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 担当 聚力 前行

2023-06-17程勇

北京档案 2023年5期
关键词:档案馆北京工作

程勇

四月的北京鲜花烂漫、春意盎然。在生机勃勃的“最美人间四月天”,我们迎来了市档案馆65周岁生日。这段时间,我们以“传承聚力担当前行”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来庆祝生日、开展职业荣誉感教育。刚才,徐俊德老馆长和离退休干部代表杨红军及馆在职中青年代表作了发言,大家满怀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在档案馆工作的历程,立足岗位畅谈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当下,信心满满地展望了档案馆高质量发展的明天,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大家对档案工作的真挚情怀和对档案馆的热爱之情。

北京市档案馆是全国第一家国家综合档案馆,1958年4月成立至今,歷经三次搬迁,已走过65年光辉历程。6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档案局的有力指导下,在历任馆长的正确带领下,一代代档案馆人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秉承“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奉献精神,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了档案馆“存史资政育人”的职能作用,为首都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9年“国际档案日”当天,坐落在东南三环,外观恢宏大气、设备设施先进的档案馆新馆正式开馆运行,11.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成为目前全国已建成的最大省市级档案馆。搬迁新址后,市档案馆各方面工作都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档案工作。2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对档案工作提出了“四个得以”“三个走向”的重要论述;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作为谋划和开展全馆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始终聚焦“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深学力行,推出了贯彻落实批示精神的七项创新举措,推动档案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迈上了新台阶。

一是档案资源建设位居全国前列,馆藏丰富、特色鲜明。2022年,我馆电子档案单套制接收取得历史性突破,档案接收类型实现了从传统载体向数字资源的转型。目前,我馆馆藏档案近280万卷(册)件,馆藏量全国排名第三,排架长度20公里,历史跨度近500年。前不久,我们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就接收利用音视频资源签订合作协议,70余万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北京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宝贵音视频资源将逐年接收进馆。我馆逐步形成四大馆藏特色:(1)近98万卷(册)民国档案齐全完整,记录了民国时期北京(平)发展演变和社会变迁;(2)保存有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档案,是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中存留最完整、最齐全、最系统的奥运档案,是名副其实的“双奥之馆”;(3)重大活动、重要事件档案量大质优。APEC、“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庆、党庆、抗疫等重要档案均已接收进馆;(4)70余万盘音视频档案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都北京发展的历史。

二是安全防范体系更加坚实牢固,档案保管保护水平逐年提升。围绕档案实体安全、数字化档案安全实行精细化管理,目前,我馆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综合档案安全防范体系。2022年7月,我馆承建的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首家通过验收,华北档案保护中心的引领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得以发挥。

三是信息技术赋能智慧档案馆建设稳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自2021年以来,在新建内网办公系统的同时,对数字档案馆(室)进行了迁移适配和升级改造,完成了数字档案馆系统的全升级,具备了五大核心功能,实现了档案移交单位及本馆机关形成的各类档案资源的收、管、存、交全覆盖,成为全国首家建成的全部国产化“办公系统+数字档案室+数字档案馆”的省级档案馆。

四是档案资政作用发挥明显。自2020年7月《档案参阅》创办以来,围绕北京市域区划变迁、北京城墙的兴废变迁、老北京的会馆、北京的河湖水系、中轴线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北京四合院的文化传承与保护等主题,已刊印68期,得到多位市领导的重视和肯定,蔡奇同志4次批示,其中,在第二期上批示:“档案参阅办得好”。

五是服务大局工作中担当作为。在国庆、党庆、奥运会筹备、防疫等重大工作中,我们靠前担当,主动作为,提供了全过程、高质量的档案服务保障工作。在服务新中国成立70年活动中,首次组织专班对各工作机构100人开展国庆档案口述史采集,档案服务、收集工作优质高效。在服务建党百年庆祝活动中,向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提供国庆70周年全套彩车模型办展,向北大红楼综合主题展、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提供办展档案200余件,为《山河岁月》《国家记忆》等栏目提供大量档案服务并协助做好取景拍摄工作;推出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将我馆打造成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的前沿阵地。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档案已全部接收进馆,并向河北省和相关中央单位发函,征集数字化副本和全目录数据资源,努力构建系统完整的冬奥档案资源体系;与北京冬奥组委积极推进《奥运档案资产协议》的签订,便于馆藏双奥档案遗产可持续性使用。

六是档案便民惠民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目前,市、区两级档案馆跨馆利用民生档案的门类已有9种,到今年6月,将再增添复员退伍军人和独生子女两个门类,达到11种。同时,我们集中整合市、区综合档案馆的开放档案文件级目录,推出开放档案目录一站式检索服务,社会公众可查阅17家国家综合档案馆160多万条开放档案目录。2023年6月,我们将推出档案移动服务平台“掌上查”,实现市、区综合档案馆向公众提供手机查档服务。我馆已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当年受理查档诉求数和办结率均居全国前列。搬入新馆的四年时间里,我们依托馆藏优势,紧盯工作大局需要,深挖档案资源,持续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北京故事,连续推出了《档案见证北京》等16个精品展览,观众累计参观量达10万余人次,先后编纂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平)党组织活动纪实》等12套史料成果,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档案文化的公众认同感显著增强。

七是助力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京津冀档案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召开三省市档案馆协同发展工作会,签订了三地民生类档案异地跨馆利用协议;召开了两次三地档案馆宣传工作交流会,在三省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上同步播放庆祝建党百年融媒体作品;先后举办5期京津冀档案保护技术培训班。通过京津冀三地档案馆不断地融合互通,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八是高点谋划档案人才培养中长远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开创新局面。为适应新时代首都档案事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需要,2018年启动北京市档案人才“131”工程,建立了全市档案人才库。目前,我馆在库领军人才2人、高级专家5人、业务骨干18人。在后备档案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我馆已建成50人的档案专家梯次培养人才后备库。在2022年国家档案局开展的“三支人才队伍”评选中,我馆有13人入选,其中国家级档案专家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档案专家1人、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5人、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6人。

九是宣传工作有声有色,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在档案宣传工作中全面发力,陆续形成了展览、讲座、编研成果、红色档案短视频、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等多个有品位、有魅力的文化品牌,深受群众欢迎。2021年与北京广播电视台签署档案宣传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各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对我馆庆祝建党百年和国际档案日两大系列活动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各类新闻稿件达276篇,点击量超过百万人次,关注度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宣传报道入选北京政务新媒体优秀案例。2022年与北京卫视《档案》栏目合作,制作推出23集《档案里的冬奥》电视专栏节目,在北京卫视、北京时间和馆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观众浏览量超百万余人次。搬迁新馆以来,我馆先后荣获2021年度携程口碑榜“最佳战略合作伙伴”奖,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号2021年度最具成长力奖,入选“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类榜单;2022年被市文旅局评为北京市红色旅游景区(点)。

同志们,从和平门西松树胡同事业初创,到贡院西街、蒲黄榆路发展壮大,再到南磨房路扬帆开启新征程,回顾市档案馆65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馆址在变,风雨兼程的同事战友在变,不变的是一代代档案馆人传承下来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励着新一代档案馆人奋勇拼搏、砥砺前行。

——“注重传承,守正创新”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造福社会、服务人民,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65年来,档案馆工作厚积薄发、快速发展,得益于我们每一届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得益于老一辈兰台人的匠人精神,精益求精钻研业务,注重传承悉心传授,将档案收、管、存、用的经验和技术代代相传。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又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锚定“国之大者”,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理念、思路和方法,使档案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創造性,推动首都档案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团结协作,善打硬仗”是我们的优良作风。65年来,一代代档案馆人始终团结协作,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敢打硬仗,善打硬仗,能打胜仗。在服务百年党庆、奥运筹备、疫情防控等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中,在大力推动解决新馆建设、档案馆搬迁、局馆机构改革、业务短板弱项攻坚等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中,我们始终树立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成果,使档案馆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坚守平凡,创造非凡”是我们的价值追求。65年来,一代代档案馆人始终以敬畏之心坚守岗位,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清贫,用汗水和奉献肩负起了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使命,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支撑并推动着档案馆事业的兴旺发达,在这种精神感召下,我们坚信,未来的档案馆工作必定会走向新的、更大的辉煌。

同志们,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又迎来了五年一次的副省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大考,今年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市档案馆65年的光辉业绩已经载入史册,面对未来,我们更要砥砺奋进。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为推进首都档案事业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不断续写首都档案馆工作新的华章。

猜你喜欢

档案馆北京工作
北京的河
不工作,爽飞了?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选工作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