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视角下国有企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2023-06-08何旭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国有企业

何旭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国有企业赋能乡村振兴,既可以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又能实现国有企业与乡村的共赢发展。本文介绍了国有企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常见类型,包括农商对接型、公共服务建设型、涉农金融服务型,并针对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别从优化政企对接机制、提升国有企业服务水平、转变国有企业帮扶理念等方面,提出了国有企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性路径,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共同富裕;国有企业;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直以来,农村地区受地理位置、发展政策、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补齐这块短板、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承担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国有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有利于充分发挥其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和信息优势,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优秀人才引进等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在保证乡村振兴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上,稳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国有企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常见类型

(一)农商对接型

农商对接是国有企业扶持乡村发展常见的模式,在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农产品销售价格不高等问题方面有显著作用。国有企业利用自身具备的市场信息优势、销售渠道优势,可以较好地帮助乡村打通供应链、延伸产业链。例如,可以借助自身的营销体系,对特优农产品进行营销推广,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打响品牌,从而提高农产品的溢价能力。随着特优农产品名气的不断提升,市场需求量也会逐渐增长。此时,国有企业帮助乡村搭建电商平台,利用线上和线下双渠道同时销售,能够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二)公共服务建设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乡村公共服务滞后一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时,通常会针对乡村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薄弱环节给予相应的支持,让村民能够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例如,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在乡村建设“阳光村务”信息系统,这样一方面能够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代替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完成账目计算、票据审核等基础工作,减轻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村务账目的公开化和透明性,方便村民监督,从源头上杜绝资金挪用等腐败问题。由地方政府牵头,国有企业还可以联合农村社区养老机构,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行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远程监控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让农村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三)涉农金融服务型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以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另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在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主要障碍。涉农金融服务是国有企业赋能乡村振兴常见的一种模式,国有企业出资为有融资需求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低息或者免息的小额贷款,缓解其资金压力,帮助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招聘高端人才,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国有企业也可以联合保险公司推出涉农保险产品,在农产品遭遇极端天气而大幅减产时,能够为参保农民提供一定的赔偿,切实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二、当前国有企业赋能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一)对接机制亟待优化

不同乡村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特色产业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真正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以最低的成本投入取得最丰厚的回报。地方政府要发挥好“纽带”和“桥梁”的作用,解决国有企业与乡村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需求不明确的问题。然而目前来看,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对接机制还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信息鸿沟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对地方政府出台的最新扶持政策缺乏了解,对帮扶地区的“三农”工作情况没有清楚的认知,帮扶地区有哪些优势产业、特色资源,以及存在哪方面的发展需求也不能准确把握。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削弱国有企业对乡村的帮扶成效,久而久之也会严重挫伤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二)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是其履行社会职责的基本体现,也是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有效举措。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对口帮扶乡村,客观上解决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些难题,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但是,国有企业的服务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有些国有企业未能深入农村展开调研,对农村的产业基础、经济状况、资源禀賦等缺乏充分的了解。这种情况下开展帮扶工作,很容易因为供需失衡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难以取得理想的帮扶成效。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唯经济论”的片面观念,以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帮扶成效的唯一指标,这样很容易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帮扶理念亟待转变

近年来,为了吸引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各级政府纷纷出台若干扶持政策、优惠待遇。例如,有些地方政府对响应号召、积极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体系建设的国有企业,给予了税收减免的优惠待遇,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国有企业的税费负担,激发了国有企业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不过,部分国有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帮扶理念落后的问题。有些国有企业的领导认为,赋能乡村振兴就是由国有企业给钱、给物,至于这些资金、设备如何分配使用,则不归国有企业管,全部由乡(镇)政府或村“两委”决定。如果国有企业不能帮助乡村建立起完善的产业体系,或者无法解决乡村“空心化”带来的人才短缺等问题,那么国有企业在对口帮扶中投入再多的钱和物,也无法帮助乡村真正实现振兴。

三、共同富裕视角下国有企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优化政企对接机制,搭建需求对接平台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地方政府要优化政企对接机制,搭建需求对接平台,让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以及乡村之间能够打破沟通屏障,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流动。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向国有企业传递最新的政策信息、优惠待遇,充分激发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要带领国有企业的考察团深入乡村展开实地考察,让国有企业能够看到投资机会,力争实现国有企业自身盈利和帮助乡村振兴发展双赢。例如,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国有企业在帮扶乡村的过程中,可以由地方政府做担保,以较低利息向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企业家提供贷款。这样既可以拓展自身业务,增加经营效益,又能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实现共赢发展。

(二)提升国有企业服务水平,发挥乡村资源优势

一是挖掘和开发文旅资源。许多乡村并不缺乏优势资源,但是受到人员、经费以及配套设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国有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强化服务意识,组建专项小组深入乡村展开调研,利用实地勘察、访谈等多种形式,对乡村优势资源进行整体把握。近年来,国内掀起了旅游热潮,而乡村地区保留了许多尚未被开发的文旅资源。国有企业应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帮助乡村挖掘和开发文旅资源,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例如,某村庄有一处革命遗址,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加上周边配套设施匮乏,导致游客稀少。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联合,采取PPP模式参与当地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让革命遗址周边配套设施完善起来,为游客前来参观创造便利条件。国有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摒弃功利心态,强化服务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好国民经济支柱的作用。

二是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开发乡村自然资源是国有企业赋能乡村振兴常见的模式之一。但是,以往部分国有企业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乡村自然资源,不仅造成了资源锐减和环境破坏,而且后期治理成本高,需要地方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修复。因此,共同富裕视角下国有企业赋能乡村振兴,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两山论”作为开发和利用乡村自然资源的指南。要以保护为前提,根据乡村自然资源的特点,制订科学的开发计划。例如,有的村庄位于山脚下,依山傍水,自然风光优美,但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对当地村民和外来游客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国有企业可以联合乡(镇)政府实施地质灾害处理工程,采取修建排水渠道、清理坡面危石、增加植被覆盖率等措施,有效应对山坡滚石、泥石流等,从而为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还有的村庄临近河湖,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休闲垂钓等产业。在发展这些产业的同时,也要优先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防止水体污染。

(三)转变国有企业帮扶理念,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一是通过产业升级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国有企业帮助乡村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一方面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即便是今后国有企业不再对口帮扶乡村,乡村也可以依托完善的产业体系实现自主发展,从而降低乡村对国有企业的依赖。对于农村“三产”,国有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结合产业特点、产业规模,采取差异化的帮扶策略。

对于第一产业,国有企业应帮助乡村做好品牌建设,提高乡村特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重点做好宣传推广,创新性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模式,打造以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为主体的农产品线上推广阵地。例如,国有企业以某一特优农产品为素材拍摄短视频并制作宣传文案,发布到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利用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力,让全国各地的平台用户了解这一特优农产品,再配合农村电商平台顺利打开农产品的销路,从而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对于第二产业,国有企业要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帮助乡村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例如,以往很多农民会将农产品直接卖给收购商,在买方市场下收购商会压低收购价格,而农民为了防止农产品挤压变坏不得不以低价销售。在国有企业的帮扶下,可以在乡村建设农产品加工车间,并配备完整的加工流水线。将新鲜农产品加工成可长时间保存并且附加值更高的商品,例如,将苹果、梨等水果加工成罐头,将秋葵、南瓜等蔬菜烘干制作成脆片等。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除了增加农民收入,还会提供许多就业岗位,对拉动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第三产业,国有企业可以从设备技术、管理经验、专业人员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促进乡村第三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力量。国有企业在助力乡村第三产业发展时,要深入农村做好调研,了解农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确定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例如,对于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丰富的乡村,可以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第三产业;对于位于城郊、交通便利的乡村,则选择集观光、休闲、餐饮等于一体的农家乐作为发展对象。

二是通过人才储备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青壮年人群的外流现象进一步加剧,“空心化”成为制约乡村振兴、阻碍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国有企业在帮扶乡村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给钱、给物,忽视乡村人才振兴,那么随着国有企业帮扶力度的减小,乡村发展也会相应倒退。因此,国有企业应转变帮扶理念,尝试多种措施帮助乡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将人才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方面,可以鼓励农村大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建设家乡。国有企业在帮助乡村进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可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较好的工作待遇,吸引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要做好青年农民的培训工作,促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可以结合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民自身需求,在充分考虑农民学历的基础上,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帮助农民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技能,使其从普通劳动力向技能型职业农民转变。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国有企业要想在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伟大工程中有所作为,就必须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以更加积极、自觉的态度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国有企业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实际出发,围绕对口帮扶乡村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优惠政策等,制订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在充分挖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将自身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管理优势转化为乡村的发展优势,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蔡蔚,方志权,陈云.上海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J].上海农村经济,2022(2):22-26.

[2]王亚连,易爱军,李婉钰,等.江苏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对策研究[J].大陆桥视野,2022(10):63-65.

[3]郭凯.国有企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研究[J].商业2.0(经济管理),2021(13):102-103.

[4]何宏波.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J].财富生活,2022(14):34-35.

[5]谢鲁江.现代化是硬道理——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中心任务论述[J].先锋,2023(01):60-63.

[6]何鸿鹰.论龙头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广东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幫扶遂溪县杨柑镇为例[J].中国农垦,2022(6):22-25.

[责任编辑:王芳玲]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