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错而后功

2023-06-17云溪子

杂文选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杜撰天性秘书长

云溪子

书中有“知耻而后勇”之说。专家说,此语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说的是知道羞耻就近乎勇敢了。两者虽说相关,但我以为含义上也有较大的变化。在我的心目中,此语意为:先得知道羞耻,而后方有雪耻之勇。

我的理解未必完全准确,在此谈我的理解,是想套仿此语杜撰一个说法:“知错而后功”。杜撰此说法,是想表达:首先得知错、认错,然后才能改错、取得成功。

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一个人、一个单位,要真心诚意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实在是太难了!别说错误,就是承认自己的不足也很不容易。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自认为不是一个踌躇满志、骄横自负的人。但是,听到别人的批评,心里总有些不自在;如果批评得很尖锐,心里甚至会反感。口头虽然不说,内里或感委屈,或在自我辩解。真正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的时候,不是没有,但是不多。相反,听到表扬,却很享受。

这个毛病,好多年前我就发现了。不过,慢慢地我发现这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患病者还真不少。当年,我还在岗的时候,不时有人来求我:那件事我们自己已经处理了,你跟有关方面做做工作,就不要公开了。“那件事”,当然不是成绩。

某日,一个同志来到××期刊社,自我介绍是××市政府的副秘书长,他问涉及到他们市的一篇稿子發了没有。刊社的同志说:还没有。副秘书长:能不发吗?刊社同志:稿子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有问题、或者失实,你们可以写一篇澄清、甚至批评的文章,我们刊登。副秘书长:没有什么问题,就是不利于我市的良好形象;这期杂志我们全买了行吗?刊社同志:那怎么行,我们没法跟订户交代呀!这位副秘书长走了,后来听说他把发到他们市的那期刊物从邮局全部“买”走了。

退休了多年,当然不会再有人来求我“别揭短”,亲眼看见“护短”的事也少了。不过,我还看到了这个毛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写报告、作总结、发新闻,其内容从来都是形势大好,一片莺歌燕舞;问题、不足嘛,或者轻轻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缺席。大会小会,大讲成绩者、歌功颂德者比比皆是。若谁指出点问题,甚至提出点批评,有人心中紧张不已,有人脸上阴云密布。

不止一位朋友告诉我,现在有些人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那一套,还有几个下级、群众敢提批评意见的?还有几个人愿意听批评的?我有些疑惑: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今天一定还要发挥它的时代作用。

“知耻而后勇”“知错而后功”。知道不足、认识错误,是弥补不足的前提、修正错误的基础。不断改错纠错,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有不足、有错误而不知,就如盲人黑夜骑瞎马临深渊……这些,应该是成年人的常识。可是,认识错误、听取批评,为什么就那么难呢?

我觉得,喜欢听悦耳之音,大概是人的天性。婴儿听见优美的音乐,会很安静;听见噪音,就烦躁不安。对于成年人而言,赞扬,歌功颂德,不啻为优美之音;而批评之声,就有点儿像噪音了。如果喜听悦耳之音真是人的一种天性,那么欲做一个“直者”、欲有所成就,就需要用理智克服“天性”。闻过则喜者稀,故有大成者寡也!

成绩是主持工作者的荣耀、升迁的条件。这并没有什么不对,我只是认为考核主持者的政绩,还应该看他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不足了解多少,解决了多少。

最近,某位大学校长告诉我的一件事,让我很兴奋。领导找这位校长去汇报工作,校长道:“我们的总结报告,前些日子已经呈交了。”领导:“你们的报告我已经看过了,无非是成绩一大堆,这里就别说了。我想听听,你们学校存在哪些问题,准备怎么解决。”

这位校长对我说,好在他平时做了些思考,没下不了台。那天他出了一身汗,但很痛快,看到了希望。是呀,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就有了希望,进步也就有了希望。往深里说,上有所好,下必趋之。领导愿意闻过,善莫大焉!

“缺点、错误常常是长在背上的,自己不容易看见。”这句话是我上中学时老师对我讲的,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不过后来我还发现,缺点、错误即使长在脸上,自己也很难看得到。哲学上说,事物总是在与他事物的关系中展现自身的。说得通俗点儿——他人是自己的镜子。要想找到自己的不足,最有效的办法是真心诚意地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当然,别人会不会开诚布公地批评你,那就要看你平时的为人了。

知错难,认错难,改错更难。然“知耻而后勇”“知错而后功”。欲有所成者,自当思之。

【原载《小康》】

插图 / 听取批评 / 佚 名

猜你喜欢

杜撰天性秘书长
一句话评价今年的双十一
杜撰婚育史应该被解雇吗?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杜撰”真“杜”撰
“杜撰”原来是姓杜的在撰写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充分发挥老促会秘书长的作用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