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实践研究

2023-06-07李艳莲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李艳莲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以及提升学生内在的核心素养。数学作为小学生的一项核心必修课,数理素质的形成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学习数学不仅是学会知识会做题,更重要的是将其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应通过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锻炼小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质不但适应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与需要,还可以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主动掌握数学的核心素养与理念,并将之贯彻于教学改革中,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经过近些年的教学改革,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教学手段或是教学方式,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新时代特征。但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进行审阅不难发现,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科目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改进,教师应当及时总结现如今的教学实践经验,积极展开探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在学生核心素质培育的过程中,值得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学生在参加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内容并没有发挥足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状态并不稳定;其二,部分教师在针对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提升工作的进程中,往往对方案的设计不够科学有效,使得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未能及时有效地体会到教师所传达出的核心理念,且教师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案未能及时做出创新。

二、培养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一)彰显新课标素质教育理念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对应的知识、会做题,还要针对小学生思维的薄弱点,进行引导性深层次教学,进而使其掌握深层次的知识。比起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小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小学生正处于活泼爱动的年纪,静不下心学习,倘若其能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对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同时,在新课标的促进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通过团队的合作,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本身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素养才能够得到快速的提升,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使整个小学数学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二)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基于数学教育核心素质问题,教师需要理解学生,主动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用耐心、爱心、社会责任感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知识圣殿,在学习实践中探究和处理具体问题。教师要在此过程中予以启迪、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让小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进步。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学情开展教育改造,在掌握更多现代科技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多渠道输出数学知识并渗透立德树人理念,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提高教师能力的前提下圆满完成新时期的数学教学改革任务。

(三)改变小学课堂氛围

新课程的标准明确规定了加强小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旧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培养思考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不断的积累中,探索更多未知的知识。特别是在对逻辑思维要求很高的小学数学中,这一点更为重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思维、分析一般问题的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敢于尝试、主动迎难而上发散思维的意识。不仅如此,教师需要从自己身上分析,明确自己的理念,提高指导学生锻炼基本能力的教学质量,有效改善基础素养培养的对策。课堂是教师和学员积极参与、相互促进、发展的重要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浓郁,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条件,教师有问必答,学生有求必应,对培养“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

数学素养的养成渗透到课堂的方方面面,为了让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教师不妨采取以下建议:一是教师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师生之间要无障碍交流。二是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由于学生的学习差异,在解答问题时成绩往往会有差异,所以一般来说,学业较好的学员通常解答问题较为全面,后进生则通常解答问题的内容不全或者存在错误。但是教师不能通过对比对后进生施加压力,而是通过鼓励的形式让所有学生在毫无压力的状况下主动开展学习活动,让所有学生的学习激情永远保持在旺盛的态势中。三是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异议。因为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标准答案是辅助学习的工具。学生也可以去“质疑”答案,当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时,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教师保护好学生的这些“异议”,就可以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想。

三、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

(一)创建情景式教学

数学源于日常生活,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时应该主动联系学习者生活实践,创造适合于学生理解的问题情景,使学习者在情景中展开反思和探究,从而锻炼学习者发掘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数学的核心素质关键在于锻炼学习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生活化的社会问题情境恰好符合数学核心素质的特点。

传统的小学数学中所包含的题目主要是“虚拟”题目,此类问题存在着一种共性,即只为训练学习者的解题能力,但其情景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例如饱受诟病的泳池注水问题,一边放水一边注水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质的建立并不能完全依靠这些虚拟问题,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生活的情景问题,使学生能够处理实际出现的问题。一旦学生处于生活情景中,学生便会形成问题意识,而这也就是数学核心素质的主要部分。比如教师在讲授“百分数”问题时,由于学生基本都接触过商家折扣等活动,因此教师便可以根据当前非常火爆的商品购买情景,介绍关于百分数问题的内容。比如列举双十一购物满二百减四十相当于几折这样的问题,又或者列出来一些T恤的含棉量问题,让学生帮忙挑选含棉量更多的衣物。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教師所介绍的问题也比较适合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再如教师在进行“统计”教学时,可通过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进行举例,或者在班级做一些小调查,例如班内戴眼镜的同学有多少,班内同学一天学习的时间统计。将统计内容绘制出统计图并说明统计意义,继而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更有效利用“统计”的知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标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需在理解立德树人内容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核心素质为出发点,革新教学模式,增强自身教学实力,并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活动更为合理。那么如何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模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言:“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教师不妨试试让学生学会探讨交往,让每个学生变成认识的创造者。按照学习金字塔理论知识,“听讲”这种最熟知、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學生的学习效率却是非常低的,两周以后记住的具体内容只能保留5%。如果加以多媒体进行辅助,通过“声音、图片”的方法教学,能够做到20%。而效率最高的方法——“教他人”或是“马上使用”,能使学生记住90%的所学具体内容。

教师不妨尝试在教学之前,以教师抛出问题,小组回答的形式让同学们进行问题小组讨论,而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而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利用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效果。

分组时,应当保证各组数学学习能力均衡,让组内学生互相帮助,一起发现、研究和处理数学问题,让数学核心素养较差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取得进步,并培养发问、反思、科学论证等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来,一个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记住50%的内容,而数学素养高的学生可以通过“教别人”使得知识得到马上应用,从而记住90%的学习内容。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改革后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学习,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是数学核心素质的主要部分,学习能力方面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数学思维方面则包括几何观念、空间观念和数学分析观念。由于小学数学思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所以教师必须传授学生的学习技能,使学生在知识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智能力和知识发展水平,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对比较典型的“牛吃草”问题,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来探究“牛吃草”问题。而学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合作学习能力,并能够利用探究发展数学思想。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也可相应介绍同类问题,并采用训练的方法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分析观念。又如教师也可创建解题组,按照组间异质原则高效小组,确保各组员能共同帮助学生并处理数学问题。在小组的解题过程中学生互助、探索、怀疑、讨论,学生逐步消除疑问的过程,正是教师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过程。相较于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解题组中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主要源于成员地位的平等,学生均可在解题过程中自由发言,出现问题时再找教师,而不是被动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与实践。学生手握主导权,不用担心会在探究、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出错,从而使教学自由度更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想活力进一步得到提升,继而促进了其数学思想的全面发展。

(四)开展实践活动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开展实际活动,对学生建立核心素质具有很大的价值。但是数学活动若离开了实际活动,不但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无法推动学生核心素质的建立。因此,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必须仔细分析课堂教学,并细心为学生创设实际活动的题材和方法,甚至可以用实际活动替代课外作业,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常见的校园实验活动中,当讲授“厘米与米”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直接告知学生课堂内书桌大小和座椅长宽高的具体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去体会。在学生形成初步的感知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推理出黑板的长宽。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对该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几何直观逻辑推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四、结语

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内在的核心素养任重而道远,小学数学教师均应趁势而为,付诸努力,通过持续改善现有的教学方法,以最大化完成教学,从而全方位优化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引领其建立起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促进其内在创造力得到显著提升,加速达到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质的重要目标,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发展打好基础。数学教育的发展,对小学数学改革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教育核心素质渗透到所有教育环节中,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并积极地推进改革,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优秀的数学教育核心素质。

参考文献:

[1]汤怡艳.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分析[A]∥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四期)[C]. 2021:185-188.

[2]孟转奇.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A]∥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五)[C]. 2021:210-212.

[3]陈金梅.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和实践[A]∥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五)[C]. 2021:665-669.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新课标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