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存在问题与推进路径研究

2023-06-05冯会利王立河樊宗山刘常兴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推进路径存在问题

冯会利 王立河 樊宗山 刘常兴

关键词:特色产业学院;存在问题;建设任务;推进路径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6号) 的文件精神[1],推进河南省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结合河南省经济发展实际,重点分析了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任务与推进路径。特色产业学院建设以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为目标,推动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新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深度融合,为全方位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篇章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目前,我国比较知名的特色产业学院有华为网络学院、中兴通讯学院、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等,均是由行业企业和高校共同成立的,此外,还有潜江龙虾学院,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所服务小龙虾产业的技术学校,以“服务小龙虾产业,培养小龙虾专业人才,打造潜江龙虾技工”劳务品牌为办学宗旨,集“产、学、研、创”功能于一体。学校创办于2015年,隶属于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采用单独招生方式,培养普通专科层次的龙虾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2]。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特色产业学院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其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缺乏理念创新

目前,部分特色产业学院办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应有的市场预判,没有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任何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壮大,都需要经历创始期、上升期、繁盛期、持续发展期(衰落期) 等。而特色产业学院就需要把握好行业企业的发展时期,顺应时代发展,创新理念,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但目前部分特色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专业与河南省产业发展缺乏较好的契合性,或相关专业未被列入省级或以上一流专业建设范围,仅从专业方面来讲,缺少相对优势。产教融合不够紧密,这是由于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导致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深度融合内驱力的结果。另外,还有些特色产业学院仍然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教学。此外,多数特色产业学院缺乏市场化运行机制,过度依赖政府决策,没有形成自我的办学理念,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二) 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缺乏目标定位

特色产业学院建设最主要体现在“特色”方面,其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建设方面,还体现在多元化产权结构上。与传统高校中的二级学院不同,特色产业学院既有高校的经费引入,又有行业企业资本的投入,在教育与培养,公益性与效益性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诸多矛盾,因此,特色产业学院应具有独特的管理机制和目标定位。然而,目前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目标定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权不清晰,导致投入与产出的权利和义务无法厘清,组织机构及运行无法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缺少多方协同长效机制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特色产业学院的建设,但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或仍处于探索阶段,如对参与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的企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积极建设特色产业学院的高校资金支持不够。在多元化办学模式下,很多特色产业学院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等,致使多方共建共管的特色产业学院缺乏相应的办学机制和管理方式。特色产业学院的高效建设,需要政府、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在政策、人才和资金等各方面得到保障,目前的特色产业学院相对缺少多方协同长效机制,导致没有稳定的经费支持,无法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等。

(四) 特色产业学院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

要想建好特色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目前,多数特色产业学院仍然是“校中院”“院中院”,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管理层次,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着高校和政府。大部分师资也都来源于高校,而高校的师资多数为学术型,这类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也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实际操作的传授能力。企业的高水平技术人员虽然具备较好的动手能力,但缺乏理论知识的传授能力。二者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

二、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的建设任务

(一) 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一般而言,现代产业学院应建立在现代产业企业相对集中的高新技术园区或产业园区,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优势和地理位置临近优势,使高校与企业及科研院所能更好地开展合作,而且有利于降低合作各方的沟通和协作成本[3]。特色产业学院通过对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深度融入企业内部环节,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学生在毕业时,可根据实践过程中的知识点来设计毕业论文的课题,并得到企业导师的全程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双赢”的目的。

(二) 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以特色产业学院为人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试单位,建立健全灵活的人事制度,聘用企业优秀技术人员为高校的老師,讲授实践操作课程,其待遇与高校在编在岗教师一致。同时,鼓励企业为高校教师设立员工岗位,吸纳高校教师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学习实践操作技术。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力争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联合授课,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产业学院专业教学内容,针对学科专业类型特点进行科学规划与系统设计,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在素质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有效融合。同时,构建产、学、研服务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提升校企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的推进路径

特色产业学院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特色产业学院建设方案,务实推进各项建设改革任务落地,保证在建设期内圆满完成特色产业学院建设任务。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一) 创新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的理念

特色产业学院需要打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突出特色,引导学生热爱特色产业,激发特色企业的合作激情,创新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的理念,打造多方共赢的美好局面。

1、贯彻全过程培养理念。在特色产业学院全过程培养过程中,以学生中心,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生产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学生学会、学懂、学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多方协同共赢理念。多方协同主要是指政府部门、高校、企业、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等多个主体参与共同建设特色产业学院。政府应定期组织开展中期考评、期满验收工作,并根据建设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增强建设实效。对特色明显、成效突出、示范带动性强的特色产业学院,进行宣传推广经验做法。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高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联盟、园区等多元办学主体的作用,重点探索和支持学校与行业、学校与企业联盟、学校与园区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提高协同育人效能。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训实习实践、学生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科技创新功能有机结合,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4]。构建贴近新兴产业、契合行业标准、突破专业界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共同体[5]。

(二) 明确特色产业学院建设的目标定位

为解决特色产业学院产权不清晰问题,应明确专业建设项目的方式,使企业获得收益,同时,使学校获得资源。这样一来,使特色产业学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活力充分激发,建设一批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学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模式”。

(三) 建立多方协同长效机制

构建多方协同、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探索互利双赢的治理模式,使特色产业学院拥有资源配置权力,建设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增强特色产业学院自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政府、高校与企业形成科学统一的产教融合理念,为学生创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交流平台,同时,也为校企研发成果的转化提供大力支持。

(四) 建设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需要建立校内、校外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一方面选聘行业协会、各类企业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完善产业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另一方面选送高校教师到行业企业顶岗锻炼、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产业发展實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健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和交流合作机制。

作者简介:冯会利(1984-),女,河南内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与职业教育;王立河(1967-),男,河南唐河人,通信作者,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樊宗山(1979-),男,河南淮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和体育教育教学与训练;刘常兴(1981-),男,河南林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推进路径存在问题
豫南山区特色农业推进路径研究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天津市家庭农场现状调查及推进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