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初中古诗词主题教学策略

2023-06-12李简简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主题教学古诗词初中语文

李简简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从远古走来,历经岁月的洗涤与打磨,凝聚成珍贵的精神财富。在语文课堂里,古诗词的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但是,目前的古诗词教学,常忽略古诗词意象的品味;传统单篇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兴趣不高。而主题教学试图突破以单篇古诗词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重视古诗词教学的资源整合,以“主题”为核心,进行多首诗歌教学,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呼应。本文结合古诗词的特性、部编版古诗词的编排以及教学现状,提出三点教学策略:古诗词主题的确立;古诗词的整合与归类;多维度的促进。为初中古诗词主题教学的课堂给予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主题教学

中国古典诗词,因其语言精妙、节奏分明、真情实感、意境幽远,不仅成为我们珍贵的学习资源,还是丰富的精神食粮。但是,许多师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课堂上,更多侧重于古诗词的翻译、机械摇晃式的背诵,以及对诗词学习量的堆积。在逐字逐句的翻译过程中,古诗词的美感早已消逝,留下的就是一些零乱的古诗词碎片。在机械摇晃式的背诵过程中,这些拆分的古诗词,又何来谈古诗词的审美感受。我们希望能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助学生探诗意、品诗味、悟诗情,提高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与效率。而古诗词主题教学的这一教学方式,统整相似特点的诗词,归类各个诗词主题,从而进行对比和分析。不再是碎片式古诗词教学,而是丰富且立体的古诗词知识学习。

一.古诗词主题教学内涵的概念界定

(一)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出发点,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摆脱传统单篇教学的束缚,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辅助多样教学手段来进行主题整合。这个主题不仅局限于特定的文化主题,可以是单元、思想、知识等主题,也可以跨学科知识来结合主题的建构与整合。就语文学科来说,窦桂梅老师让“主题教学”理论很好地实践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她的“主题教学”理论在汲取国内外已有教学理论精华的同时,又创新了“主题教学”理论。她认为:“课堂教学应该确立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一定是可以整合课内外相关阅读资源,基于社会生活的基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调动学生积极性的。”①

(二)古诗词主题教学

古诗最开始与诗歌、音乐和舞蹈相配合,诗歌也因此赋予了其音乐性。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诗歌、音乐和舞蹈的题材和格式都在不断丰富、发展,三者逐渐脱离,独立成各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初中阶段的古诗词题材多样、内涵丰富,题材、感情、创作手法等方面能找到一些相似点,例如:不同的诗人,他们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情感表达、意象的结合,同一位诗人创作多样情感的作品等。古诗词主题教学区别于传统单篇教学的地方,就是提炼其共同特征,并将其组合起来进行多篇古诗词主题教学。或以一篇或多篇课内古诗词为主,联动课外古诗词,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

二.统编初中语文古诗词主题教学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具有指导作用,甚至可以说是教师展开教学的出发点。关于主题教学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与主题教学相契合的理念: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②

课标明确提出“探索主题教学”这一学习方法,强调“课程内容结构化”“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跨学科”,与主题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相符。所以主题教学的方法,在新义务课程标准中也是有理可依的,也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育人为本。

(二)古典诗词的特性

诗歌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高度概括地反映生活时代,表达思想感情,语言凝练、鲜明的形象性,具有节奏和韵律。普遍认为,诗歌具有以下特性:

1.精炼的概括度

诗歌篇幅简短,精炼传神。元曲中,词人马致远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景物再也寻常不过了,却用“枯、老、昏、古、瘦”来修饰景象,渲染了一个极其萧瑟与凄凉的“断肠人”,诗人的深切愁情跃然纸上。还有杜甫对语言的锤炼,可谓是无一字无来处,将《登高》里风急、天高、猿啸等景象描绘得精确和凝练。

2.鲜明的形象性

诗中的人物的塑造是十分鲜明,在《满江红》中,爱国英雄岳飞,为国报仇;在《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隐者陶渊明,展现一个寄情于山水的恬淡、洒脱的隐士形象;除此,还有许多诗词背后所呈现出思妇、羁人、美人个性鲜明的种种形象。

3.强烈的抒情感

“诗言志,歌咏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直抒胸臆将悲愤的情感转换成了希望;也有托物言志,赋予文字之情感。如骆宾王“露重难飞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借蝉之声来抒发自己入狱的冤屈和悲愤之声。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也需关注于文字,来析意、品味、赏情,进而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交织。③

4.动听的音乐美

诗歌,最开始是百姓们劳动时所唱的民歌,朗朗上口,节奏分明。《诗经》中开篇的《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两章一共八句,结构相似,情感上层层递进,诵读起来没有些许重复啰嗦之感,反而有复沓而感染成的节奏美。

(三)统编教材编排的呈现

根据统编本七、八、九年级古诗词统计,统编本古诗词共85篇,课堂上学习的有37首,课外自主学习的有48首。相比较于之前的数量,古诗词在选文上的比重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反映国家愈发对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统编本的选文大多都按相同或相近的主题来组合单元。例如:《次北固山下》、《天凈沙·秋思》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它们归属于思乡类型的作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利用这思乡主题的古诗,来感悟诗人因同样思念家乡,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境遇。《次北固山下》,诗人王湾在外游历,途经北固山,飘行在绿水之间。眼前呈现的两岸与潮水齐平,显得十分壮阔,残夜时分和回归的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天净沙·秋思》,漂泊在外的马致远骑着消瘦的马,落寞地走在萧瑟秋日里的古道上,心里牵挂着故乡和对故乡的思念。在主题教学,针对同一类题材,也要比较差异。王湾看到海上的太阳升起在残夜中,将黎明前的黑暗驱散,两岸的春意悄悄破土而出,闯入旧年。这是春的希望,诗人给我们传达乐观向上的能量。同是思乡的马致远,眼里是“枯藤”“老树”“昏鸦”等萧条景象,如同漂泊在外的人一样萧瑟,也突出诗人思想之切。这两首相同题材的思乡诗词,所传带出的意境一个是壮阔,一个是萧瑟。主题教学的同中求异,感受不同诗人在相同感情中,所传达出来的却是不同的心境和表达方式。④

在古诗词主题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利用教材资源的整合,呈现出整体优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三.统编初中语文古诗词主题教学策略

(一)古诗词主题的确立

主题教学是以新课标要求的落实和学生成长为指导方向,假如主题与原有的轨道相脱离,那即使再繁花的主题,也终究沦为课堂的泡影,失去了凝聚力,变得空洞。可见一个主题的确立是十分关键。主题的确立应以学生为主体,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亦或日常学习中的所出现的烦恼,如学习成绩的压力、青春期的彷徨等,从古诗词中挖掘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产生共鸣的点,跳出课本思维,从生活中发现主题。

以《诗经二首》为例,主题可以归为“爱情的执着”。正处青春期的孩子,萌发对爱情的好奇和懵懂,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同时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爱情观。加之学生学习古诗词中,形式多以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为主。那么较为新颖的四言诗,如这两首《关雎》《蒹葭》,学生在朗读前,教师还须给学生强调一下韵律和节奏,感受韵律和节奏赋予诗词的音乐美。另外,要学会利用注释来疏通诗意,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感受诗人真挚的情感。夜深人静,男子想起自己心中的窈窕淑女,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又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痴痴思念的“伊人”啊,尽管前方道路如此的艰难坎坷,但也决然地追寻。同样在词的用法上,如象声词“关关”,叠韵词“窈窕”等,词也在重章叠句中产生巧妙的回环往复之美。教师要多进行问题引导,如《关雎》第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何作用?《蒹葭》里的“伊人”指向何人?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散发,这也是落实学生这一主体。

(二)古诗词的整合与归类

1.题材的归类与异同

古典诗词就像银河里星星点点的耀眼繁星,其题材可以归为常见的:咏怀诗、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等些类。与传统课堂单篇教学的模式相比,主题教学根据多篇古诗词所表达的内容来归纳主题,按照与主题相关的紧密度,来整合文本。系统化的主题学习,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知识结构在不断地进行顺应和重组,促进学生思维的能力的提高。

下面以怀乡诗为例,诗词中的羁旅思乡类异常之多。中国的疆域自古以来,就幅员辽阔,但在遥远的古代,不似如今有飞机、高铁、火车的相助,可谓是交通十分不便,许多文人墨客为求学而远行、为建功而踏上了漫长路途,还有那些因战乱离开家乡的百姓们,不得不在外漂泊。中国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更是让这些异乡人的思念深刻,对故土的情怀也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也能解释它们能占古诗词半壁江山的原因了。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一幅秋郊西斜图,好一片安静祥和,但回首看自己的当下,凄冷地走在荒无人烟的古道上,陪伴的是也只有一匹年迈的痩马,远离家乡的诗人,在此刻看到眼前的小桥流水人家,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土的怀念溢于言表。诗人孤单失意的形象,一字未写愁思,但全篇尽显愁绪。《夜雨寄北》,李商隐用问答的方式来回应遥遥无期的归期,诗人归家不得的愁绪如同这下不完的秋雨,也如同这溢满秋雨的池子,装不满也压不住。回归到我们现实的课堂里,现代科学的发展与便利,遇到年代久远的古诗词和完全陌生且从未真切体验的时代,学生很难设身处地感受诗人们思乡之愁情,也不能理解巴山夜雨的归期无期。那以怀乡为题的教学中,教师整合题材资源,在同类怀乡诗词里了解其内容与共性,同样也要深入分析差异化。在这两首诗中,都有提到秋天,秋天本是硕果丰收的季节,但也是自然景物由旺盛转为萧条的开始,给秋天营造了一个凄冷、悲凉的意境《天净沙·秋思》中,在萧瑟的秋日里,迎面看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飘泊无依的游子。如此落魄的缘由,也因为诗人忠心报效国家,却壮志难酬,由此在这落魄的秋天里生发出家乡的思念。相比于《夜雨寄北》中,没有春雨般的细雨绵绵,冰冷的秋雨无情地敲打着这个愁思夜晚。诗人与妻子共剪西窗烛的时光,思念之情与淅淅沥沥的夜雨交织。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沉浸在痛苦中,而是以美好期望与妻子的未来相聚。这两首诗尽管都是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但表达的诗意却不一样,导致在感情色彩上也有細微的区别。在课堂上,教师应细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其中不同的原因,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与诗人展开一场时空的对话,了解马致远背井离乡,独自漂泊多年也未能建功立业的抑郁不得志;了解李商隐被秋雨阻隔而滞留,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诗人时刻盼着速归故里与妻子团圆,夫妻之情,情真意切。⑤

2.根据作者整合文本

一首诗,也许只是属于诗人漫长生命长河里小小的一弯水,不能以此来“一锤定音”、窥视全貌,更不用说以偏概全地来判定诗人创作风格的形成或转变。主题教学根据作者来整合文本,在专属这些诗人创作的诗词集里,学生透过这些文字,俯瞰诗人生活的时代和一生的经历,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了解诗人的思想、风格与变化。

提起苏轼,学生们也算耳熟能详。读苏轼的诗词,给人们留下深刻的感受大多都是豪迈、大气。如以“走近苏轼”为题来进行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所描绘的场面如同千骑卷平冈般壮阔,所形成的势气如同西北望射天狼般豪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包含的不仅有诉说对政治理念不合的愤恨,也有表达对胞弟浓浓的怀念,更为远方的亲人送出千里共婵娟的祝福;《蝶恋花·春景》一改以往的豪迈之气,表现婉约哀转的风格,面对春天将尽、将离开,情感基调变得深情、感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诗人在官场上如同这无情的风雨,屡遭贬谪。对人生态度也开始变得旷达,回归恬淡的生活。在苏轼这一成长脉络中,我们能看到他千丈般豪情,也体会他在复杂官场的争斗中的无奈,感受他一腔抱负,终而不得志的苦闷,也会在夜深人静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难过。通过了解苏轼的大半生,苏轼是一代文豪,更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像人们一样有喜怒哀乐。诗词的风格伴随着他的人生经历的变化而变化。通过主题教学,诗人形象的呈现是立体和灵动的,也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⑥

3.依据意象整理文本

意象是古诗词构成的基本要素,是诗人主观情感赋予在客观物体上,能超越其本身所表达的情意和语言形象,诗人们在创作诗词中常常会借助意象以传达他们所想表达的情意。因此,对古诗词的鉴赏,不能忽略意象这个基本要素。在一首古诗词里,往往借助的意象不止一个,而是叠加了多个意象。例如一些常见的意象:具有相思情绪的红豆、不舍离别的柳树、情感悲苦的杜鹃、清尘脱俗的莲花、恬然自处的菊花等。诗人们将这些意象都寄予了不同的意义表达,蕴含着诗人的内心情感。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将意象作为教学切入点,分析别出心裁的创作深意,深刻体会诗人的弦外之意。

“月”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教师可以设计“共赏那轮月”这一主题,围绕“月”这一意象来深入分析。不管在现代社会,还是在车马很慢的古代,月亮依然是思念的代表,明明月亮只有一个,抬头看的月亮依然是“老朋友”,但因自己所处的位置有所变化而变得不同,月亮变得不及家乡的明亮,其实月亮没有变,是人的心境变了,月圆月缺就像人的悲欢离合。少时离家的李白来到蜀地,峨眉山的半轮明月照耀着离家的游子,这首《峨眉山月歌》里的“思君不见下渝州”,抒发出诗人乍离故土,对故国故人的依依不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的月,突破了空间的局限,融入美好的祝愿,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月”除了有思念故土、怀念故人的主要意象外,还另有含义。《竹里馆》用明月的照耀来显现自己内心的清幽与清澈。《夜上受降城闻笛》借清冷的月光来渲染这寒霜般的秋夜,突显环境之凄凉,心境之愁闷。⑦

整合与归纳古诗词中的意象群,以意象群为主题来教学,帮助学生感受古诗词带来的张力与审美情趣,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可见,系统化意象群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三)多维度的促进

1.多媒体技术的借助

古诗词教学注意品味其中的意境与韵律,空灵深远的意境如果仅依靠几句简单的言语和几个随意的动作,学生的脑海里难以呈现画面感,更不用说情感上的共鸣。时间上的隔膜与距离上的遥远,古诗词教学如何进一步拉近与时代的对话,那么信息技术便可协助我们的课堂教学,跨越时空的限制。教师可以在课堂里适当播放相关的电影电视作品或诗词朗读的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与全面。学生也能活跃自己的感觉器官,身临其境,感受其独有的韵律。

如设计“边塞诗”的主题教学,教师整合《使至塞上》《渔家傲》《塞上听吹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题材相关的诗词。在课堂中,可以与学生一起观看塞外边疆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有别于小桥流水般的闲适或车水马龙般的喧闹。在浩瀚沙漠里,赏雄壮广阔的意境之美。在边疆的战争里,感受敌军来袭如同这肆意飞溅的狂沙,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在将士们的声声呐喊中,去领会来之不易的国泰民安的珍贵。

古诗词以主题教学的方式,并有效结合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但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注意多媒体技术只是对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不能喧宾夺主,语文课应有属于语文的独有味道。

2.学科之间的融合

知识就像海洋,无边无际。分科教学一定程度上将知识进行陈列和划分,但在实践中也发现有不足之处,分科教学,将单一的学科知识进行输送,其实也一定程度上破坏知识的完整性,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是复杂且多样的,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解决。所以,社会的需求也开始变化,教育培育的宗旨也相应的与时俱进,培养现代化综合型人才。语文属于综合性的学科,比如一首简单的古诗词里也会融合着属于其它学科类的知识。

就拿《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说,刘禹锡将“巴山楚水”称为凄凉之地。诗人当时被贬蜀地,巴山楚水位于现在的四川盆地,属于山地丘陵的地形,山多且高,云雾多,日照时间短,多潮湿。再者,当时以小农经济为主,依靠土地耕种,百姓们都会迁移到平原地区。因此,巴山楚水的宜居性就不如洛阳、开封,显得落后且落魄。诗人被贬到此地,心境就像这凄凉的巴山楚水,一语双关,既显示了这地方的荒凉,又表达诗人遭受贬谪的凄凉之心境。语文与地理知识的联动,学生不仅能丰富对四川盆地的地形和气候知识的学习,也能领会诗中所隐藏的独有情感。古诗词的主题学习,教师不能只是浮于文字表面,还要融会其它学科的知识,将知识落地,学习就是要走进生活,学会生活。

参考文献

[1]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人民教育,2004,(12):32-34.

[2]李榮丽.初中语文古诗词主题教学探索[J].文学教育(上),2018,(11):49-51.

[3]沈蔚蔚.整合诗词资源有效进行主题教学[J].中学语文,2020,(15):50-51.

[4]董雅芳.统编本初中古诗词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5]林雪薇.初中古诗词意象主题教学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8.

[6]徐欢.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

[7]赵佳佳.初中古诗词主题教学研究[D].新疆:石河子大学,2021.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注 释

①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人民教育,2004(12):32-34.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③董雅芳.统编本初中古诗词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④徐欢.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古诗词编排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

⑤林雪薇.初中古诗词意象主题教学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8.

⑥赵佳佳.初中古诗词主题教学研究[D].新疆:石河子大学,2021.

⑦沈蔚蔚.整合诗词资源有效进行主题教学[J].中学语文,2020,(15):50-51.

本文系湖南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重点项目(编号:HN22JDZDI0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主题教学古诗词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