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研究

2023-06-07华丽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华丽

摘  要:在教育中“有教无类”只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核心之一,“实践出真知”是其中最根本的部分,教育从来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这么简单。随着我国新教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类新颖的、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也不断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发出来,加之新型教学理念的不断萌发与应用,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大幅上升。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依托教材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非过分地依赖教材内容,让学生能够善于发现生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学有所“究”,学有所“用”。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研究

心学大家王守仁所提出的“知行合一”,并非简单地认知与实践的关系。其中“知”指一个人的道德意识与思想意念,“行”指人一个人的道德践履与实际行动,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不分彼此的。总的来说,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简单地去死读书就可以实现的,而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事物的真理,而后在生活中求鉴真理,最终形成自己的真知。综合与实践课作为小学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在通过自己动手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与提升。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展开深入探讨。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以教材内容为重心,对教材以外的部分并没有提高重视,尤其综合与实践课部分,往往教师只是让学生做一做题就继续借用本该由学生为主的实践时间来深化教学内容,导致很多学生难以通过综合与实践课来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与综合素养。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对综合与实践课产生了根本性的理解偏差,认为其就是简单的户外运动或课堂手工活动,因而即便某些教师进行作业的布置,也只是将其当成了课外作业来布置,导致学生行动力差,不能够用心地去完成教师所交代的任务,影响了整体的教育质量。

(二)缺乏课堂互动

虽新教改在不断地推进与施行,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没有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学习氛围较沉闷,学生会生出抵触情绪,非常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其主要原因就是课程的布置都是由教师自主完成的,在正式授课中因学生没有学习过相关知识或所学习的知识过于片面,因此在课堂上往往不会同学生进行过多的交流与互动,这就会造成学生有疑问却不敢打断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自认为讲解得足够精细但没有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一种学生不敢问,教师不想问的畸形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数学学科的耐心与信心,最终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定位不够精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即便在新时代教育不断改革,教师不断学习,但在本质上仍有大部分教师奉行原有的教学理论,即“一言堂”式的主导型教學模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整节课上都是自己不停地说、不停地写板书,而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发言提问的机会较少,自主实践的机会更少。加之教师对综合与实践课的理解出现偏差,更是认为该将课程的主导权放在手中,而本该作为主体进行实践学习的学生则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也就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

二、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生活场景

经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小学数学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教材中所列举的例子,大部分都是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著名的就是“鸡兔同笼”,可以说教学实际离不开生活经验,只有带领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刻、轻松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先建立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到教学场景中,如在“认识图形”一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画出自己的玩具,随后带领学生对自己所画的玩具进行模型分析,得出很多玩具都是由不同尺寸、大小的方形或者圆形所拼接而成的,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基本图形的初步认识和理解,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类似”方形和圆形的事物同大家进行分享,如有的学生会说汽车的轮胎是圆形的,汽车的身体是方形的,游乐场的摩天轮是圆形的,风筝是三角形的,冰淇淋是三角形的等,对学生一一做出回应后可以简单地拓展一下内容,即“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物体都是这些形状吗,可不可以换一下,如汽车的车身是圆形,汽车的车轮是方形呢,大家动手试试看”,随后让学生将常见的图形一一做出来并加以验证,以此收获学习的喜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地表现出来,而且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得出结论更容易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二)应用例题讲解

例题的讲解往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给学生以“茅塞顿开”的感悟。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小、认知不足、理解能力较差等,对很多理论化的知识难以有效吸收和消化,这时教师就可以用例题来进行迁移教学,其一方面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以免养成学生的依赖性;另一方面通过例题教学还能够养成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简单地介绍元、角、分不同人民币的价值,随后让学生自由分成5-7人不等的小组,由小组成员自主选定商人和顾客的角色,并让学生准备好固定尺寸、数量和数额的代表人民币的长方形纸条,通过小组间自主购物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人民币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一没有直接给学生灌输相关的理论知识,二没有让学生照本宣科的只围绕教材进行学习,三没有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的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习惯,此外,例题讲解的完善之处在于,能够有效地通过还原例题场景,让学生能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入到例题场景中,以主人公的身份进行实践学习,有效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还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创设课堂情境

课堂情境的创设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有其独特吸引力的。在备课阶段,教师就要深入挖掘教材知识同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的联系,并根据学生的喜好、性格等综合因素制定合理的情境规划,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情境教学中产生兴趣、提高热情。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一节时,教师即可以“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为线索,疫情来临,需要学校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家长打电话通知学校的放假安排,而如何合理地分配教师才能够让学生家长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学校规划,同时做好记录整理汇总。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给几分钟时间进行方案的设计,并由小组成员计算打电话与汇总记录该如何分配,才能够实现“短时间”这一标准目标。虽然学生所应用的方法不尽统一,但这种开放性、实践性、娱乐性较强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积极性,以让学生更自主地投入数学学习。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教材内容同生活实际的联系,还能够以此充作学生兴趣的原动力,让学生能够更热爱数学、更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有效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四)制定合理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在课前就应确定好本堂课要讲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如何,该如何让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用得对,因此,目标的设定是必然的步骤,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目标,即保证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的规划;另一方面则是给学生设立学习目标,规划学生的学习路径,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规定学生的学习任务,以保证教学工作能够开展并实施以及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节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进行分组,随后列出一组图形和数字进行本堂课核心内容的简要介绍和讲解,先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基础,首先可以先从最基础、最简单的部分开始,以数字为例,“1、3、5、?、9”“25、20、?、10、5”,在学生基本明白原理后,让学生小组自由讨论其规律,并通过加法或减法的方式来探究,最终得出结论。在学生基本掌握完全后,可以适当提升难度,在一组三个长方形中,以左下右上为数字顺序:第一个“1、3、2、13”,第二个“3、7、4、17”,第三个“5、?、6、?”,再如由五个小方块拼成“十”字形,中间的方块写上5,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块数字不重复的情况下最快计算出“横竖相加各等于15”的小组获胜。通过此种方法,循序渐进,制定一个个小目标让学生完成,同时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以实践为驱动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中,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

(五)师生互动配合

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的高低、学习氛围的好坏都取决于教师如何运营和规划。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通过互动交流、互相帮助来共同解决问题,反之学生则会在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中失去学习的热情,对学生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而课堂氛围好坏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切身地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帮助。如在教學“图形的运动”一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制作出相关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图形,随后让学生参照教材内容进行模拟实验,亲自验证教材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否可行,结果是否正确,在学生亲自试验并确定结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主动分析教材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并回忆生活中存在哪些事物是可以通过教材内容来实现的,如玩具蜻蜓的翅膀就可以将圆拉长并通过平移旋转得到,如小汽车在马路上行驶就可以用长方形表示在桌面上平移模拟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还能够将生活实际的事物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来代替模仿,以此更深刻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以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

(六)引导学生探索

教学并非指教师照搬教材内容,不加以修饰和引导地进行教育。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与“学”,其中“教”为引导方向,“学”为应用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分清教与学是不矛盾的两个个体,但层次上要更侧重于学生的学,即教师作为“教”的主体,要在课堂上以引导者、先行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要更突出其主体地位,以学生掌握各项基本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学习和接受更多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构建自己独属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多位数乘多位数”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先将以往所学习的简单乘法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列列举出来,让学生进行计算,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回忆相关乘法算式的知识点,随后列举出一些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计算,在有了前面回顾知识点的铺垫后,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多位数乘多位数的技巧并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可以随堂查看学生的算式步骤、结果等,并及时纠正某些学生对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结果落位不正确的现象。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概况,还能够通过学生的实践结果来对教学规划进行及时整改,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多注意、多思考,以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三、结语

从科学素养的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而是应基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深入地挖掘并锻炼提升学生的各项基础能力,通过综合与实践课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更舒适、温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健康地成长与发展,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岳丽君.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探究[J]. 试题与研究,2021(20):39-40.

[2]陈翠恋. 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1(52):65-66.

[3]李伟.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反思[J]. 新课程,2020(52):26-27.

[4]张军芳.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实践[J]. 新课程,2020(47):14-15.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乐学· 自主·分享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