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导向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3-06-04冯德胜任玉美徐东卫郭晓琴李菲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

冯德胜 任玉美 徐东卫 郭晓琴 李菲

摘要:文章阐述本科院校材料类专业应用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围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目标,从课程内容的设计到教师团队的建设,多维度、多层次地把岗位需求有机融入本科生课程教学,并提出以就业为目的,培养具有工程素养人才的应用导向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入学即工作,学习即上岗,毕业即上手”,迎合劳动市场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切实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材料类专业;应用导向型;企业需求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长,这给学生的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尤其是知名度不高的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然而,在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时,一些用人单位也面临着招聘难问题。尽管许多企业知道公司的栋梁和骨干都是大学生,企业忠诚度最高的也是大学生,但是每年很少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原因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没有达到行业的既定要求。由此可知,应届大学毕业生能否符合行业人才的需求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变革的方向。

一、强化培养目标与就业需求的关联

与硕士、博士等研究生教育不同,高校本科教育有着特定的办学类型和社会服务方向。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多为应用型企业,在应聘科研岗位、学术岗位时无法与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抗衡。因此,高校要认清现实,保持自身竞争力,在办学过程中清晰认识学校定位。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也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材料类专业的研究方向较多,从材料的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从材料的加工性质可以分为材料合成、材料成型、材料加工等。众多的研究方向表明材料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比较广泛,可以在汽车企业、电器企业、水泥企业、钢铁企业、塑料制品企业、机械制造业等从事研发、生产工艺、质检相关工作。针对如此多的工作岗位,高校在制订培养目标时不能单一地确定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而是要根据众多的就业岗位制订与之匹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

二、实践课程应贴近就业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兴产业不断兴起,人力资源市场岗位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培养具有专业基础,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是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高校应加快教学实践课程的更新和发展速度,迎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设置课程。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实践课程建设时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调研,让毕业生在就业之前能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动态。

除此之外,在“互联网+”背景下,各高校举办的创新比赛有效推动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创新比赛项目在追求研究的创新性和前沿性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企业技术缺陷,并着力解决此类问题,形成创新与应用并重的教学观,使学校实践课程体系更具实用性。

三、课程知识融入更多实践应用内容

课程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知识的基本单元,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曾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材料学院的学生进行课间访谈调查,期望通过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需求的内心想法来提高课程质量。调查发现,有70%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方向不太了解,有2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理论性太强,对将来的工作没有太大用处。上述调查分析表明,大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实践应用缺乏了解,知识的掌握深度有待提高,主要是因为课程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

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应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导向型教学模式,并从每一门课程着手,设计科学有效的知识架构。首先,高校课程知识需要融入更多专业应用和社会实践的动态内容,避免课程体系过于理论化,同时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认识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在完成每学期的课程知识讲授后,高校不能单凭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判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知识”传授而轻“应用”理解,这会导致学生虽然将课程知识牢记于心,但是不知道用在哪里,怎么去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无法适应社会要求的。

四、注重师资综合能力培养

目前,很多高校都致力于建设成科研型大学,在招聘和培养教师时过于注重科研能力,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2018年至2022年共引进青年教师600人,其中90%的教师为应届毕业生,只有10%的教师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这些青年教师走出校园,便走上了讲台,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乏实践经验。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必须与社会相联系,所以高校应在注重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够了解当今社会存在的关键性技术缺陷,也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教育教学、科学研发、服务社会是教师的三大职责,所以高校应鼓励教师把科研能力贯彻到学生培养中,把科研转化成应用,与企业需求相结合。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不能仅靠大四实习阶段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应该在课堂上、校园内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方向和价值,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相互关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建立满足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选修课程体系

选修课是高校培养学生多元化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岗位的针对性课程。针对企业需求和学生不同的就业意向开设不同的选修课,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选修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开发方面,高校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意向为准则,以培养具有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深入调查,科学布局,丰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例如,在建设材料类专业选修课程体系时,高校可以设置新材料研发过程概述、产品结构设计、产品材料性能分析、产品成型工艺分析、产品模具分析、产品加工技术等符合材料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就业之前就能接触企业的工作内容和知识,应用案例如表1所示。

(二)优化材料专业理论课程的内容

理论课程要注重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在讲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适当增加体验式教学模块,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要增加理论课程内容在实践应用中的关联信息,让学生了解每个知识点在企业中的应用状态和方法,并在学期结束时开展相应的应用训练,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在今后面对工作时才会有的放矢,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

例如,高分子材料类专业课程中会讲到高分子链的物理性质,在讲到高分子链的有序、无序状态时,教师可以引入高分子材料在注塑成型时常会遇到的注塑缩水问题,用高分子链有序、无序运动的理论知识分析塑料产品成型缺陷发生的机理,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高分子链的物理性质,还能为学生将来解决岗位难题提供理论基础,如图1所示。

(三)师生共建模拟企业运行的创新创业团队

大部分高校学生只注重理论课的学习,对企业实际工作的了解不夠深入,对企业的运行模式关注度不高。应用导向型教学模式就是基于“入学即工作,学习即上岗,毕业即上手”的核心思想,依托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师生共建模拟企业,增加学生的企业认知度,即让大一新生加入模拟企业,接受模拟企业的培训及分配的工作任务。

在模拟企业中,教师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材料成型工艺师、模具设计师、材料研发工程师等,让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图2为模拟企业架构图。

(四)建立教师综合能力提高计划

首先,高校既要培养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又要培养教师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教师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其次,高校应解放思想,秉承学历和经历双选的观点,聘请一些有工程背景的“双师型”教师,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最后,高校应制订相应的人事制度,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定期聘请相关企业技术骨干对教师进行行业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刘丽玫.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24).

[2]郝志功,盖世洲,高磊.经济回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17).

基金项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工程素养——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研究”,项目编号:No.zhjy22—97。

(作者单位:冯德胜 任玉美 徐东卫 郭晓琴 李菲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材料学院;冯德胜 任玉美 徐东卫 郭晓琴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省航空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
《合成氨化工仿真》实践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探究
面向企业需求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新常态经济下外贸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迈向企业造型需求的机械外观设计
浅析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研究
基于企业需求的网络营销教学模式探讨
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可持续性发展思考