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3-06-16王世亮

成才之路 2023年16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英语课堂传统文化

王世亮

摘要:陕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对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文化自信、丰富英语教学内容都有积极的影响。文章综合梳理文献,简要介绍陕北传统文化,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多角度探究陕北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意义,同时根据高校英语优秀教学案例,细致研究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帮助高校学生从陕北传统文化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

关键词:高校;英语课堂;传统文化;教学策略;陕北文化;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6-0013-04

基金项目:对绥师红色校史的挖掘和引用到高校英语教学的研究(项目编号:2022-SSZX-18)

传统文化是一种能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大多由文明演化汇集而成,是各民族历史上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陕北文化是陕北地区文化习俗的合称,具体包括民间艺术、人生礼仪、年节风俗、民风习俗等内容。英语是高校公共必修课,高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增加教学厚度,强化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而高校学生是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研究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路径意义深远。

一、陕北传统文化概述

1.民间艺术

陕北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是革命老区。陕北传统文化在民间艺术方面有丰富的体现,如闹秧歌、唱民歌、打腰鼓、吹唢呐、说书、剪纸等。按陕北旧俗,秧歌一般要闹到正月二三十日之后才收场。陕北民歌是极具代表性的陕北文化,其种类繁多、曲调甚广,响彻中华大地。腰鼓是一种打击乐器,有文、武之分,腰鼓之乡“安塞”便处于陕北地区。唢呐是一种陕北民族乐器,吹唢呐是陕北人民生活中的常见民间艺术。说书是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具有浓厚的陕北地方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陕北剪纸具有独特的风味,是陕北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安塞更是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2.年节风俗

受地域发展差异的影响,陕北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可划分成农事、庆祝、祭祀、纪念等种类,其地域特色鲜明,牵动陕北人民的情感。陕北传统年节风俗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民俗心理、精神品质。陕北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和优异特质,高校学生认识、了解陕北文化,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社会礼俗

陕北传统文化中的“暖窑、行门户、送汤、搭平伙”是独特的社会礼俗。这些社会礼俗反映了陕北人民希望生活逐渐向好发展、人们之间的友谊逐渐加深的美好愿望。陕北社会礼俗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多样化的民俗文化,符合陕北人民期盼美好生活的积极心理状态。

4.民风习俗

陕北传统文化中的民风习俗是一大文化特色,如“戏俗、倒贴福、红枣、毛驴”等。戏俗主要分为秦腔和晋剧两种地方戏,具有浓厚的陕北文化特色。倒贴福已经成为陕北地区文化的又一景观,意味着“福到了”。红枣是陕北特产,清涧被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毛驴是陕北乡村地区的重要生产和交通工具,在生产习俗和生活中地位突出,深受乡村人民的喜爱。

二、高校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是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现阶段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仍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兴趣下降。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英语水平不一致的学生进入高校,部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很强,而另一些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如果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则会影响部分基础薄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促进综合应用能力较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提升。

2.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语法、课文翻译、写作一直都是高校英语教学重难点内容。围绕教学重难点知识设计、开展教学活动,符合高校英语教学基本规律。但通过观察课堂以及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发现部分高校英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多为基础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会逐渐降低,师生之间无法顺畅沟通,也影响教师了解学情。

3.部分学生高分低能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将“四、六级考试”视为衡量和检验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渠道。通过调查“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发现,部分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却难以达到标准,个别学生甚至无法用英语与人正常进行交流,出现高分低能的问题。英语“四、六级考试”本质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但是一些高校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追求通过率方面,导致学生忽视英语应用能力提升,将全部精力傾注在应付考试上,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语言应用技巧。

4.评估体系有待完善

学习评估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检验当前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因此,教学评估体系应是整个高校英语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但从调查结果来看,一些高校在展示英语教学成果时,大多以“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为硬性指标,这是一种片面的行为,不利于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学生的学习缺乏具体、科学、量化的评估体系,英语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检验,不利于促进教学水平与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陕北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意义

1.契合高等教育发展必然要求

将传统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融合,能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文化自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陕北传统文化,利用多元化方式指导学生了解文化内容,学习英语知识,不仅能促进中西文化交融,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自觉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辩证看待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契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将英语知识与陕北传统文化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推进高校英语跨文化的交际

中西文化交际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部分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交际侧重点仍在语言方面,并没有扩大文化的学习,单纯地强调“引进来”,未做到“走出去”。而教师将陕北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英语知识,既增进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又在课堂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促进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落实

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高等院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能体现人的思想,也能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交流提供便利。高校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语言素养发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经验。在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借鉴西方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传播优秀陕北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语言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语言素养,由此促进素质教育落实。

4.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集中体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密切。利用英语解读陕北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神,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化内容,深刻掌握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继而满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求。将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进行融合,有助于实现生活化英语教学,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提升高校英语教学的质效。

四、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1.设计与开发教材资源,拓宽中华传统文化融合载体

英语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主要与西方文化有关,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少。教师重新设计与开发教材资源,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陕北文化内容,有助于拓宽传统文化与教学的统合载体。高校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陕北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教学的不同环节,列举学生乐于了解的方言、饮食文化、传统节日等,利用文化比较活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The magic of words.”一课时,同位语从句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师可出示本课主题“English is a crazy language.”,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翻译重难点词汇,学习运用过渡词造句,掌握带“up”的动词短语应用技巧,学会运用同位语从句进行描述。教师可利用陕北方言引入新课,引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关注,使学生了解陕北地方方言、普通话、英语三者之间的区别。然后,教师可提出问题“How to learn Chinese?”并示范运用过渡词以及带“up”的动词短语造句,使学生对语言学习形成深刻理解,明白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简介陕北饮食文化、传统节日、嫁娶文化、服饰文化,解释教材中“Appositive clause(同位语从句)”的部分句子,对不同文化抽象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使学生理解陕北地方方言,了解课文主旨的同时,明白学习语言的技巧。教师还可引用陕北方言中的“西北官话、晋方言”,使学生了解陕北方言受到蒙古语的影响,呈现出多元文化样态,激发学生了解语言知识和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介绍的兴趣。最后,教师可利用教材资源对比分析陕北方言中的俗语,引用普通话谚语和西方俗语,拓宽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载体,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学习,理解重点英语知识,掌握同位语从句的应用技巧,把握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树立文化自信。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同位语从句相关知识,学习运用新词汇和带“up”的动词短语进行造句,而且系统了解了中外文化差异,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

2.重构与更新教学内容,创新传统文化融合形式

英语教学内容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直接影响,重构与更新英语教学内容,利用陕北文化充实课堂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创新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形式。教师要运用好具有特色的陕北文化内容,在确定英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有序推进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例如,在讲解“Culture links.”一课时,双重谓语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师可以根据本课主题,引用不同的传统文化内容,降低英语知识的理解难度,促进传统文化与教学融合。教师可解读课文“American way of hospitality”分析文中有關文化差异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待客之道的好奇与思考。同时,教师可详细解读“Double predicate(多重谓语)”模块,剖析“Cultural norms which might shock you.”文本,带领学生分析有关文化差异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介绍陕北人民的待客之道,使学生明白陕北文化是开放的文化。为了让学生感受陕北文化的丰富多彩,教师可利用“采茶歌”音频资料,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让学生明白多义词的用法,理解多重谓语相关知识,由此重构与更新教学内容,创新传统文化与教学的融合形式,增强学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这样,学生可以对多重谓语的三种形式进行深入理解,结合教师列举的陕北文化内容,对比中西方待客之道,分析文化差异,深入理解所学英语知识,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3.营造与优化教学氛围,增加传统文化融合契机

高校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部分学生会产生学习畏难情绪,这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利用陕北传统文化创新英语教学方法,设计与传统文化传承相关的学习任务,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造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直观图文资料和生动音频资料,详细解读陕北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产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在讲解“Life at fingertips.”一课时,宾语补足语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列举古今生活方式变化,让学生理解英语知识,明白科技发展能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教师可围绕课文“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going global.”解读信息技术发展对世界的影响,然后介绍陕北传统文化中的“皮影戏”,展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播放有关皮影戏走出国门的影视资料,使学生了解这种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同时,教师可围绕“The supermarket in virtual reality.”听力内容,从皮影戏中提炼“秦腔、大秧歌”等具有鲜明陕北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创设“购票”情境,引导学生在“大麦网、淘票票”等线上购票软件中搜索“秦腔、皮影”等表演公告。最后,教师可根据宾语补足语相关知识,总结前缀“trans-”的转换规律,引导学生复习课上所学内容,要求学生自行搜索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创造传统文化与教学的融合契机。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分析含有宾语补足语的句子,而且能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4.組织与延展文化交流,升华传统文化融合活动

文化交流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形式之一,组织与延展文化交流活动,可以有效解决英语学习内容多样性不足的问题,升华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融合活动,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关键渠道,围绕陕北传统文化设计一系列交流与沟通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利用不同活动融合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The art of light and shadow.”一课时,宾语补足语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围绕核心问题“Why was Kung Fu Panda 3 so successful?”设计教学,组织和延展相关文化交流活动。教师可系统引导学生梳理课文“Unfreezing forzen”中的重点词汇,认读、记忆其中的重点短语,然后介绍电影“Kung Fu Panda 3”,使学生明白“中国功夫”是贯穿电影的主要线索。此时,教师可以播放电影片段,解读其中的“中国元素”,引用陕北地区文化中的“秧歌、安塞腰鼓、民间剪纸、铁鞭舞”,详细解读词汇后缀“-y”,介绍“have sth. done”结构(宾语补足语),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最后,教师可播放电影主题曲,让学生自行设计反映中国功夫的形象,升华传统文化融合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新词汇、短语以及“have sth. done”结构的用法,而且能在教师介绍的陕北文化中提取文化交流元素,切实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教学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且可以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落实文化强国战略。高校英语教师应立足陕北传统文化特点,认真分析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模式滞后、内容单一、学生高分低能、评估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重视陕北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的积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开发教材资源,重构英语教学内容,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利用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延展英语教学,促进陕北传统文化与英语课堂教学融合,引导学生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习英语知识,成长为适应新时代国家文化发展要求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晖.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融合探析[J].校园英语,2021(44).

[2]吕佳凌.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J].海外英语,2021(20).

[3]邓小兰.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分析与启示[J].海外英语,2021(01).

[4]别俊玲.基于文化自信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J].英语广场, 2020(36).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universities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Wang Shiliang

(Suide Normal Campus, Yulin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Yulin 718000, China)

Abstract: The culture of northern Shaanxi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grating it into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e, improving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enriching English teaching content. The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literatur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northern Shaanxi, analyzes the urgent problem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of northern Shaanxi into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excellent English teaching cases in universities, it carefully studies the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help university students obtain rich spiritual nourishm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northern Shaanxi.

Key words: universities; English classroom; traditional culture; teaching strategies; culture of northern Shaanxi; cultural confidence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英语课堂传统文化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