内容的清晰再现,为后续档案开发利用创造了可能。

(四)共享理念引领活化呈现

《大羊皮纸书》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修复性成果,不仅创新了数字修复技术,还开发了实现《大羊皮纸书》3D展平及虚拟浏览的软件。二是开发性成果,既有可读可利用的《大羊皮纸书》转录文本,又创建了《大羊皮纸书》专题网站并持续更新,还形成了包括4篇研究论文、1组转录数据、1份2013年数字人文海报的出版物。[17]其中,项目组与网站设计公司Headscape合作开发的《大羊皮纸书》专题网站(https://www.greatparchmentbook.org/)作为项目信息的开放共享平台,充分体现了项目组的共享理念,笔者提取两点突出特色予以阐释。

一方面,修复成果精细呈现。《大羊皮纸书》专题网站首页以一段5分钟视频简要介绍档案并直观展现部分修复过程,吸引访客。更重要的是,网站对档案修复前后的图像与文本进行了精细化提取与共享。网站“Explore the book”模块创建了人名索引、地名索引及公司名称索引,各类索引中的词条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点击具体名称即能获取《大羊皮纸书》的相应部分。为提高检索效率,索引词条补充了信息标注,如自耕农、手套贩卖商、水手等职业信息,儿子、父亲等家庭身份信息。相应部分的检索结果以抄本及图像的双重方式比对呈现,包括原始抄本与补充完善后的现今抄本比对、保护处理前的原始图像与3D重建图像比对。

另一方面,项目过程动态共享。项目组借助网站博客活化共享项目进展:其一,共享档案修复过程,如通过摄影和书面形式记录羊皮纸的降解、处理、样品制备、试验程序、测试结果、修复方法,为其他试图保存同样受损羊皮纸的机构提供可借鉴的方法,由此传播项目的宝贵经验,促进国际范围内对《大羊皮纸书》的研究兴趣长久持续。“Blog”模块中,项目组依据内容将所发博客聚类为抄本学、保护、数字化、事件、历史、古文书学、项目更新、转录、虚拟复原九大类别,便于访客依据主题查询所需内容。其二,及时更新项目延伸动态。网站博客在项目结束后仍持续更新,发布内容既包括项目负责人前往韩国、芬兰、法国等国分享数字修复经验及成果的新闻;也包括项目修复成果开发信息,如“档案保护之旅”展览中,利用档案原件的视频和图像展示保护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及修复过程;还包括该项目的获奖信息,如2014年项目荣获欧洲成功奖优秀奖;[18]2015年项目入围朝圣者信托保护奖,荣获皇家历史学会公共历史提名奖;[19]2016年项目入围年度英国博客决赛;[20]同年,在英国世界记忆奖颁奖典礼上,《大羊皮纸书》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的英国登记册等[21]。可见,《大羊皮纸书》专题网站对项目修复成果与过程的活化呈现,充分体现了信息共享理念,以及便利用户获取相关信息的“用户至上”理念。

二、对我国的启示

《大羊皮纸书》项目经验为我国珍贵档案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可鉴之处。结合我国档案工作实际进一步思考完善途径,有益于推动我国各地档案保护与开发的高质量发展。

(一)应用数字技术,推动保护与开发深度融合

《大羊皮纸书》项目始终兼顾档案保护与开发,不仅探索针对档案实体修复的原生性保护方式,更注重创新针对档案内容信息的数字化再生性保护与开发方法,值得我国参考借鉴。据调研,我国存在文献遗产开发方式单一,数字化开发及创造性开发不足的问题;[22]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存在理念被动、开发手段受限的现实问题。[23] 2021年12月,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十四五”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坚持以开发带动保护的基本原则,创新开发利用方式,实现对国家重点档案的系统性保护与开发。[24]但笔者调研近几年我国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后发现,成果多集中于档案整理与编研出版、档案展览的传统方式,融合数字技术的保护与开发较为欠缺。《大羊皮纸书》项目的经验可供参考。

一方面,合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档案保护与开发深度融合。如《大羊皮纸书》项目组研发的数字重建管道技术兼顾实体保护与内容重现,可用于我国变形破损的珍贵档案、文献遗产、古籍等的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我国红色档案文献因形成年代久远、载体材质较差,而普遍出现老化、受损现象,[25]应用先进技术予以数字修复与开发,有利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项目开发的交互式文档展平及虚拟浏览软件既可实现档案内容的公开发布,又便于用户查阅与利用,也可供参考。

另一方面,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研发数字保护与开发技术。据调研,国内外文献保护研究关注点存在差异,即国外文献保护研究主要以材料和技术为中心,而国内研究则重点关注针对实体的保护与修复技术、技艺、日常维护等的文献工作实务研究。[26]我国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数字技术研发与国内档案实况的紧密结合。

(二)推进跨界合作,以项目实践促进人才培养

《大羊皮纸书》实体修复陷入困境时,LMA通过档校合作推进项目,伦敦大学学院的计算机、数字人文等学科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反过来项目为高校人才培养也提供实践与研究机会。我国文献遗产机构缺乏擅长保护与修复的工匠型人才及兼具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27]同时我国档案部门的保护修复与开发实践存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参考《大羊皮纸书》项目跨学科融合经验,既能引入多学科思维与技术,又能促进档案保护与修复人才的培养。

国家档案局于2017年颁布的《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鼓励保护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先进技术应用于档案保护工作。[28]当前,我国多地档案馆陆续在高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如苏州高新区档案馆与苏州大学城市学院档案系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9]再如,山东省济宁市档案局、市档案馆与山东大学共建山东大学实习教学基地,在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档案文创产品开发、人才培訓和学生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30]但档案保护与修复方面的档校合作往往缺乏跨学科融合。各地档案部门实施档校合作时需主动突破专业圈,以项目合作拓宽档案保护思路,并充分发挥档案机构的育人功能。国外在此方面能为我国提供参考。

一方面,以珍贵档案保护修复与开发项目为抓手,打造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如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博士生Kazim Pal在参与《大羊皮纸书》数字修复中开展研究,最终完成博士论文。项目化教学还应突破专业藩篱,如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垂直整合项目基于跨学科的真实项目为学生提供解决工程领域重大问题、学习跨学科知识、提升沟通技能的机会,被美国国家工程院认定为“将真实世界融入工程教育及本科生工程技术教育”的成功案例。[31]我国档案界可参考此类成功实践,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共同献力于档案保护,为档案保护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

另一方面,将珍贵档案保护成果转化为育人素材。《大羊皮纸书》经数字重建后,其内容信息被用于阿尔斯特大学英语与历史学院的本科教学,并被作为研究生和博士生研究的重要对象。我国《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鼓励保护中心建立开放共享的建设机制,也鼓励保护中心向社会公众普及档案知识,特别是面向大中小学生及档案教学单位开展宣传活动,[32]可见,政策指引“保护中心”充分发挥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我国红色档案资源经过历史积淀,在爱国教育、廉政教育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尤为突出。应用先进数字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化的红色档案保护成果更有利于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未来,“保护中心”可以红色档案资源为重点,充分利用档案保护成果拓宽人才培养范围,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档案保护人才,还可设计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公众传播档案保护知识。

(三)拓展档案价值,以活态共享匹配多元需求

档案保护是手段,实现档案内容信息的可获取可利用才是最终目标,因此档案开发应立足用户群体打造多样开发成果,并利用互联网予以活态共享。《大羊皮纸书》项目组通过创建专题网站,以视频、博客、索引等形式共享项目的进程、成果、相关知识、对外交流资讯等,便于不同用户群体获取信息,既拓展了档案及项目价值,也是开放共享理念的充分体现。对比我国,档案文献遗产存在后续开发动力不足的问题,如“宁化府益源慶历史档案”自2015年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后未见后续档案开发活动;文献遗产宣传多以新闻报道等方式进行简单介绍、图片展示等,很少提及其历史文化信息。[33]《大羊皮纸书》项目为我国珍贵档案的开发利用及项目活态共享提供可鉴之处。

一方面,对档案开发成果的受众进行细分。《大羊皮纸书》网站提供了面向学者的学术型版本和面向普通大众的非学术型版本,以便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我国部分地区积累了相关经验,如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通过精选专题,为社会公众打造雅俗共赏的丝绸展览;通过编写《档案伴我成长系列丛书》拉近丝绸档案与青少年群体的距离,为青少年提供走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适龄途径。此类面向多元用户需求的档案开发利用方式能充分拓展档案价值,实现档案内容及相关知识的广泛传播。

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共享档案资源。一是创建数字平台发布档案保护与开发动态。数字平台应用侧重于拓宽公众获取档案内容及相关信息的途径,如澳大利亚珀斯市和纽卡斯尔市都提出强化文献遗产等资源的线上获取渠道,英格兰赫里福郡提出建设在线文化数据中心,汇集包含文献遗产在内的相关文化数据,为文化产业提供支撑。[34]《大羊皮纸书》项目组在创建的专题网站中发布博客,实现了项目进展与成果、技术手段、交流展示等讯息的动态共享。英国图书信息专业协会曾邀请LMA分享《大羊皮纸书》博客撰写经验,将其作为案例研究。[35]这启示我国应重视数字平台的创建,实现档案保护项目成果及各阶段深层次共享,为相关机构或公众搭建获取信息的便利渠道。二是借助媒体广泛传播。《大羊皮纸书》项目组将专题网站的博客链接至Facebook和Twitter,促使其博客被引用至许多场合,激发了社会各界了解项目进展的兴趣。此举启示我国档案保护与开发需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受众广泛和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既可通过合作机构官方账号进行共享推广,又可为长期项目建立专门账号发布信息。

*本文是中国人民大学本科课程思政专项教改重点项目“联动实践赋能大局:档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项目编号:KCSZ2022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伦敦城市档案馆[J].陕西档案,2015(3):9.

[2]冷旭川.英国伦敦大都会档案馆工作印象[J].北京档案,2014(1):33-35.

[3]The Great Parchment Book.Book history[EB/OL].[2022-10-02]. https: // www. greatparchmentbook. org / book- history /#:~:text=The% 20Great% 20Parchment% 20Book% 20of% 20the% 20Honourable% 20The,Society% 20and%20the%20City%20of%20London%20livery%20com? panies.

[4][6][8][9]Campagnolo, Alberto. Book conservation and digitization: the challenges of dialogue and collaboration[M]. Leeds: Arc Humanities Press, 2020:145-156.

[5]江苏档案.伦敦大学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档案识别技术研究与启示——多光谱成像技术和著名羊皮纸书籍研究概况[EB/OL].[2023-01-30].http://www.dajs.gov.cn/ art/2021/4/8/art_789_55087.html.

[7][10][12][13][15]Pal K, Avery N, Boston P, et al. Digitally reconstructing the Great Parchment Book: 3D re? covery of fire- damaged historical documents[J]. Digital Scholarship in the Humanities, 2017, 32(4): 887-917.

[11]Pal K, Terras M, Weyrich T. 3D reconstruction for damaged documents: imaging of the great parchment book[C]//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istorical Document Imaging and Processing. 2013: 14-21.

[14]柯蒂斯.爱尔兰史[M].江苏师范学院翻译组,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4:434-435.

[16]Pal Kazim,Avery Nicola,Boston Pete,et al.Digitally reconstructing the Great Parchment Book: 3D recovery of fire-damaged historical documents[J]. Digital Scholarship in the Humanities,2016,32(4):897-905.

[17]UCL.Digital Restoration of the Great Parchment Book [EB/OL].[2022-01-10].http: //reality. cs. ucl. ac.uk/ projects/gpb/index.html.

[18]The Great Parchment Book.Great Parchment Book project receives Succeed Award Commendation of Merit [EB/OL]. [2022-12-19].https: //www. greatparch? mentbook.org/2014/04/22/great-parchment-book-proj? ect-receives-succeed-award-commendation-of-merit/.

[19]The Great Parchment Book.Great Parchment Book shortlisted for prestigious conservation award[EB/OL].[2022- 12- 19].https: //www. greatparchmentbook. org/ 2015/07/07/great-parchment-book-shortlisted-for-pres? tigious-conservation-award/.

[20]The Great Parchment Book.Great Parchment Book is UK Blog Awards finalist![EB/OL].[2022-11-20]. https://www.greatparchmentbook.org/2016/01/29/greatparchment-book-is-uk-blog-awards-finalist/.

[21]The Great Parchment Book.Great Parchment Book awarded UNESCO Memory of the world status[EB/ OL].[2022- 12- 19]. https : //www. greatparchmentbook. org/2016/06/21/great-parchment-book-awarded-unes? co-memory-of-the-world-status/.

[22][27][33]徐拥军,郭若涵,王玉珏,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建设的问题与策略[J].浙江档案,2022(4):16-20.

[23]周耀林,吴化.数字人文视野下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2(5):123-129.

[24]国家档案局.“十四五”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实施方案[EB/OL].[2022-12-27].https://www.saac.gov. cn/daj/tzgg/202112/88aaaf0db5cd4b9aaac05237a8a5b029/ files/82298edad95d47e0aff4bd637c9c3ec9.pdf.

[25]国家档案局.红色档案文献保护与开发研讨会召开[EB/OL].[2022-01-31].https: //www. saac. gov. cn /daj/ c100202/202106/f2827a118bee4084bcd5353152b1020f. shtml.

[26]刘菡,牛迎卜,周旖.国内外古籍保护研究议题及其比较[J].图书馆论坛,2020,40(3):115-123.

[28][32]國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22-12-27]. https: //www. saac. gov. cn/ daj/ gfxwj / 201910/cc2a6fe2e75c443f8e6d6c55d8f53d5b/files/ d55a246e4248499fba557883ae1de989.pdf.

[29]苏州档案信息网.深化校地合作助力档案高质量发展——苏州高新区档案馆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校地合作对接座谈会举行[EB/OL].[2022-12-27].http://www.daj. suzhou.gov.cn/detail/135124.html.

[30]国家档案局.山东济宁校地合作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EB/OL].[2022-12-27].https://www.saac.gov.cn/ daj/c100222/202207/13c0a671b70a4cdc85e63fa2c7dad06d. shtml.

[31]张惠,雷庆.世界一流大学工程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佐治亚理工学院VIP项目为例[J].高教探索, 2019(5):32-38.

[34]杨茜茜.文化战略视角下的文献遗产保护与活化策略[J].图书馆论坛,2020,40(8):163-172.

[35]The Great Parchment Book.An essential and en? during online resource[EB/OL].[2023- 01- 05].https:// www.greatparchmentbook.org/2016/08/30/an- essentialand-enduring-online-resource/.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