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的内涵与路径研究

2023-06-17杨帆

北京档案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媒体

杨帆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是分布式存储、非制度化保管的红色数字记忆。该文在阐释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红色档案开发的属性与价值,并从共建共享、服务基层、合作创新与技术赋能等方面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的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 红色档案 档案开发

随着视频直播(抖音、B站等)、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与学习平台(学习强国、知乎等)等数字记忆新媒体的兴起,红色档案已逐渐从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传统记忆机构转向依托移动客户端的数字记忆新媒体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通过网络媒介呈现、共享,丰富与拓展了实体记忆机构的功能,对红色文化传承意义重大。

一、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的内涵与特点

红色档案蕴含党的初心使命,记录着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是红色精神的载体,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是分布式存储、非制度化保管的红色数字记忆,其开发是以综合档案馆为主导,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可视化”和“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活态化”的方式进行挖掘、整理、筛选、归档、保存与传播的管理过程。具体来讲,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红色档案资源的数据挖掘;二是红色档案资源的数据整理、描述、分析;三是红色档案的知识图谱呈现与检索;四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红色情境,传播红色精神。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贴近群众生活,极易引起共鸣,能够生动展示党的丰功伟绩,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融媒性。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倡导以多主体、多平台、多维度的媒介融合方式挖掘红色记忆。新媒体提高了多元记忆主体对红色档案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实现了红色档案与数字新媒体的耦合。红色档案主要以文献资料与实物等形式呈现,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可以借助短视频、视频直播等融媒体形式再现红色记忆,实现“通感”与“共情”;传统红色档案受载体与时空限制,传播形式单一,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以数字信息为载体,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利用社交网络先“抖”后“晒”,“转评赞”等讨论互动频繁,引起全社会关注,活化红色资源,激励公众践行红色精神,打破了红色教育的时空局限。

第二,数据性。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在数据挖掘、整理、存储和利用中可以应用以下技术:一是可以应用Python数据采集与网络爬虫等技术进行数据挖掘。二是可以应用关系数据格式(RDF)对数据进行统一标注与描述。三是可以应用Hadoop分布式架构等大数据技术对数字档案的时间、位置、事件等内容进行关联性分析与分布式归档。四是可以应用时间戳等区块链技术保障数字信息的真实与不可篡改。五是可以通过用户穿戴“数据手套/衣”“VR/AR眼镜”等数据设备进行档案情境的虚拟再现与趣味互动。

第三,实时性。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采用先进技术,通过弹幕、评论、互动等方式使档案查阅者感受时间上的实时性,增强临场感。另外,在新媒体平台上,公众还可以实时将自己的红色记忆以短视频与视频直播等形式上传,这样可以实时学习、查阅、评论与分享红色记忆,促进红色资源的传播与共享。

二、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的属性与价值

(一)情境属性,挖掘红色资源

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具有情境属性,可以通过“口述党史”与“视频记录”等方式展开。一是挖掘红色背景资源。红色档案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中形成的,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红色档案开发可以全面、多角度地挖掘档案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来龙去脉,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制作成视频或者以游戏方式呈现。二是挖掘紅色记忆资源。抖音、微博、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以“口述党史”“红色家风”“红色老物件晒图”等形式记录了各个时期老党员和群众的红色记忆,可以直观呈现当时情境。

(二)数据属性,记录红色印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成为信息交流与舆论传播的重要渠道。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具有数据属性,即通过对红色档案进行相关性与知识图谱分析,形成权威的红色档案数据链,系统、全面地记录红色印记,提高网民对红色档案的认识程度。另外,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的数据属性还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宣传与普及党的发展历程、优良作风,使公众在线接受红色教育,明确个人在新时代中的定位与责任。

(三)互动属性,传承红色精神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红色精神传承的主要对象,他们乐于并善于借助新媒体进行学习与社交,并日成趋势。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属性,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搭建红色直播间、开设抖音短视频账号、开发红色科普游戏等形式,使青少年参与到红色教育和实时互动中来,获得情感性互动体验,产生心理共鸣与共情,形成身份认同感。另外,还可以利用智能算法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兴趣定向推送红色资讯,吸引青少年关注红色档案,引导青少年就红色档案进行交流与研讨,提升红色档案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传承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和红色基因。

三、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的路径

(一)共建共享,明确主导力量

综合档案馆具有丰富的档案开发经验,又兼具技术与人才优势,应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的组织者,与图书馆、博物馆等传统红色档案记忆机构共建共享红色档案数据库,主导红色档案开发工作。具体来讲,综合档案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整合图书馆与博物馆等传统红色档案记忆机构的数字资源,形成红色档案联盟,明确综合档案馆的主导地位,避免多头管理与重复建设。二是应用数字档案标注与关联性描述等大数据技术,梳理红色档案间的时空和逻辑关联性,多维还原红色历史,活化红色档案。

(二)服务基层,聚焦社会需求

红色档案不仅包括红色文献资料与实物等,还包括散布在社会中的红色记忆和群众身边的先进事迹等口述资料。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开发需充分关注与挖掘此类信息。综合档案馆可以开展以下工作:一是聚焦社会红色档案需求,即通过深入调研,了解社会关注的红色档案与期待的传播方式,根据社会需求开设“档案抖音号”“档案微博号”等账号,设置红色档案栏目,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功能,丰富红色档案的传播形式,促进红色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二是开展线上红色档案相关开发活动。综合档案馆可以在新媒体中开展“红色传家宝”与“口述党史”等红色档案相关活动。在“红色传家宝”活动中可以号召公众将“红色老物件”进行“微展览”,回忆“红色家风”;在“口述党史”活动中可以号召老党员讲述“红色微故事”,回顾峥嵘岁月,传承党的初心使命,继承党的优良传统。

(三)合作创新,明晰权利、义务

综合档案馆可以与新媒体平台公司合作,对红色档案进行挖掘、整理、存储与利用,创新红色档案开发路径。但是,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所有權问题。综合档案馆仅与新媒体公司就红色档案进行开发,而不对档案所有权进行变更。二是使用权问题。综合档案馆需与新媒体平台公司协商,界定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的使用权范围,明晰综合档案馆、新媒体平台公司与上传者对于红色档案的使用权。三是义务问题。综合档案馆需与新媒体平台公司合作开设开放性红色档案栏目,承担开发红色档案义务,提升红色档案在新媒体中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修正红色档案传播中的谬误。

(四)技术赋能,守护红色记忆

综合档案馆需充分应用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档案的挖掘、整理、存储与利用,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应用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技术建设大容量红色档案数据库,为红色档案开发创造条件。二是利用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等技术,建立红色档案间的时空与逻辑关联,并根据公众查阅记录,推送公众关注的红色档案信息,提升故事性与趣味性。三是加强新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将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等先进数智技术与红色档案相融合,研发红色档案与新媒体耦合的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四是应用加密算法等区块链技术,加强档案“防火墙”建设,防范黑客攻击,保障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不被篡改与损坏。

红色档案记录着党的发展历程,承载着党的红色基因。新媒体环境下,综合档案馆需利用其资源、技术与人才等优势在共建共享、服务基层、合作创新与技术赋能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更好地促进红色档案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功能。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情境—应对的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间协同行为分析与模式优化研究——以宿迁市为例”(项目编号:2020SJA216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艳红,陈晶晶.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时代价值与路径选择[J].档案学研究,2022(3):68-75.

[2]朱彤,曾祥明.论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的生成机理、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J].档案学通讯,2022(1):23-28.

[3]彭庆红,孙晓丹.红色档案资源数字化开发利用的路径与梯度[J].档案学通讯,2022(4):10-16.

[4]倪晓春,张蓉.大数据背景下红色档案数据治理的突破方向和实现路径探析[J].档案学研究,2022(6):63-70.

[5]华林,刘凌慧子,李浩嘉.基于融合媒体的红色档案产品开发[J].档案与建设,2022(7):34-36.

[6]周林兴,姜璐.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中的叙事表达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2(4):4-9.

[7]聂勇浩,牟胜男.场景传播视角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传播[J].浙江档案,2022(7):29-32.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