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坏死性肠炎与鸡球虫病的鉴别思考

2023-06-08张昆

家禽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美尔荚膜坏死性

张昆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1085(2023)05-0022-02

坏死性肠炎、鸡球虫病是肉鸡养殖过程中影响肠道健康的两种疾病,在临床有时会同时出现,导致鸡体质变差和生产能力下降,使养殖者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这两种肠道疾病在临床症状上容易混淆,导致给出治疗方案不合理,可通过显微镜检查与解剖结合方式准确鉴别。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围绕二者所适用的鉴别方法展开探究,供大家参考。

1 临床症状

1.1 坏死性肠炎

临床上,多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该病主要被分为亚临床型、急性型两种,表现的症状明显不同。亚临床型没有明显的外部症状,剖解可观察到病鸡肠道黏膜发生病变,肠道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饲料转化率持续降低,进而影响病鸡生产性能,如生长发育不良、蛋鸡产蛋量下降;随着病程延长,少数病鸡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急性症状,且病情恶化速度极快,往往出现被毛杂乱而蓬松、精神萎靡、持续腹泻至脱水、食欲废绝、鸡冠颜色苍白、排出大量黑褐色粘稠粪便,且黏附在肛门附近[1],剖解可见肠道黏膜坏死。上述临床症状与鸡球虫病高度相似,增加了准确鉴别二者的难度。

1.2 鸡球虫病

肉鸡患病后,初期无症状,随病情加重,临床上表现食欲废绝,粪便异常,鸡蛋清样粘液便或水样便,有时粪便夹杂血液,看到丝状红便、血条便等;病鸡还会出现精神不振、日饮水量明显增多、嗦囊肿胀明显且内含大量液体以及长时间离群呆立、羽毛杂乱无光泽。有的还会出现贫血问题,鸡冠、黏膜组织颜色变苍白[2]。少数病鸡眼结膜肿胀、充血严重。鸡群一般较瘦弱,机体抵抗力下降,生长缓慢。病鸡体重下降到一定值后,其生产性能受到极大影响。

2 鉴别方法

2.1 寄生部位和病变

坏死性肠炎发生在小肠中后段,最具特征性的病变是肠管内充满气体,膨大至原来的2~3倍;剪开肠管,内容物为红色或黄色液体,有时能看到血块。

鸡球虫病中,球虫感染部位与坏死性肠炎的发生部位虽然都是在肠道,但并不一致。不同球虫种类在鸡体内寄生的部位是不一样的,如毒害艾美尔球虫一、二代裂殖生殖在小肠,三代裂殖和配子生殖在盲肠,特征性病变是肠壁浆膜层上有许多圆形白色斑点;巨型艾美尔球虫(有特征性大卵囊)作用部位以小肠中段为主,特征性病变是肠壁增厚明显,剪开肠壁出现自动外翻;柔嫩艾美尔球虫主要寄生在盲肠和附近肠道,特征性病变是盲肠显著肿大,内充满凝固新鲜血液;布氏艾美尔球虫主要寄生小肠后段和直肠的上皮细胞内,引起卡他性炎症和肠道点状出血;堆形艾美尔球虫主要寄生十二指肠,引起粘膜变薄,有横纹白斑,肠内有水样液体;哈氏艾美尔球虫主要寄生小肠前段,致病力较低;合缓艾美尔球虫寄生小肠前端,致病力低,引起肠粘膜卡他性炎症;早熟艾美尔球虫寄生小肠上段1/3处,致病力低,一般无肉眼可见症状;变位艾美尔球虫寄生直肠、盲肠和小肠,引起肠道粘膜和浆膜有散在或集中的斑点。

2.2 病原檢测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鉴别诊断方法是涂片镜检和病原检测,结合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判断。方法一:肠黏膜涂片,显微镜下观察肠黏膜表面是否存在球虫卵囊、裂殖子。方法二:肝脏组织涂片,通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判断病鸡肝脏内是否有革兰氏阳性杆菌。方法三:病原培养,分别取典型病变组织接种至含绵羊血的琼脂培养基、TSC琼脂培养基,37℃厌氧环境培养24~48 h。如果在鲜血培养基表面生长出锯齿状边缘的圆形菌落,整体呈灰白色,菌落周围有双层靶状的溶血环;在TSC琼脂培养基上有黑色圆形菌落生长,则取样组织中含有产气荚膜梭菌。

在制作绵羊血琼脂板时注意需要搭配一定比例的绵羊血琼脂干粉使用,作用是改善绵羊血出现的溶血反应,确保病料样品中的微生物能够得到良好培养与准确分离,在回收生物体的前提下使溶血反应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培养基中加入酶显色底物和促生长因子,能够比在TSC琼脂培养基培养更易于辨认目标菌。王静等[3]在产气荚膜梭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的研制中,筛选出丙酮酸钠和抗生素环丝氨酸作为培养基最佳成分促生长因子,5-溴-4-氯-3-吲哚基-磷酸二钠盐(BCIP)、4-甲基伞形酮酰-B-D-吡喃糖苷(Mu-Gal)作为显色底物,添加酶促因子硫酸镁加强显色,反应时间更快(18~20 h)、显色效果更好,能够快速检测产气荚膜梭菌。

若将上述TSC培养基上生长的单个菌落接种到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37℃ 厌氧培养20~24 h,如果在试管氧化层以下出现条状生长,有明显的产气情况,则证实有产气荚膜梭菌;若将TSC培养基上生长的单个菌落接种于含铁牛乳培养基,在46℃±0.5℃水浴中培养 2 h 后,如果有“暴烈发酵”现象,可进一步验证产气荚膜酸菌的存在。

3 结束语

坏死性肠道炎症、鸡球虫病均会影响肉鸡健康,并使病鸡生产性能显著下降。由于鸡的带虫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要做好二者的鉴别。一方面可结合临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理剖检情况和病原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另一方面要研发出更加快速且准确的鉴别技术,及早明确发病原因,后续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疫苗、药物,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环境,提供清洁卫生的饲料、饮水,定期消毒笼具、料槽、水槽等。定期添加益生菌、酸制剂等改善肠道健康,补充足够的维生素K和维生素A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坏死性肠道炎症、鸡球虫病的发病率,为提高肉鸡成活率、品质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 邢兰君.鸡球虫病、坏死性肠炎和盲肠肝炎的鉴别诊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8(01):6-7.

[2] 林晓红.鸡球虫病与坏死性肠炎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2,18(03):190-191.

[3] 王静,陈萍,李倩倩,等.产气荚膜梭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的研制[J].卫生研究,2013,42(04):656-659.

猜你喜欢

美尔荚膜坏死性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遗忘与发现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肉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陕西省部分地区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
鸡柔嫩艾美尔球虫病抗性主成分分析评估模型的建立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隐球菌荚膜体内生长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